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的《强盗》

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11er)是和歌德齐名的戏曲家,一七五九年生于符腾堡(Wiirttemberg)的马尔巴哈镇(Marbach)。他的父亲是军医出身,后来做了皇家土地庄园的总管。他在十四岁时进过军医学校,然而他自己发展成了一个诗人,他的杰作《强盗》就是在学生时期写的初稿。据说他那时还只有十七岁。他这剧本在一七八二年上演,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他的第二剧《菲司柯》(Fiesco)更保证了他是个革命的诗人。此后他做过曼亨(Manbeim)戏院的编剧者,又办过一个叫做“Thalia”的杂志。这大概是一七八四年年尾的事。这算是席勒文学生活的第一期。在此期中他尚写了第三个剧本《阴谋与爱情》(KabaleundLiebe),用了阴惨的色调写出官廷贵族的生活,更明白地反抗着贵族的绝对主义,而表现了革命的资产者的意识。

从《强盗》到《阴谋与爱情》首尾不过两年,这在席勒生活上真可以说是“狂飙和突进”的时期。然而也正象德国文坛上的“狂飙和突进”很快就过去一样,席勒的“狂飙”也很快地落下去。这时候,歌德已在魏玛公国做了大臣。一七八七年秋,席勒也到魏玛去,但他得不到官爵,只由歌德的斡旋,得了耶拿(Jena)大学一席历史教授的地位。《堂·卡洛斯))(DonCarlos)在上年出版,亦只平平。并且表示了席勒正在转换方向。他在耶拿住了三年, 娶了妻,又离开一年,到一七九四年再进耶拿,则已经完成了他的转向古典主义的路程。他以希腊时代的生活和现代的相对立,写了《耶尔拉达的神》; 他又从写实的社会剧转到古典主义形式的历史剧,写了《华伦斯坦》(Wallel1

—stein)和《马利·斯多阿忒》(MariaStuart),而且更想将古典剧之典型的要素,如命运观及合唱队之类复活起来,他写了《麦西娜的新娘》

(DieBratJtvonMessinil)。

他的最后的杰作《威廉·退尔》(WillielmTell)是用的瑞士的革命的传说神箭手威廉·退尔的故事,这和他在前四年发表的用了法国的爱国女子贞德的传说作的《奥里昂的姑娘》(DieJungfrauvonCrlean)可说同属一类: 他在此两剧中试想再燃起他青年时代的火,然而好象并没成功。

席勒的文学经历与歌德是完全一样的;不过因为二人出身及境遇之不同,席勒之转向古典主义较为不坚决而且不明显得多罢哩,他死于一八○四年,在被授为贵族以后。

《强盗》(DieRaiiber)和歌德的第一篇戏曲《葛兹·冯·伯里欣根》

(GoetzvonBerlichingen)很相似的。伯爵莫亚的长子少大人卡尔本是受了大学教育的,也聘定了姜,可是因为他爱自由,跟父亲思想冲突,而他的父亲又听信了次子佛朗斯的谗言,因此卡尔便被逐出爵邸。卡尔被逐以后,也曾给他父亲一信,表示认错:但是佛朗斯早已存了坏心,既想独占家产,又想占有卡尔的未婚妻,于是竭力从中破坏,使得老伯爵更加憎恨卡尔。这一切,便激成了卡尔反抗的决心。他投入了一群从前也是和他一样的自由主义者而现在却成为强盗的小团体里,企图“替天行道”,改造这恶劣的社会。过了多时,卡尔的志愿并没达到,而他的老家里却起了很大的变化。佛朗斯竟把他的父亲老伯爵幽囚起来,僭窃了爵位,又打算强占卡尔的聘妻。这一件事,没有成功,为的那女子逃到了尼庵里。这一切,卡尔在外并没知道, 不过他因为觉得他的同志们到底只是杀人越货的强盗,并没有高尚的理想和

大志,早就倦了,便归故乡来看看。但是一到故乡,他知道一切了,于是杀了佛朗斯,又救了父亲:但和尼庵中出来的未婚妻见了面后,他就觉得要用法律以外的力量来维持法律,用“暴”来讨“暴”是不可能的,他愿意自投给正义的裁判的手里。卡尔这一结局和歌德的《葛兹·冯·伯里欣根》中的做了强盗的贵族伯里欣根是一样的。

《强盗》有杨丙辰的译本(北新版)。此外,《华伦斯坦》有胡仁源的译本,《奥里昂的姑娘》有关德懋的译本(皆商务版)。《威廉·退尔》有马君武的译本(中华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