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十五世纪末以前的非洲

古代非洲概况 非洲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点三,是仅次于亚洲的第二大洲。浩翰的撒哈拉大沙漠,从大西洋一直延伸到红海,把非洲分割为两部分。

撒哈拉以北的非洲,包括今日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突尼斯,统称为北非。这儿曾是古埃及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希腊和罗马,阿拉伯和奥斯曼这些大帝国驰骋的舞台。到十五世纪以后,除摩洛哥以外,名义上都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北非各国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曾被认为是“洪荒僻壤,物鬼为祟之地”。最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掘,否定了这种历史的偏见。在苏丹、肯尼亚、乌干达、西非、刚果、津巴布韦和南非等地发现了不少远古人类的遗骸和大量的新旧石器时代物质文化遗存。在公元前几千年,这里的居民完成了新石器时代革命, 学会了驯养动物和栽培农作物。刚果盆地的卢帕班文化,就是公元前 7000 年的产物。苏丹的麦罗埃和尼日尔河的诺克文化遗址证明,大概在公元前一千年代,非洲黑人已经开始使用铁器。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不断的迁徙, 几个具有不同体质特征和语言的族系,到十五世纪已大体上定居在各自的地域。埃塞俄比亚人,皮肤呈深棕色,讲塞-哈语(Hamito-Semitic);马尔加什人,属蒙古人种,操马来语,定居在马达加斯加岛。非洲黑人为该地区主要居民,他们又可分为:苏丹族,肤色纯黑,分布在撒哈拉以南,赤道以北, 从几内亚湾到埃塞俄比亚以西的地带;班图族,肤色浅黑,已南迁到几乎整个中非和东非,并在继续南徒;布须曼人和霍屯督人,操科伊桑语,居住在南非。除布须曼人和霍屯督人外,这些族系都建立过强盛的国家,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自古以来就同外界有着程度不同的贸易和文化联系。联系的渠道有三,即尼罗河通道、撒哈拉商路和印度洋航道。

古埃及通过尼罗河同苏丹(古代的努比亚)接触。埃及统治阶级曾从苏丹掠夺大量的木材、香料和奴隶;埃及商人曾循尼罗河上溯而后绕红海南下, 远达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这条通道又是后来统治埃及的希腊、罗马和阿拉伯人同南方接触的要道。

撒哈拉沙漠在古时还没有变得象现在这样干旱。那时牧民常在一个个绿洲之间迁徙放牧,撒哈拉商道就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沙漠中刻有战车的岩画说明,大约在公元前后北非和西非之间已有两条“车行道路”存在。一条北起摩洛哥,经过毛里塔尼亚伸展到尼日尔河中游,另一条从利比亚出发,经艾哈加尔高原,直达尼日尔河。直到欧洲殖民者入侵以前,撒哈拉商道始终进行着以黄金、柯拉果(西非产品)交换食盐(撒哈拉产品)和手工业制造品(北非或转运的亚欧产品)的频繁贸易。

在印度洋上,每年 12 月至次年 3 月盛行东北季风,5 月至 10 月又刮起西南季风。阿拉伯人很早就知道利用印度洋信风,航行到东非和印度。公元45 年罗马的一个水手希帕努斯也掌握了信风用于航海的秘密。从此以后,不仅阿拉伯人、印度人,而且埃及人、欧洲人都航行到东非,购买香料、黄金和象牙。我国从汉朝开始,就通过中介人同东非进行贸易。到了宋代,中国商船已直接航行东非了。十四世纪,中国大旅行家汪大渊曾经搭乘商船,到

过桑给巴尔。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有四次到达非洲,访问了索马里、肯尼亚的许多地方。与此同时,东非一些国家也派使节访问中国。源远流长的中非友好关系,在殖民者侵入东非后遭到了破坏。

库施和阿克苏姆 非洲东北部的苏丹和埃塞俄比亚,很早就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出现了两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库施和阿克苏姆。

