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执政府和法兰西第一帝国

拿破仑—从执政官到皇帝 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法国政权的时候,刚刚年满三十。他为什么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占有法国的最高权位?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拿破仑·波拿巴 1769 年出生在地中海的科西嘉岛,前一年这个岛才并入法国。他是一个律师的儿子,家境并不富有。早年他进入法国一个炮兵军官学校学习,成绩一般。他作为炮兵军官在部队服役,1793 年接受了雅各宾派的思想。土伦战役中,他部署的炮兵起了重大作用,从而获得声誉,逐渐成为露头的青年将领。1795 年 10 月,他受国民公会之命,协助巴拉斯,迅速平定了王党在巴黎掀起的暴乱。1796 年出征意大利,他又立下了赫赫战功, 不仅最后迫使奥地利求和,而且从意大利给法国统治者掠夺了亿万财富和无数的艺术珍品。这一战取得的声誉为他日后夺权打开了道路。

拿破仑一向好勇斗狠,又意志坚定、精力过人。他说他童年时,“什么也不怕,什么人也不怕。我打一个人,又抓另一个人,人人都怕我。”他的同伴军官说他“富有才能、勇气和不倦的精力。”在意大利战场上,他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很能激发士兵的战斗精神。他同战士分享甘苦, 赢得了他们的忠诚和尊敬。他对部队讲话,具有很大的鼓动性。有一次他说: “你们没有大炮却取得了战场上的胜利,没有桥而渡过了河,没有鞋而进行了强行军,往往没有面包而宿营。”“你们仍然有仗要打,有城市要夺取, 有河流要渡过。在你们中有一个人失掉勇气吗?没有。⋯⋯你们所有的人都抱着一个希望,要扩大法国人民的光荣。⋯⋯当你们回到自己的村庄时,你们所有的人一定都希望能带着骄傲的口气说:‘我是同在意大利得胜的军队一道的’。”拿破仑怀有野心,在意大利时就自夸说:“我认识到我超人一等,产生了干一番大事的雄心。”

拿破仑的军事才能是得到公认的。1796—1797 年的意大利之战,他取得一系列的胜利是由于他巧妙地运用了新的作战原则,而这些原则是他曾经精心研究过的。当时的科学进步为战争提供了新的条件,比如机动的炮队、精确的作战地图,等等。拿破仑利用了这些条件迅速集中兵力,发动突袭,快速作战。他指挥的法军不是职业雇佣军,而是从法国公民中普遍征集来的, 素质好,有战斗激情。他用兵能临机应变,适应形势,掌握大量情况,结合战略上的多才多艺和执行上的精确。雅各宾派专政时期,共和国军队在每个战役中集中兵力作战,“拿破仑则在每个战斗中这样做。他把所有军队集中使用,指向有决定性的一点,以一支军队迅速打败几支军队。”

拿破仑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而在政治上又是一个野心家,以军事起家, 又用军事来巩固他的统治。他在法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政权。从雾月政变夺权到加冕为帝国皇帝,他一步一步地巩固了他的独裁统治。

三执政官

(中为拿破仑,右为康巴塞雷斯,左为勒布伦)

1799 年 12 月,法国颁布了新宪法,即共和八年宪法。根据宪法规定, 建立了一个集权的行政机构执政府。三个执政官分享行政权,但是拿破仑作

为第一执政官,只留给其他两个执政官一点点权力。①在立法方面,权力分散: 国务院提出法律,保民院讨论法律,立法院表决法律,参议院有权否决法律。以上四院的成员或由第一执政官任命,或经由程序十分复杂的间接选举产生,而这种选举又很易受到执政官的操纵。

作为第一执政官的拿破仑还在一步一步地扩大自己的权力。1802 年,他通过立法机构把他定为终身执政,授权他指定继承人和修改宪法。1804 年, 他示意参议院拥立他为皇帝。12 月 2 日,在巴黎圣母院举行了盛大的加冕典礼,拿破仑成了法兰西帝国的皇帝,巩固了自己的绝对统治。

拿破仑加冕见图版(43)

内政 拿破仑掌权的时候,法国的对外战争还在进行。为了整顿内部, 巩固和强化自己的统治,他需要取得一个短暂时期的和平。当时,奥地利的军队又控制了意大利,拿破仑想一战击溃它。1800 年 5 月,他率领四万法军, 越过阿尔卑斯山的圣伯纳德山口,直下意大利。在 6 月中旬的马伦哥会战中,

