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俄国十月革命与二三十年代的苏联第一节 十月革命的胜利

二月革命后的形势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活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经济政治陷入混乱崩溃的困境。1917 年 3 月,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发动武装起义,推翻沙皇统治。

当起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候,彼得格勒苏维埃代表大会于 3 月 12 日晚上在塔夫利达宫正式开幕。出席大会的代表最初约有五十人,后来增加到两百人左右。大会选举产生了执行委员会,主席是孟什维克齐赫泽(1864~1926 年),副主席是克伦斯基①和孟什维克斯柯别列夫。在执委会中,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占据了多数,布尔什维克最初只有两名委员。彼得格勒苏维埃成立后,俄国大多数城市也相继建立了苏维埃。1917 年 3 月,全国共有 555 个苏维埃。在全俄苏维埃成立之前,彼得格勒苏维埃起着全国领导中心的作用。

苏维埃从一产生就以革命权力机关的身份发布命令,管理国家事务。它建立了军事委员会,负责维护革命成果;建立了粮食委员会,负责首都的粮食供应。3 月 14 日,苏维埃发布第一号命令,规定所有部队都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领导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督管辖本单位的武器。苏维埃的活动表明,它已是新生政权萌芽。

但是,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领袖认为,俄国无产阶级没有能力管理国家。他们以苏维埃代表名义同资产阶级分子谈判,让他们出面组织政权。3 月 15 日,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全俄地方自治机关联合会主席李沃夫公爵

(1861~1925 年)出任政府总理兼内务部长。立宪民主党(二月革命后改名为人民自由党)领袖米留可夫任外交部长,十月党(二月革命后改名为民族民主共和党)人古契柯夫任陆海军部长。社会革命党人克伦斯基任司法部长。

这样,俄国在二月革命后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是主要政权,掌握着各级权力机构。另一个是工兵代表苏维埃。它得到武装工农的支持,拥有实权,但它自愿把政权让给资产阶级,甘居次要地位,成为辅助性政权。这种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是不能长久保持下去的,其中必有一个要化为乌有。

在两个政权并存的复杂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急需确定自己的斗争方针。全党都期待列宁的到来。1917 年 4 月 16 日夜晚,列宁从瑞士经过德国回到彼得格勒。成千上万的工人、士兵汇集在首都的芬兰车站,热烈欢迎自己的领袖归来。列宁登上装甲车,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说,最后高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万岁!”

第二天,列宁在党的会议上作了报告。4 月 20 日,《真理报》发表了列宁的报告提纲,题为《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这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纲》。

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俄国当前形势的

① 克伦斯基(1881~1970 年),律师,1912~1917 年任杜马代表,劳动团分子。二月革命后加入社会革命党,历任临时政府的部长、总理。十月革命后流亡国外

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①新建的国家应是苏维埃共和国, 而不是议会制共和国。要做到这点,必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列宁认为, 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因为这样做会同支持临时政府的苏维埃发生对立,会脱离群众。列宁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只要苏维埃把全部政权收回到自己手中,就可以和平地剥夺临时政府的权力。然后再在苏维埃内部开展斗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认为,革命所以能够和平发展,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

列宁指出,革命向前发展的主要阻碍在当时是革命护国主义。很多人认为,为了保卫俄国革命必须护国,必须继续战争。而资产阶级也正是利用这一点来转移群众斗争视线,同时以进行战争为名组织反动武装力量,伺机镇压人民。列宁要求全党耐心地向群众解释,说明当前的战争仍是帝国主义性质的,只有政权转归苏维埃才能以民主的和约结束战争。

列宁的讲话遭到孟什维克的强烈反对。布尔什维克党内也有很多人不理解不赞成。他们认为当前的任务应是巩固工农革命民主专政,而不是争取建立无产阶级专政。4 月 21 日,党的彼得格勒委员会以 13 票对 2 票否决了列宁的提纲。经过列宁的宣传解释,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5 月 7~12 日,布尔什维克党召开第七次(四月)全俄代表会议。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有 133