在公元前四千年代,苏丹东北部居住着努比亚人。埃及法老为了掠夺黄金、象牙和奴隶,经常侵入苏丹。大约从公元前 2600 年起,埃及人就在努比亚建立了固定的居留地,沿尼罗河建立泥砖结构的要塞,派遣总督和各种官吏统治努比亚。努比亚人不断起来反对异族统治。中王国时代第十二王朝的国王塞努斯特莱,率领大军镇压努比亚起义,抓到了一长串俘虏,其中有一个就是代表“库施”领地的。当中王国衰落时,努比亚人又掀起反抗埃及法老统治的怒涛,捣毁交易据点,赶走埃及人,宣布独立。但这次独立为时短暂。新王国的国王们大举南攻,深入努比亚腹地,占领了尼罗河大河湾的大部分地区。大约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①,努比亚最终摆脱了埃及的统治,建立了强大的国家,名为库施,定都那帕塔。公元前八世纪库施国王们征服了埃及,建立了埃及历史上的第二十五王朝,也叫努比亚王朝,迁都底比斯。不久,库施国王在埃及的统治受到亚述人的挑战。公元前七世纪中期,使用青铜武器的库施军队,被使用铁矛和利剑的亚述人打得大败,撤出埃及,退回那帕塔。

公元前 530 年左右,库施国王南迁,定都麦罗埃。它是非洲内陆的冶铁中心,也是一个内河港口城市。已经发掘的麦罗埃遗址至今还有两堆高达十余米的铁渣,以及铸造工具和武器的熔炉遗存。城内建有宫殿、金字塔和寺院,城东南耸立着一座刻有麦罗埃象形文字的太阳寺。这种文字至今还不能为人们所识读。麦罗埃同非洲内陆、埃及和西亚,可能还有印度都有贸易往来。

麦罗埃遗址

公元四世纪,库施在阿克苏姆的侵袭下衰落了。

古代非洲

阿克苏姆是埃塞俄比亚的古国。埃塞俄比亚人在公元三千年前已经开始农耕,创造了很高的文化。大约在公元七世纪,南阿拉伯人越过红海,移居埃塞俄比亚的东北部,沿着肥沃的丘陵和坡地,修建房屋、梯田和蓄水池。他们迁徙缓慢,持续时间很长。起初,移民臣服于“母国”。但是,年深日久,他们逐渐被埃塞俄比亚土著居民同化,削弱了同“母国”的联系。约在公元前二世纪,提格雷高地陆续兴起一些城邦,后来阿克苏姆王国异军突起, 统一各部,成为一个繁荣强盛的国家。它向东渡红海,征服也门;向西南沿尼罗河推进,与库施迎面相撞,刀兵相见。公元 350 年①埃扎纳国王派军侵占麦罗埃,把这座繁华的古城变成了废墟。埃扎纳夸耀说:“朕追逐他们二十三天,杀死一批,俘虏一批”,“烧毁城镇上一切砖房和草屋,朕之军队掳走食物、铜铁,⋯⋯毁坏庙宇中的神像,粮仓和棉花树。”经过这次洗劫,

① 关于库施立国的年代,有公元前 750 年说、800 年说、950 年说和 1100 年说。

① 另说 330 年。

麦罗埃文明,包括它的文字从此湮没无闻了。

公元四世纪,阿克苏姆的奴隶制达到了繁荣的顶点。农业和畜牧业是生产的主要部门,都使用奴隶劳动。它向邻近国家掠取大量奴隶,用于建筑和各种生产部门。

阿克苏姆同欧、亚、非三洲均有贸易往来。它的商队深入尼罗河流域和邻近各地收购象牙、香料和黄金。《环航纪》说:阿克苏姆的“所有象牙都是从尼罗河以外的国家弄来的。”它经由阿杜利斯港同西亚、埃及和印度通商,同罗马以及拜占廷帝国保持联系,输出非洲的产品。

333 年,阿克苏姆国王埃扎纳皈依了基督教。在埃塞俄比亚钱币和埃扎纳的铭文上出现了“万能的天主执掌天地间一切权力”

