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从师生活动关系区分

教学模式有的是直接从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中概括和归纳出来的,也有的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先提出一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而后形成的,所以教学模式既是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每个教师无论他自己是否意识到,实际上总是在某种教学模式的框架下来开展教学活动的。例如在处理课堂教学中教和学这两个主体的关系上,由于不同教学思想的指导,教学模式就不相同。

按师生活动的关系水平将教学模式分为三大类别:

①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模式;

②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模式;

③综合型模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思想的教学模式)。第一种模式处于最低一级的水平。在这种模式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

种单向反馈的结构,它的表现形态就是记忆水平的教学。它单纯要求学生识记、再现教材,而不要求去理论和思考。学生对教师只是简单地模仿,他们完全处于被动、受教的地位。这种水平的教学由于忽视对学生本身能动性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表现为“注入式”或“填鸭式”。它在教学实践中,至

今还有相当广泛的表现。这种模式是要改革的对象。

第二种模式处于第二级的水平。教学是一种师生双向反馈的结构。它的表现形态是理论水平的教学。当教师对学生发生教育影响后,由于着眼于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因此这时一方面教师虽然仍对学生直接施加影响,另一方面又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配合教师的目的,有计划地去完成教学任务,这就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强调要依靠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来共同实现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比前一种水平是提高了,但它还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

第三种模式处于较高的水平。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身的多向反馈结构。它的表现形态是一种思考水平的教学,即在教师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教学。由于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大大提高了, 因此教师只是从旁略加指点和引导。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依靠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去开展学习上的独立钻研、进行创造性学习。第三种模式目前在学校教学中也已出现,但还不够普遍,它正是我们今天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