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立鼓为祖的古俗 - 图1家立鼓为祖的古俗

中华民族素有敬祀祖先的传统。家立鼓为祖的古俗 - 图2家把祖之俗甚为奇异,他们是全族共立一个木鼓为祖——富桐寨的一百多户族人,就在鼓屋供奉着一个长约 2

米、直径 30 多厘米的樟木牛皮鼓为祖先。

木鼓为全寨的神圣之物。依照惯例,当年轮值的“鼓头”,每天要往木鼓前的供桌上摆放五杯水酒和饭菜,焚香祷告,祭毕家人方可进餐。平日任何人都不得敲击木鼓。只有某人因不慎摔伤或孩子闹病一类的灾病时,某家人在征得“鼓头”同意后,才可带上香烛、纸钱到鼓屋祭鼓,以祈求祖先为他们禳灾佑安。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七月十五和冬至节,全寨要举行隆重的祭鼓敬祖活动。村民们把木鼓抬到厅堂,放在鼓架上,这时,换上长衫、头插白鸡毛的族中老人,端坐在木鼓两侧,以作为“陪祖”的。小伙子举槌擂鼓,男男女女在厅堂内外,或吹奏芦笙,或轻歌慢舞,共同娱祖敬祖。

在富桐寨流传着一个关于家立鼓为祖的古俗 - 图3家人立鼓为祖由来的的传说。

从前,家立鼓为祖的古俗 - 图4家兄弟五人迁入此地时,这一带还是没有人烟的荒山。他们同心协力,日夜辛勤劳作,开辟山林,垦荒造田。有一天,大哥进山后再也没有回来。4 个兄弟连忙到处寻找,最后才在一棵大香樟树下找到了因劳累过度而死去的大哥。他们见状皆悲痛万分,这时有人捶打香樟树,以渲泄哀悼之情,没想到树干发出了“咚咚”的响声。原来,这是一棵已经空心的老树。他们一听,以为大哥的灵魂已进入这棵香樟树心里安息了,便围着树边舞边祭。当时,深山里找不到白布,只好头插白鸡毛当作孝巾。这就是家立鼓为祖的古俗 - 图5家人挖樟木为鼓,头插白鸡毛击鼓祭祖的由来。

家立鼓为祖的古俗 - 图6据研究,立樟木牛皮鼓为祖,这是世居山林、以农耕为生的 家人,崇拜树木(香樟木)和水牛的古代遗风之一。特别是每逢十三年一次的立鼓为祖祭典,更是全村寨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

在这之前,村民已在深山里寻找到了高大笔直、适宜制鼓的香樟树,并在选定的黄道吉时里砍伐运回村寨,挖空备用。族人还集资买来一头肥壮的大水牛牯,它牛角阔长,蹄叉紧直,牛尾巴长垂过膝,毛色润泽,没有一根杂毛的。这头牛叫“保家牛”。对这头用于立鼓为祖的水牛,寨里要安排专人精心喂养。当然,立鼓前夕,家家买肉捞鱼,杀鸡宰鸭,置酒请客,以迎接村寨的盛典。

立鼓仪式主要有请鼓、宰牛立鼓、送鼓等程序。

立鼓仪式开始,高捧牛角酒的“鼓头”,手执酒壶的寨老,以及提着盛有鱼肉、糯米饭团的礼师,率先进入芦笙场。接着,两位壮汉牵着背披红绸、犄角挂着各种供品的“保家牛”入场。这叫“请祖”或“请鼓”。随后,吹签的小伙子,跳祭鼓舞的姑娘们,以及一群模仿当年祖先持枪狩猎、开荒种田、撒网捕鱼的村民,都相继进场表演。

待吉时一到,在礼师诵念“请祖同”中,壮汉椎牛,并剥下牛皮,蒙在樟木鼓筒两端,最后再用竹钉钉紧。这一程序便是至为关健的“宰牛立鼓”。

此后,厨师烹煮牛肉,全寨男女老幼围聚共享。晚上,大家围着木鼓, 吹芦笙,唱歌,跳祭鼓舞,以娱乐祖先。这时,全寨人都沉浸在节日的狂欢之中。待高潮稍过,礼师悄悄带着各家家长,口里念着呢呢喃喃的“遣鬼词”,

挨门逐户地驱遣恶鬼,以为村民祈得了安康。

最后,在“鼓头”、寨老、礼师率领下,族人抬着被奉为祖先的新木鼓, 送到新当选的“鼓头”家,供于鼓屋。于是,热闹了 3 天 3 夜的立鼓为祖的活动,在“送鼓”中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