个人特点。
-
请介绍你自己(你是个怎么样的人)。
-
你认为你自己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
你做过什么令自己最自豪的事?
-
你的健康状况如何?有没有患过重病或碰到过严重意外?过去一年之中大约有多少天病假?
-
你能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
-
你与人相处得怎么样? 注意:
主试者利用这些问题在尽量了解你这个人,这是你表现自己的良机,应该尽量突出自己的长处,但切勿吹嘘过分,给对方浮夸的印象。
实例分析:
问:你认为最理想的上级应该是什么样的人?
答①:能够让下属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他“善于下放”权力,又勇于承担责任;不居功自傲,又的确有实才真本领。我希望在这样的上司领导下工作。
答②:不仅是对上司负责,而且能够体恤下属,在这样的人领导下工作, 能够令人感到安心、愉快,只要这样才能最大地发挥个人的才能。
评注:
对于上级的评价也可以回答“在什么样的人领导下我都会努力做好工作”,但不可回答“谁都行”或者“不知道”。应当尽量避免从侧面回答问题。
-
家庭背景。
-
令尊是做哪一行的?
-
你有多少个兄弟姐妹?你排行第几?
-
3,你的兄弟姐妹做事了吗?在什么机构任职?
-
你自小家庭生活美满吗?
-
你的父母当年是否赞成你放弃理科而改修文科?
-
你的父母对你申请这份工作有什么意见?
-
你短期内是否打算结婚?
-
你的爱人赞成你做这份工作吗? 注意:
这类问题表面上看好象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其实主试者是很有理由提出来的,因为你所提供的资料和回答的态度都很能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你, 全面认识你。例如从你自小的家庭环境和气氛,都会影响你的个性,你有多少弟妹,你和家人的关系等都是你性格与社交关系的指数。
如果应试者刚毕业,没有先前的工作经验和成绩可以参考,主试者更需要通过家庭背景与学校生活来了解你这个人。
如果应试者是女性,主试者也可能想知道她对工作是否认真,例如会不会因为丈夫离开本地或因为生孩子而随时离职。
实例分析:
问:请谈谈你受到的家庭教育。
答①:父母对我实行的方针是“放任主义”。父亲在一家公司任主管, 母亲也非常忙,他们的工作时间和休假日都没规律,有时甚至很长时间难于见面。父母对我的要求是:做事不要妨碍他人,行为有利于社会,只要在这两条原则下,我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欢做的事。现在想来,我很感激他们的这种教育方法,也使我能很快地成熟起来,成为一个有主见、有思想的人。
答②:父母对我管教很严,从礼仪、语言、举止甚至吃饭时的姿势都要加以指点。但我上了大学之后,就不大干涉我的生活了,他们认为我已经有了自理能力。不过,凡是关于我的重大选择问题,我总会主动地听取他们的意见,最后再决定如何处理。
评注:
此问的意图在于了解求职者家庭内的“实际情况”——这是在个人履历表中发现不了的,通过求职者的自述,特别是他对父母教育方式的评价,可以知道他本人的性格及对家庭教育的接受程度。一切听从父母的安排,固然缺乏一个“社会人”所具备的素质;但若对于父母的教育持批判的态度,则可能令人想到:是否家庭内不够和睦⋯⋯。应答的基本原则是:对父母及其家庭教育充满感激之情,以此为基础叙说其对自身成长的影响。切不可对家庭教育采取鄙夷或可有可无的态度。
-
学历。
-
请介绍你的学历。
-
你为什么专修这一门学科?
-
你最喜欢哪一门学科?最讨厌的是哪门学科?为什么?
-
你在班里成绩怎样?考试的名次怎样?
-
为什么你大学入学考试历史科优等,但又不修历史而改修社会科学?
