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的教学方法

“立体化”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能使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等得到协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学习者的心理过程可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其中认识过程(包括感知、思维、想象、记忆等心理活动)起着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加工信息、储存信息等作用;情感过程起着优化信息、加强信息、调节认识过程、强化学习行为等作用;意志过程起着调节、控制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确定调控方向, 排除学习中的干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实现预定的目标等作用。一般说来, 在学习活动中,积极的情感能激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刺激智能的增长,推动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反之,消极的情感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兴趣降低,并抑制智能的充分发挥而影响认识活动的进行。意志则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良好的意志品质能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自觉地为实现预定的目标而努力学习。反之,意志薄弱的人,在学习中则缺乏坚持性,容易受到来自内部或外部干扰而分散精力,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退缩和失去信心。

就目前我国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大多数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只注意了认识过程,基本上排除或者忽视了有利于激发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意志品质的有关方法。这种只从“认识”一个“维度”去选择的教学方法, 一方面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对学习的追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缺少成功感、愉快感、兴奋感和欢乐感;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不能持续增长,坚持性、自制力、果断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得不到很好的锻炼。目前不少学生数学的兴趣不浓,认为学习数学很苦、很枯燥,甚至不少学生有厌学情绪,这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忽视情感、意志的激发与培养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数学教学中,要能切实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变苦学为乐学,就必须对原有的从“认识”一个“维度”来建立的教学方法体系加以改革,变“一维”为“多维”,建立有利于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协调发展,发挥其共同效应的教学方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