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欧洲局势

欧洲地位的下降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最为巨大。战前,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受到严重挑战,已出现动摇。英法在大战中的胜利,在某种程度上保住了英国的主导地位,并且英帝国的面积还有所扩大, 英国的国际影响,在德俄被排斥出世界舞台之后也有所提高。欧洲仍然是世界政治的中心。但是,欧洲的经济、政治也受到战争的严重打击,其地位作用不断下降。

战前,欧洲似乎可以号令一切。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表明,欧洲仅靠自己的力量甚至不能解决欧洲自身的问题。欧洲需要美国、日本、英国的海外领地和其他国家的参与,需要它们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的支援,才最后定出战争胜负。

大战使欧洲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欧洲经济在世界中的地位被削弱。大战以前,欧洲的海外投资额每年高达 3.5 亿英镑,1913 年世界制成品出口的 60

%来自欧洲三个主要国家,即英国、法国和德国。伦敦在很大的程度上不是国内投资中心,而是世界金融中心。这个中心的作用表现在,除了英国本身有巨大的贸易额外,还影响了整个英帝国乃至全世界的贸易活动;另一个作用则更加明显直观,“伦敦城”的金融机构有世界范围的联系,并且通过新的股票市场提供长期资本和通过票据市场提供短期资本。英镑起着共同的贸易货币作用,伦敦各种金融服务工作的廉价和安全,鼓励了正常的和扩展中的国际交易。英国的国际金融地位是以它雄厚的工业力量为基础的,正因为它的工业产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所以被称为“世界工厂”。英国的经济活动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起着稳定世界经济结构的作用,正像凯恩斯形容英国战前的经济作用时所说的它是“乐队指挥”。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这种情况开始逆转,及至战争结束,英国已走下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宝座。在 1913~1920 年的七年间,欧洲的制造业产量下降了 23%;英国的国外投资,在 1914~1918 年之间下降了 50%,直到 1929年,其海外投资才超过 1914 年的水平;1918 年,英国向海外出口的工业产品所占的比例,仅为 1913 年时所占比例的一半;直到 20 年代后期,英国每人每班的煤产量才达到战前的水平;1924~1928 年,德国和法国的农业生产低于 1913 年;英国、法国和德国按人口平均的收入在 20 年代中期还低于 1913 年。大战前的 30 年间,欧洲制造业的产量平均每年增加 3.33%,如果战争期间维持了这种增长率,1928 年的产量水平本来应该是在 1921 年达到的。如果从纯粹的经济角度来估计,由于战争,欧洲的工业发展倒退了八年。

由于欧洲工业的衰退,促进了一些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阿根廷和巴西向英国买不到机车零件和采矿机械,于是在本国自己制造;印度的塔塔家族发展了为数众多的制造业企业,其中的一个企业成为英帝国中最大的钢铁厂。这样,欧洲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被削弱了。战争还使英国耗掉了 80

亿英镑的军费,从战前的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黄金储备量从 1913 年的 2

亿美元到 1921 年只增加了 6 亿,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开始从伦敦向纽约转移。

取代欧洲经济统治地位的是美国。美国的工厂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

下,迅速地发展起来。在 1913 年至 1920 年间,美国的制造业产量增长了 22

%,1920 年的钢产量占世界产量一半以上,石油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三分之二,到 1929 年,美国的工业产量至少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 42%,大于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产量。

美国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到 1919 年,

欧洲欠美国的债务已达 100 亿美元,其中法国 30 亿,英国 40 亿,欧洲有 17

个国家欠了美国的债。美国的国外投资从 1913 年的大约 20 亿美元增加到

1930 年的 150 亿美元,其中 30%投放在欧洲。黄金储备从 1913 年的 7 亿美

元增加到 1930 年的 45 亿。欧洲已不再像 19 世纪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和世界的工厂。

战后,美国救济协会向欧洲提供了价值 29,100 万英镑的粮食。美国还贷款给德国,使德国有能力支付赔款,而英法等国又用它来偿还欠美国的借款。欧洲的战后经济就是靠美国的资金循环的。欧洲经济霸权已经开始走向没落。

俄罗斯帝国的崩溃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政治地图发生重大变化。落后的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先后崩溃瓦解,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

