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写教案
根据教育实习的具体情况,编写地理教案可包括要求与步骤两方面的内容。
(一)编写地理教案的要求
根据实习期间地理教学内容的范围,课堂教学会出现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考核课、综合课等类型,但频率最大的是综合课。本章所述系就此种课型而言。
地理综合课的结构和要求,在地理教学法课中已经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作过编写教案的初步练习,但没有结合实习学校的实际。实习生编写实习教案时,除了要钻研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外,还必须根据实习学校的地理教学设备,中学指导教师的教学情况等设计教学方法。
- 备教材
备教材就是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深入分析、钻研教科书。备教材是编写教案的重要依据,是备课中的重要一环。在备课之初,要求每个实习生都要独立认真学习大纲,独立分析钻研教科书。
- 学习大纲 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是根据中学教学计划对地理学科的要求,以纲要形式出现的中学地理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是贯彻教育方针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地理学科的知识范围、深度及其结构,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依据。
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领会大纲的精神,从而明确地理教学的目的及其任务,这是制定每课时教学目的的重要依据;了解大纲规定的各年级教学内容和要求,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可掌握本学科的体系和特点;熟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各章节内容要点及基本训练要求,对备课和讲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每个实习生在备课之初都应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只有这样才能以大纲精神为指导,高屋建领地深入研究教材,为进一步分析教材打下基础; 才能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和目标层次,才能掌握教材的思想教育内涵和智能结构;课堂教学才能教有所依。
- 分析教材教学大纲规定了地理教学目的、任务、要求和内容要点, 教科书是地理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根据大纲确立的内容要点,体现地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地理教学既要体现大纲确定的原则精神,又要根据课本提供的具体材料。
我们这里讨论分析“教材”,主要是就分析地理教科书(课本)而言。要深入分析地理课本,首先要通读课本。在学习大纲的基础上,通过通
读,进一步了解整套教材的内容体系、知识结构、前后联系,掌握全书的基本线索和每一章、节在全书中的作用、地位,为制定课时计划打下基础。
由于大部分实习生对如何分析教材还没有掌握好,对此,我们在这里作较详细的讨论。
分析地理教材,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分析教材的知识类型。地理教材的知识类型有两种主要的分类方法。其一是按地理学各科的性质划分,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两大类,又各有普通与区域之分。在分清上述大类教材的基础上,须根据大小地理要素, 逐步深入分析小类教材。例如,自然地理可分为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植被、动物等要素;而河流又能分出河源、河口、流向、流域、水系、水文等要素;再进一步,如水文还可以分为流速、流量、水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等。这些大小地理要素是地理事物的属性,据此可以科学地说明地理事物的情况和特征。
其二是按知识本身属性,把地理知识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两大类。地理感性知识主要包括地理名称(地名)、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地理演变、地理景观等;地理理性知识主要包括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地理成因、地理意义等。上述各类教材可进一步分析,如地理位置又分为经纬度位置,自然地理位置、政治经济地理位置;再进一步分析,经纬度位置可分为经度位置、纬度位置,自然地理位置分为海陆位置、地形区位置、气候带位置,政治经济地理位置则包括政区位置、交通位置。地理位置是一切具体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表征该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
第二,分析教材的内在联系。地理教材的内在联系表现在纵横两个方面。所谓纵的联系,就是指教材的前后联系。初中地理教材在前后联系方面
有四个特点:一是前面教材为后面打基础;二是区域地理事物内容是逐步展开的;三是普通地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区域地理内容结合在一起阐述的;四是按总——分——总的原则安排教材。
高中地理教材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分析其前后联系,应抓住这条主线。高中地理第一章是介绍地球的宇宙环境,这里的“谈天”是为了“说地”, 为进一步了解地理环境,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打下基础。第二章至第