的基督教祷词,在钱币的一面压印了十字架。他的继承者在全国修建了许多壮丽的教堂和修道院。五世纪时许多受到迫害的叙利亚单性教派②神职人员,纷纷逃到阿克苏姆,基督教在埃塞俄比亚盛极一时。

六到七世纪,由于奴隶制内部的矛盾和阿拉伯伊斯兰帝国的兴起,阿克苏姆开始走向衰落。

埃塞俄比亚和东非沿海城邦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对非洲的历史发生了重大影响。七世纪到十五世纪期间,伊斯兰教在北非和东非沿海广为传播,并渗透到西非内陆。阿拉伯人在 640 年占领埃及后,不断向马格里布和苏丹扩张势力。阿拉伯移民一股股地涌向东非沿海。

从七世纪末开始,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同阿克苏姆交战,公元 710 年夷平阿杜利斯,使阿克苏姆丧失了海上贸易门户,割断了它与亚、欧的经济联系。八世纪初,越过红海的阿拉伯移民,一方面在沿海定居,垄断印度洋上的贸易;另一方面他们深入内地,在阿特拉巴河和青尼罗河定居,建立了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丰吉王国,割断了阿克苏姆同努比亚各地的联系。阿克苏姆局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长期衰败不振。1270 年埃塞俄比亚人建立了所罗门王朝。所罗门王朝统治时,埃塞俄比亚开始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土地属于领主和教会,耕种土地的农民必须服徭役和交纳实物地租。自然,奴隶制的残余仍然保存着,战争中的俘虏还被卖为奴隶。

东非奴隶市场

向东非沿海地带移居的阿拉伯人,先后建立了摩加迪沙①、马林迪①、蒙巴萨、基尔瓦,公元 1100 年左右已经远达莫桑比克的索法拉和科摩罗群岛。这些地方当时统称为“僧祇”国。但是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的影响,却始终未能渗透到内陆。

东非沿海的阿拉伯移民从事商业,从东非输出象牙、奴隶、黄金、铜和香料,输入亚洲和欧洲的产品,其中包括名贵的中国瓷器和丝绸。他们传入了香蕉和亚洲薯类作物。

东非沿海的城镇是中世纪的商业城邦,其中基尔瓦最为强大。相传阿里·本·哈桑(约 1150—1225)在基尔瓦创立了“设拉子王朝”,也叫基尔

② 亦译“唯一真神派”,也叫柯普特派(Coptic),认为基督只有单一的神圣本性。阿克苏姆皈依的就是这一派的基督教。

① 中国史籍中作“木骨都束”。

① 中国史籍中叫“麻林”、“麻林地”等。

瓦王朝。它征服了东非海岸的一部分以及奔巴岛、桑给巴尔岛②、马菲亚岛和莫桑比克岛,控制了索法拉的黄金贸易。统治者称素丹,信伊斯兰教,“遵大食教度”。素丹对所征服的沿海城镇的统治者,征收税款,可能还有册封之权。在各城邦居民中,富人多为商贾,城邦附近居民从事农牧业。那里还保留着奴隶制的残余,战俘常“转卖与大食为奴,获价甚厚”,有时也送往基尔瓦的种植园从事奴隶劳动。

沿海城邦同内陆班图人有贸易往来,收购内陆出产的象牙、香料和黄金。无疑津巴布韦是一个黄金和铜的主要产地,而索法拉是黄金贸易的转运口。在津巴布韦发现的中国瓷器和钱币,说明东非沿海城邦起着内陆古国中转站的作用。沿海城邦的阿拉伯人同内陆的班图族人通婚,互相融合,逐步形成了斯瓦希利语和斯瓦希利文化。

北非的阿拉伯化 阿拉伯人侵占埃及后,不断向西进攻马格里布③,先后占领了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710 年攻占丹吉尔,整个马格里布都并入了哈里发的版图。