沙皇俄国在大战后期,经济陷入全面崩溃。政府征集一千多万人当兵, 使农村劳动力极度缺乏,很多农户没有男人耕地,农业生产急剧衰退。1916~ 1917 年的粮食产量比战前减少 20%。战争使俄国财政陷于危机。从战争开始

到 1917 年 3 月 5 日,政府的战争开支共达 296 亿卢布,等于这一时期国库收入的三倍。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政府不断加征新税,举借国债。国债总数从1914 年初的 88 亿卢布猛增到 1917 年的 336 亿卢布。债务总额将近战前国家财富的四分之一。

战争的失利,经济的全面崩溃和饥荒的逼近,给俄国劳动人民造成空前的灾难。人民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1916 年,全俄发生 1416 次工人罢工和294 起农民骚动。沙皇统治的重要支柱军队也出现动荡。1916 年 10 月,主力舰“甘古特”号爆发水兵骚动。许多士兵同德奥士兵联欢,最大的一次有四个团的士兵参加。各少数民族纷纷起来反对沙皇的战争政策。1916 年 7 月, 哈萨克斯坦广大牧民武装起义,焚烧征调名册,捣毁政府机关。

战争使俄国资产阶级的势力得到扩展。1915 年 7 月,各地的自治机构联合组成全俄地方和城市自治机关联合会。同年 8 月,杜马中的立宪民主党人、十月党人、进步党人等资产阶级反对派组成进步联盟。他们在第四届杜马中拥有四分之三的席位,对沙皇政府愈来愈感到不满和失望。

1917 年初,群众斗争风暴遍地兴起。3 月 8 日,彼得格勒工人举行罢工游行。许多排队等待购买面包的妇女也参加到抗议行列中来。在一些队伍中出现了红旗和“打倒专制制度”、“和平”的标语牌。政府慌忙派出军警前去镇压。但是,他们驱散了这里的示威群众,别处又出现了游行队伍。3 月 8

日(俄历 2 月 23 日)①这一天成为二月革命的起点。

3 月 10 日,首都爆发了全城政治总罢工,参加的人数超过三十万。布尔什维克党散发传单,号召人们参加斗争,打倒沙皇专制制度。立宪民主党要求建立对杜马负责的政府。远在军队大本营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则命令军队平

① 俄历与公历相差 13 天。

息动乱。3 月 11 日,示威群众在涅瓦大街遭军警枪击,近两百人被打死打伤。工人奋起抵抗。3 月 12 日,起义工人得到六万名士兵的支持,他们攻占兵工厂,缴获四万多支步枪。还捣毁警察所,攻进监狱释放政治犯。3 月 13 日(俄历 2 月 28 日),又有六万多名士兵转到工人一边。他们并肩战斗,占领了彼得堡罗要塞和冬宫。俄罗斯帝国的双头鹰国徽被摘了下来。革命红旗代替沙俄的白蓝红三色旗在首都上空飘扬。二月革命在彼得格勒取得胜利后,迅速扩及全国。正在前线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于 3 月 15 日宣布退位。统治俄国三百余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了。新成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能给人民以和平、土地、面包。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农大众于 1917 年 11 月 7 日举行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

德意志帝国的崩溃 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它的工业产量占世界第二位。国家的政治权力控制在容克贵族和垄断资产阶级手里。德国无产阶级有 2000 万,占人口半数以上。社会民主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分裂为三派。右派掌握了党的领导权,反对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大战爆发后成为社会沙文主义者。右派有 24 万成员,领袖是艾伯特和谢德曼。中派以

哈阿兹和考茨基为首,于 1917 年 4 月退出社会民主党,另建独立社会民主党。他们打出和平民主的旗号,但反对用革命手段结束大战,反对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中派有 10 万成员。革命的左派组织是斯巴达克团,它创建于 1916 年

1 月,领导人是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左派的力量比较弱小,

成员不足 200 人,也没有形成为一个独立政党,组织上是独立社会民主党的成员。

1918 年秋,德军在前线不断溃败,国内政局动荡。10 月,政府开始向协约国求和。可是,海军司令部却下令远洋舰队出海与英国海军决战,如果不能取胜,就“光荣地沉没”。这种让八万名水兵送死的冒险行径引起水兵的极大愤慨。11 月 3 日下午,五千多名水兵在基尔港集会游行,遭到军警开枪镇压,死伤三十余人。示威者开枪回击。11 月 4 日,起义的水兵和工人占领了火车站等重要据点。政府派去镇压群众的士兵也转到起义者一边。到 4 日晚,整个基尔港都掌握在新成立的苏维埃手中。

