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地理实习生在教育实习中常见的问题及其纠正
一、教学工作
(一)备课中常见的问题及其纠正1.不知道备课程序怎么办?
**答:**全面备课主要是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法三大方面,一般涉及到:
-
钻研大纲,明确地理教学目的,掌握所任课年级的教学要求;弄清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了解地理教学方法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
通读教材,进一步了解教材的体系结构和基本内容,弄清各部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清各重点章、节教材,了解编者意图。
-
分析教材,也就是细读、精读教材;从形式上看,主要包括①分析教材的文字、图象和练习系统;②分析教材的段落和层次(即层次结构)。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①分析教材的双基要点、智能因素和德育要求;②分析教材的前后联系和横向联系;③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
广泛阅读,是在认真钻研大纲和教科书的基础上,泛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以充实和更新教材。
-
了解学生,主要是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及思想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从而确定教学起点,考虑教学设计和教学要求。
-
组织教材,是在掌握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处理和加工,也就是根据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材作适当的精简和补充,必要的调整和重新组织教材。
-
考虑教法,就是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多种形式相互配合的教学方法体系。
-
选择教具,根据教学需要,考虑教具的设计,制作、选择和运用, 以什么教具为主,用哪些教具配合等。
-
编写教案,这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除按要求的格式写外,要注意写好教育目的,拟定教学提纲,写清楚教学过程及步骤与师生活动等。
-
熟悉教案,这是备课工作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要求在理解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所授内容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避免唸教案或背教案,使课上得生动活泼。
- 不了解钻研《大纲》的重要性怎么办?
答:《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是由国家教委制定和颁布的,是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大纲》明确规定了地理教学的目的,要求及其基本训练内容,规定按什么样的指导思想的基本的教学方法来教及所教的范围。《大纲》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教学目的和任务,这是制定每节课教学目的的重要依据。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其安排,相当于地理教材的选材原则及配置原则,是了解地理学科的体系、内容及安排,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重要内容。第三部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助于掌握本门学科的特点,地理教学的原则和基本的教学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第四部分教学内容要点和基本训练要求。其中教学内容要点分为①各年级的教学要点,这是教学目的的进一步具体化和进度安排。②各章节的内容要点,即是课文提纲。基本训练要求,则相当于练习要求和要领,从多侧面,多层次训练学生的技
能技巧,发展智力、能力。掌握这些,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为钻研教材打下基础,才能在备课与讲课中形成正确的指导思想。
- 不会利用《大纲》基本训练要求怎么办?
答:《大纲》的基本训练要求,主要反映出三大特点:
(1)1/2 以上是运用图表能力的训练。包括地图,示意图、统计图表分析和绘填略图与制作统计图表的能力训练等。
-
规定了必须进行野外实地观察、实习、社会调查等多项内容。
-
由简单的判断到各地理要素的综合分析;由理解、分析到思维、想象;由课本材料的运用到实习、考察、调查等。总而言之,各章节的基本训练要求渗透了地理教育所含的智能因素,这是甚为重要的。如中国地理气候一章要求学会根据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析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布的特点。又如世界概况一章要求学会用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气温的月份分配制定其气候类型。再如高中地理的气候一章要求查阅当地的主要气象资料,并能综合分析这些资料,说明当地气候的主要特征。由此可见,利用基本训练要求,便于课堂教学的进一步落实;便于根据教材,按明确的要求及具体的训练来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便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加强动手、动口、动脑和理论与实际,学习与应用的有机结合;便于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教材,如有些课文必须逐句逐段去解释,则可通过基本训练使学生掌握。毫无疑问,根据基本训练要求,必将能够真正明确和落实智力发展的能力培养以及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掌握。
- 不会区分达纲、不达纲、超纲怎么办?
**答:**达纲是指备课及教学中遵循大纲的目的要求,按照大纲所列各章节的基本内容灵活的运用教材来实施教学。如大纲中的纲目多半是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大纲未提及的而教材中有的内容只作一般讲授,让学生—般了解。又如大纲指出教师要注意地理科学方面的新成果和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教学时可作必要的补充和说明。备课中则要注意资料搜集, 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如我国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网的,除了长白山,卧龙山、鼎湖山外,又增加了阿尔金山等。不达纲则是指教学自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等达不到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或教学目的的过低,或教学内容过少过浅,教学进度过慢,占用课时不够等,如有的实习生对重点内容忽略,则对次要内容重视,对基本训练要求的内容也不进行等,都反映了教学没有达纲。超纲是指教学内容和考试及练习等,超出大纲所要求的知识范围,提出的要求或过高过多,知识难度增大,内容加深等。如有的实习生将大学的教材内容搬到中学地理课堂进行讲授,或在练习及测验方面出一些大纲上未涉及到的知识点的题目,都是属于超纲之列。
- 不了解通读教材的意义怎么办?
**答:**通读教材是备课程序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至少有三点重要意义:
-
了解整套教材的体系结构。如《世界地理》教材体系可分为四个层次,从世界地理概况,大洲大洋,洲内各区域到各主要国家,最后是对世界大陆、大洋有关问题的概括分析。从结构上是总论、分论到总论。从内在联系上,世界地理概况是学习大洲的基础。大洲概述又是学习分区及分国地理的基础。分区分国地理是对大洲概述知识的进一步充实,大洲概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经过通读,可以做到对教材体系安排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
了解章节教材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如《高中地理》第一
章“地球在宇宙中”,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教材。通过粗读可知第四节“地球的运动”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前三节都是从“天”的角度说“地”,要说清楚“地”,也必须谈点“天”。而第四节中“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则是重点中的重点。这样,就能更进一步把握讲解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 了解整套,单元和课时教材之间的联系。如《中国地理》中的“黄土高原”,在总论地形的教材中,要求掌握它的分布范围。分区地理“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进一步指出了黄土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黄土高原的成因和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在后面总论“自然资源及其利用”里,则把黄土高原地带由于长期不合理的滥垦滥伐所造成大面积的流失,提高到违反自然规律的高度来认识。弄清教材前后内在联系,有利于教学做到循序渐进,步步加深,便于学生逐步理解和记忆。
- 不会在通读中确定本节课的地位怎么办?
**答:**要了解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如何?必须注意前后联系,瞻前顾后,这在中学教材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世界地理》下册“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两国内容为例,这两个国家属于南欧,那么前面南欧概述教材要通读,可以知道为什么南斯拉夫多有色金属,有地中海式气候及其形成原因。再往前整个欧洲概述也要通读,与本课时有关的是河流内容,多瑙河是欧洲二条大河之一,航运意义大。虽然不是《大纲》的要点,则须了解其基本水力情况。再往前世界总论教材中提到地中海式气候及分布,南欧概述中又作了进一步说明。这段教材往后是意大利这个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很发达, 农业也有特色,但资源贫乏,与罗、南二国形成鲜明对比。如果讲罗,南二国工业也发达就不合适。再往后教材涉及到北欧、中欧许多资本主义国家, 工业都很发达。因此,应当讲出层次来。同时要考虑到苏联是更为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能都视为一样发达。通过前后泛读可知,罗、南二国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并未有太大的代表性,如不是典型气候区,或经济区。虽然喀斯特地形世界著名,但在本节教材中地位一般,不算重要,主要介绍个性即可。由此看来,本课的教材在整个教材中不算重点内容,处于一般性地位。但在一般性地位中也有相对的重点,那就是地形、资源与经济关系。
- 依赖教材,“东施效颦”怎么办?
**答:**实习生备课一般都努力,但他们多把眼睛盯住教参,往往依赖参考 资料,把主要精力摆在抄录、拼凑教参材料上面,甚至完全照抄照搬参考资料或教案选。实习生依赖教参,有其心理上的原因:一是迷信教参,独立思考能力不强以及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有这种心理。二是图省事,对学习要求不严,惰性较大的学生多持这种态度。因此,必须打消依赖教参的消极心理,摆正备课与教参的关系,正确对待参考资料,尤其是有关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如果机械模仿,“东施效颦”,结果是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闹出笑话。许多优秀教师设计的教案固然很好,也提倡学习和借鉴,但任何优秀教案都是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精心设计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如果简单照搬,脱离具体对象的实际,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参考资料目前很多,主要包括中学地理教参,大学地理教材相关的地理书籍和有关的地理教材分析,教学建设及地理教案选等。无疑, 这些资料对更好地驾驶教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实习生不宜过早地看现成的教参,必须在充分熟悉和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
行。否则,只会束缚其思想,不利于发挥创造性思维。二是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有选择地吸取参考资料上的内容,为我所用。而不能脱离教材, 脱离学生的知识和思想实际任意选用和多用。否则,也只会产生依赖思想, 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不利。
- 只备课文,不备插图练习、地图册、填充图怎么办?
