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贫民、奴隶大起义和中王国时期

贫民、奴隶大起义古王国和中王国之间一般认为包括第七王朝到第十王朝,通称“第一中间时期”(约公元前 2181~前 2040 年),延续约一个半世纪。大概在这一时期的某个阶段,发生过贫民和奴隶的大起义。反映这次起义情况的,主要是后来写成的两篇教谕式的作品,一篇叫《伊浦味箴言》, 另一篇叫《聂非尔列胡箴言》,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①

起义是怎样爆发的,并不清楚。伊浦味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惴惴不安地叙述这个翻天覆地的大事变。整个埃及,不论乡村或城市都燃起暴动的火焰,衣衫褴褛的穷人——奴隶、贫苦农民和手工业者,闯入大官和富人的住宅,剥夺他们从穷人身上榨取来的财富。这些武装起义者,占据了王都并一度夺取政权。伊浦味以一个目击者的口气诉说:“王都立刻被占领,国王为穷人所捉,大臣被逐出王宫,官吏被杀,文书被劫夺。”起义席卷了南方和北方,整个埃及的“大地像陶轮一样地翻转起来”。大批奴隶都从主人那里逃走了,奴隶主只好被迫从事劳动。“穷人变成财富的所有者,从前做不起草鞋的人,现在成了财富的主人,从前住不起茅屋的人,现在住进了好房子, 从前连一片面包也没有的人,现在变成了一个大仓库的主人,从前没有驴子耕种田地的庄稼人,现在有了成群的公牛⋯⋯”从伊浦味的哀诉中可以看出,当时埃及社会中的被压迫者曾摧毁法老政权,并曾一度改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

聂非尔列胡是黑利奥波里斯(太阳城)拉神的祭司,也是旧秩序的维护者。他所看到的纯然是个“天下大乱”的局面。他说:“土地缩小了,(但) 它的行政人员却很多,土地荒凉不毛,(但)它的赋税却很重,谷物无几,

(但)量斗却很大,而且量时总是过头过额”。劳动人民实在不堪忍受统治者的压榨,他们奋起与奴隶主作斗争。“大地倒转了,没有武器的人(如今) 变成武器的所有者”。一向被压在社会底层的穷人“吃到了供祭的面包”, 当奴仆的感到了真正的欢欣。从聂非尔列胡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下埃及的神圣的太阳城曾被起义者占领。这时期的埃及也不断受到外族(亚洲人)的侵扰,整个社会处于极度动荡之中。

这次贫民和奴隶的起义大概持续了好多年,关于起义者的更多的情况尚不得而知。起义后来被统治者镇压下去。

中王国的统治 国家分裂给埃及的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困难,重新统一起来成为一种普遍的、客观的要求,于是埃及又开始经历一个从分裂到统一的过程。最初是南北埃及分别统一于底比斯和黑拉克利欧波里

① 关于这次起义的时间问题,各著作中的说法不一。有的主张在中王国末期(公元前 18 世纪)。也有的认为这两篇箴言可能反映了两次起义:《聂非尔列胡箴言》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一中间时期”的起义;《伊浦味箴言》反映的是另一次中王国末期的起义。此外,还有其他说法。

斯两城,双方不断斗争,南部的统治者孟图赫特普一世终于战胜并统一了北部,建立第十一王朝(约公元前 2133~前 1991 年,与第十王朝存在年代有交叉),定都于底比斯,开始了中王国时期。

自从古王国瓦解以来,地方贵族的势力不断膨胀。从前各州州长由法老任命,唯法老之命是从,他们以获得君王的恩宠为无上光荣,甚至死后还要葬于君王的脚下以示忠顺。中王国建立后则不然,这时州长的职位已经转为世袭的了。他们手中有自己的军队,法老有时都要向他们求助。这批雄踞一方的权贵们,早已开始在他们的地盘上为自己建造坟墓了,有的仿照王陵的规模,殉葬物品也极尽奢华。各州本来是按国王在位的年代纪年的,如今州长们常按自己统治的年代纪年。所有这些都说明,地方上已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足以与国王分庭抗礼,中王国的中央集权远不如古王国之有力。