-
你如何评价本地的教育制度? 注意:
-
申请人的学历基本资料,早已在履历表上填清楚,主试者再问的目的, 是了解他受过的教育与训练跟这份工作有什么关系。尤其是应试者刚毕业, 没有先前工作记录可参考,主试者已知道他读过什么科目,会集中问为什么选这些科目,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以判断他的工作动机、态度、能力。这类问题大致上都比较容易回答,只要预先想过,应该不会有大困难。比较难的是如果你学业成绩欠佳,而主试者提出来;问你有没有特别的理由,如果
你真的有理由(例如毕业考试前生了大病),不妨照直说,但也不要渲染过分,更不要说谎。你可以说:
“毕业考试之前,我患了急性肠炎,要卧床休息一星期,精神不好,不知道是不是对后来考试成绩有影响。”(你是在暗示影响很大)
回答第 6 题时,切勿排山倒海地倾出你多年的不满,这样做不会赢得他人好感。为了表示有主见,应该指出一两点明显的、公认的不理想之处,然后用积极的语气说明自己相信可以怎样改善。
实例分析:
问:你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怎样?请介绍一下。
答①:这几年来,一直很努力,所以成绩比较理想。取得“优秀”的科目占全部所学课程的 90%,其余是“良好”。基础课出现过一次“中”和几次“良”,主要是因为刚入学时,对大学学习不适应,加之考试时有些马虎。以后的情况就要好得多了。
答②:这几年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从记分册上看是“优少良多”,还出现过一、二次补考,主要是一二年级时,热衷干活剧社活动,在学习上有所放松。后来警觉起来,在学习上下了力量,成绩逐渐好起来了。特别是进入三年级专业课学习之后,选择了自己所喜欢的课题,开始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评注:
在校成绩优秀,当然是求职竞争中的一个优势,尽管企业并不以成绩优劣作为录用的标准,但优秀生总比学习成绩不佳者给人的印象要好些。只是不可因学习好而洋洋自得,更不可因此褒贬学习不佳者。大多企业对于那些以成绩优秀而自命不凡者往往是敬而远之。
学生的本份是学习,若学习不好,则会引起对方的诸多发问。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理由,一定要解释清楚,特别应该强调,进入专业学习之后,有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学习更为刻苦和认真了。
-
工作经验。
-
你做过什么工作?
-
履历表上提到你在某段时间没有做事,当时你在做什么?
-
你上一份工作是在××公司担任××,当时你实际负责什么?
-
那份工作需要什么特别的才能?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
那份工作有什么主要发展计划是由你策划及执行的?
-
那份工作你做得成功不成功?如果不成功,是什么原因?
-
那么你做的工作你碰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你怎样应付?
-
那份工作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方面?最不喜欢的是哪一方面? 注意:
-
申请人的基本工作经验资料,早已在履历表上填清楚,主试者还要问, 主要是了解他以前的工作经验跟作这份工作有什么关系,判断这个人是适合还是不适合。
以上第 5、6、7、8 题都需要预先仔细想清楚,不能随便含糊回答,否则讲出来没有内容,不能令人信服,主试者会觉得你混混噩噩作人,产生很坏的印象。
刚毕业的应试者要准备好被问及暑期工余兼职的情况,回答的原则是: (1)尽量强调以前的工作对这份工作有用;
(2)要精简,不要讲得太多。实例分析:
问:你在大学时代进行过哪些勤工俭学活动?
答①:主要是当家庭教师。这使我在经济上有所收益,又与学校学习不相矛盾。到现在为止,我已经辅导了 8 个中学生,他们几乎都考上了大学, 这有我工作的一份成绩,也使我有一种成就感。
答②:一直在一家汉堡包联营店里打工。我认为无论做什么,只要干就会有收获,就能学到知识。现在我对于接待顾客的礼仪、用语已经很熟悉了, 这对我将来到象贵店这样的饮食业工作,是大有好处的。
评注:
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从事一些勤工俭学活动是可取的。企业希望求职者有这样一段经历,这实际是一种无需企业负担的就职前培训。应答时, 应主要叙述活动内容和体会,要尽可能客观。“打工”本身的主要目的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这一点不必讳言。回答时发表“主要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之类的议论,只会引起对方的烦感。
-
兴趣与活动。
-
你工余有什么消遣?
-
你有特别的嗜好吗?平均每星期花了多少个钟头?
-
你工余都做些什么活动?
-
你加入了哪些团体,组织?
-
你的嗜好、运动、社团活动给你带来过哪些荣誉? 注意:
-
主试者通过这类问题,了解你这个人的另一面,包括:你喜欢集体生活还是长期孤独过日子?你好动还是好静?你的业余生活是否有许多组织领导的机会?谈论自己喜欢的事时,你是否有条理,有趣味,有热情?你业余的活动对做这份工作有没有帮助?