**答:**实习生备课的一个倾向是:通常只重视备课文或者说文字部分,而不备插图和练习。地理课本是由文字系统,图象系统和练习系统三部分构成, 它们三者紧密结合,相互联系,又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图象内容,也是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教材中许多重点和难点内容,往往是图文并茂,并有多幅图和文字配合说明,也有的内容只用图象加以表示。重视备图像,不仅有助于分析,理解教材,抓住教材的重点及关键,也有利于将图象内容作为讲课的骨架,把一堂课的知识和技能装配在图象上。教材中的练习内容主要包括读图提示,多安排在区域地理各章、节的课文前。这些提示对培养学生读图习惯,训练读图方法,提高读图能力都有指导作用。这些读图提示内容注重基础,突出特点,抓住关键,对于备课和分析教材大有帮助。安排在章节或课题后的“思考与练习”,是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转化为能力的一种手段,常常也反映了教材中的知识要点和重点内容,对于备好课,讲好课是不容忽视的。
实习生备课的另一个倾向是:只重视备教材,不备地图册,填充图。教学地图册对于学生而言,就象挂图对于教师一样,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常规武器。地图册以教材内容为主要依据,在图目选择,图幅内容和编排次序方面与教材的体系基本一致,与课文内容紧密配合,互相补充,并保持地图册的相对完整性。与课本图象合理分工,各有侧重,相互配合,并且是适应学习地理的需要而专门绘制的,它在题材选择,内容取舍和表示方法等方面,充分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课内课外学习地理的需要。因此,根据教材内容重视备地理图册,不仅有助于指导学生读图、用图,更有助于促进学生通过图册的运用及分析,把基础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填充图册也同地图册一样,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常用学具。它专供学生独立填绘各种地理事物,以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地理作业图。重视备填充图册,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或巩固当堂课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也有利于学生把知识真正学到手。
- 不会拟定教学目的怎么办?
**答:**实习生拟定教学目的易出现的偏差是:要么照搬照抄参考书上的教学目的,脱离自己教学的实际。要么失之片面,目的拟定太多太少太深太浅, 甚至于太概括,太具体。也有的属于通用式,似乎对任何一课都可以适用, 实际上起不到提示的作用。例如,《中国地理》下册“西南三省”第一课时的教学目的拟为,使学生了解西南三省的位置、民族、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和进行相应的智能训练以及思想教育。这样的教学目的显得太一般化, 失之空泛,难以具体落实。又如,以同样教材内容拟定的教学目的:①了解西南三省在全国西南部的位置,其中云南是边疆省分之一;②了解西南三省人口多,少数民族多;③了解西南三省地势特点,西北高,东南低;地形特点复杂多样,五种地形俱全;④了解气候复杂,以亚热带气候为主,兼有高山和热带气候;⑤河流特点是大河众多;⑥了解地形地势造成气候复杂,气温差异大,河流扇形分流,分水力资源丰富。这样拟定的教学目的,由于缺
乏提练,以致内容繁复而不概括,面面俱到而不得要领,也难以指导教学活动。
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是确定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尺度。拟定教学目的一般包括双基教学,培养智力、能力和思想教育三个方面。有的学科或教材的思想教育目的并不一定每一节课都写,而是对整个单元写一个总的思想教育目标,也是完全可行的。要正确拟定地理教学目的,应抓紧中学地理教学的总目的,结合本课教材,明确这一部分教材在全书中的地位作用及与前后的联系,才能使教学目的体现教材的中心内容,概括而不空泛,具体而不繁琐,全面而有重点,达纲而不超纲,符合学生实际而不流于形式主义。如“西南三省概况”的教学目的可拟为:①使学生认识地形是本区环境中的主导因素;②指导学生分析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③让学生了解主要少数民族及其分布;④通过阅读课文和图表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 不知什么叫“备学生”怎么办?
**答:**备课要备学生就是指必须了解学生实际,做到“知人善教”。因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落实到学生身上,不是只看教师讲了多少,而是要看学生按教学要求掌握了多少。有的实习生上课,“讲之滔滔”,学生“听之渺渺”;有的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晕头转向,都是由于不了解学生实际而造成的。教师只有对学生了解得愈深入,愈全面,愈准确,备课才会愈充分, 教学才会愈容易取得成功。了解学生的方面很多,主要包括:
-
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基础,智力水平以及好、差两类学生的特点。
-
对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习惯及兴趣等。
-
本课题与学生实际的关系,哪些是知与不知的焦点?也就是难点所在,找到为什么不懂?难在什么地方?会产生什么疑问等。选择和设计恰如其分的方法,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所在。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由于学生存在个别差异,还应注意备课到底以什么为准的问题。如有的备课的深浅以基础差的学生为准,辅导的重点为学得吃力的学生,这样做虽然从现象上看似乎拉平学生的差距,但教学质量实际上则降低。有的备课的水准是以好生为主, 要求定得高些,让基础好的带着基础差的跑,认为有益于打破教学同步前进的局面,而实质上基础差的学生拼命赶,也赶不上。正确的准则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以照顾大多数,不忽略两头为好。如果备课过深,起点过高,学不知所云,所得甚微。如果备得过浅,要求过低,学生感到无味。课要备得既使学得差的学生能听懂,又使学得好的学生有学头;既给差生辅导,又对好生激励。使教学真正做到“知人善教”,“因材施教”。
(二)编写教案中常见的问题及其纠正11.不知教案格式或各项的含义怎么办?
**答:**教案编写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格式,一般包括下列项目:①授课日 期和班级。②课题。③教学目的。④教学重点、关键和难点。⑤课的类型。
⑥教学方法。⑦教具准备。⑧教学进程(也称教学过程或教学步骤)及时间分配:教学进程又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包括内容提纲、板书、教法运用和师生活动等);新课总结;布置作业;课后分析。教案编写的详略程度也没有统一的规定。详细的可接近讲稿,内容周密全面,基本上要写出关键的字句,字数可在 2000—3000 内。但要避免啰嗦重
复,如有的在教案中写了几十句同学们好!还有的甚至把指图,然后旋转 45 度角,再指导看书⋯⋯等也写进去,实在大可不必。简略的可写成“挹细式” 教案,只要把教学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步骤体现出来即可。或详或略,根据授课时间长短,教学经验多少,对教材的熟练程度以及对不同教学对象的把握程度而定。一般而言,经验不足的教师和实习生宜写详案,经验丰富的教师可适当简要。总之教案要能反映出教师是怎样实施教学的。例如,复习提问,就要写明所提的问题、提问的对象与正确答案或可能出现的答案。讲授讲课,就要写出教学的基本内容以及怎样讲解,采用何种方式、怎样读书读图、如何启发学生理解和展开师生活动。复习巩固,则要写出内容要点和所运用的方法。布置作业,也要写清楚题目及要求等。如果在教学中需要修改和设计板图板画等,还必须在教案内附上图,以一目了然,有备无患。
- 不会编写教学提纲,或抄书上标题怎么办?
**答:**教学提纲是教师传授双基和智能训练的要点,也是学生学习、思考和记忆的要领。编写提纲,首要的是了解课文结构,分清教材主次、注意事项及内在联系。如果课文中的教材体系完整、层次分明,符合逻辑顺序,切合学生实际,可以按照课文顺序编写教学提纲。否则,应适当定整,改动课文顺序,以更符合教学要求,便于学生接受。其次,确定课时教材的大标题及排列顺序。一般而言,大标题可按照课本拟订,但不宜完全照抄书上标题, 可作适当更改,更可以精心设计。如世界地理下册加拿大一节的大标题为:
(一)地广人稀的国家;(二)寒冷的气候;(三)丰富的资源;(四)发达的工农业。再次,确定大标题内的小纲目。以大标题为核心,以进一步说明和充实大标题为原则,使大小纲目层次清楚、内容完整、如上例(三)项“丰富的资源”大标题下面的小纲目,必须要用更具体的事象说明加拿大资源丰富这一地理特征。小的纲目可列为:①森林资源非常富饶,领土一半以上被森林覆盖;②矿藏资源种类繁多,镍、锌、银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③水力资源异常丰富,全国 70%的电力来源于水电;④鱼类资源丰富多彩, 纽芬兰渔场世界闻名。
- 教学提纲层次太繁太简,或不对称怎么办?
