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战后初期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第一节 战后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概况

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化 20 世纪初,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在世纪之交出现了物理学革命。这场物理学革命的先锋是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879~1955 年)。 1905 年,年仅 25 岁的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其核心是论证了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从而确立了崭新的、相对概念的时空观。牛顿力学只能解释在低速运动状态下的物质,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既能解释在低速运动状态下的物质,也能解释在光速或接近光速运动状态下的物质。1915 年,爱因斯坦又提出广义相对论,揭示了四维空时同物质的统一关系,指出空间、时间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空间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相对论认为,当物体以接近光速进行运动时,运动物体上的时钟会变慢,尺子会变短;同时,物体的质量和能量也随运动速度而增加。广义相对论实际上是一种引力理论,它在更深一层的意义上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为 20 世纪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奠定了理论基础,它大大推动了科学前进,特别是对研究接近光速的运动具有重大理论指导意义。

另一项重大科学发现是量子力学。在本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

(1858~1947 年)提出量子概念。他认为物体在发射辐射和吸收辐射时,能量并不是无限可分的,其最小的、不可分的能量单位即“能原子”或称“量子”。20 年代,德国物理学家海森伯(1901~1976 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1887~1961 年)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到 1925 年左右创建了量子力学这门学科。这是研究微观世界粒子运动规律的科学。这门科学的发现解决了原子结构以及原子中的电子运动问题。它为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和激光技术等奠定了理论基础。量子力学在这一时期的应用是,它和相对论结合形成原子核物理学。1932 年,美国科学家劳伦斯(1901~1958 年)发明了回旋加速器。1934 年意大利物理学家昂利克·费米(1901~1954 年)发明用中子轰击重元素铀,可造成铀的核裂变。1938 年,奥地利和德国的科学家继续费米的试验,进一步论证了核裂变的链式反应。科学家在对原子核进行一连串的电力冲击,造成核分裂后发现,铀原子核分裂时,放出的能量很大。1 克铀裂变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烧 3 吨煤或 200 公升汽油,其爆炸能力相当于

20 吨黄色炸药。原子能的理论准备虽然是在欧洲完成的,但在技术上获得和利用原子能却是在美国首先实现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加紧研究核裂变的问题,并首先把它用于制造新式武器。终于在 1945 年爆炸了原子弹。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电力生产和电子工业有很大发展。电是既简单方便又经济便宜的动力来源。同时,它又是实现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各国对电力生产十分重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火力发电站占主导地位。它的发电量约占总发电量的 80%。在发电设备上,先进的汽轮机逐渐代替了活塞式蒸汽机。水力发电也日益增多。1936 年美国在科罗拉多河上开始建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山峡水电站,坝高 222 米。电力技术的革新使欧美各国的发电量迅速增加。在二十多年里,德国的发电量增加了十一倍

多,美国增加了将近六倍,英国增加了四倍多,法国增加了将近二倍①。

发电量(单位:万度)

第一次大战前的 1913 年

248

45

82

51

第二次大战前的 1939 年

1613

242

220

614

随着电力的增长,各生产部门逐渐改用电力,民用电器如洗衣机、吸尘器、电冰箱也逐渐普及起来。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无线电和电影事业的发展。无线电通信技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经发明。战后,科学家又在短波和超短波的研究上取得成就,使无线电通信的有效距离不断扩大,为广播事业奠定了基础。1920 年,美国首先设立广播电台,进行正规的定时广播。接着, 法国和英国于 1922 年,德国于 1923 年,意大利于 1924 年也相继开始广播。由于欧美电台实现了联网,从而形成了世界性的广播体系。无线电收音机成为畅销的热门货。1922 年到 1929 年的七年期间,美国收音机的销售额增加了 13 倍,由 6000 万美元增加到 84,000 万美元。这一时期,电影技术提高很快。最初是无声电影,或是用留声机的唱片伴音,但效果不好。1930 年, 出现了第一部有声电影。1935 年又产生了第一部彩色电影。电视在 20 年代开始出现。1933 年,发明了先进的摄像管。1941 年,试验彩色电视成功。

电力的发展使许多固定式的工作机器采用了电力驱动。但是,它不能适应移动式的机器的工作条件。因此,内燃机仍然是最主要的动力装置。1920 年,内燃机的总功率大约占原动机总功率的四分之三。内燃机广泛应用于运输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各国的汽车成倍增长。1916 年世界汽车年产量比 1900 年增长 166 倍,达 150 万辆。

欧美各国的汽车年产量(单位:万辆)

1913 年 48.6 3.4 4.5 1.6
1939 年 357.7 50.4 22.9 33.8

随着汽车的增多,美国、德国先后修建起高速公路。汽车在城市间交通运输中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并逐渐把城市和农村密切联系起来。公路网络日益密集。内燃机也广泛应用于海上和内河运输业。从 1918 年至 1928 年期间,装备内燃发动机的船舶吨位增加了九倍。1927 年,世界各造船厂所制造的内燃机船的数量第一次超过了当时所有的蒸汽机船。内燃机技术的改进使民用航空事业兴起。1918 年,美国纽约和华盛顿之间的航线通航。第二年, 德国柏林和魏玛之间建立定期航班。随后,几乎每年都开辟联结欧洲各国首都的新航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与美国之间的航线也建立起来了。

