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爱尔兰]伏尼契

爱尔兰女作家伏契尼(1864—1960)生于一个学者家庭。襁褓丧父,随母迁居伦敦,曾就学于德国柏林音乐学院。1885 年毕业回国,与流亡伦敦的各国革命者有过广泛接触,从中吸取思想养料和创作素材,其中以受俄国民粹派作家克拉甫钦斯基的思想和创作影响最深,并在其支持下侨居俄国两年。其间,接触过彼得堡的革命团体,结识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普列汉诺夫,并以外侨身份作掩护,为沙皇牢狱中的革命志士传递过信件。回国后, 与从沙皇流刑中逃亡的波兰革命者米哈依、伏尼契结为夫妻。此后继续参与流亡者活动,担任过俄国流亡者的《自由俄罗斯》杂志编辑,翻译果戈理、奥斯特罗夫斯基等人的作品,以及创作反映革命斗争的小说。晚年移居美国直至逝世。主要作品有《牛虻》、《奥丽维亚·拉塔姆》、《中断了的友谊》等长篇小说。

《牛虻》是伏契克的代表作,作于 1889——1897 年,描写“青年意大利党”的信徒亚瑟·勃尔顿刚开始参加民族解放运动时,因年轻单纯而又虔信宗教,被伪善的牧师利用他的忏悔而告密,导致他和战友一同被捕。此时又得知其最崇拜的神父蒙太尼里原是他非法生父,更使他认清了宗教的虚伪和反动,因而追悔莫及。出狱后少年时代的女友琼玛视他为叛徒而与之断绝关系;回到家中又受兄嫂的侮辱和虐待,于是愤然出走,流亡到南美洲。十三年后回到意大利已成残废,改名为范里斯·列瓦雷士从事革命活动,并以“牛虻”的笔名发表揭露和批判天主教会的文章,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后私运军火,在亚平宁山区组织志义时被捕,判处死刑。主教蒙太尼里明知他是自己的亲生子,但见死不救,仍按其阶级意志同意军事当局将他处死,牛虻英勇就义。

小说《牛虻》塑造了彻底的无神文化论者和坚强的革命者牛虻的英雄形象,反映了意大利人民反对奥地利统治、争取祖国独立和统一而进行的英勇斗争,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和天主教会为镇压民族解放运动而勾结、狼狈为奸的丑恶面目,但是小说也有在夸大个人作用,宣扬人性论等思想局限。《牛

虻》1897 年出版后,立即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在世界许多国家拥有广泛的读者,对进步青年产生过很大影响。

《我是猫》 [日本]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1867—1916)是日本近代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在江户(今东京)一个多子女的世袭“名主”家庭,原名夏目金之助,漱石是他的别号。夏目漱石从小学习汉语诗文,青年时代接受了汉文学所蕴含的道德观念。1893 年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毕业后,在一些学校任职,这时也积极参加正冈子规等人的俳句改革运动,成为有名的俳句作者。1900 年他获官费出国留学,接受了英国文学里的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回国后他在高等学校任教,从事教学工作,并进行创作。夏目漱石是明治、大正时期拥有读者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我是猫》、《三四郎》、《其后》、《门》、

《过了春分节之后》、《行人》、《道草》、《心》等,其中以《我是猫》是为著名。

《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小说采用新颖的艺术手法,因一只猫作故事的叙述者,通过它的经历和见闻,描写了中学英语教师苦沙弥家庭生活、他和周围各种人物的交往和矛盾关系。小说不仅抨击了食利者丑恶肮脏的嘴脸。市侩们庸俗卑劣的灵魂,也用嘲讽的笔调刻画了一群精神空虚的知识分子形象,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期,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用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充分地暴露了明治时期日本社会的黑暗面。

《我是猫》描写了多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作者使用漫画式的笔墨, 将他们的缺点与可笑之处加以夸张的描绘,塑造了一群日本现代“多余人”。作品中猫的主人苦沙弥,为人正直老实,但是懵懂低能,执迷顽固。除了躲在书房里写一些错误百出、不知所云的文章,就是和朋友们一起发发牢骚。水岛寒月是一个浅薄轻狂的文人,在追求资本家金田的女儿时搞了一阵博士论文,结果不了了之。越智不风则家是一个唱文明戏的戏子。迷亭虽然极有才华,但是玩世不恭,以拆白胡说为乐趣,他的“世界”也不过是“画上的世界”。这些知识分子自命清高,生活无聊、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但又不知所向,行动无力,对此作者都极尽调侃和讪笑之能事。他们不满现实,揭露时弊,在他们尖刻、讥讽的语言中,也表达了处在黑暗之中的人民的愤懑的情绪。另一方面,小说也辛辣地揭露了日本资产阶级及其附腐附庸的丑恶面目,充分显示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思想锋芒。

《我是猫》的艺术构思独具匠心。作者用一只能说善道的猫来做叙事者, 让它凭着猫眼来观察身边的一,凭着猫心来分析、思索、抒情写意、讥讽嘲弄、具有感人的力量,小说中充满清新隽永的奇思妙想,语言细腻、夸张、诙谐有趣,在艺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