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一战前后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
进入 20 世纪,拉美地区出现了群众革命运动的高潮。影响较大的有: 1910~1917 年墨西哥革命、阿根廷的一月风暴、巴西普列斯特斯长征和尼加拉瓜桑地诺反美爱国游击战争。
1910~1917 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墨西哥处于迪亚士统治下。迪亚士(1830~1915 年)出身于印白混血种家庭,早年当过绿林好汉,后成为胡亚雷斯(1806~1872 年)手下一名将领。胡亚雷斯去世后不久,1876 年,他夺取了墨西哥的统治权。随后,他统治墨西哥达 35 年之久(1876~1911 年)。
胡亚雷斯是墨西哥历史上的伟大改革者,曾被后人称赞为“墨西哥各族人民中最先进的人物”。胡亚雷斯的改革有两大目标:建立民主政体和发展经济。迪亚士则只要后者而不要前者。他认为:欧美式的民主不适合墨西哥的国情,墨西哥在独立后几十年里的无政府状态证明民主只能给墨西哥带来混乱;只有让他成为墨西哥的独裁者,墨西哥的和平安定才有希望;只有和平安定的局面才能开发墨西哥的自然资源,发展经济;只有发展了经济,才能发展教育事业,实行社会改良措施,以及维护国家主权。为了达到他的目的,他使用“面包或是棍棒”的政策。对那些可能危及其个人独裁统治的人物,他先给予笼络,他的名言是“一只口里衔着骨头的狗不会伤人,也不会去偷窃”。如谁不识抬举,就坚决消灭之。通过这种手段,他将地主、教士、将军、地方首领、土匪头子、外国资本家、中产阶级以及一部分知识分子统统吸引到自己的周围,把他们集合起来对付工农大众。
在迪亚士统治时期,墨西哥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19 世纪末,墨西哥已建成 9000 英里以上的铁路。矿业产值从 1880 年 3000 万比索增加到 1900 年
的 9000 万比索。纺织厂、钢铁厂纷纷建立。外贸 1870 年仅为 5000 万比索,
1900 年时达到 2 亿比索。1894 年政府收入为 4100 万比索,1910 年时增加到
1.1 亿比索,16 年增加了一倍半。1894 年第一次实现预算平衡,在其统治最后 16 年里,墨西哥有了 1.36 亿比索的积累。有了钱,政府可以如期支付军队的薪饷和政府雇员的工资,从而结束了过去因发不出薪饷而爆发内战,又因内战更发不出薪饷的恶性循环。
但在这些成就后面,墨西哥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迪亚士统治时期, 土地集中程度达到惊人的程度,占全国总面积五分之一的九千多万英亩的土地被迪亚士私下分给了 17 个自己的亲信,最多的一人分到 1700 万英亩。迪亚士还将大量的国有土地出卖给外国资本,外国资本不仅获得大片墨西哥土地,而且根据 1884 年法,得到土地下面的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美国除在墨西哥拥有大量的种植园外,美国的美国钢铁公司和美孚石油公司等还占有了墨西哥四分之三的矿山和一半以上的油田。
大地产制给墨西哥农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1894 年以前,墨西哥的粮食人均产量是 282 公斤,1894 年下降到 154 公斤,1907 年时只剩下 144 公斤。广大的印第安人被剥夺了世代耕种的土地,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受各种疾病的折磨。在大庄园里,农奴们工资低微,时常遭受殴打。
进入 20 世纪后,迪亚士政权开始面临危机。首先,从 1908 年开始,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波及墨西哥,墨西哥经济已不再繁荣。1909 年又遇粮食歉收,人民生活更加困难,不满情绪加剧。当时,迪亚士政府已经老化,迪亚
士本人已是年迈的老人,他的两个行政长官已年逾八十,六个在七八十岁。人民希望政治上出现新的变化。
1910 年是个选举年,资产阶级自由派代表人物马德罗出来与迪亚士竞选。马德罗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土生白人家庭,家有大农场、棉花种植园、酿酒厂和冶炼厂。他本人曾在法国和美国留过学,具有人道主义思想。1909 年起,他周游全国,组织团体、创办报纸、发表演说。当 1910 年 4 月,选举开
