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增村的鼓楼习俗·

从江县高增乡高增村,是侗族聚居的一个大村落。高大的寨门上,左右相向的两条巨龙,栩栩如生。入寨不远,一条用卵石铺砌的古老村道上,走着牧归的牛群。一条小河,从村中心蜿蜒而过,河面倒映着一幢幢传统的吊脚楼,间或也夹杂一两座三层的新式洋楼——楼顶平台上装置有一个大锅盖似的地面卫星电视接收天线。河边大路,不时“突突”地跑着一些小型拖拉机。一座用大杉木铺架的风雨桥上,两位身背竹篓的农妇,正在桥栏的栏椅上驻脚小歇。桥头几爿小店,有卖小百货的,有卖食品的,还有一家肉店。向左走去,一座古老的鼓楼,高耸入云,屹立在村寨中央。鼓楼底下是

村民的议事厅、休憩所,也是青年男女夜晚对歌之地。它正中设置一个石砌的大火塘,周围放着一条条用大杉木做的又长又宽的长凳,一侧还有用整条杉木做成的“龙凳”——大杉木长歪了,村中木工师傅因材施艺,又雕又画, 还给安了个龙头。两个男孩在磨得油光锃亮的龙凳上,爬上滑下,玩得正欢。

鼓楼还是村寨文明和公益事业的信息中心。鼓楼的 6 根大柱上,有的挂着村寨的乡规民约,有的贴着每天轮流值班的名单,他们四人一组,负责当天的防火护寨和打扫鼓楼卫生。鼓楼木柱上还公布了本村运肥培植风景树的名单:王公贵、吴补左、吴补和⋯⋯顺便说几句,侗族的命名也很有特色, 例如“公贵”,乃做了亚公的,因孙子名“贵”,爷爷便叫“公贵”;而“补” 者,父也,因儿子名叫“左”,做父亲的便叫“补左”。

鼓楼顶端,悬挂着一面大牛皮鼓。大鼓由寨老执掌,只有他或他任命的人,才有权登楼击鼓。寨鼓极为庄严、神圣,村民对寨鼓所发出的鼓声,皆唯命是听。村民对不同的鼓声很是熟悉:平日议事;是“咚——咚、咚”3 声;紧急集合,是先重击一声,随后是一连串的急鼓点;村寨来了贵客,是舒缓、悠长的“咚——咚——”之声;万一村寨发生火灾、偷盗和入侵事件, 皆有不同的节律的鼓声。不论是在白天黑夜,也不论当时是在山上、田里干活,只要一听是鼓楼发出救火、抓贼、御敌的鼓声,必须迅速回寨,聚集鼓楼,以听取寨老的指挥。

鼓楼是一个寨子共有的。高增村有三个寨子,便分别建有三座鼓楼。1987 年,一座鼓楼不慎失火烧毁,村民未能马上重建,便先建一座临时的鼓楼—

—村民认为,寨子不可没有鼓楼。不过,从本寨迁出去的人,不得自己另建鼓楼,他们不论迁得多远,还要依时参加本寨祭祖等重大活动。同时,当村寨要重修鼓楼时,外迁者还要挑选高大的杉木送回来,以尽本寨村民的义务。

高大的寨门是三个寨子共有的。高增乡乡政府便设在进了寨门不远的小广场旁边,这样,三个寨子的村民进出办事,甚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