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奴隶起义和罗马共和国的衰落

奴隶制度的发展 在长期战争中,大量奴隶流入罗马。罗马奴隶的主要来源是战俘。罗马多次将占领地区的居民卖为奴隶。意大利南部的卡普亚城, 因曾经倒向汉尼拔,全城居民悉数被卖为奴。公元前 176 年,罗马镇压了起

来反抗罗马统治的撒丁人,接着就将八万撒丁居民卖为奴隶。公元前 167 年, 罗马占领希腊西北部的伊皮鲁斯,又把十五万人卖为奴隶。迦太基陷落后, 又有五万人沦为奴隶。奴隶贩子常常随军出发,就地收买战俘。另一种情况是债务奴隶。罗马虽然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但是意大利的许多居民和行省的居民不享受罗马公民权,不受债奴法的保护。他们不堪包税商和高利贷者的盘剥,很多人成为债务奴隶。横行于地中海的海盗也常在各地拐骗人口,卖作奴隶。罗马各大中心城市差不多都有奴隶市场,提洛岛更是奴隶买卖的中心。据说有的时候岛上一天成交的奴隶就达到一万人。奴隶数量之多,价格之低,在古代世界是空前的。

奴隶的境遇十分悲惨。奴隶主把奴隶看作是一种工具。他们认为:马车是哑巴工具,牛是半哑巴工具,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奴隶承担各种苦役, 终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为了防止奴隶逃跑,奴隶白天带着脚镣干活,夜间被关在象牢房一样的板栏或地窖里。为了防止饥饿的奴隶在磨面粉时偷吃,奴隶主在奴隶的脖子上套上沉重的大木枷。奴隶主对奴隶任意拳打、鞭抽、铁烙,或者将他们钉死在十字架上。当奴隶已经被榨尽血汗,病弱衰老的时候,奴隶主就把他们象农庄上的老牛、废铁、破车一样抛弃,任其死亡。

矿山里的奴隶劳动条件尤其恶劣。他们终日采掘矿产,冶炼金属,劳动极度紧张,加上监工的无情鞭打,奴隶成批地死去。

很多奴隶在奴隶主家里充当仆役,为奴隶主看门,做饭,打扫,理发, 等等。来自希腊和东方各地的有文化教养的奴隶给奴隶主充当歌手、乐工、医生、教师。还有一些强壮的奴隶被强行训练成角斗士,被迫在剧场上互相角斗,互相残杀,或者同饥饿的老虎、狮子等猛兽搏斗,供灭绝人性的奴隶主哄笑取乐。

西西里奴隶起义 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非常尖锐,奴隶多次起义。公元前 137 年,①西西里爆发了大规模的奴隶起义。西西里盛产谷物,有许多大农庄。奴隶主对奴隶非常苛刻,有一个奴隶主竟然不管衣食,让奴隶到外边去抢劫。叙利亚籍奴隶优努斯在恩纳城首先发动起义,奴隶们砸开锁链,冲开作坊,起先大约有四百人,后来迅速扩展,其他城市的奴隶群起响应。恩纳的起义奴隶同阿格利根坦的另一支起义奴隶汇合,队伍发展到二十万人,占领了好几个城市。起义者在恩纳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并且开始自制武器,镇压凶残的奴隶主,破坏大农庄,保护小农庄和小农经济。公元前 132 年,罗马执政官率领军队到西西里镇压起义。起义者英勇保卫城市。由于各地起义队伍联系不够,又由于叛变者的破坏,恩纳经过奋战之后陷落。优努斯被擒后死在狱中,很多起义者被处死。这次起义影响很大,意大利半岛和希腊等地接着发生了好几起起义。

格拉古兄弟的改革 与奴隶起义同时,意大利的失地农民展开了争取土地的运动。这些被迫离开土地的劳动者本来已经难以谋生,西西里的起义又

① 一说公元前 135 或 134 年。

影响了粮食生产,造成粮价上涨,他们的生活更加困难。失地农民反对土地兼并,要求恢复耕地,重建家园。房屋的墙壁上,碑石上,出现了许多要求分配土地的标语。罗马统治阶级惶恐不安。小农破产不仅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而且由于财产条件同服兵役有直接的关系,破产者越多,能够服兵役的人就越少,军队的战斗力必然越低。这样,国家势必走向没落。于是统治阶级当中一部分比较有远见的人主张改革。他们的代表人物是提比略·格拉古和盖约·格拉古兄弟二人。

