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从古巴比伦王国兴起到新巴比伦王国的灭亡

古巴比伦的兴亡 公元前 1894 年,阿摩利人建立古巴比伦王国,第一王朝(1894-1595 年)第六个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公元前 1792-1750),巴比伦已从微不足道的村落发展为一个繁荣的大城,

巴比伦城废墟以致整个南部地区都根据这个名字而称为巴比伦尼亚。大量商业文件、五十五件王家文书以及汉谟拉比法典表明,他不仅是个征服者,也是一个有才干的管理者和立法者。他把昔日各地的“祭司王”

公元前十八世纪的古巴比伦

降为听命中央的地方官员,从中央到地方,设立一系列法庭,不服从法庭判决的人可直接向王上诉;向各阶级征税,包括僧侣在内;征兵令严格执行, 违者处死;奖励农商,兴建神庙,开挖运河。一则铭文说道:“安奴及贝尔神令我治理这巴比伦尼亚地,并将王笏授诸我手。此时,我开掘汉谟拉比运河。这人类的滋养者,带给巴比伦尼亚以充沛之水。我变运河两岸为沃壤, 我聚粮成堆,我为巴比伦尼亚取得无穷之水。”这则铭文说明了两个问题: 君权是神授的,君主关心水利。

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土地掌握在国家、贵族、僧侣手中。他们把一部分土地租给贫苦农民,租金约为产品的三分之二,如遇天灾,酌情减免。阿摩利人本来是游牧部落,因此对羊群十分关心。每逢春季剪羊毛季节,汉谟拉比即将地方官员召到京城,举行庆祝,象过节日一般。城市工匠生活优于农民。主要产品是金、银、铜器和羊毛、亚麻制品。贵重原料如金、银、铜、象牙等来自东方。出口商品包括金属器、纺织品、椰枣和谷物。巴比伦商队往返于各城市间,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可见商业比较发达。在古代废墟中, 发现不少帐单和货单,上面有男人和女人的签名,说明妇女也参加经商。这些商业文书,外商必须能够认识,否则无法进行交易。因此随贸易发展,巴比伦文明及其楔形文字也和商队一同传播到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

汉谟拉比是真正实行中央集权的君主,在宫廷向地方发号施令。书记官抽出芦秆笔,摆上小泥版,将他的指示记录下来。为防止软泥版粘连,在有字的一面撒上干粉,然后将一片片泥版捆扎,送炉烘烤。王室信差把这些“文件”送至全国各地,同时也把地方官员的信函、报告送达王宫。来自各地的文件通常由书记官启封,对王大声宣读。有一份报告说,乌尔、拉尔萨之间的河道淤塞。汉谟拉比听毕,立即命令拉尔萨长官尽早疏通,以便恢复通航。

考古学家发现一处遗址,是一所汉谟拉比时代的学校。学生们在湿软的泥版上练习写字,由教师指导,先学写单个的楔形的笔划如横、竖、斜(- 丨丿),然后再组成文字符号(■,足)。直到他们能辨认单字和短语时, 才学习句子和古代文献。在一块当年的泥版上,有这样一句话,“善于在泥版上作书的人,就象太阳一般显现光彩。”①说明学会楔形文字是颇不容易的。

汉谟拉比以后,巴比伦王国渐趋衰落。公元前十六世纪初,赫梯人突入

① 布勒斯特(J.H.Breasted):《文明的征服》(Conquest of Civilization),纽约、伦敦 1926 年版,第 153

页。

巴比伦,洗掠而去,古巴比伦灭亡。此后巴比伦出现的三个王朝,不能同汉谟拉比时代相比。公元前八世纪,巴比伦尼亚终被亚述帝国鲸吞。

汉谟拉比法典柱见图版(2)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巴比伦王国编纂了一部法典,这就是历史上所称作的汉谟拉比法典。这部著名古代法典刻在一个高二·二五米的石柱上,据说是汉谟拉比执政三十年后下令公布的。它原置于巴比伦马都克神庙,约在公元前十二世纪,被埃兰人作为战利品带到苏撒,1901 年,由法国、伊朗考古队发现,现存巴黎卢佛尔博物馆。石柱上端是浮雕,沙马什

(日神)端坐右边,将法典授予汉谟拉比。浮雕下面满布楔形文,共四十九栏,三千六百行,八千余字,可分为序、本文、跋三部分。①序言和跋将国王描绘成神圣君主,尽情称颂他的文治武功,宣扬编法目的在于发扬公道,铲除邪恶。

