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两次大战之间黑非洲民族主义运动的萌动

黑非洲指的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生活这一地区的人民肤色较黑, 经济较落后,迟至本世纪初,社会制度上许多地方尚处于部族阶段,在一些地方,甚至实行母系氏族制。

自欧洲殖民者入侵黑非洲大陆起,就不断遇到非洲人的抵抗。早期的反抗大多是由当地部落首领、酋长或国王领导。欧洲人凭借其武力,往往不费多大力气就将其镇压下去。当原有的地方统治者意识到抵抗无用时,便放弃抵抗,转而采取与欧洲人合作,争取尽可能多地保留一些自己原有的权利, 分享权力总比一无所有好。而西方殖民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也或多或少给当地酋长旧贵族们一些让步。这种相互妥协就成了欧洲人在黑非洲实行直接统治和间接统治的基础。

非洲人民从不曾停止过反抗,一战前黑非洲人民的反抗斗争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带有浓厚的地方宗教色彩,最为著名的是 1905 年发生在坦噶尼喀的马及马及起义。1904 年末,在坦噶尼喀的马图姆比族和恩金多族居住的地区秘密流传着一个消息,说是在恩加兰贝有一种圣水,饮用了这种圣水,就可以刀枪不入,逢凶化吉。于是,人们纷纷涌向恩加兰贝,以求得到圣水。喝了圣水,自然就成了组织的成员,通过这种方式,把群众组织了起来,并在1905~1906 年发动了规模较大的起义。水在斯瓦希利语中称为马及,故这次起义也被称为马及马及起义。起义虽被镇压,但它在非洲人民反抗西方统治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因为在这场斗争中,非洲人民利用水作为组织人民的手段,打破了往日的部族界限,非洲人民开始按地域联合一致反抗侵略, 民族主义思想开始萌芽。就此意义而言,西方对非洲的侵略客观上不自觉地起了促使非洲民族意识觉醒的作用。

除了利用传统地方宗教之外,非洲人民还利用基督教作为斗争的工具。欧洲人统治非洲促进了基督教在非洲大陆上的传播。欧洲人在非洲传播基督教本意在麻痹人民的斗志,维护自己的统治。但是,由于基督教宣传教徒都是兄弟姐妹,从而客观上有利于非洲人打破原有的部落束缚,实现新的团结。最初,教会都控制在欧洲人手中。非洲人逐渐认识到欧洲传教士所宣扬的同欧洲殖民统治者在非洲的所作所为在本质上没什么根本的不同,因而他们开始将基督教非洲化,建立非洲人自己的教会和教堂,由自己的主教传教。基督教非洲化最先产生在南非,后陆续传入东非、中非和西非,并形成埃塞俄比亚运动。据说在《圣经》中曾谈到,埃塞俄比亚将得到特别的祝福,承担特别的使命。这里的埃塞俄比亚不是指哪一个具体的国家,而是泛指整个黑非洲。很快这形成一个新的教派,并在整个非洲大陆传布开来。

基督教非洲化运动在一战后继续发展,1921 年,比属刚果爆发了基班古运动。西蒙·基班古是斯坦利湖畔的一名木匠,他信奉基督教,创立了自己的教会,提出新的宗教学说,宣布“上帝将降火把白人全部烧死”,并带头喊出了“刚果是刚果人的刚果”的口号。起义的真正原因在于比利时殖民当局所实行的残酷的强迫劳役制和强征人头税。基班古派人到各地组织群众拒交人头税、拒种出口作物和拒服劳役。起义遭到殖民当局镇压,基班古被判死刑,后改为无期徒刑,在押 30 年,死于狱中。

在黑非洲,与人民大众利用宗教方式进行反抗殖民统治同时的还有另一种民族主义活动。如果说前一种反抗斗争发生在乡村,参加者多为农民的话;

那末,后一种的民族主义活动则最先出现在城市。参加者包括: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非洲知识分子,他们中有的在非洲本土上过学,有的甚至留过洋; 一部分非洲当地的工商业者;以及从事各种自由职业的城市居民。从地域上划分,他们又可分为大陆本土与海外两部分人。

大陆本土的以英属西非今天的尼日利亚、加纳的为较强,海外的主要是生活在美国和西印度群岛的一些黑人精英。他们相对于人民大众说来是少数人,在相当长时间里,他们看不起人民大众,对非洲本土文化持批判态度, 而对殖民统治当局则抱有幻想。他们相信宗主国最终会和平地移交权力,因而试图调和他们与殖民政府之间的矛盾,以合作的态度来换取殖民统治者的让步。他们这种态度同他们的出身与个人经历有关。这种人在英属西非海岸较多,尤其在塞拉利昂较为典型。他们大多是释奴的后代,自 19 世纪初起, 英国率先废除奴隶贸易后,英国的军舰在大西洋上巡逻,将截获的奴隶送到西非海岸,即今天的塞拉利昂居住下来,在那里这些释奴及其后代建立起自己的社会。他们不同于其他当地非洲人,他们不受传统的部落制度的束缚, 由于是英国人搭救了他们,所以他们对英国人和基督教报有感激之情。他们的后代进入教会开办的学校,学习英文,学习西方文明。有些人毕业后当了官员、记者、律师、教师,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地位。很自然的,这些人对待西方文明和殖民统治的态度与一般非洲人不一样。“他们不仅吞食了西方文明的诱饵,而且连线和钓竿也想一道吞下”。