阿拉伯人由于受到柏柏尔人的顽强抗击,起初没有大规模移民。来到马格里布的官吏、传教士和士兵,向柏柏尔人传播伊斯兰教,按照政教合一的原则建立各级统治机构,同时他们也和当地居民通婚。十一世纪阿拉伯人大规模向马格里布移民。同阿拉伯人杂居的柏柏尔人不仅改信了伊斯兰教,而且接受了阿拉伯语。远离城市的山区和游牧区,柏柏尔人则较长时期地保持着柏柏尔的文化传统。

当阿拉伯侵入前,马格里布各国内部的封建因素已经萌生。阿拉伯征服后,封建化的过程加速了。马格里布各国都归属于封建神权的哈里发国家, 由哈里发任命的总督直接治理,向居民征收名目繁多的捐税。农牧民交纳的租税,有的达到全部产量的一半。

被压迫的农牧民,往往在纯洁伊斯兰教的口号下发动起义,反对阿拉伯贵族的统治。八世纪中叶的普遍起义推翻了倭马亚王朝在北非的统治,马格里布先后出现了一些独立的封建国家。摩洛哥首先脱离阿拔斯哈里发的统治,建立了伊德里斯王朝。公元 800 年,凯鲁万的阿拉伯总督拒绝向哈里发交纳贡税,把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的大部分组成了独立的阿格拉布王朝。十世纪初,什叶派信徒推翻阿格拉布的统治,建立了法蒂玛王朝。

在封建统治条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在宗教外衣下的农牧民起义往往反复发生。不过,从十一世纪开始,领导纯洁和改革伊斯兰教的先知(马赫迪) 大都出身于柏柏尔族了。穆拉比特①教派就是从毛里塔尼亚的桑哈贾游牧部落发源的。它的创始人伊本·雅辛(?—1057)及其继承者向北征服马格里布, 定都马拉喀什,建立了穆拉比特王朝。它一度侵占西非古国加纳,把伊斯兰教传入了黑人地区。

十二世纪,居住在非斯·丹吉尔和休达附近的柏柏尔人部落,兴起了穆瓦希德①教派运动。1147 年攻占马拉喀什,推翻了穆拉比特王朝。十三世纪

② 波斯文桑给巴尔(Zanjbar)的音译。“Zanji”意为“黑人”,“bar”意为土地。在中国史籍中又转译成“层期”、“层拔”、“层摇罗”。

③ 马格里布(Maghrib),阿拉伯语意为“西方”,指北非西部,包括今突尼斯、阿 尔及利亚和摩洛哥。

① 穆拉比特(AL-Murabit),西班牙语为阿尔摩拉维德(Almoravid)。

① 穆瓦希德(Al-Muwahid)西班牙语为阿尔穆哈德(Almuhad)。

穆瓦希德王朝衰落后,马格里布再度分裂为三个独立的国家,即统治摩洛哥的马林王朝,统治突尼斯的哈夫斯王朝和统治阿尔及利亚的阿卜德瓦德王朝。

加纳、马里和桑海 正象尼罗河哺育了古代埃及文化一样,尼日尔河和塞内加尔河是古代西非文明的发祥地。在塞内加尔河流域、在尼日尔河上游、在加奥地区、都发现过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在尼日尔河和贝努埃河汇合处的连绵几百里的广大地区,发现了大量“诺克祭祀小像”。精致的陶器头像, 塑造了千姿百态的人物肖像。“诺克”文化大约产生于公元前 3500 年,“诺