人,代表着 8 万名党员。大会经过热烈讨论,通过了列宁提出的革命路线和政策。

在《四月提纲》精神的指引下,布尔什维克党抓住人民最关心的问题, 反复向工农大众说明:临时政府为了保护资本家、地主的利益,不会给人民带来和平、土地、面包;应该抛弃这个政府,把政权全部转归苏维埃。

  1. 月 1 日,俄国人民第一次公开庆祝国际劳动节 。但就在这一天,外交部长米留可夫向协约国发出照会,声称俄国政府“决意完全遵守我们对盟国承担的义务”,将世界大战进行到彻底胜利。5 月 3 日,该照会公布于众。士兵和工人看到后大为愤怒,原来政府继续战争不是它所宣传的“为了保护革命”,而是要履行沙皇政府承担下来的“义务”,实现它的侵略目标。当天下午和第二天,10 万群众自发走上彼得格勒街头,高呼“打倒米留可夫!” “打倒古契柯夫!”“公布密约!”“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等口号。首都的示威游行得到莫斯科、哈尔科夫等城市的响应。各地的抗议示威表明,群众对临时政府的信任发生动摇,临时政府的统治陷于危机。由于这一事件发生在俄历 4 月,历史上称它为“四月危机”。

临时政府迫于群众的压力,先后解除了古契柯夫和米留可夫的职务。同时要求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领袖参加内阁。5 月 18 日,第一届联合政府成立。李沃夫继续担任总理。克伦斯基改任陆海军部长。孟什维克领袖策烈铁里和斯柯别列夫担任邮电部和劳动部长,社会革命党领袖切尔诺夫担任农业部长。

  1. 月 16 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召开。在 800

多名有表决权的代表中,布尔什维克代表只有 105 名。大会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对待临时政府的态度。孟什维克策烈铁里说,俄国没有一个政党愿意夺取

①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列宁全集》,中文 2 版,第 29 卷,第 114 页。

政权,为国家的今后命运负责。列宁即席反驳道:“有的!任何一个政党都不会放弃这样做,我们的党也一样,它随时都准备夺取全部政权。”但是, 大会被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所控制,通过了支持临时政府的决议。大会选举了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由 256 人组成,其中布尔什维克 35 名。主席是孟什维克齐赫泽。

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彼得格勒 50 万群众于 7 月 1 日(俄历 6

月 18 日)走上街头。在示威群众队伍的上空,飘扬着数千面红旗和横幅标语: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打倒十个资本家部长!”临时政府的统治再次陷于危机。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和科尔尼洛夫叛乱的被粉碎 临时政府企图用前线的战斗来转移人民的斗争视线。7 月 1 日,下令俄军在西方战线和西南战线发起进攻。但是,这次冒险失败了,十几天的进攻就损失了六万多人。消息传到首都后,工人、士兵群情激昂,要求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布尔什维克党考虑到夺取政权的时机尚未成熟,决定引导群众进行和平示威。7 月 17 日,50 万士兵、工人高举“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标语牌游行示威。政府从前线调回军队,向示威群众开枪射击,打死 56 人,打伤 600 多人。接着,资产阶级展开了全面进攻,强行解散工人武装,捣毁党的刊物《真理报》,诬蔑列宁、季诺维也夫(1883~1936 年)等人是“德国间谍”并下令通缉,还逮捕了加米涅夫(1883~1936 年)、托洛茨基(1879~1940 年)等革命领导人。

七月事件中,资产阶级公开使用暴力对付人民,表明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也不复存在,政权完全落到了临时政府手中。七月事件后,布尔什维克党有秩序地转入地下。为了防备临时政府的搜

捕,列宁和季诺维也夫秘密转移到彼得格勒郊外的拉兹里夫。8 月下旬,列宁迁到芬兰居住。在外地隐匿期间,列宁写了《国家与革命》一书,阐明用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同时,列宁一直同彼得格勒保持着密切联 系,指导着党的工作。

