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克微支的《你往何处去》

欧洲的许多小民族或被压迫民族,都曾受过浪漫主义的洗礼。不过在英、法、德、俄等大民族,浪漫主义是市民阶级要求更大的支配权时的意识的表现,但在被压迫的小民族或本是强大民族然而衰弱了而且降为强国的半殖民地的民族,那么,浪漫主义便常常是要求民族解放的民族主义的代用物。波兰就是一个例。在这些弱或小的民族内,浪漫主义文学的诱起,大概是拜伦的作品。这里,波兰又是一个例。

但是象波兰那样一个有它自己“过去的光荣历史”的被压迫民族,往往亦能在一度兴奋(革命)失败以后,转了个方向,不再去正视现实,而回到“过去的光荣”里去找求空虚的慰安。这现象在波兰十九世纪后半的大作家显克微支的身上就有了明显的表现。这时虽然也还是民族主义的,可是已经失去了革命的意义。显克微支的后半期作品就是一例。

波兰的浪漫主义时代首尾约五十年。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是从一八一五年起的民族革命酝酿时代到一八三○年民族革命的爆发。第二期是一八三

○年到四八年的高潮时代。第三期是革命失败,民气颓丧,跟着浪漫主义也衰落,直到一八六三年的完全失望消沉。

一八六三年以后,一方面是从革命的热情转入于反省静观,因而实证主义的思想流行起来,另一方面波兰的社会生活也经历着转变。俄罗斯的殖民地的开发政策把波兰渐渐逼上了殖民地资本主义的路。波兰的贵族地主阶级受了这经济的刺激,有的是破产了,有的却转成了买办阶级;而贵族的知识分子,虽然披上了雇员或工程师的外衣在殖民地资本主义化的都市中生活, 他们的胸中却还藏着慕念过去的好日子的一颗心。这两方面的情势的交错, 使得波兰在第一次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的文学潮流以后,接着是一个实证主义的写实主义的时代;但因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客观的写实主义文学只使人更加消沉悲观,所以不久就来了个对于实证主义(写实主义)的反动了。这反动是从破落的贵族地主阶层的知识分子那种怀慕过去的心理出发,起了所谓第二次的浪漫主义(还是民族主义的,但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而显克微支成为最大的代表。

显克微支(HenrykSienkiewicz)出身是小地主,一八四六年生于列善尼亚(Lithuania)的瓦拉·奥克赛斯卡(WolaOkrzejska),曾在华沙大学读书,一九一六年死于瑞士。他早年的作品是革命失败后普遍的悲观心理的表现,例如那中篇小说《炭画》。又如《乐人扬珂》、《老仆》、《安妮》, 也都属于这一类的。然而同时他也还有根据于现实的较为乐观而具有革命性的作品,例如《小学教师的日记》和中篇《得胜者巴尔代克》。后者写一个愚直的农民受了普鲁士官吏的欺骗替普鲁士出死力和法国作战(一八七○年普、法之成),然而得胜回来时他的老家已被普鲁士的移民所占,象踢开一只老狗似的将他赶走了。同样的然而“温和些”的民族思想也见于他的短篇

《灯塔看守人》。

但是这《灯塔看守人》一方面也是显克微支文学事业上转变的一个支点。爱国的看守灯塔的老人离他故国的现实生活几千里路远,在孤悬大洋的海岛上,只能读过去的光荣的大诗人密茨凯维支(Mickiewicz)的民族主义的诗以寄心怀。这正是后来显克微支写他的历史小说的心情的预告。

他这转变——从正视现实到回顾过去以自慰自欺,是在他游了美国开了

开眼界以后起的。(《灯塔看守人》也是这时期的作品。)他写了一本《旅美书简》,就有了这样的回顾的气息。后来他晚年又游过非洲,写了一本《游非日记》,则连民族主义的立场也好象已经放弃了。

显克微支的卖弄波兰过去光荣的粉红色膏药式的作品开始于一八八四年的《火与剑》。这跟后出的《洪水》(一八八六年)和《胡洛提绮俄斯基先生》(PanWolodyjowski)(一八八七年)在波兰是有名的三部曲。第一部是写十七世纪哥萨克农民暴动时波兰怎样防守了乌克兰,那时波兰还是个庞大的帝国。第二部写波兰拒退了瑞典的侵略。第三部写土、波战争中波兰人怎样勇敢地打败了土耳其。这三部曲正是那时垂头丧气嫌苦闷而又无力抗争的波兰人所需要的安慰的空心汤团。显克微支这三部书,实在不及他前期的写实的作品;这三部书的人物描写是夸张而虚矫,历史的根据是杂乱而错误的, 但是渴求在过去中得一点自欺的慰安的波兰人却不暇顾到这些小地方了。