五章直接讲述地理环境。第六、七两章具有过渡性,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此两章之前,是自然地理,之后是人文地理,而六、七两章则自然、人文兼而有之。八、九、十章着重阐述人类为了生存、发展所进行的物质生产与自身生产。第十一章介绍环境问题,是在前面各章的基础上,从整体出发,综合地、系统地论述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它实质上是全书的总结。
以上仅是对教材的联系进行整体的、粗略的分析。在备课中,往往要分析各节、各课时教材的前后联系。以《世界地理》下册中“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为例。分析这部分教材时,应当联系前面南欧概述中的地形,气侯特征,该章第一节欧洲“概述”中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特点的相关部分内容,以及《世界地理》上册中的地中海式气侯;还应当与后面学习意大利等资本主义国家形成鲜明对照,为讲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作铺垫。
横的联系,包括地理学科内各地理要素之间,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科际联系;也包括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科际联系。这里着重谈谈科际联系。由于地理学科横跨文、理两科,因而与中学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人口教育等各学科都有着广泛的联系。在备课时, 我们应当阅读其他学科中与地理有关的相应部分的内容,如讲解地球公转在近日点、远日点速度的大小,可运用物体园周运动的角速度、线速度公式; 学习喀斯特地形,可联系 CaCO3+CO2+H2O Ca(HCO3)2 这一可逆的化学方程式。
第三,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教材时,要能做到抓住重点,发现难点。如何确定教材的重点呢?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要明确重点内容的相对性。重点内容是相对而言的。一方面重点章、节既有重要的部分, 也有非重点内容;而非重点节内,也有相对重要的内容;另一方面,某一内容在该节教材中可能是重点,但在全章或全书中就不一定是重点。在制定课时计划时,应当注意,虽然重点是客观存在的,但一课时之内只宜确定 1—2 个重点,否则重要过多就不成其为重点了。②根据教材的主次确定重点。教材的主要部分,主体部分一般都是重点。这可以先分清教材的内在联系,然后明确各部分教材在整体中的地位,再根据各章节教材的教学目的,来确定它的主要部分明确重点内容。③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确定重点。一般而言, 难而深的内容大多是重点,只有少部分与教学目的没有直接联系的内容,可能难度较大,但不是重点。如红壤的特点,成因,对初一学生是难点,而不是重点。④根据学生的已知与未知情况确定重点。一般情况下,已学的内容不能作为新课的重点。如在“南欧”概述中阿尔卑斯山系的形成看来可作重点,但在“欧洲”概述中已学过,因而不再作为重点。
如何发现教材的难点呢?教材内容之所以成为难点,产生原因有三:① 有些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难于理解而成为难点。②客观存在的地理事象属于宏观世界,又多在远方,不能全面地、直接地感知,难于形成真实的地理表象,而形成难点。③一些区域地理事实材料(如地名、物产)多而杂, 容易混淆,不便于记忆,也可能构成难点。掌握难点形成的原因后,在分析教材时,就不难发现,凡符合上述三点之一者就可能是难点内容。
第四,分析教材的文字系统。现行地理课本的文字,有仿宋体、楷体字之分,仿宋体中又有大、中、小字。大字是教材的主体,既所谓正文,构成教材的段落与层次,表述地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中号字是阅读材料,课堂练习,思考和练习等。小字材料主要是放在插图下的说明,教材的注释。楷
体字是高中教材的选讲材料与部分附录。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大纲规定,阅读材料、选讲材料、附录等可根据需要,由教师有选择地讲授,但是在实习中,有些实习生却把仿宋体小字材料的图下说明也列入不讲之内。这样一来, 那些以图释文,甚至以图代文的重要知识内容被“遗失”了。
课本内容总是由大大小小的段落所组成,大的段落称为单元,即一般所指的章、节;节以内用粗体字标题表示的段落可作为教学中的基本知识单元
(或称教学因子);内容较多的基本知识单元又可有若干自然段;有时自然段之上还可有次一级的教学因子;自然段又往往由许多小的层次构成。可见, 课本知识内容主要由:章、节、基本知识单元、自然段,小的层次构成。其中,基本知识单元可以是课本中粗体字标题下的内容,也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将某一节(甚至某一章)教材重新调整为若干个小的组成单位,这也是基本知识单元。分析教材各段落所包含的内容和它们的内在联系,直接关系到教案质量的高低。尤其是对于基本知识单元(或次级基本知识单元), 分析更要深入细致。首先要分析其正文,由哪些自然段组成,各自然段包含多少小的层次,每一层次说明什么问题,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怎样;其次对夹在正文间的中、小号字材料、插画、图表及地图册中有关图形,也要结合正文内容加以分析。平时我们讲的要“吃透教材”、“消化教材”,功夫主要用在这里。
第五,分析教材的图象系统。中学地理教材中的图形种类很多,主要有装订在课本最前面的彩色景观图、穿插在课本中与课文连在一起的各种单色插图、地图册中的地图和图边、图角的各类小图。
分析各种图形,首先分析其科学内容,一要看是否符合科学要求;二要分析它蕴含的知识内容;再次,要分析图形内容与正文的配合。图形与正文的配合主要有以图释文、以图代文两种形式。前者是用图形加图下小字说明来解释课本正文内容;后者是用图形配合图下小字材料来代替正文,不再有正文的叙述。最后,要注意各种图的配合,如课本插图与彩色景观图、地图册可配合运用。
第六,分析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为了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分析教材时,必须深入揭示其内在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