奥军被彻底击溃,造成了法军对意大利的完全占领。第二年 1 月法奥媾和。以后,参加第二次反法同盟的国家,相继同法国签订和约。1802 年 3 月,由于英法签订了亚眠和

法军越过圣伯纳德山口(1800 年 5 月)

波拿巴家族

查理·波拿巴

耶罗姆

(威斯特伐利亚国王 1807 — 1814

年)

(死于 1860 年)

约,欧洲大陆上出现了和平局面。

1800 年以后几年间,拿破仑政权在内政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完善了军事独裁制度,但又适应了资产阶级革命提出的社会经济要求,把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稳定下来了。

首先,拿破仑政府在重建秩序的名义下,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革命开始以来建立和实行的地方自治制度被取消了,中央任命的省长和以省长任命的市长和乡镇长代替了民选的地方官员。全国从上到下由集权的行政

① 根据这部宪法规定,新当选的第一执政官为拿破仑,第二执政官为法学家康巴塞雷斯,第三执政官为过去的大法官勒布伦。

机构严格控制,而行政机构的统治权归根到底又由拿破仑一手总揽。整个国家机器听命于一个人的权力意志,所谓的中央集权实质上变成了个人集权。国家的各级官员和军队的将领都成了一个人的办事僚属,一时得心应手。但是把权力的基础置于一个人的意志上却是十分危险的。此外,拿破仑政权严格控制舆论,1800 年查封了许多报刊,只允许听命于它的报刊存在,又建立了苛刻的书报检查制度。用人方面,拿破仑采取融合政策,对放弃自己主张的派系表示和解态度,从前享有特权的贵族和教士、革命期间被驱逐的人以至从前的雅各宾派都能进入政府,但是拿破仑绝不容任何人的反对。担任警察总监的富歇死心塌地为他防范和镇压反对派。

其次,鉴于天主教的势力在法国根深蒂固,革命以来宗教问题又是社会动乱的一大因素,同时要利用宗教巩固统治,拿破仑改变了雅各宾派的反宗教政策,着手同天主教反抗分子和罗马教皇和解。1801 年,他同罗马教皇签订教务专约。按照专约规定,法国政府承认天主教是法国绝大多数公民的宗教,教士的薪俸由国家支付;罗马教皇不要求发还革命期间没收的教会土地, 并承认法国政府有权监督教士的活动。在这次妥协中,拿破仑坚持了天主教会从属于国家而不从属于罗马教皇的政治原则,但是他要借“神职宪兵”帮助维护统治的目的也是十分明白的。在他参与审订的《教义问答》里明确地说:“尊敬和侍奉皇帝就是尊敬和侍奉上帝。”

第三,拿破仑特别要表现他自己是私人利益的保护人和立法者,亲自参与了法典的制订。1804 年,法国颁布了《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 以后相继颁发了《商法典》和《刑法典》。这些法典排除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法规,清除了从前司法上的混乱局面,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它们宣布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他们的出身和财产如何;它们保障资产阶级私有制的神圣不可侵犯,包括广大农民的小块土地;它们保证公民的基本权利,如信教自由、选择职业的自由,等等。法典的规定远比当时欧洲封建国家的立法进步,但是比革命时期的一些立法却后退了一步。到后来拿破仑为所欲为,以个人的意志代替了法典。

第四,拿破仑深知,统治一个国家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发展经济,增进人民福利。此外,他还想把对外战争的光荣同内部的繁荣结合起来,以炫耀自己的统治。为了取悦农民,他保证他们占有革命期间取得的小块土地。为了取悦资产阶级,他奖励工业发展,扶植长期停滞的对外贸易,平衡预算,实行健全的货币政策,建立关税以保护法国商品的竞争能力,设立法兰西银行作为政府的财务代理人。由于对外战争的掠夺,预算取得了平衡。在执政府和帝国时期,法国的资本主义有很大的发展。除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以外, 法国产生了用机器生产的工厂。法国工业革命是从棉纺和毛纺部门开始的, 到 1812 年共有二百多家机械纺纱厂,其中很多是大型的。到 1811 年,工业

生产比 1789 年提高了百分之五十。拿破仑政权鼓励发展工商业,增加就业机会;为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它继续实行《列沙白里哀法》,阻止工人结社和罢工。