8 月 8~16 日,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 171 人,代表着 162 个地方组织和 24 万党员。会上,斯维尔德洛夫(1885~1919 年)作了组织工作总结报告,斯大林作了政治工作总结报告。大会讨论了七月事件后的形势,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由于苏维埃已被小资产阶级政党所败坏,无法通过苏维埃夺取政权,因此大会决定暂时收回“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用“政权转归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口号代替。代表大会选出了由列宁、布哈林(1888~1938 年)、捷尔任斯基(1873~1926 年)、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李可夫(1881~1938 年)、斯维尔德洛夫、斯大林、托洛茨基等 21 人组成的中央委员会。

七月事件后,李沃夫宣布辞职。8 月 6 日,第二届联合政府成立。克伦斯基任总理兼陆海军部长。新政府成立后,资产阶级积极活动,公开叫嚣建立反革命军事专政。米留可夫在人民自由党中央会议上呼吁进行一次“外科手术”,以便永远消除布尔什维主义危险。克伦斯基政府则宣称要“实现国家政权同国内各派组织力量的团结一致”。8 月 25~28 日,政府在莫斯科召开了国务会议。军队的将军、资产阶级政党领袖、前国家杜马议员、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都出席了会议。布尔什维克拒绝参加,认为莫斯科国务会议是为反革命阴谋制造舆论的大会,并在会议开幕的当天组织莫斯科 40 万工

人举行抗议罢工。

在国务会议上,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1870~1918 年)公然要求给军官以全权来恢复军队的纪律,企图通过整肃部队建立军事专政。会后, 科尔尼洛夫回到设在莫吉廖夫的大本营,加紧反革命叛乱的准备。9 月 3 日, 俄国军队放弃里加,德军威逼彼得格勒。9 月 7 日,科尔尼洛夫以“拯救祖国”为名,命令克雷莫夫率领第三骑兵军团和高加索山民师向彼得格勒推进, 企图武力镇压首都的革命力量,建立军事独裁政权。首都的几万名工人和波罗的海舰队的水兵奋起抗击叛乱。他们迅速组织起来,在彼得格勒城周围构筑工事,决心武装保卫首都。与此同时,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派出大批宣传员向受骗的哥萨克和士兵说明,科尔尼洛夫在利用他们反对革命。哥萨克和士兵了解事情真相后,拒绝向彼得格勒进军,并掉转枪口逮捕了军官。克雷莫夫看到败局已定,于 9 月 12 日开枪自杀。不久,科尔尼洛夫也成了阶下囚。

革命形势的形成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 科尔尼洛夫叛乱被粉碎后,国内阶级力量对比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临时政府的支柱——军队陷于瓦解。广大士兵不再相信政府和军官的谎言,相继转向布尔什维克一边。9 月,列宁提出接受平分土地的纲领,并号召农民立即行动起来夺取地主的土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布尔什维克党的威信空前提高。彼得格勒和莫斯科苏维埃先后通过决议,谴责妥协政策,支持革命方针。10 月 8 日,刚出狱的托洛茨基当选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这时,党又重新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并赋予它新的含义,即通过武装起义把政权交给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苏维埃掌握。

1917 年秋,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工业产量比上一年下降了三分之

二。财政混乱,债台高筑。债务总数达到 490 亿卢布,国家每年应付的债务利息几乎等同于战前的国家预算。最为严重的问题是饥荒。首都居民的面包分配量从每天一磅半减为四分之一磅,有时连这点面包也没有。列宁指出, 全国已处于“大难临头”的困境。

劳动人民对临时政府的统治强烈不满。莫斯科、乌拉尔、顿巴斯等地工人掀起强大的罢工浪潮。90%以上的欧俄县份都爆发了农民反地主的斗争。靠近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北方战线、西方战线、波罗的海舰队以及后方的卫戍部队共约六百万人,于 10 月份先后表示站在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苏维埃一边。俄国境内的各少数民族也掀起了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资产阶级已经不能照原样统治下去了。临时政府于 10 月 8 日再次改组。克伦斯基仍然担任政府总理。但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知名领袖都退出了第三届联合政府。为了欺骗群众,阻止革命的发展,临时政府匆忙制定条例, 召开预备国会。布尔什维克党揭破这一骗局,宣布抵制这个会议。