基尔起义成为德国革命的开始。起义浪潮从北向南迅速扩展。汉堡、莱比锡、慕尼黑等城市相继取得革命胜利。11 月 9 日,柏林落入起义者手中。德皇威廉二世被迫于当日宣布退位,逃往荷兰。

霍亨索伦王朝垮台后,艾伯特建立了由三名社会民主党人和三名独立社会民主党人组成的政府——人民全权代表委员会。新政府实行了一些民主改革,但没有触动容克贵族和军阀势力的特权。

1918 年 12 月 16~21 日,全德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柏林召开。 485

名代表中,斯巴达克派只有 10 名。代表大会在社会民主党操纵下,决定于

1919 年 1 月举行国民议会选举。在国民议会作出决定之前,全部立法和行政权由艾伯特政府掌管。

斯巴达克派领袖在革命斗争中,逐渐认识到成立独立政党的必要性。1918 年 12 月 30 日~1919 年 1 月 1 日,在柏林召开了德国共产党成立大会。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向大会作了报告。大会通过的党纲规定,革命的任务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919 年 1 月 4 日,艾伯特政府宣布解除在群众中颇有威望的埃喜荷恩的柏林警察总监的职务。这一挑衅性决定引起群众的极大不满。1 月 5 日,柏

林工人举行抗议游行。当晚,共产党和独立社会民主党人组成革命委员会, 号召推翻艾伯特政府。6 日,柏林 50 万工人走上街头,占领了火车站、警察局、电报局等据点。

但是,推翻艾伯特政府的形势并不成熟。士兵处于动摇状态。城市小资产阶级对刚开始的“民主时代”心满意足。农村基本没有卷人战斗。德国共产党才成立不久,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和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民主党人诺斯克出任柏林总司令,于 11 日向起义工人发起进攻,占领了德共总部和《红

旗报》社。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于 1 月 15 日被逮捕杀害。

一月战斗失败后,德国无产阶级继续为争取建立苏维埃政权而战斗。不来梅、鲁尔地区、爱尔福特、哥达、柏林等地工人先后举行罢工、起义。4 月 13 日,慕尼黑工人还建立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但均遭到镇压而失败。

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了霍亨索伦王朝,使欧洲的一个反动君主帝国崩溃,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奥匈帝国的瓦解 奥匈帝国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多民族国家。它的领土包括着今天的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等。境内的少数民族占帝国人口的 78%。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奥匈帝国内部的矛盾空前尖锐起来。帝国政府由于战场上的失败而威信扫地。各民族纷纷起义,帝国迅速瓦解。

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革命首先在捷克和斯洛伐克爆发。这是奥匈帝国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它的工业产值占全帝国的四分之三。资产阶级在政治生活中有很大势力。查理大学哲学教授马萨利克早在 1900 年就组建了人民党

(1905 年改名为进步党),要求民族独立。1918 年 10 月 14 日,捷克工人举行总罢工,抗议帝国政府关于把捷克的存煤和存粮运往奥地利的决定。罢工过程中,各地群众纷纷集会,要求脱离帝国,成立独立的共和国。查理皇帝见形势不妙,慌忙于 10 月 16 日宣布改组奥匈帝国为民族国家联盟,给予捷克等少数民族以自治权利。但是,这项许诺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的要求了。10 月 28 日,布拉格的民族委员会宣布成立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家,最高政权由民族委员会接管。两天后,斯洛伐克民族议会宣布加入统一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家。1918 年 11 月 14 日,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马萨利克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在南斯拉夫,许多士兵从前线逃回家乡。他们自称绿军,手持武器同帝国官兵对抗。10 月底,驻扎在里耶卡和普拉两地的军队举行起义,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在群众运动兴起的情况下,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几个资产阶级政党在萨格勒布召开国民议会,宣布南斯拉夫地区脱离帝国。1918 年 12 月 4 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宣告成立。1929 年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1918 年 11 月,罗马尼亚军队开进奥匈帝国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12 月