他们与西方殖民统治者之间也存在着矛盾,要求分享更多的权益。他们通过创办自己的报纸,宣传自己的主张和要求。在 1900 年时,塞拉利昂有不

下 34 种报纸,黄金海岸有 19 种,尼日利亚有 7 种,其中许多是由非洲人主办的。但他们没能也不想吸引广大的非洲群众跟着他们一道走。他们显得势单力薄,连殖民统治者也看不起他们,他们因而深深陷入困惑和痛苦之中。一战以后,非洲商品经济继续发展,传统的村社经济和部落制度进一步

瓦解。越来越多的人移居到城市。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形成网络加强各地的联系;另一方面,促使新的社会阶层力量的壮大。在城市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力量在成长。同时,城市的发展伴随着现代教育的普及,更多的非洲人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他们中许多人出身贫寒,受过有限几年教育,不足以在社会上谋个好职位。尤其是,一战后白人统治者对非洲人的歧视更为严重。英属西非的黄金海岸被认为是对非洲知识分子政策较为宽厚的地区,但就是像这样比较开明的地区,在 1926 年的政府中,英国人占有 481 个位置,非洲

人仅占 28 个位置。在随后 20 年里,欧洲高级职员的人数翻了一番,而非洲人没什么增加。这使得年轻一代的知识阶层对殖民统治日益不满,具有较强的革命性和反抗精神,他们学习欧洲人的政治活动方式,建立起现代政党组织。

1920 年,来自尼日利亚、黄金海岸、塞拉利昂、冈比亚的民族主义者们齐集一堂,成立英属西非国民大会,来自黄金海岸的著名黑人政论家和律师海福德被选为主席。从该组织骨干分子的职业看,15 人是律师,8 人是商人, 所以这是西非代表中产阶级利益的一个政治组织。它所提出的纲领比较温和,“在英国国旗下,帮助英属西非的政治制度的发展”,也就是要争取得到类似英帝国南非自治领的地位。在对待群众的问题上,他们同他们的前辈人相比,没有根本的改变,仍持一种疏远的态度。另外,该组织没有常设的机构,只不过是一种政治结社,还称不上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政党。海福德去

世后,该组织也就瓦解了。

30 年代是非洲民族主义组织发展的重要时期,30 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是促使黑非洲民族主义进一步成熟的两大因素。

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中产阶级的利益遭到较大的打击。西方公司压价收购出口经济作物,非洲农业资产阶级的收入减少;机关裁员,减少工资,非洲人工薪阶层首当其冲受害,这促使一部分现代民族主义者靠近人民群众, 在工农大众中寻找知音。拜齐尔形象地说:“大萧条是打通少数人与大多数人之间通道的革命鼹鼠。”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进一步刺激了黑非洲的民族主义。埃塞俄比亚是个有悠久历史的信奉基督教的国家,也是屈指可数的一直维护了自己独立的国家。而英法对意大利的侵略竟然袖手旁观。这促使民族主义者们对自己过去的想法进行认真的反思,信奉基督教,接受西方文明是否就能摆脱西方的侵略。

在三四十年代,大多数黑非洲国家都出现了民族主义组织,著名的有: 塞拉利昂的西非青年联盟、尼日利亚的青年运动、黄金海岸的曼比党等。在这些组织中,激进的已经提出争取独立的口号,如尼日利亚青年运动在 1938 年发表的纲领中第一次号召由本国人民接管政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非洲的民族主义者们开始认识到争取群众支持以壮大自己力量的重要性。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如日后成为塞内加尔第一任总统的桑戈尔提出应该放弃单纯的西方化,应注意保持非洲人自己的特性,将二者结合,应对非洲黑人传统抱有自豪感。

但是,直到二战时期,黑非洲现代民族主义者们在如何争取民众支持的问题上仍没取得实质性进展,他们往往采取一种机会主义的态度来对待西方文化和非洲文化,这种态度很典型地反映在麦考利所说的:“穿上英国服装做生意,消遣娱乐时则穿本地服装。”在唤醒民众,团结争取群众加入民族主义运动方面,黑非洲的民族主义领导人仍是说的多,做的少。

20 世纪上半叶海外黑人民族主义主要体现在泛非主义运动上,它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政治运动,成为殖民地非洲人和美洲黑人之间的一个重要的联系渠道。1900 年 7 月,在伦敦召开了第一次泛非会议,会议由来自特立尼达的律师威廉斯发起,到会代表 32 人,其中大部分来自美国和西印度群岛,来自非洲本土的只有四人,他们大多是在英国留学的学生,实际上是一次留英黑人学生的聚会。到会代表就全世界黑人境遇问题广泛地交流情况和看法,主张黑人应摆脱奴隶地位,争取同白人享有同等权利。会议第一次使用泛非

(Pan-Africa)一词,将原来的“非洲协会”更名为“泛非协会”,创办《泛非》月刊,宣传全世界黑人团结起来为自己的权力而斗争,因此也可称为泛黑会议。在威廉斯主办的大会之后,分别于 1919 年、1921 年和 1923 年由杜波依斯在欧洲好几个国家首都又召开了三次泛非主义者大会。但这些大会对非洲大陆的影响有限,20 年代后基本不再召开。直到 1945 年,在二战胜利的影响下,才再度召开。

总之,在两次大战之间,以非洲酋长、宗教首领组织领导的反帝斗争已经退潮,现代民族主义意识正在产生;但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尚处于酝酿阶段。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先知先觉者们还是少数人集团,同群众缺乏联系;一些人对帝国主义统治和西方文明存在幻想;民族主义者自身内部因地区、部族而存在隔阂;海内外民族主义者之间不够团结。以上因素导致两次大战之间黑

非洲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对沉寂状态,这些不利因素在二战后才得到克服,黑非洲终于在二战后迎来独立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