**答:**教学提纲的层次一般以不超过三层为宜,初中阶段一般为两级。层 次过多过繁,只会束缚教师讲解的灵活性,也有碍于学生的思维和记忆。层次太少太简,体现不出教材内容的结构体系和地理科学的内在联系,也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导致学习易出现困难。层次应当尽可能对称,无论是对一堂课的内容或是整个教材,应有利于纲目排列顺理成章,环环相扣,步步相连,前后照应,以便于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记录、阅读和复习。下面是中国地理下册新疆一章的教学提纲,基本上做到了层次分明,彼此联系;重点突出,兼顾全面;合乎逻辑顺序、便于学生接受,以供参考。
(一)位置、面积和民族
-
位于祖国的西北边疆。
-
面积 160 多万平方公里。
(3)13 个主要少数民族,维吾尔族人口最多。
(二)独特的地形轮廓
-
三山夹两盆。
-
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
-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三)绿洲与农业
-
本区特色绿洲农业。
-
发展中的新垦区。
-
多种多样的农作物。
(四)广阔的牧场
-
牧场面积广大。
-
主要牧区天山山地。
-
优良畜种细毛羊。
(五)交通与城市
-
二大铁路。
-
公路与航空。
-
四大城市。
- 教学提纲不突出区域特征,形式单一怎么办?
**答:**教学提纲的形式,是因教材内容而异,以利于教师讲解和学生掌握为原则。①概括式的标题形式,在地理教材的总论部分采用较多。如世界地理上册“世界的居民和国家”一节中的标题为:“世界的居民”;“世界的人种”;“世界的国家和地区”。这种标题形式,一般用作总论教材的大标题,便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一般结构。但不宜于用作分论教材或小标题上, 不利于突出区域特征,易导致要素罗列,面面俱到。②特征式的标题形式, 在分论分区分国教学中最为常用。如世界地理下册苏联第一课时的大标题可拟为:(一)人口众多,面积辽阔,三面临洋的国家;(二)西部平原,东部多山地、高原的地形;(三)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为主的气候;(四) 南北分流的众多大河;(五)森林、矿产异常丰富的资源。这种形式的标题, 用途广泛,可作为大小纲目,便于学生掌握最突出的区域特征。③专题式的标题形式,在分论教材中也较为多见。如中国地理下册“南部沿海三省一区中的“桂林山水”、“南海诸岛”、“水稻和甘蔗”,“基塘生产”、“热带作物和水果”、“开发海南岛”、“宝岛台湾”、“香港和澳门”。这种标题主要突出区域内部的差异,反映独特性。④列表式的标题形式,如中国地理上册“降水和干湿地区”一节的标题,可列成下表所示内容。这类标题形式在对比地理事象异同,抓住事象特殊矛盾,培养学生比较能力方面常用, 一般宜边讲边列出。⑤纲要信号式的标题形式,多是图、文、表结合,文图并茂。这类形式的显著特点是简明扼要,鲜明醒目,着重表现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方便教师的讲解,学生易学易记。如高中地理上册“人类活动与气候” 一节的内容,就可用纲要信号式教学提纲来概括课本长达 5 页的篇幅内容, 简明扼要地把人类活动和气候的密切联系(如下图),直观地表现出来,利于学生理解。
干湿地区 |
主要分布地区 |
年降水量 |
天然植被 |
---|---|---|---|
湿润地区 |
秦淮以南、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以东和东北三省东部 |
大部在 800mm 以上 |
森林 |
半湿润地区 |
东北、华北平原和青藏高 原东南部 |
800 ~ 400mm |
森林—草原 |
半干旱地区 |
内蒙古高原东部、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
400mm 以下 |
草原 |
干旱地区 |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
200mm 以下 |
荒漠 |
- 不会写引言怎么办?
**答:**引言是指教师讲课的导语或导言,也就是说头一段话怎么讲,甚至第一句话如何开头,都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情绪。讲好讲,先声夺人,学生爱听,教师气壮。一般地说,课的开头,引言要精,要一下子升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动力。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注意力集中,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开端。要让学生明确新课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目的明确,才会使学生产生学好新课的兴趣。引言,不是客套,说一大堆半真半假的客气话,让人心烦。也不是任意发挥,想说什么则说什么,东拉西扯, 令人莫明其妙。更忌讳话长,繁琐重复,颠三倒四,叫人丧气。引言要精, 三言两语,明白简洁,纲举目张,这是由引言的情绪所决定的。引言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或单刀直入,点明主题;或巧设比喻,激发想象;或承上启下,复旧引新;或质疑解惑,令人深思。一旦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将有利于学生思路畅通,思维活跃,便于展开教学任务的重心。下面选择的二则引言可供参考。
-
中国地理上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课时引言:我们知道,在祖国的大地上,有的地方长夏无冬,田园一片翠绿;有的地方气温很低,大地披上银装;有的地方“天无三日晴”;而有的地方几乎全年晴空万里,日照充足,雨量稀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今天要讲讲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
中国地理上册“地形地势概况”一课时的引言:
你知道祖国面积有多大吗?(**答:**960 万平方公里)我国是世界领土最大的国家之一。你还记得我国有多少人吗?(**答:**十亿三千万)有多少民族呢?(**答:**56 个民族)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的特点是一大二多,即地方大,人口多,民族多。我们世世代代休养生息的这块地方好不好呢?人类生活在土地上,植物扎根在土壤中,这就是从现在起要向大家介绍的组成环境的一个要素——地形。
- 不会复旧引新怎么办?
**答:**复旧引新是导入新课的方式之一,也常常用于新课讲解中。它是连接旧课通向新课的纽带,避免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脱节,避免知识的孤立和松散。在开讲新课时,先导引学生复习。回忆与新知识有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 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在新旧知识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对求得新知识发生兴趣,从而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去弄懂尚未学过的新内容,由已知推导出未知,学生学习起来不会感到那么吃力,也比平铺直叙地讲新知
识要引人入胜。如果每堂课都是这样开场:“上一课我们讲了什么,这一课又开始讲什么”。教师图简单了事,学生自然未有兴趣。复旧引新没有固定的程式,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套话。可以从复习有关旧知识入手,自然引入新知识;也可以联系学生所见所闻及生活经验,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并不一定只是老师问,学生答,也可以将读、写、听、说、算、记、上台指图、画图及连线等交替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各个器官,以造成良好的开端,收到更理想的效果。如讲“英国”时,有位老师是这样开讲的: 以前我们学习过东亚的岛国日本,今天这一课讲西欧的岛国英国。这二个国家在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也有不少不同之点,让我们边学习边比较⋯⋯。这样以旧引新的比较,话不多,但抓得巧。又如讲“西南三省的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有的老师抓住“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这一关键,从学生已学过的“地势每升高 1000 米,气温下降 6℃”这一数据说起,从而讲清为什么贡嘎山、峨眉山、重庆同在北纬 30 度附近,距离又不远,气温却相差甚大,呈现出不同的地理景观。这样讲,便于学生接受,听课也有兴致。如果不是用已知解未知,其结果不是令学生费解,就是让学生发愣。
- 不会自然承转怎么办?
