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娱神娱人的一种宗教味浓厚的民族舞蹈,分大摆手舞和小摆手舞两种。

大摆手舞是土家族祭祀远祖的军战舞蹈。一般每 3 年举行一次,时间为

农历正月初九至十一日,共 3 天。

大摆手舞,传说是起源于对土家族远祖的纪念。被纪念的远祖称“八部大王”,为八位奇特的土家族的先祖。这 8 位先祖的母亲因喝下仙人赠的仙

茶而怀孕,妊娠长达 3 年零六个月,一胎生下 8 个男孩。刚诞生的这八个男婴被族人疑为域怪,便抛弃于荒野之间,后经龙凤哺养荫护,长成顶天立地的 8 名大汉子,辟疆拓域,打下土家族的天下,管辖 9 溪 48 蝈,成为土家族

8 个部落的首领。他们死后,被土家族尊为“八部大王”。在土家族民族村寨,纷纷立“八部庙”祭祀。

跳大摆手舞时,土家族以姓氏族人组成规模宏大的队伍,每一氏族组成一“排”,每“排”设摆手队、旗队、乐队、披甲队、炮仗队、祭祀队。由祭祀队领头。祭祀队由巫师“土老师”组成,身穿巫服,手持齐眉棍、神刀、朝笏等各种神器道具,率全“排”祭祀。炮仗队负责鸣炮:放鸟铳和三眼铳。披甲队扮“八部大王”的武将,披上兽皮,威风十足。乐队敲响直径为 1 米的大鼓和半米宽的大锣,还配以牛角土号。旗队舞动龙旗、凤旗、鸡冠花边旗、方旗、三角旗。各种旗五颜六色,甚为壮观。摆手队就是舞蹈者,为大摆手舞的主要部分,由男女老幼组成。他们红装艳裹,斗妍争丽,边走边舞。浩浩荡荡的大摆手舞队伍,一路呼天喊地,鼓乐炮铣齐鸣,彩旗飘扬,在“土老师”的率领下进入“八部庙”的庙堂场坪。各“排”相互执旗斗武,称“闯驾进堂”。谁的旗被缠住,谁就得后入庙堂。“闯驾”比试后,击鼓进堂。鼓手击起号称“踩水过三十六滩”的鼓点,象征着土家族先民迁徙进入黔地开辟疆土的艰难征程。各“排”都进入庙堂之后,由掌坊主祭巫师手持扫帚扫邪安神。各“排”在掌坛巫师率领下唱起《请神歌》进行祭祀。祭祀毕, 牛角号声吹响了,鼓乐齐鸣,炮声震天,各路队伍踏着锣鼓节拍,跳起摆手舞,场面宏伟壮阔。前清有位叫彭勇行的土家族歌手留有竹枝词一首:

山垒绣屏屏绣多,滩头鼙鼓声声和; 土王京里人如海,每到新年摆手歌。

小摆手舞是土家族的农把活动,包含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愿。小摆手舞年年过,不象大摆手舞三年才举行一次。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到十五日,土家族山寨内外,家家户户打扫得干干净净,贴对联,挂红灯笼,人们穿上民族服装。至夜里,跳小摆手舞的仪式就开始了。各村寨设有“摆手堂”。“摆手堂”即神堂。神桌上摆满糍粑、猎头、鹿肉各种供品,并挂满野鸡毛、狐狸尾巴和兽皮。人们打着灯笼火把举着彩旗,并在摆手堂前的坪上用木架撑起一条 11~12 米长的用竹竿捆成的蒿把,浇上火油,点燃后名之为“火龙”,人们在“火龙”周围,由男的围成外圈,女的围成内圈,内圈和外圈同时跳起摆手舞,舞蹈分双摆、单摆、回旋摆等多种形式的摆手动作,有所谓“走动顺拐,重拍下沉;双腿屈膝,全身颤动”的动人舞姿。舞蹈还表现挖土、摘包谷、赶猴子、捕鱼、打猎草等动作的。据说每年跳小摆手舞,可

使风调雨顺,山寨吉祥,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小摆手舞明显为土家族农把节日里的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