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法〕梭卢

让·雅克·卢梭(1712—1778)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 幼年丧母,父亲性情孤僻。卢梭上过寄宿学校,当过学徒,十六岁那年他离家出走,开始过流浪生活。卢梭早年从事过各种职业,1745 年他在巴黎遇见狄德罗,和他建立了友谊。1750 年卢极参加了第戎学院举办的关于科学和文艺的复兴是否有利于道德淳化问题的征文竞赛,获头奖,从而一举成名。卢梭的主要作品有《论人间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论社会契约》小说《新爱洛绮丝》、教育小说《爱弥尔》等,在法国启蒙运动时代起着很重要的影响。1764 年底他开始创作自传性的《忏悔录》。

《忏悔录》是卢梭借用圣·奥古斯丁的书名,用以追述自己过去半个世纪的往事的回忆录式作品。卢梭一生并未犯过什么严重的错误,也从未存心作恶,但他同样出于忏侮的心情回忆往事。在卢梭笔下,生活中违背道德良心的小事被披露无遗,表现出强大的自省悔悟的人格力量。在书中,卢梭对自己的经历作了某些改动,这样做倒不是为了洗刷自己,而是为了使书中人物的性格比较一致,并使全书首尾一贯,避免矛盾。在《忏悔录》中卢梭描述自己的思想历程,描绘出卢梭自我的形象,透露出一种平民的自信和骄傲。他把淳朴自然视为自己贫贱生命中最可宝贵的财富,他骄傲地展示自己生活中那些为高贵者生活所不具有的健康的、闪光的东西以及他在贫贱生活中所获得、所保持的那种精神上、节操上的风采。《忏悔录》呈现了一个淳朴自然、丰富多彩、朝气蓬勃的平民代表人物,构成了十八世纪思想文化领域里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具有强有力的反封建力量。

卢梭的《忏悔录》第一次通过一个现实的人,而且就是作者本人,表现出一个全面体现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诉资产阶级的个性。户梭首先惊世骇俗的真实细致描绘一个充满个性的“我”,这是西方文学在思想内容和风格情调上的一次突破和创新。《忏悔录》在某种程度上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学灵感的一个源泉。

卢梭善于描绘宁静幽雅的环境、悠闲平和的气氛,《忏悔录》构思细腻巧妙,文笔轻灵通脱,富有音乐感,卢梭通过他的文学作品和读者交流思想, 融洽无间,读者与作者一起重温欢愉的往昔。《忏悔录》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直到今日,它在文学上仍有现实意义,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