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阶段

分为系统整理和课堂总结两个环节。这是一节课的终结阶段。主要任务是将有关知识梳理概括、提炼升华,使之形成体系,促使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同时给学生最后一次质疑问难的发表“政见”的机会。大约需要 5 分种左右的时间,整理可以从知识、方法、思路等方面入手,纵横贯通,不受本节知识的限制。课堂总结应由师生共同完成,可先要求学生谈收获、议缺憾,交流经验,发表创见,最后由教师画龙点晴,归纳概括。至此,一节课圆满结束。

这五个阶段只是一个大致的划分,在实际应用时还可以分解、组合、增删或调整。

新授课“常规教学模式”是实现课堂教学优化的比较理想的一种模式。它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 符合规律

在时间的分配与教学环节的设置上,比较准确地把握住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课堂上有意注意的时间一般在开课后 5—25 分种左右。这种模式将一节课的关键阶段——突破阶段和巩固阶段安排在这段“黄金时间”内进行,就为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为了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与思维的最佳境界,在教学的准备阶段特意设置了“心理准备”环节;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热情得到持久, 在其他阶段则安排了较多地让学生“登台亮相”的环节。实践证明,这种安排方法比较科学合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以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1. 简便易行

这种模式对每一教学阶段的目的任务、层次划分、时间安排及实施要领都做了详尽的说明,加上格局的相对稳定,也便于不同层次的教师尽快掌握, 学生尽快适应,这就为在较大范围内推广使用提供了可能。

  1. 加强了薄弱环节

这种模式运用“掌握学习”和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针对平时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了一系列强化措施:

①增设了新的环节。

如在整理阶段设置了“系统整理”环节,不少教师在新授课中只满足于一堂一得,不大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纵横沟通使之成为体系,或者只是在上复习课时才进行这项工作。这就使得学生的知识支离破碎,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阻碍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堂规教学模式”把“系统整理”作为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落实在每节课的教学之中,这就必然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识结构,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思考方法, 使他们终生受益。

②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在“揭示规律”时强调对形成的结论的再认识。一些教师在结论推出之后习惯于立即转入应用。由于学生理解上的片面和浮浅,在应用中常常出现失误。抓好对结论的过细的推敲和剖析,就可以防患于未然,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③加强了“反馈”——矫正”。教学中集中安排了三次信息反馈:一次是新课讲完后的“质疑问难”,一次是练习之后的“检查评价”,最后一次则是以“课堂总结”的形式来完成。这三次信息反馈均安排在教学的关键阶段,而且方法灵活多样,无疑会使教、学双方达到比较完美的协调与统一, 加快“掌握”的进程。

  1. 促进了教学相长

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教师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这种模式尤其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展性思辨”可以使学生的认识提炼升华,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对“保持高昂的学习激情和最佳思维状态”的强调,则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发挥聪明才智,体验到探索与成功的欢悦。对于教师来说,由于这一模式对每一教学阶段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就必须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例如,突破阶段仅安排了 15 分种时间。如果教师不能精选教学内容,改

进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时间,要想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是不可能的。至于如何组织“反馈——矫正”,如何引导“检查评价”等等,也都向教师提出了有价值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