列宁分析这些情况后,于 9 月向党中央写了《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与《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两封信,明确提出革命形势已经成熟,党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为了便于领导革命,列宁于 10 月 20 日秘密回到彼得格勒。23 日,党中央召开会议,讨论武装起义问题。列宁出席了会议,并作了报告。会议经过讨论。以十票对两票(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通过列宁起草的决议,指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完全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①。

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坚持自己的观点,并在孟什维克左翼的《新生活

报》上发表声明,反对武装起义。列宁对这种泄漏党的机密的行为非常气愤, 写信给党中央,要求把他们开除出党。党中央向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提出警告,禁止他们再公开发表反对中央路线的声明。

为了顺利开展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10 月 25 日,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中成立了军事革命委员会。这一机构名义上是为了监督彼得格勒军区的活动和首都城防工作,实际是准备武装起义的公开指挥部。它的主席最初是左派社会革命党人拉兹米尔,后来是布尔什维克波德沃伊斯基。苏维埃主席托洛茨基在其中起了重要领导作用。

11 月 2 日,军事革命委员会向卫戍部队派出政治委员。4 日,卫戍部队代表会议决定,各项命令必须有政治委员的签字,否则一律无效。这就使驻扎在首都的 15 万士兵完全处在苏维埃指挥之下。4 日,彼得格勒两万多名工人赤卫队员建立中央司令部,直接受苏维埃军事革命委员会领导。中央司令部主席是布尔什维克尤列涅夫。11 月 5 日,拥有八万多名水兵的波罗的海舰队发表声明说:“准备在彼得格勒苏维埃的第一声召唤下,就手执武器支持革命”。所有的革命力量都有条不紊地进入战斗准备状态。

临时政府企图阻止起义的爆发。11 月 6 日清晨,派遣士官生和警察封闭了布尔什维克党机关报《工人之路报》的印刷厂。军事革命委员会根据党中央的决定,派革命士兵夺回了印刷厂。中午《工人之路报》出版,号召人民起来实现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为了保证起义的顺利进行,11 月 6 日上午托洛茨基、斯维尔德洛夫、加米涅夫等 11 名中央委员举行会议,决定各中央委员不得离开起义指挥中心—

—斯莫尔尼宫,并在彼得—保罗要塞建立后备司令部。会议还委派斯维尔德洛夫等人负责起义的各项具体工作。

敌对阵营也在准备搏斗。6 日上午,克伦斯基到玛丽亚宫向预备国会发表演说,要求预备国会支持政府采取坚决行动对付布尔什维克暴动。克伦斯基不等预备国会对他的要求作出决定便匆忙回到冬宫。他打电话给前线司令部,要求紧急抽调可靠部队集结首都。彼得格勒军区司令波尔科夫尼科夫要求各团驱逐军事革命委员会派去的政治委员,并命令士官生和哥萨克队伍开赴冬宫,保卫临时政府。

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反对布尔什维克掌权,也害怕国内战争。11 月 6 日,孟什维克领袖唐恩在预备国会慌忙提出议案,要临时政府向交战国发出立即开始和谈的建议,宣布没收地主土地并把它交给土地委员会管理,尽快召开立宪会议并确定具体日期。但临时政府拒绝接受这三项建议。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陷于束手无策的软弱地位。社会革命党中的左派则站到布尔什维克一边参加起义。

起义开始后,军事革命委员会中的一些成员认为以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名义夺权更为有利,主张把最终推翻临时政府放在大会开幕之后。托洛茨基提出,政权问题应由苏维埃代表大会决定。列宁对起义的拖延十分忧虑。6 日晚,他从匿居地写信给党中央,要求立即发起进攻。半夜,列宁来到斯

① 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 1917 年 10 月 10 日(23 日)会议文献》,《列宁全集》,

中文 2 版,第 32 卷,第 385 页。

莫尔尼宫直接领导武装起义。这以后起义的步伐明显加快。7 日凌晨 2 点, 起义者占领了车站和中央发电站,7 日清晨,夺取了国家银行和电话总局。克伦斯基见形势不妙,乘坐美国使馆的汽车逃出彼得格勒。

7 日上午,整个首都几乎全部落在起义者手中。10 点,彼得格勒苏维埃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了列宁起草的《告俄国公民书》,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已转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机关,即领导彼得格勒无产阶级和卫戍部队的军事革命委员会手中”。

