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毛主席对荣桓的健康状况十分关心,派最好的医生给他诊治,但是由于当时医学水平的限制,尚不能进行肾移殖手术,荣桓的健康每况愈下。到 1960 年底,林彪把谭政整下了台,经罗瑞卿和萧华提议,毛主席又决定让荣桓复出,当总政治部主任。荣桓又带病工作了两年多。1963 年秋季,不仅血压高,心绞痛时常发作,肾功能也衰竭了,住院不久便报了病危,毛主席指示组织全力抢救。但是,用尽所有办法,抢救无效,荣桓于 1963 年 12 月

16 日下午逝世。

这天晚间,毛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召集会议听取聂荣臻汇报十年科学技术规划。开会前,毛主席提议与会者起立为荣桓默哀。默哀毕,毛主席说: “罗荣桓同志是 1902 年生的。这个同志有一个优点,很有原则性,对敌人狠; 对同志有意见,背后少说,当面多说,不背地议论人,一生始终如一。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不容易。原则性强,对党忠诚。对党的团结起了很大作用。” 当晚,罗瑞卿同志便让郝治平同志把毛主席的话说给我听。毛主席对荣桓的评价是对我们最大的安慰。

后来我听说,荣桓逝世后,毛主席十分悲痛,几天内都睡不着觉,他写成一首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 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 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 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 国有疑难可问谁?

毛主席这首诗在 1963 年并未发表,发表此诗已是 1978 年 9 月,其时毛主席逝世已经两年了。这首诗正如《毛泽东诗词选》的注释者所说,是“在悲痛的激情中写成的”。这不仅表现在诗的内容上,也表现在诗的书法上面。从诗句看毛主席的激情犹如江河直下,对用词来不及推敲,从书法看,他写时手有点抖,到最后两句,看笔势似乎已经不能成篇了。这一篇的手迹同毛主席同时书写的曹操诗《龟虽寿》之潇洒奔放,形成了强烈对比。毛主席写这首诗,无论从内容还是从书法看,都说明他在荣桓逝世后一度处于极度悲痛之中。由此可见毛主席和荣桓有着深厚的革命友情。我想,这不仅因为荣桓从秋收起义开始便在毛主席领导下战斗,而且也因为荣桓对毛主席十分尊敬,而毛主席也十分器重荣桓。我这一生中直接同毛主席交谈就有两次,而这两次毛主席都反复强调荣桓老实。我想,毛主席器重荣桓的主要也就在这一点。

我感到老实这个词含义比较宽,它不仅仅指忠厚老成,也不仅仅指在个人利益上能够让人,常常吃亏。我想,它的含义主要是指实事求是,也就是陈云同志所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唯上、不唯书,并不是说不执行上级指示,不遵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荣桓对于上级的指示, 只要是正确的,是经过努力便能办到的,便坚决去贯彻,不讲价钱,不打折扣。例如在辽沈战役中打锦州的关键时刻,林彪因敌人增兵四个师而一度犹豫,荣桓便对他进行了劝说,林彪终于坚定了攻锦的决心,这是大家已经熟知的。1953 年,在学习外军经验时,有的同志主张将我军一贯实行的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改变为一长制,降低政治工作的作用和地位,荣桓知道后便去见毛主席。平时他是很少去见毛主席的,他怕打扰主席的工作,但那一次他去了。事后当毛主席谈起此事时说:“有的同志要搞一长制,罗荣桓向我反映,气得说话时嘴都在发抖⋯⋯”荣桓为什么激动呢? 这是因为他认为实行一长制便背离了我们党在军队实行的根本制度和我军的优良传统。

但是,荣桓也不赞成机械地执行上级的指示。上级来了指示,他都要结合实际进行认真研究,在执行中会发生问题的,便及时向上级提出来,建议予以变通修改。

1942 年,山东同各根据地一样,也开展了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目的的整风运动并取得了很大成绩。1943 年中央要求在整风的基础上进行审干。当时、康生在延安夸大敌情,胡说党内军内“特务如麻”,提出开展“抢救失足者的运动”,这一切当时都被称为“延安经验”。它传到山东后,荣桓仍然结合山东实际,估计了干部队伍内的政治状况,认为干部中潜伏在党内的坏分子只是个别的。他也不赞成通过放任自流式地发扬民主以暴露敌人的方法,他认为在敌后、在部队中不宜这样搞。他向中央报告了山东分局的作法。毛泽东并未因山东分局的作法与延安经验不同而对荣桓的报告有任何不同意见,相反,他很快批准了山东的

做法,从而防止了反内奸斗争的扩大化,保证了山东党的整风运动的健康发展。

毛主席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说:“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由此可见,毛主席并不喜欢下级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他的指示。他认为这样做就是怠工,同样不是老实的做法。

老实,实事求是,我想,便是我们应从毛主席和荣桓的交往中所汲取的最可宝贵的教益。

(黄瑶记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