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重安桥和飞云崖

黄平和镇远一样,同为湘黔往来之要道。长江的重要支流沉江自湖南穿越入黔,名清水江,流入黄平又称重安江。重安江在黄平有名桥叫重安桥, 为黔省素负盛名的铁索桥。此桥长 36.5 米,宽近 4 米,和水西大渡桥、福泉葛镜桥、赤水大恩桥合称黔地四大铁索桥,而黄平重安桥因地处黔楚要津而更引人瞩目。这种铁索桥在西南边睡很具特色,是高山深谷激流之间的横空穿插而成的奇特景观,为中原内地所难见。

在黄平县城东 10 里处,有飞云崖,湘黔古驿道即通此崖。飞云崖上有古庙,相传系古代苗民草创,后毁于战火。现存建筑形式已基本汉化,为明正德八年(公元 1513 年)所建。但细考地面建筑,许多为清末遗迹,连清初实迹也空有记载。此崖四处书法题壁密集,向被誉为“黔南第一洞天”、“黔南第一胜景”、“黔中第一奇景。”崖上古木参天,山泉处处,左侧有急流直泻而成瀑布,给山崖增加无限灵性。崖上石峭矗立,峰顶有圣果亭,因有明代著名哲学家兼教育家王阳明(守仁)留下的《圣果亭记》石碑而更负盛名。这里又有月潭寺,也因王阳明有《月潭寺公馆记》名篇传世而闻名。

王阳明原籍浙江余姚,因得罪宦官刘瑾而被贬入黔,对贵州的文化教育深有影响,故黔地对这位先哲的敬重,很类似广东潮州的纪念韩愈,广西柳州的纪念柳宗元,海南信县的纪念苏东坡。黄平因为留有王阳明遗迹,因而名声大振。王阳明独爱滇黔名山,尤爱黄平飞云崖,曾有“天下之山聚于云贵,云贵之秀革于斯崖”的盛赞。游客每亲临山崖,便深感阳明先生的盛赞名不虚传。

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也到过此崖,并留有名诗,写尽此崖风光:

老云出山蹑山魄, 飞入九天化为石。天惊石破云倒垂, 黄平重安桥和飞云崖 - 图1 起悬崖一千尺。

飞云崖一带布满苗村侗寨,是苗族和侗族较集中的民族区域。不过飞云崖的人文景观已经汉化:崖间的滴翠亭和长廊相间,极俱江南园林风采。所有古建筑群,如清风亭、大官厅、观瀑台、幽云亭、清心殿、皇经楼、接引阁、养心阁等等,和中原地区的殿堂亭阁,无甚差别。

黄平重安桥和飞云崖 - 图2黄平飞云崖和镇远青龙洞一样,古建筑物虽已汉化,而世代聚居于此的苗族、侗族的习俗自古至今终未为汉族风俗所取代。在苗、侗的传统佳节里, 青龙洞和飞云崖也是苗、侗等民族祭祀踩青、对歌畅舞,娱神、娱人的地方。这里的苗、侗等民族,不管历史上有过多少次的改朝换代,无论释道庙宇在山岭间不断兴建,这些民族就像 阳河那样奔流不息,他们的民族传统习俗也历千百载而不衰,反映出民族文化的顽强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