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法〕司汤达

司汤达,原名马利·享利·贝尔。1783 年 1 月 23 日诞生于法国南部的格勒诺布尔市。父亲是出身律师世家的中产阶级,思想极其保守。司汤达思想上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影响,向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00 年以及 1906

—1814 年曾先后在拿破仑军队中服务。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使他失去了公开从事政治活动的以后,他流亡米兰,正式开始了文学生涯。1823—1825,司汤达发表理论著作《拉辛与莎士比亚》,反对古典主义美学,提出体现现实主义精神的文学原则。他第一部长篇小说《阿尔芒斯》通过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揭露法国王政复辟时代贵族阶级的没落腐朽,第一次实践了自己的文学主张。展现出富有政治倾向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的风貌。司汤达的代表作品有《红与黑》,《巴尔玛修道院》、《吕西安·娄凡》(一名《红与白》)等。

《红与黑》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作者司汤达从一桩简单的刑事罪行提炼出那个时代的精髓,展现出广阔的社会画面,由一个普通的刑事案件对十九世纪初期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制度进行历史的现实的研究,并且在刻画得极其出色的典型社会环境中,司汤达安排了小说主人翁于连·索黑尔短暂生命的最后几个年头。历史条件的成功限定,为于连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坚实的依据;于连这一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又大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小说中的于连根据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时空,被赋予了丰满的性格特征,具有了充实的社会含义的文学典型。于连出生于平民阶层,有着极其每锐的平民阶级意识,时刻意识到自己社会地位的低下,对上层阶级的丑恶观察得最透彻, 怀着强烈的忿懑。他是反动统治阶级的最无情的揭露者和批判者。通过这一典型形象的塑造,司汤达展示了法国复辟王朝时代整整一代青年的苦闷、追求和厄运。

《红与黑》在于连悲剧命运的背景上真实地反映出法国复辟王朝时期的广阔的社会画卷,照见了反动统治阶级的丑恶卑污,深刻地揭示了这一时期法国历史的本质特征。高尔基说得好:于连·索黑尔是十九世纪欧洲文学中一系列反叛资本主义社会的英雄人物的“始祖”。同样我们可以说,《红与黑》是十九世纪欧洲文学中的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