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采和侗戏

黎平、从江、榕江的侗戏,既古老又年轻,在民间有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是贵州戏曲园地,也是全国民族戏曲大舞台上常演不衰的传统戏曲。

十九世纪在贵州黎平腊洞村有位侗族戏曲艺术家,叫吴文采(1830 年生,1885 年卒),是深受侗胞敬爱的侗戏创始人。相传,吴文采这位出生在黔东侗寨的侗族戏曲大师,上私塾的孩提时期就会编侗歌,相传至今的《酒色财气》、《开天辟地》,据说就是吴文采在上私塾时就编成的侗戏。至 20 来岁,吴文采吸收侗族民间歌曲中一种叫“嘎锦”(即侗语叙事歌之意)和“摆古”(侗歌说古史诗性的民歌),参照汉族戏曲《薛刚反唐》、《二度梅》等等,从而创造出侗戏《凤姣李旦》和《梅良玉》等传统戏曲,从此, 侗戏发展成为中国传统的戏曲百花园里永放光彩的戏曲之花的一种。

最初的侗戏,仅是由两名演员坐唱,经吴文采的改造创新,侗戏发展成有走唱,情节多样化,有脸谱变化,有二胡、铃、锣、鼓、钱和小镲等乐器伴奏的完整的戏曲艺术。侗戏的服装以侗族艳装为主,穿扮很有民族味。吴文采创编的侗戏歌词中充满生活里的情趣,善于以大自然为起兴,贴切地比喻人生各种遭遇,非常动人,至今仍不失其高度的文学价值。侗族人民崇称吴文采为近现代侗戏开山鼻祖。吴文采之后,《金汉》、《门龙》、《美道)、

《华团》等侗族故事戏,一直广为流传,至今不衰。1990 年,在黔东南苗族自治州黎平县曾隆重兴办侗戏鼻祖吴文采诞生 160 周年纪念会,并出版了侗戏专集,侗戏从此在侗寨更加深入民心,到侗寨,观侗戏,与民共乐,当为黔东南之游一大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