格拉古兄弟出身贵族。提比略·格拉古认为保民官最便于提出土地改革方案。公元前 134 年,他竞选下一年度的保民官,获得成功。公元前 133 年, 他提出土地法案:任何人占有公有地不得超过五百犹格,成年儿子每人可以占地二百五十犹格,但每家的占地总数不得超过一千犹格;凡超过者,其余的土地由国家收回,划分为每块三十犹格的份地,拨给无地农民;农民得到的土地不得出卖转让,防止新的土地兼并。他还建议成立三人委员会来执行法案。法案提出以后,受到广大平民的支持,农民从意大利各地来到罗马, 参加投票。但是元老院的绝大多数贵族极力反对。这些贵族都拥有大量的土地,不肯放弃既得利益。他们开始攻击提比略,并且串通另一名保民官屋大维在平民会议上否决这项提案。于是提比略向平民会议提出,既然屋大维不能履行保护平民利益的职责,应该罢免他的职务。提议被通过了。屋大维去职后,新任的保民官支持提比略的法案,表决获得通过。提比略和他的弟弟、他的岳父被选入三人委员会。元老院大为震怒,故意尅扣委员会的费用,加以阻挠。委员会的工作遇到很大困难,又缺乏必要的基金来进行调查和安置农民。为了使法案得以贯彻,提比略提出连任下一届的保民官。于是贵族抓住这件事诬蔑提比略有政治野心。在选举的那天他们发起暴动,打死了提比略和他的三百名拥护者,尸体投入台伯河中。第二年,元老院又授权执政官主持审理所谓提比略的“阴谋”,又处死、流放了许多人。

贵族们虽然杀害了提比略,但是土地问题依旧存在。几年以后,农民争取土地的运动又趋活跃。公元前 124 年,提比略的弟弟盖约·格拉古竞选下一届的保民官成功,第二年又当选。他在两年任期之内恢复了提比略的法案, 又实行了一些其他法案。一项重要法案是粮食法,规定国家每月按低于市价的价格卖给罗马城的居民一定数量的粮食。他还提议从意大利向迦太基移民六千人,每人可以获得二百犹格的土地。为了取得更多的支持者,他提出给过去被征服的意大利人公民权的法案。对于这个法案,罗马商业金融贵族担心意大利商人的竞争,平民唯恐意大利人分享土地,都不赞成。盖约的力量削弱了,他竞选公元前 121 年的保民官失败。事后反对派向盖约和他的拥护者挑战,双方发生战斗。盖约在反对者的追迫下,为了免于被擒,让一个仆人把他刺死了。大约有三千名他的拥护者被杀害。

一个向城市走去的民农见图版(10)

格拉古兄弟力图解决农民的土地,但在当时奴隶制度、货币经济和高利贷加速发展的趋势下,小农的经济分化和破产已经不可避免。格拉古兄弟遇害以后,他们的法案也被取消了。

民主派同贵族派的斗争 从格拉古兄弟改革的时候起,罗马社会进入一个大约一百年的政治动乱时期。改革失败以后,奴隶主内部的夺权斗争日益严重。斗争在以元老为首的贵族派和以商业金融贵族为首、以贫民为主力的民主派之间进行。商业金融贵族是后起的社会上层集团,经济力量雄厚,

但是没有实权。他们不满意元老院大权在握,要求掌握实际权力,取消元老特权,并且也主张扩大公民权,进行海外掠夺。由于海盗骚扰,边境不宁, 行省叛乱,军事频繁,一些对外用兵和镇压动乱的军人成为有势力的人物。两派都寻求他们的支持来增加自己的力量。军人出身的马略是民主派的支持者。公元前 107—100 年间,马略六次当选为执政官。他在执政期间进行了军事改革。

由于小农破产而造成的军力衰落,使罗马无法顺利地进行战争,而且军队已经十分腐败,受贿现象严重。马略放弃过去按财产条件征召公民编人军团的办法,改为募兵制,凡适合服役条件而自愿入伍者均可应募;入伍后必须服役十六年,由国家发饷并提供武器,士兵要经过严格训练,服从军纪, 退伍后由国家拨给土地,这样,流入城市的广大游民都能入伍,从而解决了兵源问题,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但是也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职业化的军队长期追随统帅,抱有政治野心的统帅可以利用部下的常备军来为自己争权夺势,这为后来罗马奴隶主的军事独裁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苏拉是贵族派的支持者,站在马略的对立面。公元前 88 年,元老院提名苏拉为执政官。苏拉宣布元老院为最高权力机关,扩大元老名额,把自己的支持者三百人补充进元老院,规定一切法案必须取得元老院的批准,取消保民官的否决权。平民长期斗争所争得的许多权利在他统治期间都丧失了。民主派不甘心失败,继续同贵族派斗争,两派兵戎相见,经过反复斗争,贵族派又取得胜利,公元前 82 年,苏拉以独裁者统治罗马,直到公元前 79 年。这段期间,两派互相杀戮,一派上台,就残杀另一派的支持者,取消另一派的改革措施。意大利土地上血流成河,动荡不安。只是在斯巴达克起义大规模爆发之后,两派的斗争才暂时有所缓和。