汽车、飞机的发展,需要大量橡胶做轮胎。1910 年,出现了合成橡胶,

① 表中的统计数字有的并不是正好这一年的,而是相近的年份的。如战前美国发电量 248 万度是 1912 年,

法国发电量 82 万度是 1921 年,而英国 242 万度发电量是指 1937 年。

但质量远不如天然橡胶,价格也昂贵。30 年代,美国研制出质量较好、成本较低的合成橡胶。1935 年,美国研制尼龙丝成功,开始用来生产牙刷,后来大量生产尼龙丝袜。1940 年,英国人发明涤纶。三四十年代,各种塑料投入工业化生产,它们在工业上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除化工外,冶金、机械制造等方面也有很大进展。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恢复和发展。1921 年到 1929 年间, 各国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相当快。法国是 9.4%,德国 7.1%,美国 4.3%, 日本为 3%,英国 1.7%。1924~1929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每个工人平均每小时的产量大约提高了 15~20%。美国和日本的工业生产早在一次大战期间就已大大超过战前水平,法、德、英分别在 1924 年、1927 年和 1929 年超

过战前水平。从 1924 年到 1928 年,约有 20 个国家恢复了金本位。以流水生产线和零部件标准化为重要内容的生产合理化运动继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各国垄断资本获得较大的发展。许多原有的垄断组织的规模、实力和相互间的联系扩大了,同时还出现了一批新的垄断组织,此外,国际垄断也迅速发展。但是,在新兴工业部门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诸如煤炭、制鞋等传统工业部门却发展得相当缓慢,有的甚至停滞不前,农业则长期发展缓慢处于隐伏的危机之中。在新兴工业部门,工人的工资虽然有所增长,但仍大大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这就为以后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果不其然,1929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各国工业增长速度骤然下降。1930 年到 1937 年期间,英国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只有 2.7%,美国是 0.67%, 法国和德国工业生产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降低到 3.9%和 0.7%,这表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极不稳定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发展也是极不平衡的。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初期,作为战败国受到压制,经济凋敝,工业产量落在美、英、法之后。到 1929 年,又再次超过英法,居于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位。

欧美各国的政治情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的三个反动落后的帝国垮台了。在俄罗斯、德意志和奥匈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苏维埃俄国以及德、奥、波、捷、匈、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芬兰九个共和国。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是,在欧洲仍保留很多君主国。如西欧的英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南欧的意大利、西班牙,北欧的瑞典、挪威,巴尔干半岛的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希腊、阿尔巴尼亚等国。当然,这些君主国的情况彼此很不一样。有些是落后的封建王国,君主有很大的权力; 有些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君主只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

这一时期,欧美各国的选举制也有发展,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不断趋向完善。广大人民在经历战争以后,视野扩大,关心时事,要求参与政事。欧美国家陆续实现了普选制。丹麦在 1918 年,德国、比利时、荷兰、瑞典在 1919

年宣布男女公民均有选举权。美国在 1920 年第一次给妇女以选举权。英国在

1918 年规定,21 岁以上的男子和 30 岁以上的女子有选举权。1928 年改为妇女和男子一样,21 岁起有选举权。作为女权运动的成果,很多国家的妇女进入了以前被男子独占的“王国”,出现了女律师、女医生,甚至女议员和内阁大臣。1919 年,意大利也实行了普选制,但墨索里尼上台后,于 1928 年改为交纳工会会费或 100 里拉税的男子有选举权。日本战后也扩大了选举权的范围。法国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实行普选制的。

在政治舞台上,欧美各国都是几个资产阶级政党相互竞争,轮流执政。

新的情况是,由于技术工人的大量出现,各国社会党的力量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强,并开始在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上台组阁。社会党是上个世纪末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以工人为主要成分,由于领导权掌握在工人贵族手中, 逐渐蜕化成为资产阶级左翼政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它们公然站在本国资产阶级政府一边,支持帝国主义战争。因此,各国资产阶级政府在战争期间开始吸收社会党的领导人进入政府,以欺骗工人群众,诱使人民为战争出力。1918 年,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资产阶级无力维持自己的统治,慌忙把政权交给社会民主党人艾伯特和谢德 曼。1919 年,魏玛宪法通过,正式成立社会民主党政府。奥地利的情况也相类似。在奥匈帝国崩溃之际,社会民主党人伦纳出任总理。德奥社会民主党人在革命高潮时上台执政,起了维护资产阶级政权的作用。几年之后,革命进入低潮。但是,人民斗争的深远影响仍在,一些国家的资产阶级感到自己力单薄。在发生内阁危机,或传统的资产阶级政党无力掌握议会绝对多数时,统治阶级往往让社会党上台执政。如英国资产阶级让未获议会多数的工党上台执政,同年,丹麦社会党人, 几年后挪威工党也相继组阁。法国社会党人在 1924 年虽然没有组建政府,但它同激进社会党政府有密切的合作。1936 年,法国社会党人勃鲁姆首次出任政府总理。社会党人上台后,大多宣布实行政治经济改革,在资产阶级所能容许的范围内采取一些改善人民生活的措施,当然,这些措施谈不上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但在革命形势未成熟时,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体现了民意。

反动帝国的垮台,普选制的建立,普选权的扩大,以及社会党的上台执政,这些资产阶级政治舞台上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人民斗争的成果。同时,资本主义制度还有另一方面的变化。在德国、意大利、日本出现了极端反动的法西斯政党和独裁集权制度,它们后来逐渐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