地理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所进行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等方面。《中国地理》和《高中地理》下册中, 包含丰富的爱国主义因素。这对于我们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为祖国“四化”献身,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地理》是对学生进行国际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全套中学地理教材,都蕴含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因素。教材阐述了宇宙和地理环境的物质性,从宏观上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物质的,从而树立学生的唯物观。教材阐明了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性,运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在不断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从而树立学生的辩证观。教材所论述的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生态观,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是与地理知识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有的是显露式的,有的是隐含式的,因此在钻研教材时,要善于分析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内涵,并分清不同因素对学生施加的不同影响。
第七,分析教材的智能因素。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当今各科教学的三
大任务之一。分析教材应分析其智能因素。教理智能,包括地理认识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智能因素。它们与地理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主要表现在于①地理教材中规律性知识有利于多种地理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这些规律性知识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教材着重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 将推理过程蕴藏于知识内容之中。学生理解、掌握这些辩证关系的过程,也就是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也就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寓于规律性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另一方面,掌握规律性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掌握规律性知识后,往往能促进知识的“迁移”, 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获得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能力。②地理教材中反映的新课题,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材介绍的一些新学说,新观点、新动向、新的研究课题与成果,学术界的不同观点等,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③地理教材中的各种图形,有利于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教材从发展学生智能的要求出发,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建立在直观感性认识的基础下,增加大量形象的插图,统计图表,照片等, 既有以图释文,更有以图代文。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是很有益的,而且可使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④地理教材中的“问题和练习”, 有利于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地理课本编有“问题和练习”、或“思考和练习”习题,这属教材三大系统之一。此外,高中地理读图作业图册、初中地理填充图,还有其它系列练习题。它们都有利于学生的读图能力、运用资料判断和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地理定量计算能力,以及地理观察和调查能力的培养。分析教材,应分析这些习题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并认真分析、选择最有价值的习题布置学生去作,但不宜布置得过多。
- 备学生
所谓备学生就是在备课时要了解和研究教育对象,目的在于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要取得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要了解学生,这对于从未接触过自己教育对象的实习生来说,尤其显得重要。了解学生主要应了解,学生学习地理的目的、态度、兴趣和方法,已有的地理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其他课程的学习情况,思想和组织纪律状况等。从进入实习学校开始到试教之前有一段时间的“见习周”。从“见习周”起,就要广泛接触学生,了解学生。这期间,可以通过访问原班主任,中学指导教师,查阅学生原有成绩册、试卷、练习本,听观摩课,调查班干部等,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见习周”之后开始试教起,则应通过课堂活动的观察,作业练习指导和批阅,个别辅导,课外学习活动,班干部会议,座谈会,个别谈心等进一步深入了解、研究学生。从而,在备课过程中,采用哪些教学方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是哪些,练习题份量的多少,教学进程如何安排,教学时间怎样分配等,都可根据所掌握的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
