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改革的途径和内容

改革农村初中教育,其主要途径是在农村初中开展职业技术教育。

  1. 在初中教育引进职业技术教育因素。从初一起把劳动技术课作为一门必修课,每周两课时,排入课表,纳入教学计划,做到有教材、有教师、有教案、有作业、有实习、有考核考查。文化课教学中尽可能联系生产实际拓宽学生知识面。如植物课增强当地农作物种植技术,动物课增加当地养殖技术,物理课增加农机、农电和家电维修安装技术,化学课增加农用化学常识, 语文课增加应用文写作教学。

  2. 开展职业技术教育

  1. 初三分流。这样可以在不增加校舍、师资和过大投资的情况下,既保证学生学完初中的基础文化知识,又能使学生在回乡前掌握一定的农业生

产常识,并能学到脱贫致富的一技之长。

  1. “3+1”模式”。对未升学的初中毕业生有计划、组织地进行一段时期的实用技术教育。与初三分流相比,这种模式既能使学生掌握较深的基础文化知识;同时又能较好地完成职业技术课教学。使返乡初中毕业生尽快适应农村建设的需要,在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中大显身手。

实施“3+1”模式,办学形式可以多样化。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对初、中级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3+1”的时间可以长一些,内容可以多一些。在经济发展不是很快的地区,地方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对初级技术人才需求较大,教学内容则应紧密结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变化和“短、平、快” 项目的需求,经济建设需要什么就确定什么内容。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劳动者素质相对较低,劳动强度大,急需的不是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而是既有文化知识又有实用技术的新型农民。因此,培训时间就可短一些,使学生学到一些实用技术,马上就能应用。总之“3+1”模式不一定非加一年,而应讲求实效,形式多样不需搞“一刀切”强求一律。

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应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进行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和人才结构的预测,求出当地经济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状况来确定。有的地方以果树为主,就应侧重于果树管理、储藏、加工等专业知识;有些地方以蔬菜为主,则应侧重于蔬菜育苗、栽培保存等专业知识;有些地方以养殖为主,则应侧重于饲养技术、品种改良、肉类加工、畜牧兽医等专业知识;有的地方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则可以考虑增加一些企业管理、经营、财会、建筑等专业知识。总之,在农村初中开展职业技术教育, 内容应因地制宜,注意对口教育,尽快发挥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