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说明

外语教学法研究的中心课题是优化教学过程。课文教学中诸多因素构成的许多矛盾要正确处理,保证教学过程的优化。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处理教学问题要恰到好处,偏颇就会造成失误。

  1. 国外外语教学在一段时间里存在着重技能训练,轻知识教学的情况,强调交际能力的培养,认为“流利”是第一位的,“正确”是第二位的。这种理论对于在外语环境里进行的教学或者有些道理,但在中国,特别是在中小学的英语教学则是不可取的。

“交际能力”这种提法很能鼓舞人,我们都希望我们具备这些交际能力, 但是实际情况是:中小学英语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在非外语环境里从事教学, 教学形式是大课堂,恐怕难以做到培养交际能力。在“交际能力”理论倡导下,出现种种提法。例如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交际策略能力等等,把这些要求引进中学课堂,我们中学生恐怕承受不了,很可能弄巧成拙。我们还是要坚持大纲的要求,在“初步运用能力”上下功夫,迈好扎实的第一步。

  1. 我们主张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教,但不想把学生的时间花在语篇分析上。

中学阶段多数课文是节选或经过改写,不能把课文的语篇价值估计过高,也不应把学生对语篇的认识估计过低,花时间在篇章结构、启承转合或文体风格上,似乎不合算。

  1. 课文整体教学并不意味整篇地吞、整篇地吐,不适当地要求背诵。在初中阶段适当背一些课文,对训练发音、加强记忆有好处,高中只能

多读精背。要求整篇背,篇篇背,使学生觉得学习课文很艰苦,效果未必就好。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用这句话鼓励学生操练是可以的,但是应当看到,诗毕竟是诗,300 首诗加起来也不过是 10 篇课文的总量。要背 300 篇课文不是人人能轻易做得到的。至于“不会作诗也会吟”, 由于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不敢妄说。不过,现在不是古时,外语不是本族语, 是不是一定要通过这种机械的训练方式学习外语,似乎还可讨论。

最后,必须说明的是,本文谈的是高中阶段的课文教学。至于初中阶段的课文教学,要看情况而定。例如入门阶段的课文、对话是为配合句型设计的,不宜搞整体教学,而应该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以掌握语言要点为主。这些问题就不在本文探讨范围之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