**答:**承转是指知识的承上启下,保持教材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使知识的长链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不致中断。一般每讲完一个大段落,都要及时作出小结和承转,以进入下一个段落的学习,承转要过渡自然,具有启发性,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方面是实习生的一大弱点,他们往往习惯于讲完一个问题,紧接着硬抬出另一个问题讲,没有“过渡语”,非常生硬,常使学生感到突然,没有心理准备。因此,要重视和注意承转,设计好“过渡语”, 使知识前呼后应,相互衔接,自然过渡,便于教师讲解清楚,学生积极学习。如讲完洋流分布的规律后,是这样转入下一个问题的学习的:“洋流的分布是有规律的,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大洋环流有规律地分布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洋流分布的主要原因——定向风”。又如讲完非洲位置,轮廓特点后, 以小结承转:“紧邻亚欧大陆,地跨南北两半球是非洲地理位置的特点,海岸线较平直,是非洲大陆轮廓简单的标志;3000 多万平方公里,是非洲面积较大的定量数据。非洲的地理环境既受其位置,面积和大陆轮廓的影响,也受其地形的作用(挂非洲地形图)。那么,非洲地形有什么特点呢?为什么被称为“高原大陆”呢?再如讲完加拿大“地广人稀”的特点后,承转“加拿大的因纽特人,是世界上分布最北的居民,表明加拿大地处高纬,有一半领土在北纬 60 度以北,由于纬度较高,受太阳光热少,所以气候是寒冷的”。上述举例表明,“过渡语”要做到言简意赅,三言两语,切忌冗长。承转也多为由小结转入,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如果是联系不密切的教材,可以让学生读书看图以转入新知识的学习。
- 不会设计小结、总结,只会重复要点怎么办?
**答:**小结一般是指讲完一个大段落后,要及时加以概括,作出结论。小 结的方面,可以是指出要领,突出重点;也可以是点拨关键,指明方向,以加深理解和掌握教材,强化记忆。小结要求概括性强,简要明确,即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全段的中心内容。总结则是指讲完全课后,要对当堂课的中心环节,重点和主要内容作简明扼要的概括,使学生掌握重点,或者激发学生思考,启发想象;或者引导学生回忆,帮助学生推理。总结也可将学生的学
习兴趣转移到下节课要学的内容上,以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所以总结起着课时之间的承转作用。总结要求做到提纲挈领,要言不繁,画龙点睛。总结和小结的方式也不仅限于老师的概括重述,可以通过提问、谈话、指图等方式;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总结或在书上勾画出来;还可列知识系统表,比较表, 画联系图等,都可以达到总结的目的。下面二则小结和总结,会对你有所启发。
-
小结:加拿大面积辽阔,人口稀少、气候寒冷。但资源很丰富,有多种类的矿产,连绵的森林,丰富的水力,著名的渔场。这些资源对加拿大的经济发展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
总结:西南三省具有环境复杂,各地差异悬殊,民族众多等特点。之所以形成这些特点,最主要的原因是地形复杂。地形是形成西南三省环境特征的主导因素。地势、地形的状况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使这里的气候多样化。地形也决定了本地区河流的流向和水文特征,使西南三省成为全国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地势的崎岖,也是造成这里交通困难和少数民族众多的重要原因。
-
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了南亚的气候特征(幻灯片映出全堂课的板书)。现在,大家阅读课本第 49 页到 52 页,要求划重点,作眉批。
(三)上课中常见的问题及其纠正
- 不知课前 2 分钟准备做什么怎么办?
**答:**课前 2 分钟要做的事主要有:
-
检查教学用具是否备齐。包括课本、教案、学生地图册,填充图作业册、教具(如常规武器挂图及挂图架或图钉、透明胶,仪器,标本,模型,画片,地球仪等),教杆,黑板擦、粉笔等。
-
检查教学用具是否放置好。如挂图一般挂在靠窗户的黑板一侧,检查是否稳固及全班均能看见。小黑板多靠墙放,若两面有内容,宜靠讲台左右两侧或放前面,不让学生看到其上内容。若放幻灯,则要先对好焦距,备好胶片,试映效果。
上列各项准备工作,一定不要请人代劳,提倡自己亲手做,利于锻炼独立工作能力,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
自己注意放松。稳定情绪,临阵不慌,自我鼓励,自我调节,可以看着学生,望望远处,不要再看课本,记忆教案内容,增加大脑和肌肉的紧张程度。
-
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可以考虑下面几点:①教师首先要站在教室门口,以关切的目光注视教室里的动静。②检查黑板是否整洁。③检查巡视学习用具是否准备好,包括课本,学生地图册,笔记本,填充图册等。④ 要求学生们静息。如发现学生有的仍在吵嚷,要示意安静,善意劝导,让他们尽快做好课前准备。
- 不知该校课堂规则怎么办?
**答:**每个实习学校都形成了课堂教学常规,甚至各班有各班的习惯作法。原任课教师的那套做法学生是很熟悉的,如果稍有不同,学生则感到不适应,甚至还会出现混乱局面,这是不容忽视的。课堂教学常规涉及到下面这些方面:①课前预备的时间及要求。②开始上课时的礼节。如师生互问好等。③板书的序号规格及份量。如序号用中文数字?阿拉伯数字或罗马数字? 板书的内容是多或是少。④对学生记笔记的规定及要求和检查的方式。⑤课
堂作业,主要是填充图作业的规定、要求、程序及讲评方式和评分的等级书写,如用百数制或等级制还是五分制,要前后统一。⑥阅读课本的习惯做法。如是否提前预习课本?多是朗读、齐读、自己小声读?读到重点及要点的地方是划线、专门符号表示,还是用红笔勾划?⑦阅读地图册的常用方式。如地名划圈吗?物矿产符号划线吗?国家轮廓用色笔填吗?⑧学生上课积极发言,回答提问评分记载吗?⑨课后的简评。如对本课堂学习情况及纪律组织评分、评语记录吗?要尽早了解和熟悉实习班级的课堂教学常规,最可行的办法是认真并多听原任教师的课,全面观察教学的各个环节。也可以通过班干部熟悉和了解课堂规则。
- 不知如何组织教学怎么办?
**答:**组织教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按照课堂常规,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 秩序。例如,上课铃声一响,实习教师应轻轻关上门,缓步登上讲台,不要匆忙开讲,可稍停片刻,用信赖、和蔼的目光注视全班学生,这是无声的却是有着具体形象的组织教学。当班长喊出起立的口号后,实习教师回答学生敬礼,把学生的视线完全集中在自己身上,然后检查缺席情况。若有缺席的位置,要了解缺席者姓名及其缺席原因,若有迟到者,当他喊“报告”时, 应询问迟到原因后方允许就坐。若讲课中有学生违纪,要控制自已的感情, 用严肃而又期待的目光看学生,给他们以劝告的信号,让他们很快意识到错误,切不可大发雷霆,用剑一般的目光逼视学生。这一点,是一般的组织工作,只要认真对待,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二是充分发挥教学过程本身的“组织性”或组织作用,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和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这是一种高难度动作,比较难于做到,但又必须做到。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要尽可能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能采用“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的单一教学方法,也不能对不同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采用同一种教学方式。要在正确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围绕教学过程,因材施教地考虑生动多样的教学形式,一堂课里有讲有练有读有问有演示。课的开头,巧妙设计,先声夺人;课的结尾,形式多样,弹好“终曲”。不能象有的实习生那样,花很大精力去整顿课堂纪律,训学生,却不在自己的讲课方面下苦功夫,这实在是本末倒置。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还要善于体察学生的细微变化,有针对性地教学,把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当学生的目光总是凝视着某一点时,多半是思想开了小差。当学生皱着眉头,表明产生疑问,遇到了难点。当学生流露出迷惑不解的眼神,显得无精打彩,反映出学生对讲课失去兴趣。在这时应该及时寻找产生疑难的症结,注意有效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形式,不能只顾教学进度的完成。
- 不了解班上好生、差生怎么办?
**答:**实习生不熟悉班上好、差两类学生的情况,课堂教学中至少会出现:
①不能因材施教,确定自已教学的起点和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而言, 备课的内容会偏深或偏浅,达不到教学目的。②不能因人发问,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难易相当的问题。或提要求高的题目叫差生回答,差生答不出, 易挫伤学习的积极性;或提要求低的题目叫学习好的学生回答,好生毫无费力答出,不易激发他更快地上进。③不能因势利导,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做到“长善救失”,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不同的指导下,从不同的起点上, 各得其所,有所发展、进步和提高。也不可能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的放
矢地进行教学,比如,容易忽略多鼓励多表扬信心不足、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容易忽视以检查提问方式,随时引导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心的学生等。因此,实习老师要尽可能多了解学生实际,至少应掌握好、差两类学生的情况。可以通过查问学生档案,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状况;可以请原班主任及原任课教师介绍情况;可以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个别辅导和谈话,“听其言而观其行”。随着教学的深入,还要有计划,有目的的不断了解,才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确定教学的起点,采取相应的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知人善教,有的放矢。
- 遇到突发事件,不知所措怎么办?