克祭祀小像”可能是公元前 900 年到公元 200 年间的产物。西非各族人民很

早就从事农业,种植稻、黍,豆和块根植物。大约在公元前 800 年到公元 200 年开始使用铁器。在原始公社制瓦解的基础上,这一地区先后出现了许多奴隶制国家。

加纳是已知的西非最古老的奴隶制国家。约在公元 300 年左右建立。八世纪时,索宁凯族统治者征服邻近各族,版图西达海边,东至尼日尔河,南抵塞内加尔河和包累河,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阿拉伯作家把加纳称为“黄金之国”,说“加纳国王是非常强大的。在他的国土上有金矿。在他的统治下还有别的王国。⋯⋯在这些地区到处有黄金。”国王的头上、衣服上都有黄金装饰,他的马鞍、拴马桩、狗项圈都用黄金做成。按照规定,人民采到的全部金块,都由国王强行征收。加纳还实行人殉制度,国王死后,将奴婢们关在陵墓里殉葬。

加纳的首都也叫加纳,位于今毛里塔里亚的昆比—萨拉赫村。它由两个市镇组成。一个叫“穆斯林”镇,是一个商业区,有十二座清真寺。另一个叫“加巴”,意思是“丛林”,离穆斯林镇约十公里。这里是宫廷所在地, 街道整齐美观,王宫建筑壮丽豪华,由一座宫殿和一些圆拱顶的府邸组成, 四周环绕着一道围墙。

昆比—萨拉赫是一个贸易中心,同撒哈拉沙漠的牧民,和地中海沿岸国家有着贸易往来。阿拉伯商队穿过撒哈拉沙漠来到加纳,用盐、布匹、马和杂货,交换黄金、象牙、柯拉果和奴隶。阿拉伯商人或者加纳的中间商常到边境地区从事“哑巴”交易。阿拉伯作家写道:“商人们一到这条分界线, 便把货物和布匹放在那儿,然后离开;于是,苏丹人带着黄金来了,把黄金放在商品旁边,然后也离去。这时,商品的主人又回来了,如果对他们所看到的认为满意,他们就取走。如果不满意,他们再一次离开,于是,苏丹人又回来提高价钱,直到这个买卖成交为止。”加纳国王对输出和输入的货物课税,获得巨额财富。

加纳王国分为若干领地,设总督协助国王治理;还有一些附属国,由当地酋长治理。国王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藉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和进行对外战争。公元 990 年,加纳征服了撒哈拉沙漠中的重要商业和军事要地奥

达果斯特。在伊本·亚辛的领导下,阿尔摩拉维德人在 1054 年夺回该地,1062 年一度占领加纳。

阿尔摩拉维德人破坏首都,掳掠各地,割断了连接昆比—撒拉赫与各地的经济纽带。1087 年复国后的加纳王国已经衰败不振。1203 年从索宁凯人分裂出去的苏苏人占领加纳。不久,马里王国又打败了苏苏人,灭掉了加纳。马里原来附属于加纳。十一世纪在尼日尔河上游、巴科伊河上游和贝莱

杜古地区,马林凯族建立了马里国家,信奉伊斯兰教。松迪亚塔(?—1255),

是马里王国的真正创始人。他组建了一支精悍的军队,兼并尼日尔河上游各个部族。1235 年在基里纳打败苏苏人的军队,吞并加纳。他建立了有效的行政机构,设置总督统治各地;垄断原来由加纳控制的黄金贸易,发展农业。曼萨·谟萨(?—1337)统治时期,马里疆域西起塞内加尔河河口,东

至尼日尔河大河湾,北接撒哈拉大沙漠,南界沃尔特河地区,繁荣富庶,盛极一时。谟萨依靠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在 1324—1326 年作了一次到麦加的豪华朝圣。前面由五百名各执一根六磅重的金棍的奴隶开道,后面跟着驮载黄金的一百头(一说八十头)骆驼。他沿途挥金如土,致使开罗金价下跌百分之十二。他回国后,聘请阿拉伯建筑师,在加奥和廷巴克图修建了许多清真寺和图书馆。

迭内大清真寺

十五世纪,桑海取代马里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桑海人起源于达荷美北部,七世纪左右沿尼日尔河,向上游迁移。约公元 890 年建立了加奥城。随着加奥在经济、政治上重要性的增长,桑海人力图摆脱马里的控制。他们乘曼萨·谟萨去麦加朝圣之机起事,但未成功。到桑尼·阿里(?—1492) 时,终于实现了脱离马里自立的任务。他毕生东征西讨,占领了廷巴克图和重要商业城市迭内,并一度侵占马里王国首都。