中王国的法老们为加强其权力,曾与地方势力进行长期的斗争。第十一王朝法老开始在底比斯为阿蒙神(太阳神)建造宏大的庙宇,阿蒙本为地方神,现在被提高到国神的地位,这是国王想借助宗教来压制各地割据势力的一种尝试。后来,底比斯的贵族阿明尼赫特一世(约公元前 1991~前 1962 年)取得政权,建立第十二王朝(约公元前 1991~前 1786 年)。到阿明尼赫特三世时(约公元前 1842~前 1797 年),大大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第十二王朝共有八个法老,统治历时两百余年,被称为中王国的鼎盛时期。

第十二王朝诸法老频繁发动对外侵略战争。阿明尼赫特一世和他的继承者谢努塞特一世曾多次远征努比亚① 。对努比亚采取更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是谢努塞特三世(约公元前 1878~前 1843 年)。他四次出兵,远达尼罗河第二瀑布一带。他在库玛和森奈之间修筑的军事要塞,至今遗迹犹存。十二王朝法老对西奈、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地也数度用兵。大量财富和俘虏源源不断地运回埃及,以满足国王和贵族们的贪欲。当然,中王国的统治并不是升平盛世,就是在第十二王朝比较稳固的时期,社会中也是充满了矛盾和斗争的。有名的“西努海特的故事”告诉人们,阿明尼赫特一世是在警卫森严的宫廷中被人暗杀的。大臣西努海特当时正随同王子出征,他听到这个消息深感惊恐,便出逃到叙利亚去了。其他反映人民反抗统治者以及社会动荡不安的材料,也并不少见。

社会经济的发展埃及的统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灌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第十二王朝从阿明尼赫特一世开始,就在发雍地区兴办大型的水利工程,这项工程到阿明尼赫特三世时最后完成。孟斐斯附近

① 努比亚,即古埃及人所说的“库什国”(Kush),也称古埃塞俄比亚。大体上相当于尼罗河第一瀑布迤南至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汇合处。古代这里以盛产黄金闻名,也出产象牙、香料、宝石等珍贵物品。这一地区比埃及开化较晚,历代埃及法老曾多次入侵,掠夺财富、土地和奴隶。后期埃及,公元前 8 世纪时, 努比亚国王曾在埃及建立第二十五王朝,都城纳巴达(在今苏丹境内)。

的发雍绿洲本是一片沼泽区,由于尼罗河的泛滥年深日久已经汇成一个不小的内湖。法老调集大批民工、奴隶,修堤开渠,排除积水,终于使 2500 公顷的沼泽之地变成了良田;湖泊被修成蓄水库,与尼罗河沟通起来,河湖之间还修建了水闸,以调节水量。这项工程使发雍地区很快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法老索性将都城迁到这里,并在湖岸一带建立起城镇、庙宇和宫殿。据说这个新宫殿分上下两层,结构相当复杂,希罗多德曾惊奇地称之为“迷宫”。

中王国时期手工业也有了明显的发展。青铜工具的使用,是冶金业也是整个生产领域的一个重要的进步。青铜的熔点较铜低,但质地却比铜坚硬得多,因而制造的工具也更加锐利。这时金工、木工、纺织等部门都有发展。从坟墓的壁画上看到一种平式织布机,能织出质料很好的亚麻布。烧制玻璃也是在中王国时期产生的一个新的工艺部门。由于造船业的发展,便利了尼罗河上的航运,促进了城乡之间和上下埃及之间的交换,农民把农产品运到城里来,以换取农具、衣物、食盐、皮革及其他日用品。中王国时埃及的对外贸易和联系已远达巴比伦,甚至更远些。近代考古学家在十二王朝的神庙废墟里曾发现四个铜箱子,其中装着两河流域的泥版文书。

