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世界上一切事物和过程都有自己的结构。课堂教学当然也有自身的结构。所谓结构是指在某个系统范围内元素联系的内部形式,它包含着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活动和信息往来。课的结构,就是指一节课的各个要素联系的内部形式,它反映了一定教材单元体系中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及其组织。一堂课的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然而,人们对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远不够充分。教育史上有过两种影响深远的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即德国教育家 J.F.赫尔巴特的“四段论”和前苏联教育家 N.A.凯洛夫的“五环法”。赫尔巴特把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明了—联合—概括

—应用”,视为教学过程的 4 个阶段,凯洛夫则用教师的施教程序“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课授新课—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5 个环节取代教学过程。他们虽然分别从学与教两个不同的侧面来说明教学过程,但没有说明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以形成和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这一本质,也没有反映出课堂教学结构的整体性特点。而凡是结构都是一种整体的存在,对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 如果不表现出它的整体性,就不可能揭示出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自然,也就不能从本质上说明它自身。事实上,这两种结构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任何教学模式都有其内在的结构,教学模式的结构是由教学模式包含的诸因素有规律地构成的系统。完整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结构一般包含如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