第五,拿破仑看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法国需要有训练的军官带领军队, 需要有能力的官员执行政策法令,需要有技术的人材发展经济。法国的教育体制因公立中学(Lycée)的设立而有所发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教育都受到鼓励。1808 年设立了法兰西大学。它一度很象是管理全国教育的机构,为全国学校制订教学计划,并且监督各级学校。

荣誉军团首次授勋

拿破仑政权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完备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从资产阶级革命的要求说,这是前进,具有进步意义。但是,拿破仑的内政措施还有明显的倒退的一面。1802 年,他建立了荣誉军团,由终身有爵位的人组成,自任军团长。荣誉军团不按出身门第而按军功授勋,这实际上是在建立新的等级制度。拿破仑曾说:“贵族政治总是存在的,在贵族中消灭了它, 它会转移到中产阶级的富豪之家。”建立荣誉军团就是开始建立新的贵族阶级。帝国时期,荣誉军团制度发展成为新的世袭帝国贵族,各级文武官员受到不同等级的封爵,从亲王、公爵到伯爵、男爵、骑士。同时,帝国还订立了繁文缛节的宫廷仪式和法规。法国一位历史家说,拿破仑“在以专制制度取代自由之后,又用贵族政治来破坏了平等”。

拿破仑政权的内政措施有进步的成分,其中也反映了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有倒退的一面,倒退到某些措施同旧制度相结合。这就是这个政权的两重性。

对外战争 英法的亚眠和约只是一个短期的停战协定,因为英法这两个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争夺霸权的冲突是不可调和的。英国本来只需要一个短暂的缓兵时机,而拿破仑也没有放弃通过战争胜利扩大个人权势的打算。亚眠和约以后,拿破仑在德意志、瑞士和意大利扩张领土的行径,给英国造成了决裂的借口。1803 年 5 月,英法绝交,战争再起。1805 年,英、俄、奥等国结合起来,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

法国港口的侵英军事准备(设想图)

这一次,拿破仑准备入侵英国。为此,他在多佛尔海峡法国一边的布伦和加来等港口集中了二千艘船只,十多万兵员,九千匹马和许多大炮。为了引诱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逊统率的舰队远离欧洲,他派出法国舰队驶向西印度群岛。纳尔逊识破了法国调虎离山的计策,法国舰队回航了。1805 年 10 月, 在西班牙西南海岸的特拉法加角,英国舰队歼灭了法国舰队。纳尔逊在这次海战中阵亡,而英国海军取得的这次胜利却使拿破仑入侵英国的计划彻底破产,只好望洋兴叹了。

特拉法加海战见图版(44)

那时候,奥国军队已经进入德意志南部,两支西进的俄国部队准备同奥军会合。拿破仑早已离开布伦,10 月初率军十六万渡过莱茵河,到达德意志南部,乌尔姆一战击溃了奥军。这一战的胜利正发生在特拉法加海战的前夕。此后,法军乘胜前进,11 月中占领维也纳,12 月 2 日即拿破仑加冕的一周年, 在奥斯特里茨击败了俄奥联军。奥斯特里茨战役的第二天,拿破仑传令嘉奖全军,命令中说:“士兵们,你们以不朽的光辉装饰了你们的军旗。俄皇和奥皇的十万大军,不到四天就被你们切断了或击溃了。”“这样,两个月时间,这个第三次同盟就被打败了,并且崩溃了。”俄军以且战且退的方式后撤。奥地利又被迫签订和约,割让了大量土地。

战争的胜利使拿破仑沾沾自喜;国内的阿谀奉承使他飘飘然。对内他日趋反动,对外继续扩张。法国的对外战争此时已经从革命的战争变成了“帝

国主义战争”。①1806 年,拿破仑驱逐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的国王, 把他哥哥约瑟夫扶植上去;使荷兰人拥立他弟弟路易为荷兰王国国王;把德意志南部和西部的十多个邦结合成为莱茵同盟,自称它的保护人;迫使德意志帝国即有名无实的“神圣罗马帝国”撤销称号;又把一些被法国占有的地方强作帝国公爵的封地。这些侵略行为,激使他的敌国继续作战,9 月,英、俄、普鲁士、瑞典结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

1805—1807 年重大战役

拿破仑和往常一样,以他用兵神速和集中兵力进攻的战术打击同盟国军队。1806 年 10 月 14 日,在耶拿和奥尔施塔特同时进行的两个战役中,法军击溃了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不久进入柏林。法军占领普鲁士以后,在波兰同俄军相遇,1807 年 6 月,在孚利德兰战役中击败俄军。到这时,法国军事力量的强盛达到了顶点。