始时,迪亚士并不把这位身材矮小的对手放在眼中。但到 5 月时,迪亚士发现马德罗竟能集合起三万多追随者在总统府外示威时,迪亚士立即将马德罗抓进监狱。
大选完毕后,迪亚士才将马德罗放出来。出狱后,马德罗于 1910 年 10
月 5 日发表了圣·路易斯·波托西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有:要求迪亚士辞职,进行选举改革和重新分配土地,并号召墨西哥人民武装起来,跟迪亚士进行斗争。
马德罗的号召立即得到了人民的响应。农民、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甚至部分军队都相继行动起来。特别是农民,因长期受残酷压迫剥削,对迪亚士恨之入骨,反抗特别强烈。在农民斗争中,出现两位杰出的领袖人物:南方的萨帕塔(1877~1919 年)和北方的比利亚(1877~1923 年)。萨帕塔是莫雷洛斯州的一个混血种人佃农。他以“争取土地和自由” 为口号将甘蔗种植园里的印第安农奴组织起来,同地主进行斗争。他们焚烧大庄园,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并且袭击地方的官僚机构。比利亚原先是一个债务奴隶,后来逃跑成为闻名北方的绿林好汉。他与萨帕塔一样,领导农民为争取土地与地主进行斗争,曾把墨西哥北部特拉索斯家族 1700 万英亩的大地产分配给农民。
马德罗与南北两支农民军取得联系。1911 年初,两支农民军都取得重大战果,并开始向首都推进。在农民军的南北夹击下,迪亚士被迫于 1911 年 5
月 24 日辞职,逃往欧洲。消息传开,举国相庆,首都彻夜狂欢。
1911 年 6 月,马德罗进入首都,11 月就任总统。马德罗上台后,并不能控制国内局势。他上台靠的是农民革命军的力量,但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不愿按农民的愿望办事,而是要求解散农民游击队。同时,他对旧政权的人物大谈怜悯与仁爱,让他们官复原职。
人民群众对马德罗政权很快感到失望。1911 年 11 月,萨帕塔在莫雷洛斯州建立了革命委员会,指责马德罗欺骗人民,并公布了“阿亚拉计划”, 其中提出了农民革命的土地纲领,要求没收大地产,把土地分给农民,土地所有者可获得地价的三分之一作为补偿,但地主如果直接或间接抗拒这一措施,则没收其全部财产。阿亚拉计划获得了农民的热烈拥护,在南方农民军所控制的六个州内,掀起了农民自己起来武装夺取土地的浪潮。
美国对马德罗政权采取一种不信任和敌视的态度,担心马德罗将采取更为激进的民族主义政策。美国政府利用人民群众对马德罗政权不满的情绪, 支持墨西哥反动势力反对马德罗。1913 年 2 月,美国策动马德罗军队的参谋长韦尔塔发动政变,将马德罗逮捕入狱,随后将其暗杀。
马德罗之死再次激起墨西哥革命高潮,出现三支反韦尔塔的力量:以卡兰萨和奥夫雷贡为代表的护宪军,萨帕塔和比利亚领导的农民革命军,以及刚成立的工人红色大队。
韦尔塔政权上台后不久便内外交困,摇摇欲坠。由于韦尔塔政府上台后
转而采取亲英政策,不太听美国的使唤,1913 年 3 月,美国新总统威尔逊就职后,不再支持韦尔塔政权。1914 年 7 月 15 日,韦尔塔不得不辞职。墨西哥成为一座空城向各路军队敞开。这是一场竞走比赛,谁最先到达墨西哥城, 谁就获得政权。1914 年 8 月,卡兰萨部将奥夫雷贡进占墨西哥城,卡兰萨获得了政权。
新成立的卡兰萨政权没能得到农民军的支持,当年 12 月,比利亚和萨帕塔联合起来,进占墨西哥城,卡兰萨军不得不撤出墨西哥城。但是,农民军进入墨西哥城后,很快显露出他们的局限性。萨帕塔个人品格高尚,革命性强,治军严明,但他不知如何去治理一个国家,尚未认识到掌握国家政权的重要性。在同比利亚军会师于墨西哥城后不久,萨帕塔军便自动地退回自己的根据地莫洛雷斯山区去。比利亚本人绿林出身,沾有不少不良习气,对自己的部下管束不严,部队在首都很快地开始变质。
卡兰萨则在外省集结各种力量,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争取工农的支持。1915 年 1 月 6 日,发布土地改革令,规定凡非法从印第安村社夺取的土地必须归还印第安人,如不够需要,还应从大地产庄园中拨出一部分土地来分配。他还与工人委员会的领导者们建立联系,承诺将帮助工人成立工会,改善工人的状况。结果,有六个团的红色工人兵团加入卡兰萨的军队,卡兰萨的力量因而大增。