你在申请表或履历表上提到过任何一种兴趣爱好活动,必须预先准备一下,以免被问及时不知所措。
许多应试者为了争取好印象,有意无意说谎话,例如去年只看过两本书、拍了一点生活照,就说阅读、摄影是自己的嗜好,这是很不明智的,因为这很容易被主试者识破。
如果你由于某些原因,什么嗜好也没有,可以直说,然后解释。
如果你的某些嗜好、兴趣、活动特别有成绩,例如曾代表学校参加校际比赛,或荣获市区某些方面的奖励,应该尽量争取机会在面试里提出来,被问及嗜好不要漏提。
实例分析:
问:你平时主要看哪些电视节目?
答①:我最喜欢看新闻报道。最近的电视节目意思不大,特别是电视连续剧往往游离于生活。而新闻报道则是人们实际生活的再现,容易引起人们兴趣。比起故弄玄虚的小说和脱离生活的电视剧,反应社会生活实际的新闻报道,恐怕更有意思一些吧?
答②:我更多的是看一些电视纪录片和电影节目。贵公司赞助播出的电视系列片《×××》,我也很感兴趣。这个系列片有特色,能引人人胜,如果再次播放的话,我一定还看一遍。
评注:
回答“新闻报道”,就处于最有利的位置了——它没有艺术问题上的见仁见智,又无政治上的派别纷争问题。对新闻感兴趣又能反映求职者对社会问题、国际问题的关心,容易获得对方的好感。只要不是求职于广告公司或广告制造公司,都可照此回答。
如果期望企业规模很大,必会以资助电视节目作为树立企业形象的手段。故若有期望企业赞助的节目,务必一睹为佳。近来的电视节目由一家企业赞助而成的甚少,往往是由多家共同赞助,求职期间,应注意这些节目, 并将赞助者记录在“求职笔记”上,以备面试时使用。
-
申请的职位。
-
你希望被派到本机构里哪个部门工作?
-
你喜欢被派到本机构哪个职位?为什么?
-
若有需要,你愿意超时工作吗?
-
你喜欢例行的、有常观的工作吗?
-
你对经常到外地出差有意见吗?
-
你有没有同时申请别的工作?是什么机构? 注意:
-
这类问题要回答得妥当,需要预先多了解申请职位的性质及可能涉及的工作范围,并应该忠诚而有技巧地回答。
实例分析:
问:如果将你安排在本公司的驻外地办事处,你将如何对待?
答①:我有这种思想准备。先在全国各地的支店、办事处锻炼自己,增加自己的实力,将来在公司本部才能发挥出作用,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答②:如果公司决定了,我将遵命行事。没有不在总部就干不成事业的道理。只要能在公司效力,无论总部还是在分公司都可以。
评注:
一般大企业都在全国范围内设立自己的分公司或办事处,其人事变动和安排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许多企业都采取先将新职员“下放”到外地锻炼, 待其成为中坚骨干后,再调回本部或另作安排的政策。对于拒绝到外地工作的求职者,企业一般不会录用——即使企业原无此安排,但若应试者表示拒绝,企业也不子录用。故若对此作出否定的回答,就应做好面试失败的准备。
i.有关专业知识的题目。
-
这个职位的工作涉及到保障属下的工作安全?你知不知道在本厂有哪几样化学药品是危险的?每一种应该怎样贮存?
-
你来校任教将担任班主任工作。在什么情况下你不愿政教处介入解决你遇到的麻烦事?
-
本药厂每年的支出中有 13.7%用作 R&D,48%用作员工薪酬,10.6
%用作推广宣传,17.1%用作购置新仪器及维修。你有什么意见? 注意:
应征比较专门的职位时,主试者会问及关于该职位的技术性问题;一般职位的面试,也难保不会有这类问题提出,尤其是:
(1)应试者的学历资历不大理想,主试者对他的专业知识信心不够; (2)该职位的责任包括要向外行人解释专业知识;
(3)面试这选团之中有专家,负责查清楚应试者专业知识是否足够。通常
比较专门的问题都集中在两个范围:(1)应征者以前做过的研究或调查工作; (2)当前这个职位份内的工作。所以面试前应重温一下有关这些事情的专门知识,特别是自己较弱的方面。
回答这类问题时,应当在场所有人都是外行人,不应滥用术语或出现错别字等。
实例分析: 略。
j.酬金。
-
你要求多少酬金?
