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的传说和红军四渡赤水

茅台镇是个群山环抱的山谷古镇。茅台镇对面,有一座山峰,山顶浑圆, 加上土色紫红,酷似一颗浑圆的红宝珠。而镇子周围的九条山脉,皆朝它透迤而来,宛若九条苍龙从不同方向前来抢夺这颗红宝珠。为此,人称茅台镇是“九龙争宝”的风水宝地。

在当地,民间流传着关于茅台山水的许多传说,其中一个故事说道: 相传,茅台镇因古代河边茅草丛生而得名。那时,河边住着一位老妪,

她和独生儿子相依为命,靠着儿子割草喂牛度日。一天,牧童发现昨天被割掉的茅草,今儿又长高了,便割回去喂牛。谁知第三天再割,又长出了高高的嫩草,而且天天如此。牧童想,要是把这里的茅草挖回家去栽种,牛便不愁没有草吃了。

牧童动手挖草,挖着挖着竟挖出一颗晶莹圆润的宝珠来。这可把牧童乐坏了。附近有个财主,他先是听说牧童天天割草天天长的奇事,今儿又在茅草地里挖到宝珠,他想:若果把宝珠弄到手,放在元宝缸里,家里便有永远取不完、用不尽的元宝!于是,他一次又一次上门来,非要买下这颗宝珠不可。谁知牧童就是不答应——尽管财主令人抬来一箱元宝,牧童还是坚决不卖。最后财主急了,竟派人来抢夺。牧童一急,便把宝珠含在嘴里,闭嘴不给。气急败坏的财主一看,令人撬嘴、拧腮,想逼牧童吐出宝珠来。谁知牧童情急之中,一不小心,便把宝珠吞了下去。说来奇怪,宝珠一进肚里,牧童立时变成一条赤龙,飞上了天空——因为牧童那天在草滩割草,身上沾了斑斑点点的红泥巴,这些红泥巴便变成了一片片红色鳞甲。

财主一看宝珠被赤龙带上天去了,便不惜一切请来巫师,让他施用魔法把自己的儿子变成一条黑龙,也飞上天去抢赤龙头顶上的宝珠。于是,赤龙与黑龙进行了一场恶战。它们先在天上斗,斗得乌云翻滚,地上尘土飞扬; 后来它们又在河里斗,斗得河水翻卷,奔腾咆哮。最后,赤龙终于打败了黑龙,黑龙向北逃去。赤龙胜利后,便在赤水河里住了下来,成了这条名酒之河的护卫神。而龙头上的宝珠,就成了茅台镇对面的主珠山。

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乌蒙山区的赤水河,全长 480 公里。它在茅台镇西侧绕了个弯,向北流入长江。赤水河不但给茅台人带来享誉世界的名酒,带来财富,也带来许许多多生活乐趣。

夏日,四周为群山环抱的茅台镇,闷热难当。这时,吃过晚饭,镇民们都到赤水河边乘凉去,各得其乐:有人在河边聊天、摆“龙门阵”,有人提着录音机在听音乐;有围坐一起打扑克的,也有静坐一旁读书的;还有垂钓的,撒网捕鱼的;孩子们在嫡闹着打水仗,女人们却乘凉也得捎带干活儿, 她们高挽裤脚泡在河里洗衣裳⋯⋯⋯

赤水河还有航运之利。古代赤水河便通航舟揖,贵州人食用的川盐,有三分之二是经这里集散起拨的。除了盐巴,运载布匹、粮食、木材、竹子、生漆、兽皮、酒类的船筏,来往不绝。酒都茅台,还是黔北著名的水陆码头呢。

茅台人得福于赤水河,对赤水河充满了感激之情。他们谈起家乡的“淌酒之河”,自然还得叙说当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指挥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河的神话般的故事。

1935 年 1 月,遵义会议结束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高瞻远

瞩,远筹帷幄,以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率领仅有 30000 多人的红军,与蒋

介石调集来的 40 万中央军和黔、川、滇、桂、湘、粤等地方军相周旋。由于红军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术,避实就虚,虚虚实实,出敌不意地四渡赤水河, 使敌军被红军牵着鼻子,拖得疲惫不堪,想追又迫不上,想堵也堵不住。最后,红军甩掉围追堵截的敌军,渡过金沙江,实现了北上抗日战略大转移的目的。

茅台镇是红军 3 渡赤水河的渡口。1935 年 3 月 16 日,红军用纤绳、铅丝拴住一条条木船作桥墩,老百姓卸下自己的门板,铺设桥板,很快就架起了 3 座浮桥渡河。”今天,在茅台镇对岸拴过浮桥的黄桷树旁,一座巍峨的纪念碑的碑石上,镌刻着红军的这段光辉历史。它名为“赤水渡口纪念碑”, 现为贵州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