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交类别

  1. 提问。课堂上教师提问多少以及提问的内容是什么,这是反映课堂交际程度的重要方面。提问是引起课堂互交的最直接方式,它能促使学生更加投入,做出更多的言语反应。

统计一堂课的问题次数是分析课堂交际性的有效手段。但问题的数量不能作为衡量交际性的绝对标准,它必须同问题内容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把内容分为不同的类别。从问题诱导的信息范围来看,可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前者如:

Where were you born? Is this an English book?它期望的是简短特定的信息。后者如: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ilm? Whatdid you do on your triP?显然后者能诱发更多的学生语言。但从交际性角度来看,下面一组区分更有意义。它们是展示性(display)问题和咨询性(referential) 问题(Long&Sato 1983)。前者指提问者知道答案的问题如:

What is the capital of China?

How did Karl Marx learn foreign languages? 咨询性问题指问者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如:

Who knows the answer?

Has the bell rung? Is it the time for class?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大部分问题是展示性的。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问咨询性问题较多。因此,这两种问题的比例显然能反应课堂交际真实性

(authenticity)程度。

  1. 课堂讲解的指向。讲解是中国教师使用最多的教学言语行为。过多的讲解不应是交际课堂的特征,但讲解本身也应是交际行为的一种。那么如何测量课堂讲解的交际程度呢?讲解的内容指向性是衡量交际程度的一个重要方面。讲解根据交际程度可分四类:

a)语言形式指向,如语法、发音等语言知识的讲解; b)意义指向,如讲解一段课文的意思、上下文的衔接关系等等; C)功能指向,如解释“How do you do?”可以在两人见面时相互问好。d)社会、文化指向,如评论某人的爱好、性格;介绍西方风俗习惯。 除了第一类外,后三类都有较强的交际性,但程度上以最后一类为最强。

在最后一类中,教师要用某种语言形式所表达的语言基本意义

(Proposition)去完成某种交际功能,而且此时还要考虑讲话者的角色及其情景,以便讲得得体。

  1. 课堂管理与操作指导。据统计,课堂里教师所用的约四分之一的语

言是围绕课堂管理和操作说明的。这类话有:

“Be quiet, please!”“Today we will learn the first part of thetext.”“Now read after me please.”在交际课堂中,其教学通常是围绕各种任务式活动展开,因此这类话语所占的比例必然更多。从交际性角度来分析,这类话语的功能性和交际性都是最真实的,它是在课堂中真正使用语言。但只有用英语讲,这类话才能成为对语言学习有用的输入。因此,鼓励教师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是有益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的汉、英语比例也是交际分析的一个方面。

  1. 课堂评价行为。这是指教师对学生回答所作的各种反馈。它是课堂交流与日常交际的区别特征。如下例:

日常会话

课堂交流

What time is it , Li Ming ? Half past eight.

→ Thanks.

What time is it , Li Ming ? Half past eight.

→ Right.

课堂评价行为是学生检验自己语言假设的重要来源,对语言学习有重要意义。这种反馈信息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评价。前者如上例,后者可能是直接了当指出学生的错误,也可能是一种抱怨、批评。显然,积极、恰如其分的评价是建立良好的交际环境的重要因素。教师粗暴的批评、为指出错误频繁地打断学生发言都有损于交际活动的顺利展开。

  1. 学生语言。课堂交际分析不应只针对教师,也应包括学生。我们把学生语言分为三大类:a)学生回答;b)学生提问;C)学生与学生之间交谈。不管哪一类,都是交际课堂的重要特征。当然学生主动提问及相互间的交谈更能反映课堂的交际性。一堂课中,学生只是一味地对教师的提问作响亮的反应,不能算是理想的交际课堂。只有当学生能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或在同学中展开平等的交流时才能说交际性高。这就需要教师建立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并要有小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