**答:**当有的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甚至故意干扰教学秩序时,一些实习生容易一急二火三粗暴。如有的用教鞭使劲敲打讲台;有的大声训斥学生;有的甚至罚站等。另一些实习生则往往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只顾自己讲课。当有的学生提出意外问题,甚至故意为难老师时,实习生也易走极端,要么生气地批评;要么不知所措;要么不予理会。能不能妥善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这是保证讲好课的一项重要条件。如果发现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可用眼神暗示,或轻轻从学生身边走过,悄悄地示意一下,可巧妙地采用提问等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有位数学老师,当他讲到什么是抛物线时,发现后排一位男生不专心,他立即拿起粉笔头往空中扔出一个抛物线形,并大声说明:“这就是抛物线,同学们看清楚了吗?”粉笔头恰巧落在后排的男同学身边。这位教师的用意是不言而喻的,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如果发现有些学生注意力分散,可采用表扬为主的方式,肯定某组、某排、某人认真听课的事实,诱导大家向他们学习;也可用突然停住讲话或降低声音,给学生以劝告的信号。如果发现有的学生违纪较严重,可以提出严肃的忠告和警告,但不宜大声训斥,分散学生注意力。如果发生课堂上相骂,相打等严重事件,应该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切莫慌张,草率从事。宜用冷处理的策略,先迅速安定打骂双方情绪,制止继续吵闹,待课后再处理,切忌不顾全班学生,中断讲课去训斥学生,处理纠纷。这样反而会助长不良风气,影响教学进程。如果学生提出意外问题与教学有一定关系,应因势利导,可把问题转向学生或者进行适当的讨论。如果解答不出,也应向学生实是求是地说明,待课后再探讨。如果学生提一些无关紧要的琐碎问题,或脱离教材的疑问,可以一带而过或课后再解答。由此可以得到启示,要深入了解学生,预测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提出或出现的问题,掌握教育机智,增强应变能力,使课堂教学不会陷于被动。
- 不懂口头提问要领怎么办?
**答:**口头提问一般要求:
-
提问不宜过浅。如问“高不高”,“大不大”、“深不深”、“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往往会一哄而答。这种大合唱式的提问,真是不言自明。如问:“地图上非洲海岸线给我们的直觉是平直的还是弯曲的”?“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它的含沙量和冰期有什么特点”等类似似是而非式或暗示性的问题,也要尽可能避免。
-
提问不宜过难。如“为什么早晨太阳显得大而中午显得小”?“南亚农业生产和工业布局有何联系”?“我国农业结构为什么不合理”等超出学生知识范围的问题,不宜作为课堂提问。
-
提问不宜含糊其词。如问:“北回归线在那里”?“我国气温分布
怎样?”指着图上的山脉问“这是什么”都是不明确具体的。
-
提问不宜一般化。如问:“什么叫山区”?不如问“内蒙古高原算不算山区”?“印度季风洋流有何特点”?不如问:“我国明朝郑和下西洋, 为什么都选择在冬季出发?返航又选择在什么季节”?“西南三省的地势是怎样影响气温的”?不如问:“为什么同是七月,同在北纬 30 度附近,贡嘎山上白雪皑皑峨眉金顶春意盎然,山城重庆却是赤日炎炎”?
-
提问不宜先点人,后提问。正确的提问方式是,每提出一个问题, 必须面向全班同学。每次最好提一个问题,回答后再提第二个问题,提问不要集中少数几个学生,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每次提问后,留些时间供学生思考,观察反映后再指名回答。
-
提问不宜“一刀切”。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做到因人发问,这也是因材施教所要求的内容之一。防止不看对象,不加区别,心中无数,乱点乱问。不利于鼓励差生,也不利于激励好生。
-
提问不宜急躁。当学生对提问若暗若明时,教师应及时启发思路。当学生众说纷纭时,应抓住焦点画龙点睛,进行探讨性启发。当提出连续性问题时,教师应该注意张驰相济。当学生暂时回答不出,应该耐心引导,及时提示。当学生实在回答不出,应另请学生回答,不要冷嘲热讽,挖苦讽刺。
-
提问不宜流于形式。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应该专心听。回答正确要充分肯定和表扬。回答错误,也绝不能当众批评,只要肯定正确的,答错的学生知其错则行。否则有损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提问不宜以问当棍。当发现学生思想不集中,甚至有的违反纪律, 就来一个突然袭击,出一个难题叫学生回答,使他下不了台。这样假借提问, 实则惩罚学生,只会导致严重的师生对立。
-
提问不宜“满堂问”。如果单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来一个边讲边问,有问有答,几乎变成满堂问。或者按教材的顺序从头至尾逐一提问。这样不分轻重巨细,大小层次,必然淹没主要问题和具有思维价值的“精采” 片断,也不益于强化学生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
-
提问不宜随意发问。必须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扣紧教学目的, 按照知识的系统性,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不断设疑和答疑。
-
提问不宜只是学生答。可以留些时间让学生向老师提问。做到提问不怕多,挖问题不怕深,讨论问题不怕乱,答不出不怕丑。对学生所提之问,可以课堂解决,也可以留在课外讨论。
- 语言不准确怎么办?
**答:**语言准确无误,即指概念正确,事例准确,数据精确,判断科学, 推理合乎逻辑。而不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推理矛盾,概念含糊。
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离不开学好本专业基础知识,稳固掌握其基本概念、原理及其规律。否则会闹出“水系”、“水文”特征,“物产”与“矿产”,“水利”与“水力”不分,把省与省之间的物质交换说成是“进口” 与“出口”之类的笑话,甚至出现下列失误:
“地图上凡是绿色都表示为平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西藏的农作物生长期长,含糖量高”。
也离不开正确运用词汇词语,懂得语法文法。否则词序混乱,词不达意, 出现下列失误: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形发达”。 “回族分布在宁夏”。 “新加坡这个弹丸小国”。 “马六甲海峡是西亚通往日本运油的唯一要道”。“苏联在中国和蒙古的北部”。
更要避免讲课中用“也许是”、“差不多”、“还行”、“大概是这样” 之类的不确定语。避免用“啊”、“是不是”、“这个”、“对不对”之类的口头语,破坏语言的连贯性与节奏感,令学生难以接受。
- 语言不生动怎么办?
**答:**生动的语言本身就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它能使学生“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要使语言更生动形象,第一,要博览群书, 广闻博识。只有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多读书看报,多观察大自然与社会;多用心收集和积累素材,多吸取新信息和更新知识;多掌握词汇、成语、俗语、认真储存,才会不断开阔视野,拓扩知识领域,丰富教学语言。才会在讲课时,根据教学需要,信手拈来,左右逢源。而不是讲解总是颠来倒去哪几句话,描述翻来覆去哪几个词。
第二,要注意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变种表现手法。诸如举例、引用、比喻、设疑、点缀等等。并将读、写、听、说、记做交替使用。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形象地说明了梅雨景观”。“上山云里钻, 下山到河边,对山喊得应,走路要一天”,直观地说明了横断山区交通困难。“黄河每年输往下游的泥沙 16 亿吨,如果用之,可在地球赤道上垒一周宽 3
米,高 8 米的堤堰;从数量上看,用载重约 1800 吨火车,每天 2500 车次, 一年才能运完”。这是以具体比抽象,印象深刻。设疑:“①冬季的夜晚, 我们时常听到风象带着哨子,呼呼作响;②一夜大风,第二天出门,我们需要添加衣服;③冬季我们喜欢在脸上、手背上擦一些油脂类的护肤霜”,以帮助学生认清冬季风势力强,寒冷干燥的特征。
第三,要感情真挚,声调有节。教学实践已证明,准确而生动的语言, 只有做到语调动人,抑扬顿挫,才会感化学生;也只有和教师的真情实感相配合,才会相得益彰,引起共鸣,收到教学相长之功。
- 语言不通俗怎么办?
