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之烦恼》〔德〕歌德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德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思想家,生于美国河畔法兰克福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早年曾学习过法律。青年歌德深受卢梭、莱辛和斯宾诺沙著作的影响,并且和席勒交谊深厚。歌德是十八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反对封建割据, 批评死气沉沉的封建文艺和虚伪的道德,提倡个性解放和创作自由,歌颂“自然”,强调“天才”和“民族风格”。在当时引起强烈的反响。他的早斯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利欣根》和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5 年,歌德从瑞士游历归来,应魏玛公爵邀请,担任枢密顾问。1786—1788 年间曾访问意大利,对古典艺术发生浓厚兴趣,同时研究自然科学,进行文艺创作,写有剧本《伊菲格尼》和《哀格蒙特》。其代表作诗剧《浮士德》也在其后完成,这部长达一万二千行的诗剧,反映了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初

德国进步的科学的力量和反动、神秘的力量之间的斗争,宣扬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歌德的重要作品还有自传《诗与真》和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和漫游时代》,此外,他还写作了大量优美的抒情诗。歌德在自然科学方面也很有贡献,如发现人类颚间骨,并著有关于植物形态学和颜色学的论文。

《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于 1774 年,是歌德早期最重要的作品,它的出版,也是德国文学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这部小说的篇幅大长,情节也并不复杂,主要角色只有维特和绿蒂两人, 全书以主人翁维特不幸的恋爱经历和在社会上处处遇到挫折这一线索串连起来。《少年维特之烦恼》是青年歌德用自己的血和泪栽培出来的,充满着一个处在德国“狂飙突进”时代的青年人的爱和恨,对美妙生活的向往和对腐朽社会的控拆。作者塑造了两个在当时具有典型社会意义的人物——维特和绿蒂。维特代表着觉醒中的德国知识青年,富有时代气息,在封建势力异常顽强的国家里,却有着一种新的精神面貌,有新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维特提出要享受现世的幸福,特别是享受青春的欢乐、爱情的幸福,提出人有享受现世生活的权力,具有很大的反封建意义。维特最后自杀身亡,反映了歌德对封建桎梏的控诉。另一个典型绿蒂更为青年男女所喜爱。她聪明、活泼、善良、温柔。她开朗的性格,健美的体态,能歌善舞的才能、温和的谈吐, 以及治家的能力受到读者的喜爱,“她的名字被成千个敬慕的嘴辱崇敬地念叨着”,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人物。

《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出版在青年中间掀起了一股“维特热”,在文学史上建立了非凡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