孚利德兰战役以后,俄法开始议和。7 月初,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和拿破仑在提尔西特会面。会谈是在普俄交界的涅曼河上一只木筏上举行的。他们签订了提尔西特条约。亚历山大一世承认法国在欧洲所造成的政治上和领土上的变动,即承认它在中欧和西欧的领导权;拿破仑答应帮助俄国满足它对东欧和土耳其的要求。亚历山大一世还答应成为拿破仑的反英同盟者。俄法结合,妄图瓜分世界:“西方归拿破仑,东方归亚历山大。”①至于普鲁士, 在提尔西特条约中,它的领土被割掉了一半。拿破仑把普鲁士割让的易北河以西土地和其他几个德意志小邦合并成威斯特伐里亚王国,派他的弟弟耶罗姆当国王,这个王国加入了莱茵同盟。拿破仑又把从普鲁士手中夺来的波兰领土组成华沙大公国,让自己的同盟者萨克森国王兼任大公。

提尔西特会见

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崩溃 提尔西特条约签订以后,拿破仑踌躇满志, 权势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是法国的皇帝兼任他制造的意大利王国的国王,他是莱茵同盟的保护人和瑞士的仲裁人。他的兄弟几人分任荷兰王国②、那不勒斯王国和威斯特伐里亚王国的国王,而他又是他们的和华沙大公国的宗主。俄国是他的同盟国,奥地利和普鲁士被他打败,一时不得不听命于他。看来,他在欧洲的强敌就只英国了。

法兰西第一帝国极盛时期的欧洲形势(1810 年)

英法之间的斗争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争霸权,争市场。英国早已对法国实行封锁。法国用武力对付英国已是鞭长莫及,于是改用经济手段,想把英国排出欧洲大陆的贸易关系之外。1806

英法的抢夺(漫画)

(拿破仑刀割欧洲,英国人刀割海洋)年和 1807 年,拿破仑两次发布命令, 宣布封锁英国,绝对禁止同英国人作任何买卖和进行任何交往。如果在法国

① 参考《列宁选集》,第二卷,第 850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2 卷,第 31 页。

② 荷兰国王路易,不听从拿破仑的命令,1810 年荷兰并入法国。

和它同盟国领土上发现英国货一概没收。这就是所谓的“大陆封锁”政策。拿破仑推行这一政策在法国和欧洲大陆诸国之间造成了新矛盾,引起了私人的不满和工商业资本家的责难。它没有起到从经济上掐死英国的作用,却为法兰西帝国造成了困难。英国军舰拦劫法国和中立国的商船,用走私的办法把英国货运到大陆包括法国。

法军枪杀马德里市民(1808.5.3.)见图版(45)

1807 年,法国借口经济上依赖英国的葡萄牙拒绝参加大陆封锁,出兵葡萄牙,占领了它。1808 年 4 月,西班牙政变,国王被推翻,他的儿子继位。法国又乘机干涉,出兵侵占了西班牙的许多地方。5 月,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爆发反法起义,各地纷纷掀起反抗侵略者的游击战争,7 月间包围了两万法军,迫使他们投降。拿破仑虽然把他哥哥约瑟夫从那不勒斯王国国王的位置上转到西班牙王位上,①他自己也曾率领军队去镇压西班牙人民,西班牙人民的反抗烈火却愈烧愈烈。法国统治下各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星火已经燃起来, 这又是法兰西帝国的大隐患。

法国军队在法国领土以外作战,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基础的破坏。在他们的冲击下,“神圣罗马帝国”倾覆了,几十个德意志小邦被取消了,从而减轻了德意志政治上的割据状态;法军征服的地方,废止了封建农奴制法律,推行了资产阶级的法典,这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开头,拿破仑率军所到之处,当地人民把他们看作革命军队衷心欢迎。他们相信法军会带来“自由、博爱、平等”,拿破仑也曾经以此为号召。1796 年第一次进军意大利,他对意大利人民说:“法国军队是来为你们打破锁链的;法国人民是你们的朋友;怀着信心接近它吧,你们的财产、宗教、风俗习惯都会得到尊重。”“我们是作为宽宏大量的敌人而作战的,我们希望消灭奴役你们的暴君们。”事实同言辞相反,拿破仑在被征服地区掠夺财物,送回本国;征发人力、物力,支持他不断发动的战争。他作战的目的本来是为法国在欧洲取得政治上、商业上和工业上的优势地位,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引起被征服和受压迫人民的反抗。1808 年以后,这种反抗在西班牙、葡萄牙起来了,在意大利起来了,在德意志也起来了。欧洲民族主义精神产生于法国革命之中,传播到其他国家,最终导致拿破仑的覆亡。