1915 年 1 月,奥夫雷贡率军打败比利亚军,回到墨西哥城。随后,卡兰萨军对南北两支农民军进行围剿。萨帕塔因在南部建有根据地,同当地的群众关系好,坚持斗争一些年,直到 1919 年误中敌人埋伏而牺牲。1923 年比利亚因战败被杀。
轰轰烈烈的墨西哥革命最终以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卡兰萨军队的胜利而告终。在这场革命中,墨西哥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当时约 1500 万人口的墨西哥,有 100 万人死于战火,铁路被破坏殆尽,矿业生产在 1910~1920 年间下降 40%,工业下降 9%。
尽管如此,1910~1917 年的墨西哥革命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工农群众在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显示出巨大的力量。因而,取得政权的卡兰萨资产阶级政府不得不对工农的要求作出些让步,这主要体现在 1917 年 2 月颁布的宪法中。
1917 年宪法是 1857 年宪法的继续与发展。其中,有关土地问题的第二十七条和有关工人问题的第一百二十三条尤其值得重视。1917 年宪法宣布: 国家是土地、河流、矿藏的所有者,严格限制外国人利用墨西哥资源的权利, 只有墨西哥人才能拥有这些资源;教会和股份公司不得领有土地;收回迪亚士政权出卖给外国的租借地,废除大地产制,发展小块土地所有制。宪法还规定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承认工会权利,实现女工和童工的保护制度,废除封建借贷关系等。总之,这部宪法为墨西哥政府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土地改革和对外国企业实行国有化提供了法律根据,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是 20 世纪初拉丁美洲最激进的一部宪法。
阿根廷一月革命风暴 在阿根廷,从 1918 年到 1921 年的短短三年间,
发生了 850 次大罢工,参加罢工的人数达 710 万人次。其中,1919 年的一月风暴,成为这一时期群众革命斗争的高潮。事件最初起因于一家英资公司中的劳资冲突。1918 年 11 月间,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英国华森公司属下的一家冶金工厂的 2500 名工人宣布罢工,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
资 20%和改善劳动条件。1919 年 1 月 7 日,该厂的工厂主雇用一批武装暴徒向正在集会的工人开枪射击,造成当场有 6 名工人死亡,30 名受伤。这一暴行激起全城劳动者的愤怒。第二天早晨,各工厂自发组织了罢工。到 1 月 9 日发展为总罢工,为死难工人举行葬礼,市内交通中断、商店停业、工厂关门,有二十多万工人为死难者送殡。送殡队伍变成了声势浩大的政治性的示威游行,政府军警开枪射击送殡队伍,游行群众奋起反抗,罢工立即转变为武装起义。工人们砸开军火库,抢光了两所军械库的武器,纵火烧毁了华森公司的机械厂。在大街上,工人将电车的车厢翻转过来筑起街垒,同军警展开搏斗。好几天内,整个城市几乎被工人所控制。首都工人的斗争得到了刚成立不久的阿根廷国际社会主义党和各省工人联合会的支持。起义延续到 1
月 15 日,最后被政府残酷镇压下去。在这次事件中,有两千多人死亡,四千多人受伤,在阿根廷历史上被称为“流血的星期”。
一月风暴虽然失败,但工人阶级在斗争中显示出自己的伟大力量,迫使阿根廷政府不得不作些让步。在 1919~1923 年间,阿根廷政府颁布了若干改善劳动者处境和限制企业主的法令,为产业工人和运输工人确定八小时工作日,并不顾议会中大多数人的反对,实行石油国有化措施。
普列斯特斯纵队长征 1924 年,巴西政府军队中爆发多次起义,产生
