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训练的任务及方式
(一)阅读训练的任务
阅读训练主要是指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听、说、读、写(写作)、写(写字)的训练,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训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地讲,是培养“六种能力”和“四种习惯”。“六种能力”即:
-
掌握常用词汇、理解词句的能力;
-
分段理解段意、根据段意的能力;
-
归纳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的能力;
-
朗读、默读的能力;
-
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
读懂课外读物的能力; “四种习惯”即: 1.动笔读书的习惯;
-
边读边想的习惯;
-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
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
从阅读训练的任务不难看出以下几点:
第一、阅读课是语文能力和阅读习惯的训练课,不应上成单纯的知识传授课。要真正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必须务本求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训练他们熟读精思、咬文嚼字、勤于练习,逐渐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
第二、语文教学必须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废除以教师逐段讲解为主或以师生间一问一答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预习——讨论——练习”这种以学生自己读书、质疑、练习为主,教师指导、讲解、检查为辅的新教学模式。
第三、加快“自能读书”习惯的养成,重视课外略读指导,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如叶老先生希望的那样:“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
(二)阅读的方式
阅读训练应在把握阅读训练序列整体性、连续性的同时,突出训练的阶段性,突出训练重点,防止训练的超前置后,以期达到训练目标。
一般说来,在学前期预备性阅读训练阶段,重点是培养儿童听话、说话能力、注意力和想象力以及阅读兴趣,为进入小学后进行书面阅读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因此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初步的“听觉阅读”和“视觉阅读”, 不急于让学前儿童阅读书面文章,只是阅读有图或有声的“无字文章”。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才开始学龄初期的认识性阅读。这一阶段,重点是指导儿童从字面上感知语言信息,主要是进行“字词训练”、“简单的句子训练”、“朗读训练”和“说话训练”等,重点是“字词训练”。要从课文整体入手,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图画、具体事物、词句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语言实际教学生字。因为识字识词离不开字词所处的语言处境, 离不开阅读课文,所以低年级阅读教学还有两项重要任务:一是学习简单的句子,包括读写句子、理解句意和用词造句等训练;二是学会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进入中年级(小学三、四年级),要进行理解性阅读训练,主要是进行词句训练、段的训练练、朗读、默读训练和从读略写的训练,重点是句段训练。通过结合上下文,换词比较、朗读培养语感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并着眼于积累运用,逐步把感知的语言信息纳入已知信息系统,即在理解的前提下,能用自己的话说明或认识原文的句子和段落的意思,从而把原文中的思想变为儿童自己的思想。这无疑是个复杂的内化过程。也是儿童阅读训练关键性阶段。
随后,四、五年级儿童的阅读就进入了评价性阅读阶段。这是在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儿童通过分析、比较,可以了解、评价作者输出的语言信息的艺术技巧了。这阶段应着重训练儿童分析、判断、评价、推理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主要训练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质量地朗读,通过质疑和议论, 提高儿童独立学习、思考和评价、欣赏读物的能力,同时进行审美观念的培养。
创造性阅读阶段(五、六年级)是小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主要是进行“词句训练”、“连段组篇的训练”、“朗读、默读的训练”和“从读学写的训练”,等,重点是篇章训练。在这个阶段中, 教师要放手让儿童自己读书。教学以自学为主线,课堂上凡是学生自己做到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应根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程度进行点拨、讲解。让学生自己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动脑、动手、动口,从而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不仅在课内做学习的主人,而且在课外也能自觉地学习各种课外读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提高阅读训练效果的根本保证。
我们研究儿童阅读能力发展水平及其基本训练方式,是为了探索儿童自身阅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性,以便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相应的训练方式,循序渐进地提高阅读训练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