法俄签订了提尔西特条约,沙皇成了法国皇帝的同盟者。但是法俄之间仍然不断产生利害冲突。拿破仑扩张附庸国华沙大公国的领土,沙皇感到威胁,怕俄国占有的波兰领土会分离出去。俄国谷物一向大量输往英国,从英国输入廉价工业品,大陆封锁政策损害了俄国的利益,拿破仑也怕俄国再同英国结合起来反对法国。为了独自称霸,拿破仑决定进攻俄国。1812 年 6 月, 他率领“大军”五十万渡过涅曼河侵入俄国。俄国人坚壁清野,保存实力, 回避决战,且战且退。法军统帅部看到远离基地作战很有失败危险,寻求速战速决。法军越东进,供应越困难。拿破仑的一个助手报告说:“看不到居民,抓不到俘虏,拾不到一根蔓藤。我们在俄国居民的心脏地带,但是我们象在大洋上的一条船没有指南针,不知道周围发生了什么事。”9 月初,发生在波罗丁诺的一次会战,双方都损失了几万人,但是法军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接近莫斯科了,拿破仑高兴起来,他号召:“前进,让我们打开莫斯科的大门!”法军进城了,那是一座空城。当天夜里,莫斯科起了大火,

① 拿破仑的妹夫缪拉继约瑟夫为那不勒斯王国国王。

连烧了五天五夜。法军住在有计划破坏的空城里,找不到粮食。俄国不求和, 严冬又到了。10 月间,拿破仑命令法军西撤,一路遭到俄军的拦阻,人民武装的袭击,加上冻馁,死伤累累,“大军”成了零星残军,退出了俄国。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在报告里写道:“拿破仑率领四十八万军队来,回去的约有二万人,被我们俘虏的至少十五万人,缴获大炮八百五十门。”侵俄战争为法兰西第一帝国敲响了丧钟。

1813 年,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参加了新的反法同盟。拿破仑征集新军应战,但是法军元气大伤,已经难以恢复了。10 月间,在德意志境内的来比锡进行一次大决战。对被法国奴役的各国人民说,这是一次“民族之战”。法军在这次决战中败北,法兰西帝国和受它控制的附庸国家开始土崩瓦解。第二年 4 月,反法联军进入巴黎,拿破仑退位,被流放到意大利西海岸的厄尔巴岛。在联军刺刀的保护下,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回到了法国王位上。

统治法国、叱咤风云十五年的拿破仑,就这样垮了。他虽然把法国革命的思想和精神带到欧洲各地,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统治基础,但是他用专制统治破坏了法国人民在革命中争得的自由,用战争侵犯了各国的独立,激起法国人民的不满,招来了全欧洲的敌意。他一时权倾欧洲,随心所欲,终于众叛亲离,一朝覆亡。他的失败证明,时代已经前进了,专制主义的老路是行不通的。拿破仑的权势的覆辙就在这里。

“百日” 战胜各国代表在奥国首都维也纳举行会议,谈判欧洲的分割问题。几个主要国家正为利害冲突相争不已的时候,传来消息,说拿破仑重返法国。事实是,1815 年 3 月 1 日,拿破仑在法国南部登陆,北进路上,号召老部下集结起来。路易十八派兵阻截,士兵纷纷倒戈。波旁王朝不得人心的复辟,昔日拿破仑战争的光荣,都对拿破仑的胜利北进提供了帮助。3 月20 日,拿破仑象凯旋英雄一样进入巴黎,法兰西帝国再生了。作为皇帝,他答应为法国人民建立真正的自由制度,通过真正的选举建立实在的议会。

欧洲诸国再一次结合起来对抗拿破仑。1815 年 6 月中旬,英国威灵顿公爵指挥的军队和普鲁士布洛克元帅指挥的军队,在布鲁塞尔附近的滑铁卢战场上,决定性地打败了法军。拿破仑再次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孤岛圣海伦岛,1821 年死在那里。

滑铁卢之战见图版(46)

这就是历史上的“百日”,一个历史的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