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资林立,如何选择。
- 啃“大鱼”还是“小鱼”?
三资企业有大有小,究竟哪条“鱼”适合你呢?这需要进行一下较全面的比较。
日本的胁田保对大、小企业各具的优势做了一番分析:
一般而言,大企业与小企业相比.有这样几个优点:一、具有稳定性。二、知名度、信誉都较高。三、实力雄厚,竞争力强。四、能够活跃国际市场。对社会的贡献较大。五、薪水较高,待遇优厚。六、福利、卫生条件较好。七.技术水平高,优秀人才多。
所谓“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相对于大企业来说,小企
业也有如下优点:一、能够直接与上司一起工作。二、比较容易有与企业一体的感觉。三、本身的努力成果直接反映到业绩上。四、只要工作辛勤,就容易被提升。五、学习实务的机会大大增多。六、有家族似的工作气氛。
所以,大、小企化时一个人的发展而言,各有优劣。
在日本,一些大企业曾发起“向中小企业学习”的活动。因为中小企业组织虽小,却往往有独奏神功之效。仅管在许多方面,中小企业远不及大企业优良。不过,就开发技术方面而言,中小企业所具有的冲劲及热情却是大企业无法比拟的。正是由于这股冲劲、热情,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另外,在成本方面也是如此,因为上下齐心协力,所以企业内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力降低成本而不断努力。
其次,在工作实务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的职员有机会参与较多的工作, 因此也较能熟悉企业的实务状况。此外,再加上企业本身的组织较为单纯, 命令传达迅速,而且每个员工的职务直接与经营有关,因而,员工参与经营的意识也较为强烈,责任及权限相对提高,这些都是大企业无法为个人发展提供的条件。
大森原是日本保全公司副社长,后去了日本软件公司,成为该公司的会长。这家公司专门从事电脑软件的批发与销售,在当时来讲是一种新兴行业。虽然资本额只有 1000 万日元,工作人员也只有 100 人左右,但一年内却创下
了 30 亿日元的营业额,引起了各界的瞩目。不过大森原来所在的保全公司在
日本公司中也是颇有名气的,资本额 30 亿日元,员工 6000 人的公司,是东澄股市的绩优股,论未来及成长都是非常有希望的。而大森又是保全社长的当然人选,照理说,他没有道理去一个小公司当社长,外界议论纷纷,大森却说:“人生只有一次,一个男人,应该敢于向新的事物挑战。总之,我想过曲线型的人生。倘若没有公司能够提供我一个自我考验的机会与舞台,即使很小的公司,我也会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可想那种以公司规模大小选择公司的作法以及那种“要找可靠的树就要找大树”的观念,是太狭隘和没有奋斗意识的,不合时代的思想和行为。
- 选本地企业还是外地企业?
在考大学填志愿时,每个考生都得选择几所大专院校,有人偏爱外地的高等学府,有人留恋家乡的学校。
在选择三资企业时,这个问题同样存在。那么,究竟是选本地的好,还是选外地的好呢?
这很难一概而言。现在,三资企业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因地制宜,各地对三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各地三资企业的发展水平也良莠不齐。而且,有些三资企业在招聘启示中明文规定:“只招聘有本地常住户口的居民”,有些省、市对外来劳动力的进入有许多限制。不考虑这些因素, 一厢情愿地想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显然是不现实的。
想投身外地三资企业的人,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 身处穷乡僻壤,听说沿海或经济特区内的三资企业享受国家和地方的诸多优惠条件,用人制度也较为自由,于是想到经济发达的地方开开眼界, 增长知识,充实自己的同时也挣些钱。
但这类求职者应当注意: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和几个经济特区的三资企业,目前是走在了改革、开放的前列,因而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有识之士,就业求职竞争相当激烈,一些好的职位往往被当地求职者获得。外地人在那里
举目无亲,无依无靠,要求得立足之地,相当不容易。
其次,特区,沿海城市内的三资企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远远走在内地省市前面,两者在观念、行为上有较大差距,你应当事先准备好:你能马上适应一种全然不同的新环境吗?