很大的影响。这一年 7 月,巴西圣保罗卫戍部队 6000 士兵在伊西多·洛佩斯将军的领导下,爆发了反独裁起义,起义者占领圣保罗城达三周之久。同年10 月,驻在巴西南部里约格朗德北部的一个小镇上的工兵大队,在大尉路易斯·卡洛斯·普列斯特斯领导下发动起义,号召推翻贝尔纳德斯独裁政权。这支被称为“普列斯特斯纵队”的起义军,得到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的支持,起义队伍很快扩展到 1500 人。为了增援圣保罗的起义者,同洛佩斯将军的起义部队会合,普列斯特斯率部北上。贝尔纳德斯政府集结大军,配以大炮、坦克和轰炸机,追击围剿起义部队。普列斯特斯采取了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战术来对付政府军,突破重围,于 1925 年 4 月与洛佩斯的部队会合。
起义部队会合后,仍然面临被剿灭的危险。为了把斗争继续下去,部队进行了整编,并接受普列斯特斯提出的计划,深入内地开展游击战。经过整编,纵队分为四个支队,拥有 3000 名战士,由洛佩斯任司令员,普列斯特斯任参谋长。洛佩斯为取得同巴西沿海地区起义者的联系,前往阿根廷。纵队则在普列斯特斯的领导下向内地挺进。所以,人们称这支队伍为“普列斯特斯纵队”,把普列斯特斯称为“希望的骑士”。纵队翻山越岭,横渡大河, 穿越沙漠、沼泽和原始森林。战士们忍饥挨饿,饱受疟疾和黄热病的折磨, 但他们始终保持顽强的革命斗志。起义军所到之处,烧毁税租帐册,释放政治犯,召开群众大会,宣传革命主张。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这支革命的纵队同超过他们 20 倍的政府军进行 53 次大战斗和千百次小接触,两次穿越巴西
全境,转战巴西 13 个州,行程两万五千多公里。成为拉丁美洲现代史上的一大革命壮举。但是,由于起义队伍没有建立根据地,没能将群众广泛动员起来,最后在政府的追击下,于 1927 年初退入玻利维亚境内,起义遭到失败。普列斯特斯本人流亡国外,1934 年在墨西哥加入共产党,后来长期担任巴西共产党总书记。
尼加拉瓜桑地诺反美爱国游击战争 尼加拉瓜位于中美洲,是个小国。由于它在地理位置上同时濒临大西洋和太平洋,境内有尼加拉瓜湖和圣胡安湖,具有开凿沟通两洋的运河航道的优越条件,因此很早就成为英美两
国资本激烈争夺的对象。美国先通过强迫尼加拉瓜签订一系列借款协定和条约控制了尼加拉瓜的海关、铁路和银行的大权,操纵了尼加拉瓜的经济命脉。接着,1914 年 8 月 5 日,美国同尼加拉瓜迪亚斯保守党政府签订了《布里安
查莫罗条约》,以 300 万美元的代价获得在尼加拉瓜开凿运河的特权,以及
取得具有军事意义的封塞卡湾和科恩群岛为期 99 年的租借权。从此,尼加拉瓜实际上沦为美国的保护国。美国可以任意干涉尼加拉瓜内政,使尼加拉瓜的政局动荡不安。
1921~1926 年,尼加拉瓜自由党与保守党为争权夺利不断爆发内战,美国站在保守党一边。1925 年,保守党人查莫罗发动政变,推翻了自由党政府。自由党人为反对查莫罗,恢复被推翻的政权,建立了一支“护宪军”。1926 年,当美国看到保守党人政府摇摇欲坠时,公然派遣大批海军陆战队在尼加拉瓜登陆,蛮横进行军事干涉。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美国先后派出了十几艘军舰和 5000 名海军陆战队,以“保护美国侨民的生命财产”为借口,进驻首都马那瓜,并封锁海岸,到处建立“中立区”,以阻挠自由党军队的进攻。同时,给迪亚斯保守党政府大量的武器军火,甚至出动飞机支援。作为回报, 迪亚斯政府保证美国在 1914 年条约中所获得的特权。美国的军事干涉和迪亚斯的卖国行径,遭到尼加拉瓜人民的坚决反抗,许多地区爆发了起义,成立了游击队。美国加紧对自由党人施加压力,1927 年 5 月,美国总统柯立芝派遣特别代表亨利·史汀生到尼加拉瓜进行调停。自由党人慑于群众的武装斗争和美国的压力,与美军签订了“黑山楂”协定,同意停火,立即向美军缴械,由美国监督下届选举。自由党人同保守党人之间的战争遂告结束。
但在自由党人将领中有一人拒绝放下武器,他就是奥古斯托·桑地诺将军。桑地诺,1895 年出生在尼加拉瓜一个小庄园主家庭。曾在墨西哥的一家美国石油公司当过机械师。1926 年 5 月,当他得知国内发生反独裁武装起义时,立即回国参加斗争。他先到北部山区的一家美国资本所有的金矿做工, 在那里组织群众,准备武器弹药。1926 年 10 月 26 日,他率领 29 名矿工炸毁矿山,正式宣布起义。开始,他们只有少量枪支,他和战士们就用沙丁鱼罐头盒制土手榴弹,用锄头、斧头为武器,不畏强暴与美国侵略军作战。桑地诺为了与自由党人一道反对迪亚斯,遂率军东进,与自由党人的部队会合, 随后他被授予将军衔。当自由党人接受美国调停,实行妥协时,桑地诺则决心继续高举反美战旗。他说:“一个民族的主权,不是靠言词,而要用武器来保卫它。”
