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6-5 壁内神经丛
(二)消化器官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调节消化器官活动的神经中枢存在于延髓、下丘脑和大脑皮层等处。
- 非条件反射 食物刺激口腔粘膜的感受器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唾液分泌,食物对胃肠的刺激,可反射性地引起胃肠的运动和分泌。此外, 上段消化器官的活动,可影响下段器官的活动。例如,食物在口腔内咀嚼和吞咽时,可反射性地引起胃的容受性舒张以及胃液、胰液和胆汁的分泌。下段消化器官的活动也可影响上段器官的活动。如前述,当酸性食糜排入十二指肠后,通过神经和体液机制抑制胃排空,使胃排空的速度能适应食物在小肠内消化和吸收的速度。以上都属于非条件反射,通
过这些反射,使消化器官各部分的活动相互影响,密切配合,更好地完成消化功能。
- 条件反射 在进食前或进食时,食物的形状、颜色、气味,以及进食环境和有关的语言、文字,都能反射性地引起胃肠运动和消化腺分泌的改变,这些则属于条件反射,它使消化器官的活动更加协调,并为食物的消化作好充分准备。重视饮食时的心理因素,布置良好的饮食环境, 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以及愉快的交谈等,均有利于激发良好的情绪,以引起食欲,促进消化。
调节消化器官活动的体液因素,有胃肠激素和组胺等。由分散存在于胃肠粘膜层内的多种内分泌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称为胃肠激素。目前已发现的有 30 余种,其中最主要的有促胃液素、缩胆囊素、促胰液素、
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等 4 种。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非常广泛,主要有以下三方面:①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②调节其它激素的释放(如刺激胰岛素分泌);③刺激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生长。现将已确认的 4 种胃肠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主要作用列表(表 6-1)如下:
表 6-1 胃肠激素的产生及其作用
激素名称 分泌部位及细胞 主要生理作用 引起释放的因素
促胃液素 胃窦、十二指肠粘膜G 细胞
缩胆囊素 十二指肠、空肠粘膜
I 细胞
促胰液素 十二指肠、空肠粘膜
促进胃液(以 HCl 为主分泌、胃的运动、胰液胆汁分泌和胃肠粘膜生长
促进胰酶分泌和胆囊
收缩,增强小肠运动
促进胰液中HCO- 和水
迷走神经、蛋白质消化产物
蛋白质消化产物、盐酸、脂肪酸
盐酸、蛋白质消化产
S 细胞
的分泌,抑制胃液分泌 物和胃肠运动
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
十二指肠、空肠粘膜K 细胞
抑制胃液分泌和胃运动,促进胰岛素释放
脂肪、葡萄糖、氨基酸
组胺是一种很强的胃酸分泌刺激物。正常情况下,胃粘膜恒定地释放少量组胺,通过局部扩散作用于壁细胞,使其分泌盐酸增多。临床上常用注射组胺的方法来检查胃腺分泌盐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