指导教师应当向实习生说明备学生的重要性,严格要求他们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课,强调备课一定要调查学生,否则“闭门造车”只会徒劳无益,甚至误人子弟。
- 备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和学习,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质量高低,在一定条件下取决于教师的
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一般情况下,教师编写教案设计教学方法时, 应根据各部分教材内容,教育对象的各方面特点,以及教者本身的素质,从许许多多教学方法中选择恰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地理系科实习生备课, 除要考虑上述各方面,还应着重了解实习学校地理教学实际和周围的地理环境。由于各实习学校受办学条件的影响,地理教学设备有很大的差异,如有的学校电化教学设备相当齐全,而有的学校则连挂图、小黑板都很缺乏。因而,备课中,要求实习生应了解实习学校的地理教具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作为设计教学方法的依据之一。这可以通过向中学指导教师或地理教研组了解情况来掌握。
同时,备课中实习生应了解、熟悉、学习中学指导教师教学的经验和习惯,如是否布置课外作业、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常用的教学方法等,并根据其要求来选择教学方法。通过中学指导教师介绍经验、座谈、听观摩课, 可以深入了解这方面的情况。
此外,为了理论联系实际,把远方地理事象与本地地理事象对比,尤其是初中乡土地理教学,必须了解实习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方面,除向中学指导教师索取已有书面材料外,实习生还须到现场察看。
(二)编写地理教案的步骤
教案有简单教案与详细教案之分,对于实习生来说,一定要写详细教案。编写教案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实习生在达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基本要求后,编写教案分三步走。
- 独立钻研教材,定好教学目的,教材提纲和重点难点
通过各方面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之后,每个实习生应独立钻研读课时的教材,并各自订出课时教学目的,写出新教材提纲,确定重点与难点,并将这三项内容写成书面材料,为参加小组讨论作好准备。书面材料一式两份, 在集体讨论之后,一份交中学指导教师,一份交系科指导教师,以便检查。
- 确定教学目的。课时教学目的是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中学地理教学目的和本课时教材分析的结果来确定的。它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是教学中必须达到的预定目标。
确定课时教学目的一般应从地理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的传授,智能的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等三方面来考虑。当然,并非每课时的教学目的都要包括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后两个方面要视教材的具体内容而定,做到既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又不要牵强附会。教学目的应体现教材的中心内容,突出重点。拟定教学目的务求词句简练,既要高度概括,又要避免空泛;既要言简意赅,又要一目了然。
- 拟定教材提纲。编拟教材提纲是组织教材,处理教材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其要求是:既要突出重点,又要以点带面;既要分清层次又要彼此联系。其步骤是:首先要分析教材,了解课文结构,明确段落大意,掌握课文中心内容,注意前后联系;然后组织,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精简、补充、调整;最后,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把教材内容要点按一定形式表达出来。这里所讲的“一定形式”就是教材提纲的类型。提纲有多种类型,常用的有表解式提纲、图解式提纲、线段式提纲、问题式提纲、纲目式提纲等等。其中纲目式提纲是将教材内容,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列成若干条简明扼要的纲、目与要点,达到突出重点,配合讲解的目的。纲目式提纲有纯纲目式提纲和
带简要内容的纲目式提纲两种。前者只有纲和目,无内容;后者既有纲、目, 又有内容要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实际中,最常用的就是后者。因而,我们要求实习生编拟的教材提纲,也主要是带简要内容的纲目式提纲。
教材提纲既是教师的讲授提纲,也是学生学习、思考、记忆的依据,因而层次不宜过多,对初中生一般不超过三层,对高中学生可稍多点。
- 明确重点、难点,通过教材分析,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已经明确;如果该课时教材有难点,也应当已经发现,因而这时只需将重点难点列出,也可在教材提纲中相应纲、目或内容要点后加以注明就行。
- 集体讨论教材
