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社会心理因素对内脏功能的影响
长期以来,有人把机体生命活动区分为动物性和植物性两部分,即相当于现在公认的躯体性功能和内脏性功能。前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骨骼肌和感官的功能活动,后者是指动物界和植物界普遍存在的体液循环、气体交换、物质的吸收与排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功能活动。由于内脏器官的功能活动一般不受意识控制,因而将调节内脏功能的神经结构称为自主神经系统。事实上,自主神经系统作为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就不可能完全不受神经系统其他部分的影响而独立自主地活动,内脏器官的功能活动亦和躯体性功能一样,在神经、体液等调节下,与内外环境保持着动态平衡。
社会心理因素可通过情绪的中介作用,经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影响内脏器官的活动。例如,人在高兴激动的时候,交感神经兴奋, 肾上腺分泌增加,可出现心跳加快加强,呼吸加速加深,内脏血管收缩, 颜面血管舒张,血糖、血氧增加,因而满面红光,情绪饱满;人在惊恐的时候,亦可通过神经体液因素引起呼吸暂停,外周血管收缩,脸色发白,手脚发冷,毛骨悚然,出冷汗,消化器官活动减弱,导致食欲减退, 甚至出现晕厥。在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具有一定的紧张性,使其所支配的内脏器官的活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某些社会心理因素,通过情绪改变了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紧张性,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内脏功能活动的稳态遭到破坏,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等疾病的发生。因此,医护工作者在防治疾病的实践中,要注意神经心理因素对内脏功能的影响,重视对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治疗,培养病人的良性情绪,并促使消极情绪向积极情绪转化,以有利于增进和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