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5 分钟)
检查学生出席和学习用品准备情况,形成上课气氛。
(二)复习旧知识(下列两题,同时进行)
- 让×××在黑板上画出符合下列形式的地壳物质循环图解:
- 让×××在座位上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式”回答“地表物质是怎样循环的”。
(三)导入新课(0.5 分钟)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地壳内部的物质作循环运动,本节课要学习促使地壳发展变化的“地壳运动”。
(四)讲授新教材(34 分钟)
板书:第三节地壳运动(随着教学进程,依次板书前面所列的教材提纲, 教学过程部分不再标出提纲)。
讲地壳变化的表现时,让学生回忆初中在中国地理的地形一章中,学过“地形的变化”,谁能说出“地形有些什么变化吗?”(海洋变陆地,陆地
变海洋,内力作用使岩层产生褶皱和断层;内力作用塑造了高山和低地,使地面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则把高山削低,凹地填平。)
听取学生自动起来回答后,归纳指明地形的变化有:海陆的变迁,岩层的变形或变位,地表形态的变化,这些变化,实质上就是地壳变化的表现。说明这次讲地壳运动引起地壳的发展变化,是在以前讲过地形变化知识
的基础上进行扩大和加深的。
引起地壳发展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合称什么呢?——地质作用。
关于“地质作用”的含义(概念),令学生阅读课本第 129 页第 34 行课文,了解所下的定义,并在课文下面画上波纹线。再依教材顺序讲明:①地质作用的两种分类;②在内外力相互作用下所起的地壳变化。
讲解后一内容,要使学生明确如下三点:①内力使一个地区隆起时,相邻地区就拗陷,形成高山或盆地;外力则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②外力对地壳的破坏作用和建设作用是同时进行的。③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某一作用占优势,但一般说来,内力起主导作用。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第三点,说明一个地区正在隆起时,内力作用占优势; 当这一地区隆起趋向停止,地壳由不稳定转化为相对稳定时,外力作用占优势。内力作用塑造地表原始形态,影响海陆分布轮廊和海陆变迁,外力作用在其基础上加以改造,表明内力在地壳发展变化中是起主导作用的。
小结:地壳自形成以来,是在内外力相互作用下发展和变化的,而且永不停息。
由内力引起地壳运动的形式怎样呢?
令学生阅读第 130 页“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划分地壳运动形式(或类型)的根据是什么?(学生×××)
-
什么叫水平运动?它产生什么作用和结果?(学生×××)
-
什么叫升降运动?它产生什么作用和结果?(学生×××)
听取学生回答后,讲明两种运动形式的关系:以水平运动为主,升降运动是伴生的。水平方向的“相对运动”(用→←表示),使岩层受压产生褶皱;而欧洲和美洲平均每年增加的距离,是拉开的“相反运动”(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