再者,东南沿海城市都流行用当地方言,人们在业务和日常生活中较少使用普通话。你如果不会方言,你很难找到职业,更不用说在那生活下去。所谓“欺生”便是如此。
最后,如果你看中的是那边的高收入,那么你必须意识到那儿的高消费。一个月,你能省下来的钱比你想象的要少。
笔者曾有一批同学、朋友到深圳、珠海等地的三资企业“淘金”,结果十之八九都回来了。有的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人太辛苦;有的是生活上、观念上不适应,需要换脑子;有的则是语言或其它原因。
- 在家乡有过痛苦的经历,想离开伤心地,远走他乡,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一切从头开始。
持这种动机,去三资企业谋职,无可厚非,但关键是当事人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也许开始的一年半载,很难找到知心朋友,因此, 要能够面对自己,能够忍受孤独。否则,一旦待不下去,又不能再回老家, 进退维谷,那就难以收拾残局了。
当然,有利面在于:全新的环境,较大的劳动强度,可以使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忘却不愉快的往事。如果能坚持一年两年,往往能锻炼成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 希望在一个新城市中“闯荡江湖”,使自己早日成熟起来。
持这种动机的,多半是刚刚走入社会的青年人。他们对未来怀有浪漫的憧憬,对远方抱有一种神秘与好奇。但现实往往是严酷的,他们大多会在异乡经历一次理想的破灭,然后变得较为冷静、客观和务实。对于一个人来说, 这未尝不是好事。
当然,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人可能是同时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因的驱使。
这些都是从求职者的主观动机上分析在外地三资企业工作的利与弊。我们还应该从三资企业自身的特点出发,才能做出较全面的决策。
如果一家三资企业的原材料是就地取才,而他的业务伙伴和客户也大都在当地或邻近地区,而且短期并不打算开发外地市场,那么,它需要的就是熟悉当地市场行情和消费习惯的人,最佳人选当然是才知出众,有着良好人际关系的土生土长的当地人。这样的企业,当地求职者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大可一试身手。长期在该地学习、生活的外地人也不妨一试;对该地一无所知的人,最好不要贸然应招,否则,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成功率极低。
如果一家三资公司立足当地,面向全国甚至世界,在许多地方设有分公司、办公处或连锁店,这家公司自然需要各地的人才来开拓业务市场。这时, 你就可能成为它青睐的对象。如果你不仅熟悉自己生活所在地,又了解该公司所在地的经济文化和风土人情,那你也就是不可多得的“两栖人才”了, 那么你被聘用的可能性将大大的有,甚至超过当地人。
- 选老企业,还是新公司?
新企业朝气蓬勃,干劲冲天;老企业资历深厚,经验丰富。新老企业各
有千秋,如何定夺呢?这要看自己的喜好了。
新三资企业的优点在于:没有老企业的那些陈规陋习,比较容易接受新观点、新思想、新作风;由于人手不齐全,使它更为珍惜人才,有真才实学的人,就能脱颖而出,成为某部门的负责人,独当一面。在用人、提升、晋级的问题上,也不会象老企业那样论资排辈。而且新企业没有象老企业那样的历史遗留问题及各种包袱,可以灵活、机动、轻装上阵,一张白纸是最好画出美丽的图案的。
新成立的三资企业的弱点在于:人马不齐,根基不深,经验不丰富。而且,“万事开头难”,名利双收,一炮打响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刚创业的一两年内,新企业的经济效益很难突飞猛进,知名度也不会很高。
我们再看看老三资企业的特点。说它“老”,是相对新三资而言的。三资企业本来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新生事物,始于本世纪七十年代未, 迄今也不过十四、五年的历史。
老三资企业的优势在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知名度,管理上已步入正轨,人员编制稳定,各部门之间协调较好,有稳固的客户、业务,并且已打开局面,理顺了各方面的关系。
其劣势在于:时间一长,人的观念不免僵化,清规戒律较多,活力相对而言减小,而且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包袱。
老三资企业中也有新设立的部门,这些部门既有老企业的优势,又有较强的活力。这些部门的设置,可能是因为三资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内部分工细化的结果;也可能是为适应外部日新月异的变化的。这些老企业的新部门,将给老企业注入活力与生机,将倍受青睐。
- 选三资企业中的哪一“资”?
本书在这一章第一节介绍了三资企业的分类和各自的特点。究竟选哪一种企业为好,这也无定论,我们只提供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近年来看好的是外商独资企业,不少人把它作为第一选择,因为独资企业通常资金雄厚,技术、设备部十分先进,管理上以西方的管理模式为主,科学而且严格,企业效率好,工作条件也十分优越,这是它吸引人的一面。另一方面,我们应注意到,独资企业的老板是以赚钱为第一目的的。而
且,由于管理和决策权都在外方人员手中,中方不直接参与,老板很有可能忽视中方雇员的切身利益:如福利、卫生、保险和安全生产等等。在独资企业中,工会是替中方雇员说话的机构,它应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不少独资企业中的工会基本上处于无人间津的状态。
合资、合营企业克服了独资企业的一些不足之处,但也有不少的问题。例如:管理上不够科学、完善,不能完全克服国营企业效率低等老大难问题、企业的效益也不如独资企业。
- 选老龄化的企业还是年轻型的企业?
现代三资企业,可以说是中、青年人的天下,年轻人占有的比例相当可观。例如在深圳这样一个三资企业林立的城市,人口平均年龄 27.6 岁,一些出类拔萃的小伙子和大姑娘们,已经掌握了一些三资企业的领导权、决策权, 而他们的年龄,大多不过刚届“而立”,有些甚至二十出头,让人生出“后生可畏”的感觉。
那么,是选择年轻人多的三资企业好,还是选择年轻人少的三资企业好呢?