正文包括二八二条,大致可归纳成七个部分:

(一)法院(一至五条)

旨在反对诬告(一至四)以及对法官、证人的贿赂行为(五)。第二条反映一种古老有趣的审判方式。如甲控告乙但提不出证据,法庭将被告投之于水(幼发拉底河),交河神审判,如被溺毙,证明有罪,其房屋归原告所有;否则,原告应予处死,其房屋归被告所有。

(二)财产(六至一二六条)

  1. 关于偷窃、抢劫、藏匿逃奴的刑法(六至二十五),目的在于保护私有财产;

  2. 关于军役和士兵财产的规定(二十六至四十一);

  3. 关于租佃、租税、税额的规定(四十二至六十六);

  4. 关于房租、借贷和利息的规定(六十七至一○七);

  5. 关于酒店和酒价的规定(一○八至一一一);

  6. 关于债权、债务、人质、信托的规定(一一二至一二六);

(三)关于婚姻、家庭与财产继承(一二七至一九五)

(四)关于人身保护和“同态复仇法”(一九六至二一四)

(五)关于劳动、报酬、工具和责任事故的追究(二一五至二四一) 1.人医和兽医(二一五至二二五);

2.理发师、建筑师、船工(二二六至二四○);

(六)租赁牲畜、船只以及佣工和报酬(二四二至二七七),这一部分提到八种手工业工人(二七四),说明手工业有很大发展。

(七)奴隶(二七八至二八二)。

奴隶是主人的工具和财产,不属于人的范畴,因而不受法律保护。这是

《法典》的基本思想。对奴隶主给以无条件的法律保护,这是《法典》的基本特征。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二一三至二一四,二一九);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十五至十六);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二二六至二二七);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二○五,二八二)。《法典》另一特征是采用“同态复仇法”,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一九六,二○○),这种办法可能只用来解决上层自由民之间的纠纷。此外,这部法典还对社会上各阶级阶层的人的权

① 除此之外,法典还有许多刻在泥版上的副本,由地方法院使用。

利和义务作了一定的规定。

在一个实行君主专制和神权政治的社会,能出现这样一部多少体现一点法制精神的法典,是颇不容易的。这部法典强调保护孤寡,并把债奴期限缩短为三年(一一七),也是值得注意的。汉谟拉比法典的产生有其政治原因和历史原因,根本目的在于满足奴隶主的现实生活的要求和经济的要求,因此不能把《法典》单纯视为某人头脑中的产物。

亚述帝国的兴起 亚述人本来生活在一个以亚述城为中心的狭小地区。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关于亚述的知识只限于《旧约》和希腊史家的零星报导。随着大规模考古发掘的进行,古代王宫、神庙遗址以及泥版文书相继出土, 其中包括亚述四大京城,①王室图书馆和萨尔贡二世的王宫。在这个王宫废墟上,发现一块泥版,列举了自公元前二十四世纪至公元前八世纪中期的所有亚述王名。

亚述帝国

(公元前 650 年左右)考古材料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知识。

在亚述军事强国的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是新亚述时期。①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公元前 746—727 年)建立帝国,对外扩张,先后进兵巴比伦、大马士革,击败推罗王希兰姆、犹太王亚撒利亚(Azariah 或乌西亚,Uzziah), 迫使他们称臣纳贡。他的儿子萨尔贡二世(公元前 722—705 年)即位伊始, 便南侵埃兰、巴比伦,并攻占撒马利亚,灭以色列国,把二万七千二百八十名居民变为奴隶。公元前 721 年,他入侵叙利亚,镇压大马士革等城市的联

合起义;次年进军埃及。一战击败巴勒斯坦、埃及联军。前 715—707 年间, 他反复用兵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兰、巴比伦,并入侵阿拉伯、亚美尼亚、乌拉尔图、米底等地区,使亚述成为一个几乎包括埃及和整个西亚的大帝国。公元前 708 年(或 707 年),塞浦路斯王遣使至巴比伦献金银乌木。萨尔贡用自己的雕像回敬使者。雕像上面有简短的铭文“安放陛下之雕像。”受此礼物者,意味着向他屈服。使节返回后,把雕像置于伊达利厄姆城。