桑地诺毅然与自由党人分道扬镳,率领 200 人的队伍北撤,然后开进层峦叠嶂的塞戈维亚山区。这时,他身边只剩下三十多人。但他顽强不屈,在他发表的《5 月 12 日通告》中表示:“宁愿战斗而死,也不屈辱而生。”桑地诺重新组织和扩大队伍,建立根据地。当美军向桑地诺发出最后通牒,要他 48 小时内投降时,桑地诺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严阵以待,誓死保卫祖国。”
并于 1927 年 7 月 7 日凌晨向美军据守的军事重镇奥科塔尔发动进攻。由于有当地农民和市民的参加与支持,游击队炸毁了敌军司令部,很快攻占了大半个城市。美国出动空军配合地面部队发动反攻,游击队伤亡很大,被迫撤退到山上。在后来的几次战斗中,游击队接连受挫。这些失败教育了桑地诺, 使他改变了攻城夺地的战略,转而采取“分散队伍,夜间出击,利用障碍, 伏击敌人”的游击战方针。同时,他着手整顿起义队伍,正式成立尼加拉瓜民族主权保卫军。无论官兵,人人配带由红黑两色组成的统一标志,象征“不
自由,毋宁死”。此后游击队开始改变了被动局面。
11 月,美国侵略军对桑地诺起义军司令部所在地奇泼特高地发动了残酷的围剿。桑地诺的部队由于同群众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因而能够快速转移, 采取灵活机动的山地游击战术,有效地打击敌人。
桑地诺在进行军事斗争的同时,还提出了一些社会改革措施。他倡导成立“工农合作社”,开发尼加拉瓜的天然资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他主张没收外国人占有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收回运河区主权,维护本国经济权益等。他还规定了起义军不发工资,不得侵犯和平居民等条令。因而起义军获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人数扩大到了三千八百多人,除工人外, 还有大量的印第安农民和黑人参加。起义军坚持抗战七年,先后进行五百多次战斗,曾一度控制全国 16 个省中的八个省。尽管美国一再增派军队,但这支人数不多、装备甚差的队伍,却英勇地抗击着拥有海、陆、空各兵种的一万两千多人的美国军队。
在桑地诺军打击下,美国政府变换了手法,在尼加拉瓜训练了一支“国民警卫军”,由原陆军部长安纳斯塔西奥·索摩查为队长,随后于 1932 年宣布美军撤出尼加拉瓜。接着,美国又扶持萨卡沙“当选”总统,以代替蒙卡达,而军权则掌握在美国代理人索摩查之手。
1933 年 1 月 1 日,自由党人胡安·萨卡沙就任尼加拉瓜总统。他以美军已经撤出尼加拉瓜为政治资本,邀请桑地诺来首都谈判停战。随后,双方草签了协议。1934 年 1 月,萨卡沙再度邀请桑地诺赴马那瓜作最后的谈判。2 月 26 日,桑地诺抵达首都,18 日,他致函萨卡沙,要求限制国民警卫队的活动,保障游击队员的安全。20 日,萨卡沙对桑地诺及游击队的安全再次作出保证。21 日下午,桑地诺应邀到总统府赴宴。宴毕,在返回的路上,被预先埋伏的索摩查国民警卫队绑架,当夜十点三刻被杀害。随后,国民警卫队袭击了桑地诺游击队根据地,杀害了约三百名革命者,桑地诺游击队遭到彻底的破坏。1937 年,索摩查在美国扶持下出任总统,他自定为终身总统,并规定可以世袭,从此,开始其长达 41 年之久的亲美独裁统治。
桑地诺领导的尼加拉瓜人民反美起义虽然被残酷镇压,但是在桑地诺领导下尼加拉瓜人民敢于反抗外国侵略的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大大鼓舞了整个拉丁美洲人民的反美斗争,在拉丁美洲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除以上事件外,在其他拉美国家,也多次发生了罢工斗争和武装起义。1919 年 5 月秘鲁发生了历史上第一次总罢工,坚持两个月才被镇压下去。在
古巴,1920~1921 年,不断发生工农群众的罢工和暴动,迫使美国于 1922 年 2 月撤出其在古巴的驻军。1920 年,危地马拉人民起义,经过八天战斗, 推翻了以美国垄断资本联合果品公司为靠山的卡夫雷拉的暴虐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