在独立分析、处理教材的基础上,各备课小组要集体讨论教材。集体讨论,全组实习生和系科指导教师、中学指导教师都参加。讨论一般可由备课组长主持。讨论内容主要是独立钻研教材中的三点,此外,也可讨论一些其他重要内容,如教材处理中的疑难点、图形的分析等。
讨论可分三步进行。首先,某个实习生就其所准备的材料作中心发言。发言可口头讲,也可把内容较多的教材提纲写在黑板上,以便大家讨论时作补充、修正。接着是其余组员对照自己准备的材料,逐条逐项找出彼此的异同点,展开讨论。通过讨论,每一课时的教学目的在内容上要求统一,措词方面可不强求一律。教材提纲则不但要求内容统一,而且纲目层次和措词都要统一或基本一致。因为教材提纲即板书的主要内容,同年级几个实习班的地理课要好象一个教师所教,要求板书的主要内容是一致的,不要各搞一套。同样,该课时的难点重点也应当基本相同。
讨论发言要摆出观点,申述理由。这有助于深入理解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而且对提高实习生的认识能力,提高分析教材的水平,增加钻研教材的兴趣,都是有益处的。在讨论过程中,要求实习生人人发言,尤其对于那些平时开会不讲话或能力较弱的实习生,可点名让他发言。
然后,由双方指导教师发表意见。讨论过程中,双方指导教师主要听取实习生的发言,引导他们认真、积极讨论,归纳趋于一致的意见;对争论不休的问题发表看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对于一些难于处理的教材,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有时为了保持讨论的热烈气氛,指导教师可及时提示、启发思考,引导大家围绕某些重要问题深入讨论,如能因此引起争论,则收效更大。双方指导教师不一定只在最后发言,可与组员一道就一个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一般说来,指导教师的发言,应当是有权威的,对所讨论的问题往往要起“定案”的作用。有时,双方指导教师对某些问题有不同看法,而又不能在短时间内说服对方时,系科指导教师要尊重中学指导教师的意见。为了在讨论中有效地发挥指导作用,系科指导教师也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处理教材。
讨论时,组长要作好记录。讨论的结果由组长及时整理。统一了的内容, 同组实习生各自抄在教案上,不要擅自变更。
- 独立写出教学过程,完成教案
编写教案的最后一步,要求实习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继续独立钻研教材,写出教学过程,完成整个教案。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体部分,包括本课时教学的全部活动方案和主要内容。实习期间,要求实习生编写的是详细教案。详细教案与简单教案的区别主要在于教学过程的详略。实习教案应基本达到“有言必录”的程度。
实习生不会写教案,主要是写不好教学过程。要写好教学过程,可按教学法的要求做,这里仅针对实习生易出现的失误和一些基本问题提出几点应注意的问题。
-
在复习旧课中,所拟的问题,最好是既能检查复习旧知识,又能为引入新课作准备。问题的多少视新课任务的轻重而定,一般以不超过 3 个为度。问题的题目与答案应写入教案,不要上课时临时去想,并写上将被提问的学生姓名。
-
引入性谈话的任务有二:一是联系旧知识,一般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也可联系当前时事或当地实际情况引入新课。二是引入课题, 展开学习前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奠定学习的心理倾向,并说明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所拟的引言要简练,要能尽快地引入新课。
-
要紧扣教材。所谓“紧扣”,就是要围绕课本内容来安排教学过程, 使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而不是从课本以外大量增加新的知识内容;还要注意对教材进行适当“加工”,除对教材进行必要的精简、调整外,还可以适当加以补充,包括补释课文未加解释的术语、增补课文缺少的基础知识,引用生动的描述和浅近的比喻,补充课本图形之不足,联系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当地地理事象等。进行这些“加工”,目的仍是为了说明教材内容。“加工” 材料,无论文字或图形,必须写在教案中。
-
要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表述。由于各部分教材,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因此,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写,可反映出教师是采取什么方法来传授知识的。实习教案中,许多实习生只写内容不写方法或内容与方法分开列出,都是不妥当的。“教学过程”部分,要充分体现出师生的双边活动,详细写出师生紧密围绕教学内容所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情况和过程,写出教学过程是如何进行的。课本正文内容,不要大段地照抄到教案中。
-
重视对图的分析。地理备课不能只备文字不备图,应当认真分析, 备好各种图,把所分析的各图的科学内容,怎样使图形与文字配合讲述,如何指导学生读图,都写入教案中。
-
要注意小结、总结与承转。在“讲授新教材”部分中,要注意对各部分进行小结;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注意承转,新课内容结束后要注意归纳总结。把这些小结、总结、承转的内容都写入教案之中。
至此,教案的初稿基本完成。完成了初稿,经多次预讲、修改后,抄好送系科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要认真审、批教案。审阅时,重点可放在把握教材要点和对教学方法的思考上。系科指导教师批改实习生教案,不要越俎代庖一字一句地修改,主要应指出存在的问题,提示改进的原则和方法,并令其自行改正,以培养其独立编写教案的能力。实习生根据指导教师的批示, 继续思考、钻研、修改教案,然后工整地誊写在正式教案纸上,在上课前 2~ 3 天送中学指导教师审查签字。中学指导教师再发现问题,可令其再行修改。实习生一定要根据实习学校,实习班级的具体情况,依照中学指导教师的要求认真地,全面地修改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