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城市的繁荣,也加速了城市居民中的阶级分化。从发雍附近卡呼恩地区发掘的十二王朝古城遗址,可以看出当时该城分布着三种住宅区:东部的贵族住区,占地宽阔,建筑考究;西部的贫民住区, 拥挤敝陋,与贵族邸宅形成鲜明的对照;另有一些住宅,虽不及贵族,但较贫民为佳,大概属于中等阶层的住区。从这里明显地反映出,中王国时期的阶级分化和对立的情景。在广大农村,自古王国瓦解以后便有一些富人自行开发高地,据为私产。他们靠剥削贫民和奴隶以致富,有些人得以跻身于权势者的行列。中王国时期兴起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涅捷斯。“涅捷斯”本意为“小人”或“庶民”,他们起初可能属于同旧贵族相对立的平民阶层, 后来也渐趋分化。大批的涅捷斯仍然是劳动者,有的甚至沦为赤贫。但其中也有些人社会地位上升了,当上了军官,有的得以发财致富,比如祭司聂非尔列胡就是一个颇有些财势的涅捷斯。

中王国时期奴隶制度也有所发展。首先是私人奴隶数量的增加,有的奴隶主占有二三十名奴隶,有的甚至蓄奴以百计。这些奴隶在文书中像牲畜一样是用“头”来计算的。例如,十二王朝一个法老的卫队长,一次就受赏奴隶 100 名。在十二王朝末期的纸草文献(“布鲁克林纸草”)上记载着一个

南方城市的长官给予其妻的奴隶名单计有 95 名奴隶,由于纸草文书的残缺

只保留下来 83 个名字。其中有 33 名是埃及人,49 名是亚洲人,还有 1 人籍

属不明。在这些奴隶中,成年男女奴隶为 69 人,男孩与女孩共 14 人,显然奴隶是没有合法家庭的。按其职业划分,有农夫、织工、厨师、酿酒者、面包师、家庭仆役、梳妆侍女等等。奴隶主视奴隶为财产,可当作遗产继承、赠与或转让(包括买卖)。有些高官显宦还整批地屠杀奴隶作为殉葬品,例

如有个当过州长的人叫哈比西法,死的时候有 300 名奴隶被杀,用来给他殉葬。奴隶主的法律是不保护奴隶的。

希克索斯人入侵和中王国的灭亡第十二王朝以后法老的权势又衰落了。随着中王国历史的结束,割据混乱的局面再度出现,直到希克索斯人入侵和被逐,这一段历史也称“第二中间时期”(包括第十三王朝至第十七王朝,约公元前 1786 年至公元前 1567 年)。

希克索斯人大概是分布在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的游牧部落,据说“希克索斯”(Hyksos)在埃及语中是“牧人之王”或“外邦之王”的意思。约在公元前 18 世纪后半叶,希克索斯人乘十二王朝瓦解后埃及陷于分裂混乱的时机,一批批地越过西奈半岛占领富饶的三角洲地区。随后又将他们的势力伸展到上埃及,但他们主要是控制下埃及,并在三角洲东部建立了统治中心——阿瓦里斯。

希克索斯人勇武强悍,侵入埃及没有遇到有力的抵抗。他们焚烧城市, 毁坏神庙,虐杀居民,强向上下埃及敛取贡赋。希克索斯人的文化水平远低于埃及人,对埃及采取统治奴役政策,在各险要地方配置重兵,据马涅托所记,阿瓦里斯一地便屯驻 24 万军队。他们在高大的围墙中间安营扎寨,并长于使用战马和战车,这对埃及人来说是一种新的军事技术。希克索斯人统治埃及一百多年(约公元前 1720~前 1570 年),大概相当于第十五王朝和第十六王朝,这是埃及历史上第一次遭受外族的长期统治。建于底比斯的第十七王朝(约公元前 1650~前 1567 年,与希克索斯人的第十六王朝年代交叉),开始了驱逐希克索斯人的斗争。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