**答:**语言的通俗性,简而言之,就是要让学生听得懂。要让学生听得懂, 教师讲话的语言或知识就要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知识水平相吻合,避免成人语言,书面语言,满口学生腔;避免用长句、繁句、生僻、易误解的词语和不符合习惯的表达形式;避免深奥的讲解,难懂的术语和修饰语、限制语的堆砌。如有的实习生讲到,“赤道辐合带季节性移动是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之一”(大学用语);“前者称之为⋯⋯,后者称之为⋯⋯”;“坡度陡,坡度缓”(书面语言)等,令学生费解。
要让学生听得懂,就须深入备课,吃透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及前后联系了如指掌,充分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生活实际,注意选用浅显的语言,使讲解和分析深入浅出,又通俗明白。
要让学生听得懂,就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的接受程度,学习反映,兴趣爱好和思想感情,把他们所喜闻乐见的语言融汇在课堂教学中。如用“爬升”和“抬升”两词分别讲解暖峰与冷峰的形成。用车轮前进,窗外景物后退的情景,比喻日月星晨东升西落现象,说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之
理。用“水汽从温暖的洋面升起,好象炉子上的水壶放出蒸汽一样。如果你把炉子挪开,那么水就不会这么快的蒸发。自然界的状况同样如此,在暖洋面上,水量蒸发量大,而在冷洋面上,水的蒸发量则很少”。以此说明蒸发与气温的关系。
- 语言缺乏逻辑性怎么办?
**答:**讲课语言逻辑性不强,则会出现词不达意,颠三倒四,杂乱无章, 首尾脱节,使学生如堕五里雾中,无法领会其讲话主旨和要领,致使思维混乱,语言表达不确切。究其原因,不懂逻辑或逻辑功底差则是其一。从形式逻辑看,它是研究思维形式的逻辑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逻辑在讲课中是如此重要,因为逻辑支持每一个论点,每一个问题,每一堂课。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无论备课,还是讲课,传授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都要和逻辑学研究的重要话题——思维打交道。对学生进行科学化的思维训练也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讲课要有逻辑性,语言表达要符合逻辑,就必须也只有学好逻辑,强迫自己进行逻辑训练。懂得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和思维的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才能使思维更精密,表达更确切,做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教学才会有可能取得成功。
- 语言缺乏幽默感怎么办?
**答:**幽默,概括地讲,就是有趣而意味深长。如果课堂上搞得很森严, 气氛沉闷,不但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坐牢笼、产生厌烦情绪,而且会使心理上受到压抑,影响其思维能力的正常发挥。因此,大凡有卓识的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都主张教学要有点幽默感,寓教于乐,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精神振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笑声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启迪和教育。要增加语言的幽默感,应注意:
①积累词汇,善于运用有关地理诗歌、名句。②广闻博识,不但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丰富知识,还要熟知中国和世界的很多地理名人、地理名称以及地理事件,讲课才会游刃自如,纵横驰骋。③寓庄于谐,善于借用双关、借代、讽喻等修饰手法,形成一种幽默的语言。也可采取不同的形式,如说一个寓意深刻的地名,讲一个幽默感人的地理小故事。利用丰富的教具,进行妙趣横生的实验等,都可以引起学生兴奋,精神为之一振,但不能忘记“寓庄于谐”。④透彻分析,轻松发笑只是幽默的外壳,而精僻的说理,透彻的分析, 是幽默的内函,只有将两者巧妙地统一起来的幽默,并注意运用好面部表情和伴随动作,才是最恰当的幽默。⑤正确的“幽默观”。运用幽默是为教学服务的,任何背离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乱用幽默,或为幽默而幽默,都是错误的;任何与讲课内容无关的“笑料”与“幽默”,也是应当坚决摒弃的。幽默的运用要注意对象、时间、场合,以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的教学效果。
- 乡音太重怎么办?
**答:**讲课乡音重,土话多,主要影响:
-
发音不准确。如把“傣”念成“泰”,“挪威”念成“拉威”;黄防不分,灰飞混淆,多卷舌音等。既令学生发笑,又是造成学生读音不准的原因之一。
-
课堂纪律不好。实习老师上课,学生本身就感到很新鲜,加之一开口操着浓重的家乡方言,学生则会更好奇,你一句,我一语学将起来,弄得课堂闹哄哄,分散学生注意力。
-
讲课效果不景气。口音重的老师上课,学生往往神经紧张,凝视聚听,疲惫不堪。其结果,一堂课下来,有的听的似懂非懂,迷迷糊糊;有的听懂四五成,六七成;不是那儿没搞清,就是这里未听懂。教师既没达到教学目的,学生也很难享受到语言艺术的美。因此,用普通话讲课还是用方言讲课,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也是中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那么,怎样学好普通话呢?①掌握拼音。练基本发音,练声调,练变调,练轻声等。②拜广播电视为师,进行听读、跟读练习。③多实践,积极参加讲故事、读报、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普通话表达水平。④平时勤查字典,注意纠正不正确的读音。平时也尽可能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在不长的时间里,是能够学会普通话,为用普通话进行讲课作好准备。
- 语调平淡怎么办?
**答:**语调平淡是指讲课中用同等速度平铺直叙,四十五分钟都是一个调 子,自始至终都用陈述句,象一池湖水,毫无波澜。语调要有变化,达到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应该注意下列几点:
-
语调运用要随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而变化。重点是教学上的高潮, 要突出,反复地讲。难点要分散、缓慢地讲。一般内容是教学上的低谷,要变化,简明地讲,形成错落有致地的教学节奏。
-
语调高低要因课而异,因情而变。讲到重要字句时,声音要高些; 讲到关键处,可以加重语气,放慢速度。每句话的末尾,应尽可能采用平声字。
-
不宜随便停顿。一般应该在讲完一句话之后,在由一个意思转到另一个意思之间;在需要强调的话说出来之前运用停顿。一句话之后的停顿时间可以短些,一个新的意思或需要强调的话说出之前的停顿应当长些。如果讲话象打机关枪一样,让人透不过气来,语调是不可能形成高低相别,有张有驰的。
-
运用好重音。重音可以强调某一要点,也可显示教师的态度与感情色彩。一般以教师讲的用意和对于事物的感情、态度为依据。在声音表达上一般较为高昂响亮。如讲到关键处,往往有逻辑重音。
-
运用好语气。在叙述、疑问、祈使和感叹等几种语气中,要注意区分和正确运用。该设问就设问,该感叹就感叹,不要一味使用感叹语气或陈述句,只能令人生厌。
- 错字别字多怎么办?
**答:**实习生错字别字多表现在:①写错写别。不仅写错繁体字生僻字: 如彝写成“彝”,藏写成“芷”、粤写成“粤”,也写错常用字:如黔写成“”、安徽写出安“微”,巴黎写成巴“”,绿洲写成绿“州”,株洲写成株“州”等,屡见不鲜。②读错读别。不仅教学中读错;如侗族读成“同”
族,湛江读成“甚”江,阿尔卑斯山读成阿尔“脾”斯山,汕头念成“山” 头等。也在点名中念错:如姓查念成“茶”、姓郝念成“何”,邠念成“分” 等。这要及时提醒我们应该注意:①要认真备课,仔细阅读教材,仔细查看地图册,不能马马虎虎,图简单了事,以致于写错字、念白字。②要勤查字典,及时纠正不确切的读音,掌握特殊念法,注意正确的写法,才会在讲课中避免不认识“兖”、“淠”、“蚌埠”、“邯郸”等字。③要善于接触学生,在实习中尽早认识他们,熟悉名册,以便讲课师生感情融洽,共同活动。
- 不掌握板书时机怎么办?
**答:**什么时候板书?一般而言,边讲边写,写和讲尽量协调起来。写讲 分离的形式,效果不会理想。下面二点仅供参考。
-
分析、讲解之前,板书提纲要点和结论。如学习南欧一节“地中海式气候和植被”。老师先写出地中海式气侯的特点,然后以典型城市罗马、马赛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该城市一月,七月的气温状况和降水情况,从而印证结论。这种板书条理清晰,系统性强,便于学生依老师讲解的思路去学习和思考,在教学中较常用。
-
分析、讲解之后,板书提纲要点和结论。如学习“地中海式气候及形成原因”,老师问:为何该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呢?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地中海式气候形成示意图,并通过幻灯演示和“轮流值日的例子”,进一步说明成因。这种板书不仅符合认识规律,经学生分析、思考得出,而且由结果溯其原因,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常用。一般而言,课、章、节题目和教学大标题常用前一种方式,而结论性的要点内容则用后一种方式。
- 板书太慢,太草,太淡,不整齐怎么办?
