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和《哀史》① 一

雨果(Vlctor-MarleHugo),我们也曾译音为“嚣俄”的,今年五月二十二日是他死后五十年的周年纪念。《哀史》我们也叫做《孤星泪》(不知何人所译,不全,从前商务印书馆“说部丛韦”印本,文言),也叫做《悲惨世界》(苏曼殊译,有改动处,不全,泰东书局印本),是雨果晚年最伟大的著作。雨果在中国不是陌生的。他的作品很早就有翻译,不过是不大忠实的翻译。他的早期的小说“Bug-Jargal”有包天笑的翻译,名《侠奴血》, 他的有名的“Notre-DamedeParis”(《巴黎圣母院》,小说),有俞忽的翻译,名《活冤孽》;他的“Angelo”(剧本),我们有两个译本,——东亚病夫译的,名《银瓶怨》,平等阁译的,名《牺牲》;他的有名的《九三年》

(Quatre-viut-trei-ze,小说)先有林琴南的译本,名为《双雄义死录》, 后有东亚病夫的,名《九十三年》;他的“Lestravailleurssurlamer”(《海上劳工》),我们有平情主人的翻译,名为《噫有情》;最近几年来,对于雨果的介绍又有他的著名的剧本《吕伯兰》(RuyBlas),《欧那尼》(Hernani),

《吕克兰斯鲍夏》(LucreceBorgia)——皆东亚病夫泽。最近的介绍是有意识地在介绍“浪漫主义”文学的伟大的领袖雨果!

雨果跟我们并不陌生。他的伟大的小说《哀史》(有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那样伟大的气魄,那样多方面的生活描写,那样多的篇幅),我们还没有全译本,这是个很大的缺憾,可是他的几部重要的剧本到底译过来了。而这中间就有著名的《欧那尼》。

一说到前世纪三十年代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胜利,我们不能忘记雨果的剧本《欧那尼》。雨果是浪漫主义的“灵魂”,《欧那尼》便是浪漫主义的一个大炸弹;一八三○年二月二十五日《欧那尼》的第一次上演,便是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决定命运的主力战!顽抗的古典主义在《欧那尼》面前终于全军覆没!

《欧那尼》是雨果正式成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唯一领袖的杰作!

现在读“名著”(classics)的人们也许更熟悉《哀史》,但是研究雨果,研究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史的人们却怎地也不能忘记《欧那尼》。这两部书,一个是雨果早年(一八二九年九月完成)的杰作,一个是晚年(一八五九年)的心血,亘十五年之久方才完成了的“纪念碑”;说来也很巧,这两部书都是三次改定了题名的。《欧那尼》的最初的稿本上题名为“TresparaUna”(这是西班牙语,意为“三个对一个”,指剧本中三个男人追求一个女人的爱),第一次上演时的戏票上却用了“Hernanioul’Honneur Castillan”(尊贵的卡斯提尔式——欧那尼)的名称,最后才定了《欧那尼》。至于《哀史》呢,最初的题名就用了书中主人公的名字,《若望·瓦尔让》

(Jean Trejean),第二次改为“LesMiseres”(困穷),最后才定了“Les Miserables”(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