斯巴达克起义 奴隶制发展的结果,不但奴隶增加,破产的自由民也越来越多。他们对奴隶主的愤恨与日俱增,奴隶的反抗斗争也不断高涨。公元前 73 年,爆发了罗马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斯巴达克起义。

斯巴达克起义

斯巴达克原是色雷斯人,同罗马作战时被俘,被卖为奴,并且被送到卡普亚一所专门训练角斗士的学校受训。角斗士的境遇十分悲惨,经常遭受拷打,而且等待着他们的命运是惨死在角斗场上。他们对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忍无可忍。公元前 73 年,有二百人密谋逃亡,由于密谋泄露,结果只有七十八名奴隶及时拿了莱刀和铁叉等武器潜逃成功,来到维苏威火山上造反。他们推出三名领袖,斯巴达克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起义奴隶从这里不断袭击附近的大农庄,一再打击从卡普亚城里出来的队伍,夺到很多武器。附近的奴隶和破产农民纷纷投奔前来,队伍很快壮大到一万人。罗马元老院派遣精锐部队包围维苏威火山,占据了通往山顶的唯一小路。起义者用野葡萄藤编成绳梯,在夜间缒下悬崖,把武器抛到山下,迂迴到敌后,将敌人击溃。接着,斯巴达克又打垮了另一支罗马军队。

在起义者的胜利鼓舞下,意大利南部遍地燃起了起义的烽火。斯巴达克整编了队伍,组织了骑兵队和步兵队,加强了队伍的纪律,规定所有的战利品一律平分,共同享用,禁止起义者占有金银,不许触犯小农,骚扰人民, 征集军需品必须按值偿付。起义军的纪律严明,越战越强,公元前 72 年已经扩大到十二万人。

正当起义军顺利发展的时候,内部发生了意见分歧。斯巴达克代表外籍奴隶,主张冲过阿尔卑斯山,摆脱罗马奴隶主的奴役,分别返回自己的家乡。参加起义的破产农民不愿意离开自己的乡土,他们拥护另一个领袖克里克斯,要求进攻罗马。意见分歧导致起义队伍的分裂。克里克斯带领一万人独立行动,不久被罗马军队击溃,克里克斯战死。斯巴达克带领主力部队向北挺进,所向披靡,一路上击败了罗马军队的前堵后追,到达波河流域。起义者受到胜利的鼓舞,但是越过阿尔卑斯山却有不少困难。斯巴达克改变了原来的计划,挥师南下。面对这支驰骋于意大利的起义队伍,罗马统治集团惊慌失措,没有人敢竞选执政宫。元老院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最后选任大奴隶主克拉苏(公元前 115?—53 年)为狄克推多,统率大军,镇压起义。克拉苏在军中恢复了残酷的什一法,逃亡士兵每十人中用抽签方法抽出一人处死,即使这样,也仍然无法阻止斯巴达克的南下。斯巴达克认为进攻罗马的时机还没有成熟,带领起义队伍直下意大利南端的海峡。他决定从那里渡海去西西里岛,希望得到岛上奴隶的响应,壮大斗争声势。由于没有船只, 渡海计划成为泡影。克拉苏尾随着斯巴达克南下。他在意大利半岛最狭窄的部分构筑了横贯半岛的壕沟和土垒,企图把起义者围困在半岛南端,用饥饿制服他们。斯巴达克激励部下突围。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夜,起义军突破防线,向东海岸挺进。斯巴达克打算带领部队由东岸渡海,经伊利里亚到达色雷斯。这时起义军中旧有的分裂再度爆发,又有一部分人不愿意离开意大利, 他们脱离了主力,被克拉苏消灭。公元前 71 年,在布林底西港附近发生了决定性的会战。起义军在数量上比罗马军队少得多,他们仍然英勇战斗。斯巴达克身先士卒,骑在马上左冲右突,杀死两名罗马军官,他决心杀死克拉苏, 但是由于大腿受了重伤,他只好在地上屈着一条腿继续战斗。在罗马军队的疯狂围攻下,六万名起义者战死,斯巴达克也壮烈牺牲。克拉苏把六千名被俘的起义者钉死在从卡普亚到罗马沿途的十字架上。但是起义军并没有全部被消灭。残存的起义者继续斗争了十年之久。