1 日,宣布该地区并入罗马尼亚。

波兰在 18 世纪被普鲁士、俄罗斯和奥匈三国瓜分灭亡。第一次世界大战

爆发后,德奥占领了俄国统治的波兰土地,并于 1916 年 11 月宣布波兰王国成立。但是,波兰王国的领土不包括德奥瓜 分走的部分,同时王国的事务需听命于德奥占领当局。1918 年 10 月,德奥扶植的华沙摄政委员会从占领者手里接管了政权。23 日宣布成立华沙政府。在德奥帝国境内的波兰土地上,

地主资产阶级代表在克拉科夫成立临时政府。12 月,克拉科夫政府同华沙政府达成协议。1919 年 1 月,成立联合政府,毕苏斯基担任国家总统。

奥地利本土也兴起革命运动。1918 年 10 月 21 日,奥地利议会宣布自己为临时国民会议,但是没有提出推翻哈布斯堡王朝问题。人民大众对这种软弱不满。10 月 30 日,维也纳发生工人总罢工,成千上万群众上街示威游行, 要求成立共和国。统治集团为了缓和人民的不满情绪,决定成立由社会民主党人和资产阶级代表组成的联合政府。社会民主党领袖卡尔·伦纳任首相, 维克多·阿德勒任外交大臣。11 月 3 日,伦纳政府同协约国签订停战协定。12 日,查理皇帝宣布逊位。国民议会宣布成立奥地利共和国。

匈牙利人民于 1918 年 10 月 29 日在布达佩斯举行罢工游行,要求停止战争,宣布独立。斗争迅速发展成武装起义,推翻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新成立的卡罗利政府于 11 月 3 日同协约国签署停战协定。16 日,匈牙利正式

宣布为共和国。1919 年 2 月 20 日,协约国驻匈军事代表、法国的威克斯向

匈牙利政府递交一份照会,要求匈牙利东界驻军在十天内后撤 100 公里,空出的地方由协约国军队占领。卡罗利政府既不敢接受又不能拒绝这一通牒, 决定辞职下台。3 月 20 日卡罗利将政权交给社会民主党人。但后者感到一党难以支持局面渡过危机,乃于 21 日到狱中同共产党领导人库恩谈判。库恩提出要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3 月 21 日下午,匈牙利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达成协议,决定两党合并。协议宣布,党以无产阶级的名义立即接管全部政权,工农兵苏维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3 月 21 日晚,正式宣告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协约国十分敌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4 月 4 日发出照会,要求匈牙利履行威克斯通牒。遭到拒绝后,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和法国的 15 万军队

从东北南三个方面发起进攻。新建的匈牙利红军仅有 5 万人,力量弱小,被迫后撤。5 月初,侵略军进抵离布达佩斯 100 公里的地区,共和国危在旦夕。匈牙利政府发布动员令,几天内就组建了 10 万红军队伍。库恩被任命为红军总司令副手。5 月中旬,红军发起反攻,并乘胜打出国境。6 月 16 日,建立了斯洛伐克苏维埃共和国。

红军的胜利引起协约国的惊恐。巴黎和会主席、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于 6

月照会匈牙利,要求红军立即停止进攻,并撤退到 1918 年 11 月 3 日停战协定规定的军事分界线内。作为交换条件,协约国保证撤退罗马尼亚军队,并邀请匈牙利代表参加和会。照会还威胁说,这一要求如遭拒绝,协约国将展开新的进攻。

协约国的照会引起匈牙利党内意见分歧。库恩采取妥协立场,接受协约国照会。6 月下旬,红军后撤。斯洛伐克苏维埃共和国立即被颠覆。但是, 罗马尼亚军队没有撤离匈牙利。苏维埃政府发现受骗后,不顾形势的险恶于7 月 20 日发起进攻,遭到挫折。1919 年 8 月 1 日,当罗马尼亚军队逼近布达佩斯的时候,苏维埃政府宣布辞职。大批革命者遭迫害。库恩等人被迫流亡国外。1920 年 3 月,原奥匈帝国海军上将霍尔蒂就任摄政王,在匈牙利建立了独裁政权。

三大帝国的崩溃是一项进步。但是,欧洲仍然存在众多问题。战败的德国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更不能容忍被踩在英法脚下。苏维埃俄国要打破封锁包围,推进世界革命。中欧东欧地区新诞生的国家还很脆弱,彼此间又有着众多矛盾和纠纷。在此还有欧洲地位的下降,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体

系的衰落。所有这些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乃至世界将面临一个动荡时期、调整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