**答:**板书书写要迅速,根本的途径是平时加强练习,多在黑板上书写, 坚持每天练一至二板,不断强化,达到熟练。便可避免课堂板书象小学生写字,一笔一划太慢,占用过多时间。
板书书写要工整清楚,必须写好正楷字。一笔一划不得马虎;不得写潦草字,“园”、“圆”不分,“州”、“洲”混淆,“龙飞凤舞”;不得写自造的怪字、简化字,把国写成“口”,把“州”写成“卅”等;不得写倒笔顺,下笔稳、准、狠;让学生一目了然,认清笔划。
板书书写要整齐美观,原则是①根据数量大小,采光情况和班级人数决定字体的大小和排列的位置,让前后左右学生能看清黑板字为准,字要尽可能稍大些。②课题和大标题,字体可适当大些;讲授中的重点,字体宜大些, 可加着重号、其他符号以及用彩色粉笔;概括讲授内容的语句,字体可稍小。以大小有别,突出重点。③横行排列比竖行排列更符合卫生学的要求,益于学生从看到写,整个动作过程是协调的,也益于保护学生视力。最实际的办法是在课前预讲中,将一些贯穿于全课始终的板书,先进行一次次“演习”, 以寻求最佳的布局方案。课堂上板书才会做到字体大小相宜,行间疏密匀称, 布局整洁美观,便于学生认读。
- 不掌握挂图和收图时机怎么办?
**答:**何时挂图、收图?这是实习生讲课中易忽略的一个问题。要根据教 学内容及其需要,适时挂图、收图,挂图的悬挂时间一般与讲授内容密切配合,并注意几点:①整堂课都需要的挂图可预先挂出。②未曾用过的挂图, 尤其是色彩鲜艳的自制挂图。不宜预先挂出。③悬挂两张、或两张以上挂图时,要结合讲课内容的需要先后出示。挂法上若为了对照说明,则可用并列式挂图法。若不同时使用,宜采用重迭式挂图法,便于边讲边指。④用完一张图后,不要即刻收图,留些时间让学生看清楚并思考。⑤复习提问学生与挂图内容相关的问题时,宜及时收图,促使学生用自己的话努力答出。⑥练习及课堂作业时,需要挂图作启示或引导,应及时将挂图展示,便于学生参照。
- 讲课拖堂怎么办?
**答:**讲课拖堂的主要原因是讲得过多过细,以致于滥讲、自由发挥过多。
怎样防止拖堂呢?关键是把握好时间,切忌前松后紧。可以考虑这样几方面。
-
把握好内容节奏。一般内容可分为重点、一般、非重点三类,重点着重讲、反复强调,一般内容要讲到。非重点可有可无,看时间多少,灵活安排。不能舍不得割爱,可以不讲的,坚决不讲。
-
把握好时间节奏。一般据课堂教学五个环节,按内容轻重科学地分配时间。如复习时间不宜过长,新课的时间比例宜大些,还要安排一定的巩固练习时间。甚至第二层的问题,也要划一划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讲课快慢得当。
-
把握好语言节奏,语音清楚流畅,语调高低起伏,讲课速度不紧不慢。为人熟知的内容速度可快些,重要和难懂的地方则要放慢些速度。
-
把握好预讲默讲。在预、默讲中,一定要算好各个环节所需时间, 特别要把学生答问、读练的时间计算在内,留有余地,以备无患。讲课时, 如果发现某个环节超出预定时间,讲得过多,意识到以后应设法调整,力求避免前松后紧。为防止时间超出,可以事先将手表放在讲台上,或叫听课的实习同学在适当时候暗示。
- 讲课偏松怎么办?
**答:**课堂教学内容已讲完,离下课还有较多的时间时,可以考虑下面几 种形式:
- 全课复习,是指对当堂课所讲的主要内容进行复习。但要注意两点:
①绝不只是由教师个人讲、总结和归纳,学生则坐着听,消极进行复习。而应提倡师生共同活动,尤其要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复习。②绝不能只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的复习形式,而应提倡多样化的复习方式方法,强化复习效果。下面是一位实习生讲完苏联第二课时内容后,所安排的复习内容。
- 请同学上台连线:
农作物 |
主要分布地区 |
---|---|
乌克丝、伏尔加河流域、哈萨克等地。 |
|
乌克兰南部、高加索、哈萨克南部 |
|
棉 花 |
|
东欧西部、西北部 |
|
甜 菜 |
- 请同学上台填表C.请同学上台指图
a 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b 沟通五海的内河航运干道;c 海参威、不冻港;
D.请联系苏联的面积、地形、河流、海域、矿产与经济发展,口头回答: “为什么苏联的运输以铁路为主”?
E.请同学上台在图上用符号贴出苏联一大,二大,三大城市。
- 及时练习,是指对当堂课的填充图作业,或基本训练要求、或思考
与练习等,在课堂内组织完成。也须注意二点:①根据“剩余”时间的多寡和学生实际,灵活安排这三类作业,或者只练习某一类作业。②要指导巡视和评讲所练习的作业。
- 提前预习,是指对下节课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组织在课堂内阅读。一般宜对预习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事先可拟出一些思考题,若泛泛而谈,针对性不强,预习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 不注意讲课位置怎么办?
**答:**实习生讲课对站在讲台上的位置极不注意,表现在:①远离讲台或站在一角讲课。致使指导学生读书读图时急匆匆向讲台走来,板书板图时又慌慌张张向黑板走去。浪费时间,讲课不连贯。②来回走动或一动不动讲课。前者造成学生眼光游移,目光移动频繁,易引起视力疲劳,分散学生注意力。后者过于呆板,致使气氛紧张。正确的讲课位置应该是在教室前中央,讲台与黑板之间,便于教师读书读图,浏览教案,口述笔写,招手低头也可及。从教学卫生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的眼光都是直视的,有利于保护学生视力, 集中注意力学习。提倡讲课时位置适当,并不等于四十五分钟里固定一个位置,如板上钉钉。而是根据教学需要作适当移动,移动幅度不宜太大,次数不宜太多,速度不宜太快。
- 不注意教杆的使用怎么办?
**答:**教杆的使用是结合板书,挂图和幻灯、配合讲解进行的。当板书好 后,需要说明、引申时,可随着讲解边说边指点,需要归纳时可在黑板上轻轻划圈;挂图动用时宜用教杆指着内容进行分析;放幻灯时,可借助教杆, 让学生清楚了解幻灯内容和层次。用完之后,应根据一个内容的需要轻轻放置在黑板左边或右边,不宜放在黑板中间,老师走动时不小心易碰倒,也不宜把教杆放在讲台上或靠在讲台旁,会妨碍学生的视线。课堂上一般是指着右边黑板上内容讲解宜用右手握,指着左边挂图分析宜用左手握。讲解时始终面向学生,不影响表达和身势。切忌把教杆老是拿在手里,左右晃动,或者当拐棍用,分散学生注意力。也避免用教杆敲打讲台、课桌、黑板,甚至敲打学生的脑袋,以阻碍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破坏教杆应有的积极协助作用。
- 不能脱稿讲课怎么办?
**答:**备课的最后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是反复熟悉教案。熟悉教案的基本要求是:熟悉讲授内容,尽量在理解、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授课内容烂熟于心,了如指掌。熟悉教案不能只用机械的记忆,主要用理解的记忆,借助于逻辑帮助记忆。可以按板书提纲的系统性,抓住讲授重点和要点来记忆, 也可以按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如用什么方式复习检查?怎样引入新课和展开新课?怎样启发、引导学生读书看图?用哪种方式巩固小结?讲解后的练习怎样组织等来帮助记忆。熟悉教案的方法也是多种的,既可以看教案内容, 也可以借助录音机自己检验讲课效果,还可以默想课的全过程,更可以反复试讲,广泛吸取意见,不断充实和修改教案。真正做到:对课题目的、要求、内容的重点及关键融会贯通;对讲授方法和时间安排心中有数,对所需教具、图表及其演示程序胸有成竹;对学生实际了如指掌,讲起课来才能甩开教案, 左右逢源,灵活机智,驾轻就熟。
还有一点就是克服怯堂心理,不要因心慌、惧怕而造成讲课内容的遗忘、混乱。
- 不能大胆讲课怎么办?
