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1 为实验班各人成绩,X2 为对比班各人成绩,n1 为实验班人数,n2 为对比

班人数,S2 为实验班方差,S2 为对比班方差

1 2

∑ X − − 

S2 =

 X

n

自由度 df=n1+n2-2

据自由度查理论 t 值表,比较上述实际计算 t 值与理论 t 值,若实际计算 t 值小于概率 P 为 0.05 的理论 t 值,则实验班与对比班的差异不显著,可能只是随机误差,由偶然因素所造成的。若实际计算 t 值大于 P 为 0.05 的理论 t 值而小于 P 为 0.01 的理论 t 值,则实验班与对比班期望差异显著,是实验因素起作用。若实际计算 t 值大于 P 为 0.01 的理论 t 值,则期望差异非常显著,实验因素的作用很大,偶然因素发生的概率不到 1%,在实际上概率不到 5%即认为在实际上几乎不会发生。

如果是用同一班级前后对比实验,或将无关因素基本相同的对等组作对比实验,则

t = D − −

S D 为成对数之差的均数,S − 为D 的标准误

  • D

D

− ∑D

即D = n SD =

=

S = SD D

自由度为 df 概率为 P 的理论 t 值写作 tp·df。例如 df=50,P=0.01,理论 t 写作 t00·1,50。查表为 2.678。

经检验有效的假说,即成功的实验教育活动,可以加以推广。但推广的范围只能限于实验样组所能代表的班级或学校。例如,在重点学校进行的实验,一般不能推广到普通学校。经检验假说无效,也是实验的收获,可借此排除经验总结或自由观察中所误认的假象。

还可以使用 X2 检验。例如,纲要信号法用于实验班的(Ⅰ)地理概念教学,(Ⅱ)地理特征教学,(Ⅲ)地理成因教学,对比班不用。教学后两班的测验及格率(A)填入表中(如下表)。

地理知识

实验班

对比班

总和(ni)

A1(T1)

A4(T4)

n Ⅰ

A2(T2)

A3(T3)

A5(T5)

A6(T6)

n Ⅱ

n Ⅲ

总和(nj)

n1

n2

n

n1= A1+A2+ A3=T1+T2+T3,n2=A4+A5+A6=T4+T5+T6, nⅠ=A1+A4=T1+T4,nⅡ=A2+A5=T2+T5,

nⅡ=A3+A6=T3+T6,n=n1+n2=nⅠ+nⅡ+nⅢ,

ni×n j

T = n

m

,X 2 = ∑

I

(A − T)2

n

,m = B×C,R为行数(表中3行)C为

列数(表中 2 例),df=(R-1)。(C-1)。若 df=1,样本 N<50(如

班级人数不到50人),则X 2

m (|A − T|−0.5)2

= ∑ 。

I

理论 x2 值简表

自由度

P=0.05

P=0.01

自由度

P=0.05

P=0.01

1

3.841

6.635

16

26.296

32.000

2

5.991

9.210

17

27.587

33.409

3

7.815

11.341

18

28.869

34.805

4

9.488

13.277

19

30.144

36.191

5

11.070

15.086

20

31.410

37.566

6

12.502

16.812

21

32.671

38.932

7

14.067

18.475

22

33.924

40.289

8

15.507

20.990

23

35.172

41.638

9

16.919

21.666

24

35.652

42.980

10

18.307

23.209

25

36.415

44.314

11

19.675

24.725

26

37.652

45.642

12

21.026

26.217

27

38.885

46.963

13

22.365

27.688

28

40.113

48.278

14

23.685

29.141

29

41.337

49.588

15

24.996

30.578

30

42.557

50.892

据自由度 df 查 X2 理论值,与实际计算值 X2 对比确定实验班与对比班差异,参照 t 检验。

  1. 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撰写可参照调查报告写法。

第三节 地理教育实习总结的撰写

地理教育实习的书面总结,包括对地理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地理教研工作实习(地理教育调查和实验)、为实习中学所做工作、实习队内部工作等方面的全面总结。既包括思想上的总结,也包括具体工作的总结。实习总结工作本身也是教研工作,研究教育实习的成果、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