一般情况下,这不是求职者选择企业时最关心的问题。但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没有人在择业时不考虑这个问题。两家三资企业在其它方面条件相似,只是一家年轻人多,另一家中老雇员多,这时,应该何去何从呢?
年轻人少的企业,相对中老年人要多一些。在这样的企业中任职,可以从长者那里学到很多的工作方法和生活经验。而且,很多事,由中老年牵头, 年青人不需承担较多的压力和责任,因而在这样的公司中工作,相对要轻松不少。但是,年轻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也会滋长依赖心理,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不利于培养自己独立开展工作,独当一面的能力。
从晋级、提拔、加薪等实际问题来看,如果论资排辈,青年人往往得让道,“老前辈”先上。
相比之下,年轻人多的企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大家都是年轻人, 不存在代沟的问题,在观念、思想、行为方式等方面易于沟通,容易找到共同语言,协作起来比较方便;很少论资排辈,年轻人挑大梁,独当一面的机会多,晋升、提拔得也快。而且,对于单身的未婚男女,在工作中结交异性朋友的机会大大增多。
笔者认为,刚步出学门的中学生或大学生,书生气较重,心地也较为单纯,选择年轻人多的三资企业更为合适。
如果你已届不惑之年,选择年轻人多的三资企业也较为有利。首先,在年轻人中,你是长者,心智成熟,阅历丰富,容易获得年轻同事们的尊敬; 其次,时时与朝气勃勃的年轻人相处在一起,可以使你也感到年轻、愉快、焕发青春活力;再者,在上级提拔中层领导时,常常会看中你的成熟、稳重等优势。
所以,你在选择公司企业时,可以先了解该三资企业的年龄结构。但不能只看招聘求职、登记表的数字,这个数字一般不准。你可以到该公司各部门实地察看一遍。如果遭拒绝,你可以在该公司上下班高峰时期,站在公司大门附近观察一下,或者在附近的建筑里眺望一下也行。
- 进“热门”还是“冷门”?
中国人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从众”心理,干什么事都爱一哄而上, 结果往往是一阵风,一窝蜂,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落马青不计其数。
在择业过程,这种赶时髦、赶潮流的“从众”现象,导致某些企业门庭著市,热闹非凡,成为炙手可热的“热门”;而另一些企业则门可罗雀,无人问津,成为冷冷清清的“冷门企业”。
例如:八几年时,公共关系学热过一阵子,三资企业的公共关系部门变得十分抢手;前两年,房地产热的时候,房地产开发公司和三资企业的房地产开发机构又成为众多求职者削尖了脑门想钻进去的地方,一时间大家挤得头破血流。
于是,就有这样一个问题,在择业时,是随大流、赶潮流呢,还是另僻蹊径,走自己的路?
我们认为,只有缺乏主见的人才会一味地跟在别人后头。而真正有头脑、有个性、有主见的人,都不会被外部环境所左右,始终如一地坚持走自己的路。他们都信奉培根的一句话:走自己的路,管他人说什么呢!
前面说过,择业最重要的是选择一项自己喜欢、适合自己的职业,然后再去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公司,并不是看现在社会流行什么职业,什么职业是热门,自己也是“凑热闹”。你应该清楚,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
经济气候瞬息万变,今天“热俏”的行当,明儿没准就一落千丈了。盲从, 赶潮流,寻热门,最后会变成无所适从,迷失自我的。
当然并非热门就不能选择。热门的企业或热门的职业,固然申请者众多, 竞争也空前激烈。只要你确信自己实力出众,而且也一直喜爱这一职业,那你不必因为它是热门而绕道而行。如果你确实是实力平平,而且对这门工作也并不倾心,只是为从众心理驱使,加入求职者的行列,那么,你被招聘的机会将十分有限,僧多粥少嘛!而且,想这份工作的人众多,水涨船高,公司也会随行就市,相应地提高条件。
冷门企业或冷门的职业,由于遭受冷落,一旦有人前去应招,公司一般是倍加欢迎,对来者热情有加,格外重视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就职务高低、待遇优劣、福利条件等问题与公司方面讨价还价。
当然,过犹不及,办事不能走极端,择业也如此,不要一味地选热门, 也不要一味地选冷门。最好的是选热门中的冷门或是冷门中的热门。
比如,某一大公司应征者云集,可谓是一大热门。但大家都集中在某几个部门上,可能有一两部门,应者寥寥,无人问津,这种职业就属热门中的冷门。你慧眼独具,申请这个“冷门”,往往手到擒来。
又比如,某家大公司的招聘广告面市后,无人光顾,该公司原是一个大冷门,不景气。但你若仔细分析后会发现,该公司的某个部门今后的前景不可估量。你若此时前去应试,那么在不怎么激烈的竞争中,你容易获胜,可谓不战而屈敌之兵。日后,当这家公司的这个部门如日中天时,你也许己是该部门的头面人物了。那时,看看挤在门外填写求职表的应招者,你会庆车自己眼光超人,深谋远虑,捷足先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