1493 年,穆罕默德·杜尔推翻了桑尼王朝,开创了阿斯吉亚王朝。阿斯吉亚·穆罕默德(1493—1528 年在位)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都有所改革,开始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在军事上,他建立常备军,代替加纳、马里王国实行的战时征集制度,并在尼日尔上建立了一支小舰队。他继续桑尼·阿里的扩张,使桑海王国的疆土超过了马里,西起塞内加尔河下游, 东至艾尔高原,南起塞古,北达中央撒哈拉。在政治上,他把全国划分成四个小王国和许多行政区,建立了完整的行政管理和税收制度。他推崇伊斯兰教,鼓励文化事业,吸引了不少阿拉伯神学家、科学家、医生和建筑师不远万里来到这里,使廷巴克图变成了西非的伊斯兰教和文化中心。廷巴克图建于十三世纪,后来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它的手工业也相当发达, 市内仅裁缝作坊就有二十六所,每所约有五十名学徒。设在这里的桑科尔大学有几千名学生,他们除学习《古兰经》外,还研习法律、文学、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和外科学。

桑海盛行奴隶制度。奴隶来源于战俘和买卖,奴隶也可以作为遗产继承和转让。阿斯吉亚·达乌德曾“得到五百名奴隶”。奴隶大量使用在农业、手工业劳动上。奴隶的劳动由专门的监工(“凡发”)管理。每个监工管理的奴隶数目自一百个至二十个不等。在西非奴隶制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以后, 在奴隶制社会内部已经出现了封建制的因素,许多奴隶开始变为“隶农”。他们被固定在土地上,缴纳实物地租。

阿斯吉亚·穆罕默德顺应社会的发展,在经济上作了许多重大改革。他除了统一度量衡,改良农业生产外,还厘定了实物地租标准。经过这次改革, 虽然奴隶的后裔仍旧是奴隶,但他们可以得到一定的权利,他们的社会地位日益接近于农奴。

津巴布韦 津巴布韦是著名的南非古代文化中心。它以雄伟的花岗石建筑闻名于世。津巴布韦古城遗址位于今津巴布韦共和国维多利亚镇东南十七英里处。其主要建筑有“卫城”和“围场”。“卫城”建在山坡上;“围场”

建在山谷里,长约九十余米,宽约六十七米,围墙高达九米多。古城遗址还有高塔、神庙、各种住宅、库房、水井和排水沟等。遗址内还发现了中国十三到十五世纪的瓷器和铜钱。在津巴布韦和莫桑比克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建筑遗址。

大津巴布韦遗址

津巴布韦城大约建于公元 500 年左右,最初可能是古鲁乌斯瓦王国的宗教中心,后来可能一度成为莫诺莫塔帕王国的首都。

莫诺莫塔帕王国(或称姆瓦纳·莫塔帕)在十四到十五世纪达于全盛, 统治着津巴布韦以及莫桑比克和博茨瓦纳的一部分。境内有发达的农业和冶金业。山坡梯田绵延很广,开采金和铜的矿场有六、七万处之多。王国同东非沿海进行频繁的贸易,用铜、金、象牙交换来自中国、印度、阿拉伯等地的丝绸、棉布、瓷器、玻璃器皿。

莫诺莫塔帕国王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国家的一切,名义上都归国王所有, 臣民用公牛交纳赋税。国王对臣民有生杀之权,他出巡时,臣民必须回避。首相、鼓队长、巫医生,辅佐国王治理国家。全国分为若干地区,各地酋长和藩臣的权力由国王赋予。王位继承人由王族选举产生。

16 世纪以后,莫诺莫塔帕王国象东、西非许多沿海国家一样,遭到了葡萄牙殖民者的干涉和侵袭,日益陷于遭受欧洲殖民者压榨的悲惨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