-
你肯接受的最低工资是多少?
-
你过去五年的工资记录是怎样的?
-
为什么你认为自己应得到比目前高的工资?
-
我们不能负担你所期望的工资。你可否考虑从低一点开始,逐步升到那个数字?
-
你希望五年之后月薪是多少? 注意:
回答这类问题的原则:
(1)预先做好准备,特别是调查本行同等性质及职位从业人员的报酬; (2)不要给予肯定的答复,先要求掌握更多的资料,了解实际情况后才决
定。
实例分析:
问:你对于本公司的工资待遇有何想法?
答:在我们了解的范围内,贵公司的工资水平在行业中是中上水平,对于一个刚进公司的职员而言,公司给予的工资,奖金额已经是不少了,所以, 我没有意见。况且,我不是因为要取得高工资才要求到贵公司工作的。
评注:
一心追逐待遇的人往往为企业所不齿。对于工资额的高低可以按照行业实际水平回答,不必曲意逢迎。若确实属于偏低的情况,也可回答:虽然比起其他企业低些,但我还是可以接受的,只要努力工作,可以获得其他方面的附加收入。K.其他。
-
你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调转工作?原因是什么?
-
每个机构都要求职员忠心,你估计自己会在本机构任职多久?
-
为什么你不继续升学而找工作?
-
你一生中谁对你影响最大? 注意:
问题多得让人不可预料时,关键在随机应变,对待各类问题都须有不同的态度和方法。
实例分析: 略。
C.恰当提问。
在面试的过程中,你不免问负责人一些问题,特别是当面试接近尾声时, 不少负责人或故作民主地说:“我们问了你不少问题,不知你有没有问题来要问我们?”
提问题,特别是恰当的问题,比能答问题还要重要。主试者会从你所提
出的问题来评价你的态度,你所关心的事物,你是否对他们的机构有真正的了解。稍一不慎,可能前功尽弃。
故一定要将问题提前归纳、整理好,有备无患。但切不可无休止,结果本末倒置——毕竟是“考官”试你,而不是相反,特别要注意的是,事先做好企业的研究工作,在“招聘告示”“企业介绍”中已有的内容,要排除在提问之外。
面试之前如果没有准备要提的问题,最好说“暂时没有问题”,切不可随心所欲。
有 N 君接受某制造商的面试。面试终了之前,企业方代表请他提问。N 君并无问题,回答,“没有什么问题”就罢了,但 N 君又恐这样回答会被认为是消极型人物,于是问对方:
“贵公司有无内部教育的训练课程?”
考官甚觉诧异,隐隐有些不快。“这个嘛⋯⋯”
其实,该公司有一整套人事教育系统,在“内部教育”方面很有特色, 以致数年中屡屡登载于报章之上。N 君对其“企业介绍”不曾浏览,故发此问。
N 君终于未能进入自己的期望企业。
在“企业介绍”中已经登载的东西不能提问,这是一般应答原则,即使要问,也应该是“这一问题,贵公司的介绍中已经提到,但是还有些地方没有理解,能否再⋯⋯”
面试中,自然避免不了向对方“取材”,以深入了解期望企业的情况。但切不可像“新闻记者”一样,刨根问底,喋喋不休。
每个企业都有其不可告人的“企业秘密”,这些秘密关系到企业经营成败,甚至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考官避而不答是“失礼”,和盘托出又于企业不利,再深究下去,企业方面必起反感,更何况求职者往往抉择于数个企业之间,更会使考官感到不安。故面试时每发一问,要自付深浅,以不致对方为难,也不致引起反感。
其实,求职者可以问的东西很多,下面是一些例子: 1.关于我的资历,不知是否有需要补充的地方?
-
你们最近新设的厂址是否理想?
-
是否可以简略介绍一下这个职位的工作范围?
-
公司会提供多少在职培训?是哪一类的?
-
公司对我们是不是会作定期考核?
-
贵机构长远来看有什么发展计划?
-
大概何时我可获知申请结果?
-
我可否稍后再和你们联络(如一、两星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