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勃罗摩夫》〔俄〕冈察洛夫

伊凡·亚历山大罗维奇·冈察洛夫于 1812 年 6 月 6 日(新历 18 日)生于俄国西姆比尔斯克的商人家庭,是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他曾在莫斯科商校读书,1831 年进入莫斯科大学攻读文科。大学毕业后他先是回到故乡西姆比尔斯克,在当地省长属下做过短时期官员,不久迁居彼得堡。在彼得堡,冈察洛夫一边担任公职,一边从事文学活动。他的小说多以贵族青年的生活为题材,表现作者温和的自由主义和改良主义思想。1844 至 1846 年他出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平凡的故事》,在涅克拉索夫主编的《同时代人》杂志上发表,受到别林斯基的赞扬,取得很大成功。

《奥勃罗摩夫》是同察诺夫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是一部以腐朽没落的俄国农奴制社会为背景,描写以奥勃罗摩夫为典型代表的一批地主贵族从懒散、无所事事终于走向灭亡的小说。奥勃罗摩夫从小由人服侍,吃饭穿衣从不自己动手,甚至连袜子也没有亲手穿过。他性格善良而懒惰成性,只是醉心于空想,一生大部分时间躺在床上度过,精神极度空虚,连做梦也梦见睡

觉。他颇有教养而又极端无能,害怕任务变动,不能思考任何实际问题,连贵族少女奥尔迦的爱情也无法让他振作起来。他最后和她的女房东结了婚, 在这个女房东无微不至的照顾中逐渐发了胖,终于中心风,毫无疼痛,毫无苦恼地死去,“就象一只忘了上发条的时钟停摆不走。”奥勃罗摩夫这一剥削阶级的寄生虫的典型,客观上反映了俄国贵族阶级革命性的丧失;是俄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多余人”形象之一。

冈察洛夫对于奥勃罗摩夫是抱着怜悯、同情的态度来描写的。作者在书末曾借书中的人物的口这样概括说:“他并不比别人愚蠢,他的心象玻璃一样明亮、洁净,而且高尚、亲切。”但是,作者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冷静地,不厌其烦地从各个不同的场合来揭示奥勃罗摩夫的性格,他一层层剥下了奥勃罗摩夫身上的皮,深刻暴露了这种人物如何无可救药地变成一堆废物的过程。作者指出象奥勃罗摩夫这种典型人物的性格的形成、发展和终局,是和俄国农奴制社会血肉相连的。奥勃罗摩夫的故乡奥勃罗摩夫卡就是农奴制,宗法制俄国的一个缩影。冈察洛夫把农奴制俄国社会生活这个典型栩栩如生地塑造出来,揭露了农奴制度的腐朽,显示其必然崩溃的趋势。

小说《奥勃罗摩夫》构思严密,情节单纯、笔触细腻,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但作者在批判奥勃罗摩夫的同时,又将资产阶级企业主希托尔兹当作正面人物进行颂扬,表现了作者自由主义思想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