司各特和大仲马的影响在这三部曲里很明显。

其后,显克微支又写了一部现代生活的长篇小说《波朗尼克家族》。在这里,显克微支把不通时务的守旧的波兰土财主理想化了,用“回到农村” 的口号反对殖民地资本主义化的急流。日、俄战争以后,一九○五年的俄国革命曾激起波兰的青年企图乘机挣脱俄帝国的羁绊,但是自号民族主义者的显克微支则在小说《旋涡》上加以非难。

但是再回到他的历史小说。一八九六年他取衰颓中的罗马文化和勃兴中的基督教文化的冲突为主题,写了《你往何处去》。这本书使他闻名于世界。其后他又据波兰史实写了《十字军骑士》;这书表面上虽然是写波兰民族与列善尼亚民族对日耳曼民族的胜利,好象还是民族主义的,但实际上不是那么一回事了。这是他最后一部完稿的长篇小说。他还有未完的几部,还有一些象是短篇而其实是长篇的大纲的东西。其中应该提一笔的是题名为《我们跟他去罢》的一篇,好象是《你往何处去》的回答。

他得过一九○五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金。

《你往何处去》(QuoVadis?)的主题是罗马末期市民的颓废和基督教徒的坚行昔志。罗马的爱国者维秋丝恋爱着公主丽徐婀,她是外国公主来为质的,住在尼禄皇帝的大臣普鲁秋士的家里。维秋丝因为他的叔父颇得尼禄皇帝的宠信,所以请他助成这桩好事。但是丽徐婀是一个基督徒,她还有随身护卫的勇士威尔史士。维秋丝虽然得了他叔父的帮忙,得了尼禄皇帝的御允,终于不能如愿。丽徐婀看不惯官廷的颓废生活,便带了她的勇士逃在教徒彼得家里。维秋丝知道了,就带了许多人搜查彼得的家。但是勇士威尔史士是万人敌,所以维秋丝倒受了伤。大仙般的丽徐婀本基督教爱敌如邻的宗旨看护着受伤的维秋丝。他的欲念因此净化而为真挚纯洁的爱。这时候,尼禄皇帝大捕基督教徒,丽徐婀与她的勇士都不能免。尼禄皇帝乃开斗兽之会, 将以所捕之基督徒供猛兽搏噬,并召维秋丝列席,意要观维秋丝亲见爱人为猛兽所裂的痛心状态。尼禄皇帝已先令将丽徐婀裸体缚于勇猛牡牛之巨角上,然后放牛使与威尔史士斗。不意大力之威尔史士竟能打死了牡牛,救得丽徐婀的性命。所有的观众都大感动,而自始就惊骇失色的维秋丝此时遂从观览席中飞身入斗兽场,并袒示昔年战时的创痕,大呼请满场的罗马市民主张正义,保全了丽徐婀,亦就是保全了曾为祖国流血的他自己。市民都被感动了。尼禄皇帝却不动。终因市民鼓噪,尼禄皇帝不得不允。然而他恨基督教徒如故,仍在秘密搜寻彼得。于是彼得虽不惜为教义而牺牲,到底当不住

维秋丝和丽徐婀等人的力劝,乘天未明时离开了罗马城。在路上,彼得见有光近来,光中是基督迎面走来。彼得就跪在地上问道:“主呀,你往何处去?”基督回答道:“因为你离弃我的子民,我现在要到罗马重竖十字架去。”彼得憬然,知乃主点化,遂仍返罗马。过不了几天,彼得被捕,死于十字架上。他死时预言罗马将大乱,尼禄自杀,而基督教必然兴昌。他就这样以最坚定的乐观和勇敢殉道了。

《你往何处去》有徐炳昶、乔曾劬的合译本(商务版)。又《炭画》曾有周作人的文言译本,近已绝版。此外有鲁彦译的《显克微支小说集》(北新版),内有《乐入扬珂》、《老仆》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