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深层因素

深层因素是指教学模式的发明者或倡导者的世界观。教学模式的发明者或倡导者在设计推广教学模式时,除受某种教学理论指导外,还受发明者或倡导者的世界观制约。赫尔巴特受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的“单子论”影响比较深。因此,赫尔巴特在哲学上吸取 f 莱布尼兹的“单子论”基本论点。认为宇宙是由无数绝对的“实在”(精神实体)所构成。这些“实在”是永恒不变的,它们的性质也是人们根本不能认识的。这些不变的“实在”,相互

之间有着各种不同的关系,并相互发生影响,显然是赫尔巴特这种世界观促使他把教学分为四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段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各种课堂教学中。

1878 年,美国学者查尔斯·皮尔斯在《我们怎样使观念明确》一文中首次提出实用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他认为任何一个观念的最本质的意义即在于它能引起人的有效的行动,因此“有效”成为使人的观念、概念清晰的基础。这一观点反映了当时美国资产阶级创业,开拓局面时期反对空谈,提倡务实工作的要求。这一观点对推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约翰·杜威全面接受了实用主义哲学观点,并给予新的发展。他强调哲学作为思维工具的作用。他认为哲学的基本范畴和概念,只是人用以适应环境、整理经验的工具。他还认为使哲学与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就能发挥哲学的最大推动作用。基于实用主义世界观,杜威以本能论的心理为根据,提出“儿童中心”学说。他认为儿童的心理内容基本上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习惯、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心理机能的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说,教育就是促进本能生长的过程。这一观点是现代工业社会对培养有知识、智力得到发展、有活动能力的新型人才需要的反映。杜威把教育本质理解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的基本教育原则,要求把学校办成和现有社会制度一样的环境,以便从中培养能完全适应眼前社会生活的人。让儿童在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中获得经验,必须通过儿童的亲身活动。为此,杜威又提出“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中心原则,并在此原则指导下设计了活动教学模式。深层因素是浅层因素的理论基础,浅层因素是深层因素的表现形式。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因此,我国教育工作者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理论基础,运用正确的教学理论设计或选择教学模式,并要吸取以往各种教学模式的积极因素, 设计出比较完善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