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王》〔英〕戈尔丁

威廉·戈尔丁是(1911—1993)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他出于康沃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0—1933 年,戈尔丁在牛津大学学习,并开始创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应征入伍,曾参加过诺底登陆等战役。 1954 年, 他发表小说《蝇王》,获得巨大成功,从而一举成名。1983 年,因他的小说“用明晰的现实主义叙述艺术和多样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神话,阐明了当今人类的状况”而荣获当年诺贝尔文学奖。

《蝇王》是反映人性“恶”的一面的现代寓言。故事假定在示未来的核战中,一架转移孩子的飞机被击中,飞行员死难,孩子们流落在一座荒无人烟的珊瑚岛上。他们之中有一个十二岁的名叫罗尔夫的男孩为了将分散在岛上各处的孩子组织起来,吹响了一只螺号。在全体儿童会议上罗尔夫当选为领袖。儿童们在罗尔夫的领导下等待救援,起初他们还能相处在三个良好的秩序中,但不久便懈怠了。红发少年杰克是唱诗班的领队,他自命不凡,对罗尔夫当选为领袖。十分不满。罗尔夫分配他去打猎,他便把猎来的猎头挂

在一个尖木桩上,还逼着其他孩子学着野蛮人的样子,将脸涂成五颜六色, 围着落满苍蝇的猎头(蝇王)狂欢。为夺取领袖地位,他带人袭击罗尔夫的住所,罗尔夫也陷入生围。正在紧急关头,一艘英国军舰及时赶来,罗尔夫才幸免于难。孩子们见了大人,一个个号啕大哭起来。

小说《蝇王》以寓言形式研究和描写了人性中“恶”的因素,以及现代文明的脆弱性,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做了形象化的概括总结。象征文明与理智的罗尔夫和象征野蛮和本能的杰克因害怕一个莫须有的“野兽”,发生了生死冲突,而这个野兽不是别的,正是人性中潜在的“恶”。由于小说中采用了多层次、多侧面的刻画方法和注重细节描绘,从而使人物有血有肉, 栩栩如生,既有象征又避免了概念化。而小说的语言简洁明快,直截了当, 表现出了独特的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