7 日下午 1 点,玛丽亚宫被起义者占领,预备国会被驱散。临时政府成员龟缩在冬宫之中,妄图负隅顽抗。为了消灭敌人的这个最后巢穴,军事革命委员会成立了战地指挥部,由波德沃伊斯基、布勃诺夫、安东诺夫-奥弗申柯等人负责。下午 6 时,大约 2 万名革命士兵、水兵和赤卫队员包围了只有

3000 人守卫的冬宫。为了避免流血,战地指挥部向临时政府提出最后通牒,

命令它在 20 分钟内投降,但遭到拒绝。

11 月 7 日晚 9 点 40 分,彼得-保罗要塞的大炮开始向冬宫开火,停泊在涅瓦河畔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也响起了大炮的轰鸣声。接着,革命士兵、水兵和赤卫队员从四面八方向冬宫发起冲锋。在波德沃伊斯基等人率领下, 起义者很快就突破冬宫的外围防线,冲进了大门。他们涌上楼梯,扫荡着士官生,搜索着冬宫的 1050 个大小房间。深夜 1 点 50 分,部长们隐匿的房间大门被打开。安东诺夫-奥弗申柯拿着手枪站在部长面前说:“以彼得格勒苏维埃军事革命委员会的名义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了”,并下令逮捕了他们。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由于 11 月 7 日这一天是俄历 10 月 25 日, 所以人们称这次革命为十月革命。

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当起义者攻打冬宫之际,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于 11 月 7 日晚在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正式开幕。出

席大会的代表共 625 名,其中布尔什维克 390 名,左派社会革命党人 179 名。代表大会开幕后,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恶意攻击彼得格勒的武装起

义,遭到驳斥后,他们发表声明退出大会。他们原以为,这样做会带走大部分代表,可以宣布这次大会没有代表性、不合法。但是,他们的希望落空了。退出大会的只有 51 名代表。

8 日清晨,攻下冬宫的消息传来后,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8 日晚,列宁向大会作了关于和平问题的报告,指出和平问题是现时最紧急、最迫切的问题。根据列宁的报告,大会一致通过了和平法令,谴责帝国主义战争罪行,建议各交战国立即开始和谈,实现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约。法令呼吁英法德三国工人, 以多方面的行动帮助把和平事业以及使被剥削劳动群众摆脱一切奴役的事业进行到底。

和平法令通过后,列宁又就土地问题作了报告。大会经过热烈讨论,通过了土地法令。法令规定,立刻无偿地没收地主土地,永远废除土地私有权, 一切土地都是全民的财产。法令满足了农民的平分土地要求,宣布土地按劳动定额或消费定额分给劳动者使用。

大会批准了苏维埃政府的组成。在酝酿时,布尔什维克曾邀请左派社会革命党领袖参加政府,但遭到拒绝。新政府遂由清一色的布尔什维克组成。人民委员会主席是列宁,内务人民委员是李可夫,外交人民委员是托洛茨基,

民族事务人民委员是斯大林。

代表大会最后选举了自己的领导机构——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101 名成员中,布尔什维克 62 名,左派社会革命党人 29 名。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是加米涅夫。

彼得格勒起义的胜利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开端。彼得格勒起义的消息传到莫斯科后,莫斯科苏维埃于 7 日傍晚成立军事革命委员会,领导工人士兵发动起义。莫斯科军区司令指挥军队对起义者进行反扑,重新占领了克里姆林宫,起义一度受挫。这时,莫斯科近郊的贫苦农民以及彼得格勒的赤卫队和水兵都赶来支援起义。11 月 11 日,布尔什维克率领起义大军发起全面进攻。经过几天激战,于 11 月 16 日清晨攻进克里姆林宫,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与此同时,革命烈火遍地燃起。广大人民特别是士兵和农民热烈拥护决心立即结束战争和实行平分土地的苏维埃。在他们的支持下,全国各地到1918 年春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列宁把这个阶段的胜利称作苏维埃政权的“胜利进军”。

十月革命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它不仅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而且鼓舞着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斗争。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推动了马列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并向各国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