斯巴达克起义是古代被压迫阶级争取解放的一次最光辉的斗争。斯巴达克在起义中表现了英勇的斗争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列宁称颂他是“大约两千年前最大一次奴隶起义中的一位最杰出的英雄”。①

前三头同盟 斯巴达克起义以后,民主派同贵族派的斗争又趋剧烈。民主派的声势强大,原来拥护苏拉的克拉苏和另一个年轻将领、曾经参与镇压上述六千名起义者的庞培(公元前 106—48 年)也投向民主派一边。庞培并且表明准备恢复被苏拉剥夺的民主派的权利,以换取他们的支持。结果庞培和克拉苏当选为公元前 70 年的执政官。他们执政期间,恢复了苏拉以前的制度,清洗了元老院中苏拉的拥护者,恢复了保民官的权力。庞培卸任以后, 又接受了许多重要任命。他以三个月的时间平定了地中海上的海盗,又接受东征的任务,镇压了小亚细亚的反抗,接着征服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在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建立新的行省。庞培把东方的税款交给包税商去征收,并且答应分给退伍战士份地。他返回意大利时,罗马情况混乱,有人以为他会利用已经取得的声势,凭借军队的力量成为另一个苏拉,但是他按照惯例,到了意大利就解散部队。元老院对庞培怀有戒心,拒不批准他在东方所采取的措施。庞培十分不满。

① 《列宁选集》第 4 卷,第 50 页。

这时民主派中出现一个新的强有力的人物恺撒(公元前 101—44 年), 他出身于贵族家庭,同马略有亲属关系。恺撒能言善辩,具有军事才能,又抱有政治野心。公元前 60 年,庞培、克拉苏和恺撒达成秘密协议,组成了历史上所谓的“前三头同盟”。他们结合起来实际上是要互相利用,形成一股势力,以便左右局面,达到分据要职的目的。结果恺撒当上了公元前 59 年的执政官。他批准了庞培在东方的措施,把土地分给退伍军人。恺撒任满以后, 出任高卢①总督,为期五年。公元前 56 年,三人又达成新的协议:庞培和克拉苏将出任下一届执政官,任满之后,庞培为西班牙总督,克拉苏为叙利亚总督,恺撒在高卢的权力延长五年。那些年,三头同盟实际上支配着罗马政府。

恺撒之所以期望在高卢延长任期,是因为他认为这里有募集军队和建立军威的广阔地盘。恺撒统治高卢期间,权势不断增长,大大地充实了他实现政治野心的资本。他初任总督时,罗马在高卢的统治范围除今天意大利北部的内高卢之外,在阿尔卑斯山的另一边,只包括从它的西麓直到比利牛斯山的东段一带,即今天法国南部的一片土地。他以此为基地,从公元前 58 到

51 年,征服了从莱茵河到比利牛斯山之间的全部高卢土地,严厉地镇压了当地部落的反抗,并且在公元前 55、54 年两次侵入不列颠。恺撒经过多年经营, 训练出一支听命于他的军队。他不但军权在握,而且财力雄厚。在高卢搜括的财富大量流入罗马,又提高了他在统治阶级中的声望。就在那几年里,叙利亚总督克拉苏于公元前 53 年在东征帕提亚的战争中阵亡,而庞培并没有到西班牙就任总督,只派副将前往,自己却留在罗马控制政局。三头本来各有所图,同床异梦,现在一人已死,只剩两人。随着各自权力的增长,庞培和恺撒之间的矛盾日益公开化了。恺撒作为民主派的首领,作为有实力的统帅, 深遭元老院的猜忌。庞培和元老贵族出于共同嫉视、反对恺撒而趋向于一致。元老院授予庞培镇压民主派的大极,同时命令恺撒

恺撒

必须于公元前 49 年 3 月任满时解散军队,返回罗马。这对恺撒来说,正是关

键时刻。他拒绝服从命令,决定先发制人,于公元前 49 年 1 月,挥师来到卢比康河边。在那里,他碰上元老院派来的信使。信使告诉他,如果他带兵渡河,就要宣布他为叛逆。恺撒犹豫了片刻,决心带着军队渡河,直驱罗马。① 沿途城市开门归附。罗马城中的反对派纷纷弃城而逃。庞培逃亡希腊。恺撒占领罗马,取得政权,随后进军西班牙,先使那里的庞培部队投降,然后进军希腊,打败庞培。庞培逃亡埃及,刚到那里,就被埃及国王派人杀死。到公元前 45 年,恺撒完全消灭了庞培在西方、东方和非洲的势力,回到罗马。