**答:**实习生放不开胆子讲课,讲起课来结结巴巴;吞吞吐吐,拘拘束束, 汗水涔涔,甚至照本宣科,埋头念稿。走上讲台神情紧张,目光呆滞,眉低眼塌,满脸通红,不敢正视学生,总是望天望地望黑板或者写黑板。这样只会导致学生的精神涣散,纪律松驰,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实习生要克服上讲台胆怯,一方面须认真备课,反复试讲,全面熟悉教案内容,增强讲课的勇气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则要注意在平时多登台、多锻炼,临场经验多了,可以将已经熟悉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发挥得更好,更圆满。最重要的一点是树立信心,要敢于上台,大胆讲课,不怕失败,相信自己经过努力能当好一个教师,能讲得好课。“自己不相信自己,在事业上将一事无成”。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自己走进课堂,情绪又开始紧张,要善于控制自己, 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和自我鼓励,排除一切杂念,从心目中忘掉“自我”, 稳定情绪。鼓足勇气,坚持到底。或者进行放松性动作,暗作深呼吸,通过氧气的调节,松驰紧张的肌肉,使大脑的功能迅速恢复正常,努力按自己的备课程度,讲出最好的效果。
- 学生没有思考余地怎么办?
**答:**实习生讲课没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最主要的一点是实习生讲得过多、过细,没贯彻“精讲”的原则。如有的一味多讲,满堂灌,以多取胜, 以为讲得越多,越全面,越好,结果重点淹没于“众点”之中。有的对教材中可略讲,甚至不讲的次要部分不肯割爱,与对本课关系不大的一些例子和资料,都要设法用上,既弄得面面俱到,又喧宾夺主。讲得太多,口若悬河, 滔滔不绝,必然不会有时间让学生去思索。讲得太细,嚼得太烂,把结论、要点及答案全盘端出,学生也没有必要再思考。因此,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做到“精讲”。精讲并不等于削减教学内容少讲,也不是说不重视讲,或蜻蜓点水,或浮米掠影,或敷衍了事的粗讲、快讲。而是首先要做到吃透教材。教师备好课,是上课讲得精的基础。精讲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钻研得越深透,对本学科知识掌握得越深入,他就越能集中精力讲清教材中的关键性内容。其次,要做到讲课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教学重点,关键讲的要精细。要讲出知识的实质和规律。教学难点要讲得通俗易懂,讲清讲透。从讲的程序看,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力戒不必要的重复。从讲的方法看,要灵活多样,如对一般性教材,可以略讲或不讲,通过提问、指点、学生阅读、讨论、自学等方式,把重点知识与一般知识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从讲的语言看,要准确、简洁、生动、通俗, 集中力量充分剖析和阐述关键性问题。不能信口开河,东拉西扯。再次要做到了解学生实际,学生需要的要讲,学生不需要的不要讲个没完没了。注意针对性,教学生之所需,减少讲课的语言和时间,达到精讲的目的。从而使学生既能有所思,有所想,有独立思考的广阔天地,又能把应该掌握的知识掌握得更深入更扎实。
- 不注意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怎么办?
**答:**实习生上课不注意创设友好和谐的教学气氛。比如有的上课始终板 着脸,表情冷漠,严肃有余,下课疏远学生;有的偏爱好生,则冷淡、歧视差生,课堂上提问也面向好生;有的教学上不耐心,简单轻率、急躁、嫌麻烦,甚至无情训斥,当众批评等,这样的师生关系,怎么可能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维持课堂秩序,已经够难,欲求教学效果,更是不易。只有当教师
与学生有了共同的感情和语言基础,学生才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和指导,尊重和信任教师。只有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学习起来才既热烈又紧张, 既轻松又愉快。也只有建立起鱼水般的师生关系,一切教学活动才会富有成效地进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益,因此,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应该做到:一、有爱心。有热爱学生,热爱教学,热爱教师工作的思想感情。走上讲台落落大方,面带微笑,和蔼可亲,而不是目光呆滞,表情冷淡。二、有诚心。有关怀和爱护学生的真情实感,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共同学习和讨论。在课堂复习检查,提问对话乃至上台练习等方面, 尽可能范围广些,及时评价,以表扬肯定为主,关注每一个学生。而不是以先知先觉者自居,只面向少数几个人,提问好学生。三、有耐心。既百讲不厌又百做不烦,既不轻易指责又不急不火,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而不为学生的一时疏忽和落后而急躁,也不为学生答错写误冷嘲热讽,横加斥责。四、要知心,要了解学生思想感情,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善于接触学生。上课对话中,对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要鼓励多于要求;对有自卑感的学生,要真诚而恰如其分地肯定;对自尊心强的学生,要注意场合, 留有余地;对情绪低落的学生,要给予亲切安慰和关怀;对进取心强的学生, 要提出更高要求,不能笼而统之,一律相待。五、肯用心。善于观察学生, 明察秋毫,掌握其心理变化情况,注意反馈信息,及时变换教学方式,促使课堂气氛自始自终友好和谐。
- 无法沟通师生感情怎么办?
**答:**课堂教学中要设法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应该做到下面三点:
-
要观察学生。注意察看他们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善于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注视他们的心理活动表现,这不仅是组织教学的需要,也是沟通师生心灵,感情和谐,促进教学顺利进行的需要。实践已证明,教师愈了解学生,师生感情愈融洽,教学就愈容易取得成功。当老师提问后,有的学生坦然地望着教师微笑,说明学生对回答此问题是有把握的;有的学生则低下头,回避教师的眼光,很可能是不会回答也怕提问。讲授过程中,看到学生神情专注,脸上洋溢着兴奋的色彩,表明学生听懂了并积极性正高;看到学生皱着眉头或发愣,多半是讲课起点过高,学生接受有困难。由此,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听讲、看图、回答讨论及练习等各个方面所反映出来的信息, 都是影响教师教学的重要因素,也是交流教与学的信息,沟通师生感情的重要内容。
-
要注意学生。课堂上,学生有一种希望得到老师,尤其是实习老师注意的心理。他们常常把教师的注意看成是对自己的关心、喜爱、重视和鼓励,这比表扬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人是有感情的,教师对学生的注意,可以在师生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使学生受到鼓舞。当教师提问后,学生稍有把握,总要积极举手,答完后又专注地看着教师,细心捕捉教师面部表情的微小变化,盼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这在低年级学生中表现最明显。即使有的学生尚未搞懂,不敢站起来回答,当他们从教师的表情中感受到对他们的期待和鼓励,他们也会受到感触。甚至最差的学生,也希望老师尊重自己的人格,而不是歧视、疏远和冷漠他们。因此,任何冷漠的监视或不理不睬,只顾讲自己的,都会妨碍融洽的师生关系。
-
要运用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眼睛是能够表达思想感情的。教师讲课中能否用眼睛“说话”,用眼睛“传神”。用眼睛“解惑”,使学
生受到启迪和教益,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为了达到教与学信息的交流, 教师的目光要始终和学生保持联系,不能望天望地望黑板,也不能飘忽不定, 东张西望,滴溜溜转动或一动不动的直视,都会产生无形牵制力,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当发现学生违纪时,教师的目光是严肃而又期待的看着学生, 用眼神向学生示意。当学生处于“不愤”,“不悱”之际,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的会意眼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能动辄瞪眼训斥学生,也不能给差生以白眼。只有恰当运用眼睛的表现力,才会融洽师生感情,沟通师生心灵。
- 如何正确理解体罚学生?
**答:**当有的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东张四望,前后讲话,互相推拉时。有的实习生或动辄大声斥责,或随便罚站,有的甚至把学生赶出教室,罚劳动等体罚或变相体罚手段,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在社会主义学校里,体罚是应该绝对禁止的,但有的实习生认为这不是体罚,而是严加管理,整顿秩序。其实,这是对严格的一种曲解,这样做只能严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师生关系,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有的实习生则认为靠发脾气,靠有这几下,可以威慑学生,让学生怕自己,才会为顺利教学提供保证,这种作法的认识,也是十分错误的。这样做实际上学生并不会尊重你,而是委屈求全,消极抵制,在某些场合,还会报复你。有的实习生则是当学生违纪时, 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按不住心中“怒火”,认为自己“有理”或出于“激情”,而对学生采取粗暴态度。这样作的结果也只会激化矛盾,扩大事态, 影响大家的情绪。从上例反映出实习生对学生还缺乏热爱和感情,还需要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还要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磨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