人首带翼牛

萨尔贡大规模推行强制移民政策。二十五年间,约二十余万人被他驱逐。以色列人从萨马利亚被赶到米底,扎格罗斯山民被迁往亚述,亚美尼亚人被迁往哈马特、大马士革,阿拉伯人被迁往撒马利亚,迦勒底人被迁往巴勒斯坦和遥远的北方。亚述军事贵族把大批居民变为奴录,强迫他们修建运河、道路、城市和宫殿。都尔·沙鲁金①便是其中之一。这座宫殿饰以精美雕刻, 有攻城、野战、处置战俘等场面。巨大的人首带翼牛和人首带翼狮守卫着人口。王宫建于大砖台上,有六个大厅和许多小间。嫔妃住后宫,由阉人看守, 不得与外界交往。再向后去,是一座七层塔庙,高约五十米,每层颜色不同。这时,亚述人首次使用透明玻璃和凹雕法。釉砖、高足杯等水平很高,臂锡、剑柄,权杖等做工颇精。他们善于刻画动物,马头画得栩栩如生。为把帝京

① 亚述、凯拉(Kalah、Kalhu)、都尔·沙鲁金、尼尼微。

① 亚述史始于公元前三千年代,分为古亚述(约公元前 2500 年)、中亚述(古帝 国,公元前 1400—1070

年)和新亚述(新帝国,公元前 746—609 年)三期。

① DurSargina,义为萨尔贡之城或萨尔贡堡,遗址在今伊拉克霍尔萨巴德附近。

萨尔贡堡与尼尼微连接起来,萨尔贡下令修建一条大道,沿途设路标、驿站, 并委派官员负责传送王室和六十个地方总督的来往信件。这是邮政制度的开端。亚述筑路术为波斯人仿效发展,后来又传给罗马。

尼尼微(复原模型)

萨尔贡的后继者继续对外扩张。阿树尔巴纳帕尔(公元前 668—627 年) 是个极端残忍的君主,但有搜集、保护文物之功。他下令兴建的大图书馆, 收藏不少圆形印章和二万二千多件泥版文书。文书包括宗教颂歌,神话传说、王室信函、商业档案、编年史、数学及共他著作。管理人员分类编目,件件泥版都打上王印。阿树尔巴纳帕尔图书馆是亚洲第一个图书馆。它的“藏书” 现存大英博物馆。

亚述的军队 亚述帝国是一个军事帝国,它的军队是第一支使用铁武装的军队(公元前八世纪已广泛使用铁武器)。在萨尔贡二世王宫发现铁器二百余吨,其中有长矛、刀剑、盔、盾、胸铠和弓箭。亚述军队的主力是得到重装步兵支持的弓箭手。此外还有著名的尼尼微骑兵以及车兵、工兵和攻城部队。亚述人首次使用投石机、破城槌和坑道战术。在这样的军队面前,东方的泥砖城墙是无济于事的。亚述人征服一地,即进行烧杀,或将被俘首领活剥,穿刺在尖桩上;或将剥下的人皮和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城头。阿树尔巴纳帕尔时代的浮雕,描绘着屠杀战俘的情景。屠杀伴随着掠夺。被征服的人民赶着牛、羊、驴、马,长长的驼队载着谷物和财宝向尼尼微前进。带队的是战败的首领或达官贵人,他们颈上挂着被斩下的人头。亚述君主和军队靠他人的血汗过活。他们杀人如麻,狠如虎狼,难怪尼尼微被犹太先知比作血腥的狮穴。

狮穴的陷落 阿树尔巴纳帕尔死,他的儿子阿树尔尼米德林(公元前627—626 年)继位。这时,米底王齐阿克萨及其盟友埃兰人分别自东、自南向帝国进攻。亚述王亲自率领军队抗击齐阿克萨,派遣迦勒底人那波帕拉萨尔至巴比伦阻止埃兰人。那波帕拉萨尔乘机与米底秘密结盟。齐阿克萨答应将女儿嫁给他的长子尼布甲尼撒。那波帕拉萨尔于是掉转矛头,驱逐亚述人, 占领巴比伦(公元前 626 年)。数年后,迦勒底、米底联军攻陷尼尼微(公

元前 612 年)和卡尔赫美什(公元前 605 年)亚述军队被消灭,帝国灭亡。联军攻打尼尼微时,阿树尔尼米德林无力抵抗,便在绝望中躲进王宫,下令放火,同自己的帝国和金银财宝同归于尽。此后,亚述地区先后受米底、新巴比伦、古波斯、希腊·马其顿、帕提亚(安息)、新波斯等一系列外族统治。现在伊拉克等地的少数民族库尔德人,是古亚述人的后裔。

