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的历程》〔苏〕阿·托尔斯泰

阿·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901 年进彼得堡工学院,学习期间却开始创作。早年写有《抒情集》等诗集,带有象征主义色彩。后来他转向现实主义传统,并吸收了民间文学营养,1910 年后,因对十月革命不理解,曾一度流亡国外。1923 年,在高尔基影响下回到祖国,积极参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地创作了反映俄国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的长篇巨著《苦难的历程》, 获 1943 年斯大林文学奖。他的主要作品还有历史小说《彼得大帝》(获 1941 年斯大林文学奖》,自传体小说《尼基塔的童年》,历史戏剧小说《伊凡雷帝》等,阿·托尔斯泰曾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和科学院院士。荣获列宁勋章。

《苦难的历程》包含《两姐妹》、《一九一八年》、《阴暗的早晨》三部曲。作品在恢宏的历史背景下表现了不同类型的俄国知识分子从观看革命,仇视革命,到投身革命的苦难历程。

小说的中心人物是两姐妹达莎和卡嘉以及她们的丈夫捷列金和罗欣。《两

姐妹》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 1917 年二月革命,主要表现蒲拉文医生的女儿达莎和罗嘉的生活和爱情。两姐妹在彼得堡过着闲适,奢移的生活,经常出入豪华饭店,参加颓废派文人的沙,后来达莎与平民出身的工程师结婚。二月革命风潮席卷全国,两姐妹有时上街观看革命,捷列金参加了红军,开赴前线,而卡嘉则与一仇视革命的白匪军官结婚。第二部《一九一八年》主要描写他们四人在革命风浪中各自挣扎,经历了痛苦的磨难,姐妹失散,夫妻天各一方。第三部《阴暗的早晨》反映四人殊途同归,捷列金在红军中迅速成长,晋升为旅长;达莎几经周折在红军部队中当了护理员,正巧捷列金负伤,夫妻重逢。罗欣也脱离白匪军,倒向红军,当上旅参谋长,卡嘉为了生存,自谋出路,当了教师。1920 年 3 月的一个“阴暗的早晨”,四人一起出席在莫斯科大剧院召开的大会,聆听了列宁关于电气化的报告。

《苦难的历程》的结构宏大,具有史诗规模,人物性格复杂,形象栩栩如生,心理描写细腻语言娴熟,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菲茨杰拉德

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 “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他出生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的一个商人家庭。早年他曾入普林斯顿大学,1920 年因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人间天堂》而成名,以后他又接连发表了长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以及大量短篇小说,均取得巨大成功。1936 年菲茨杰拉德患肺病,他只写了几篇自传性的作品,后来创作《最后一个巨头》尚未完成便去世。菲茨杰拉德的小说是美国“爵士时代”的编年史,作者用文学形象详细而真实地记录了这个时代年轻一代的“美国梦”的破灭,以及他们的迷惘失望的情绪。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也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小说写于 1924 年,并于次年出版面世。小说描写的是美国中西部一个贫穷青年盖茨比与上层社会姑娘黛西之间的爱情悲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盖茨比是美国陆军军官,在纳斯维尔爱上了南方富家闺秀黛西。黛西虚荣心十足,嫌盖茨比穷,拒绝嫁给他而与豪富的花花公子汤姆结婚。盖茨比从欧洲远征回来后,仍然对黛西一往情深,一心要凭自己的本领发财进入上流社会,重新赢得黛西。五年之后,盖茨比发迹而归,找到了黛西, 想重温旧梦,可黛西没有勇气离开汤姆。一天,黛西开车和普茨比一起从纽约回长岛,途中轧死了威尔逊太太而逃之夭夭。事后,黛西与汤姆密谋嫁祸于盖茨比,而盖茨比为了表示对黛西的爱情,情愿承担下来。汤姆妒忌心重, 发现了黛西的隐情后,对盖茨比恨之入骨,便唆使威尔逊杀死了盖茨比。

小说通过对盖茨比“抱着一个梦太久而付出了很高代价”的艺术形象的描绘,表现了“美国梦”幻灭这一典型的“迷惘的一代”的主题。主人公盖茨比的形象具有美国典型的浪漫主义色彩。他对黛西的爱情成了他生活中唯一的希望和追求,由于缺少起决定作用的金钱和机遇,他难以如愿。可是盖茨比并不就此罢休,他一方面极力美化理想中的黛西,梦想着一个美妙的境界;另一方面他试图从典型的美国梦中谋求发迹的原动力。他相信:每个人都能通过勤劳、自力、诚实、节制,从衣衫褴褛中发迹成为富翁,每个人都能成为总统。然而盖茨比用唐吉诃德方式追求的黛西不过是资产阶级金钱道德观念的代表而已。盖茨比通过个人奋斗时入上流社会,却又成了整个社会的“弃儿”;他的美国梦也因当时盛行的物质追求而破灭,盖茨比的悲剧也

是美国社会的悲剧。这正是菲茨杰拉德思想的深邃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