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箫笛蜚声海内外

玉屏是竹子的世界,这里盛产的翠竹品种成串,什么水竹、斑竹、方竹、桂竹、紫竹、白竹、孝竹、顺竹、苦竹、山羊竹⋯⋯说不清道不尽。在众多的竹子中,有一种叫水竹的长的挺拔秀丽,通体匀称,质地坚韧,节节圆滑, 不易虫蛀,经久不裂,是制造箫笛的绝好材料。

早在本世纪初,玉屏箫竹即名扬海内外。贵州虽是封闭的高原山区,文化生态环境向来十分封闭。但在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川剧、京剧冲破贵州民族本土文化的封闭樊篱,相继传入黔地。如川剧大师魏香廷,在 20 年代就在贵州办起川剧科班“天曲社”。京剧一代宗师杨小楼之婿、著名京剧演员刘砚芳,及刘砚芳之子刘宗绪:是本世纪将京剧艺术引入贵州的的开路人。这些外省入黔的艺人名师,在贵州很快就为黔地的民族乐器所吸引,玉屏箫笛的音色,尤为戏曲大师们所称道。李白有诗赞美箫笛乐音,谓“谁说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山城玉屏箫的萧笛,经过外省来的艺术知音的鉴赏,很快就自黔传向全国各地,不仅音传京都,甚至飘扬过海。1913 年, 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国际工艺品展览会上,玉屏箫笛获得银质奖章;1923 年, 又在巴拿马荣获国际工艺品金质奖章。

民间传说把王屏箫笛叫做贡箫,相传某朝有个皇帝老子,听到了用玉屏箫吹奏的乐曲后,竟不敢相信天下会有如此优美的乐音,一打听,这箫声竟是边陲之地玉屏的箫笛吹奏出来的,因此传下圣旨,要玉屏地方官每年向朝廷进贡箫笛 50 对。从此,玉屏箫在民间又名贡箫。

在正史上,记载了玉屏箫的产生,有籍可查可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故玉屏箫笛的问世至少也有几百年的光辉史。

玉屏箫笛,竖吹的名箫,横吹的称笛,先有箫后有笛。箫笛用料,十分考究,是精选玉屏众多的翠竹中一种叫水竹的竹子加工的。生产玉屏箫笛的手工艺人,不仅要求手艺高强,还需精通音乐,他们往往也能吹出一曲曲优美的箫声来。玉屏箫笛,制成后即涂上一层漆,使乐器呈古铜色;古色古香。有的箫笛,还雕刻上飞龙彩凤纹样。相传,玉屏箫笛是一种有生命的乐器, 像备种生灵一样也分雌雄;雄箫吹奏出来的乐音浑厚宏亮;雌箫吹奏出来的乐色圆润委婉。有人说:玉屏的龙凤箫笛,雌雄成双,可吹出男女二重唱, 别有风味。

现在的玉屏箫笛品种之多是空前的,远超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当前玉屏箫笛的品种已增加到 18 种、32 个规格,出名的有凤箫、洞箫、龙凤笛、定调笛、短簧笛、口笛、牧笛等等。除在全国畅销外,玉屏萧笛还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地,誉满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