恺撒的独裁 恺撒攫取了罗马的政权,从公元前 48 年起多次被选为执政官,并且被宣布为狄克推多,公元前 44 年,更成为终身狄克推多,又兼任监察官和终身保民官,集大权于一身,成为没有君主名义的君主。恺撒利用平民的支持当上了独裁者,但是掌权之后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利益。平民

① 古代高卢包括现在的法国、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北部,以及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荷兰和瑞士的各一部分。其中意大利北部自阿尔卑斯山以南到卢比康河,称为内高卢。莱茵河、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西段之间的地带,称为外高卢。13

① 在欧洲,从这里产生了“波过卢比康河”的成语,即“破釜沉舟”或“一不做,二不休”的意思。

最关心土地和债务问题,但是士兵的土地分配进行缓慢,债务只免除了四分之一。原来罗马有许多无业游民依靠国家免费供应粮食,恺撒把他们的数目由原来的三十二万人减少到十五万人,把一部分人移置到各个行省中去。另一方面,恺撒把元老院的名额扩充为九百人,把自己的许多亲信、军官、意大利的商业金融贵族和行省中的支持者都安插进去。他给行省中的上层人物以公民权,提高了意大利城市的自治权,扩大了奴隶主的统治基础。元老院变成咨询机关。

恺撒还改进了行省管理制度,修筑了贯通意大利全境的大道。过去罗马用太阴历,恺撒下令采用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希腊天文学家在埃及历法的基础上所制订的太阳历,每年 365 天,四年一闰,闰年为 366 天。这个历法称为儒略历,它是现今大多数国家所通用的历法的前身①。

恺撒虽然没有消灭元老贵族,却把自己凌驾于元老院之上。元老贵族不甘心于失败。他们以“恢复共和”为号召,暗中密谋消灭恺撒。公元前 44

年 3 月,恺撒在元老院会议上被反对派刺死。

后三头同盟 贵族派曾想以谋刺恺撒来恢复自己的政治优势。但是情况不如所料,他们没有博得社会上的支持。恺撒在民主派中还有广泛的影响。等待分配土地的老兵、多年跟随他的军队,都对恺撒表示同情。贫民当中虽然对恺撒有不满情绪,但是元老贵族却早已更为群众所憎恨。恺撒被刺之后, 他那派的力量仍旧控制着局面。继之而起的是曾与恺撒共任执政官的安东尼、恺撒的甥孙屋大维(公元前 63—公元 14 年,他被恺撒收为义子)和恺撒部下的骑兵长官雷比达。他们经过一番纷争之后,在公元前 43 年结成“后三头同盟”。他们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在意大利搜杀政敌,没收他们的财产和土地,一则为了翦除对手,二则为了把他们的土地钱财分给士兵。公元前 40 年,他们划分势力范围。安东尼管辖东方行省,屋大维管辖西方行省,雷比达管辖非洲。但是他们也和前三头的情况一样,都各有打算,因而很快就发生了矛盾,特别是屋大维和安东尼两人,势力比较强大,权力之争也更激烈。他们在各自管辖的势力范围之内蓄积力量,准备争夺最高权力。屋大维先联合雷比达于公元前 36 年消灭了庞培的儿子在西西里一带的势力,随后就剥夺了雷比达的军权,接收他的军队,并且同元老贵族和解。这时候屋大维的实力和声势大为增长,他独揽西部的大权,接着就把目标转移到安东尼所管辖的东方。

安东尼在富庶的东方经过一番经营之后,同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勾结起来。公元前 36 年,他进攻帕提亚失败,损失重大,然后转入埃及去建立他的势力。他把罗马在东方侵略的土地以及并未征服的帕提亚分赠给克里奥帕特拉及其子女。屋大维以这些事情为借口,对安东尼大肆攻击,并向克里奥帕特拉宣战。安东尼的舰队向西出动。公元前 31 年,屋大维和安东尼会战于希腊西北部的阿克兴海角。安东尼兵败逃往埃及,第二年屋大维追踪而至。安东尼和克里奥帕特拉先后自尽。埃及被并入罗马版图。

① 恺撒的拉丁文名称为 IuliusCaesar。Iulius(英文 Julius)曾译为儒略,历 法由此得名。按照儒略历,一年平均比回归年长 11 分 14 秒。到 1582 年,已出现十天 的误差。当时的教皇格雷戈里十三世令人在儒略历的基础上作了一些修订,成为现在 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