新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 626 年,迦勒底人那波帕拉萨尔自称巴比伦王, 这是新巴比伦王国的开始(公元前 626—539 年)。他死后,尼布甲尼撒二世

继位(公元前 605—561 年)。这时,巴比伦成为西亚最大的城市。手工业有很大发展,普遍使用金、银、铜、铁制作雕像、傢具和装饰品。考古学家发现玻璃碎片,甚至小玻璃瓶。质地优良的毡毯上,编织着各种怪兽图案。这些产品远近驰名,行销国外。波尔西帕是亚麻布主要产地。平纹细布牢固耐穿,很受欢迎,包括波斯皇帝在内。

迦勒底或新巴比伦王国

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巴比伦座落在一个平原上,呈正方

形,每边长一百二十斯塔德(约十四英里)。外面有护城河及高大的城墙。它的一百个门,全是青铜的。幼发拉底河将城市

伊什塔门(复原图)

分为两半。①两岸有道路和码头。在河中造了一排石墩,昼间架吊桥让行人通过,晚上移去。据说还挖了一条宽约四点五米、高约三点七米的水下隧道。尼布甲尼撒二世的王宫有外、中、内三重围墙。内墙十分考究,用彩色瓷砖组成人物及各种动物图形。一座奇特的花园是正方形,每边长四百希腊尺, 座落在由层层拱形建筑重叠起来、高达二十三米的人造山上。上面种有各种花卉、灌木和大树,有些树的直径达三米以上。王和王后(阿密蒂斯)登上山去,如置身米底山区优美的自然景色之中。假山底部小室中有机械装置, 可把河水引到山顶。这座“空中花园”被希腊人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贝尔(Bel)神庙是仅次于王宫的巨大建筑。正方形的底部,每边长约近二百米。外面有阶梯盘旋而上到达顶端,上下有两个神殿。波斯征服前,里面有贝尔、米莉塔和伊丝塔尔的金像。②米莉塔像前有二■狮和各重三十塔兰特的二条银蛇。每尊像前均有巨大金桌,上面陈设的两个大酒杯与银蛇同重。此外还有二个大香炉,三个大金钵。这些黄金总重八百塔兰特。希罗多德东游时,上殿已无神像,只有一个巨大的卧榻和金桌。①

尼布甲尼撒二世一面大兴土木,一面对外扩张,最重大的事件是两次进兵犹太王国(公元前 597 年和 590 年),毁灭耶路撒冷(公元前 587 年), 将大部分居民掳至巴比伦。他死后,以贝尔神庙祭司为首的僧侣不愿再受迦勒底人统治。当居鲁士兵临城下,他们摒弃末王那波尼德(公元前 555—539 年),打开城门。塞姆人在两河流域建立的最后一个强国灭亡了。

天文学的发展 苏美尔人除日、月外,已知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他们还用肉眼观测月蚀。据现代天文学者推算,那次月蚀发生在公元前2283 年。据说系统的观测始于公元前 747 年,此后连续三百六十年没有中断。观测记录刻在一系列泥版上,其中大部分已失传。现存最早的一块属于公元前 568 年。在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收藏的泥版残片上,有这样的记录:

一日,水星出现。三日,秋分。

十五日,晚,日落后四十分,月蚀开始。二十八日,日蚀。②

在古巴比伦尼亚天文史上,有两个值得注意的迦勒底人。纳布·里曼努根据二百五十年来的观测记录,算出一年是三百六十五日六时十五分四十一秒,比近代的计算只多了二十六分五十五秒。他编制的时间表是古代最重要的天文著作之一。基迪努①也编制了一个时间表,并且发现二分点(春分、秋

① 希罗多德:《历史》,I,178—180。

② 米莉塔又称 Beltis,是贝尔的妻。伊丝塔尔,金星神,爱神。

① 《历史》,I,181。

② 据库勒(Kugler)推算,月蚀发生在公元前 425 年 10 月 9 日,日蚀发生在 10 月 23 日。见 J.H.布勒斯特

(Breasted):《世界上古史》(AncientTimes,AHistO-ryofThe EarlyWorld),波士顿,1944 年版,第 212—213

页。

① Nabu-rimanu,前五世纪时人,希腊人称为 Naburianos;kidinnu,前四世纪-- 时人,希腊人称为 kidenas。

分)的时间不尽一样,实际上等于发现了岁差。他们的计算后来传到希腊。雅典制定历法时,曾利用纳布·里曼努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