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罗马继续扩张和它对行省的统治

罗马向东部地中海的扩张 公元前 3~前 2 世纪间,东部地中海地区有几个主要国家:巴尔干地区的马其顿王国、叙利亚地区的塞琉古王国(也称叙利亚王国)、埃及的托勒密王国,以及小亚细亚的帕加马王国等。这些国家之间不断发生冲突,互相削弱,为罗马东侵提供了可乘之机。

早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之后,罗马已着手向巴尔干半岛扩张(侵入伊利里亚)。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马其顿曾与汉尼拔结盟共同反对罗马,但未获结果(所谓“第一次马其顿战争”)。第二次布匿战争刚刚结束,由于马其顿的腓力五世和叙利亚的安条克三世争相瓜分埃及的海外领土,引起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动荡不安。罗马趁势插手,成功地使安条克三世保持“中立”, 并组成一个反马其顿联盟。公元前 197 年在辛诺塞法利(北希腊),罗马人打败腓力五世,取得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公元前 200~前 197 年)的胜利。和约严重地削弱了马其顿,并迫使腓力五世承认希腊人的“自由”,实际上是承认罗马有干涉希腊事务的自由。此后,罗马在希腊作威作福,扶植反动势力,压制各城邦的民主运动(包括镇压斯巴达的社会改革运动),激起希腊人的强烈不满。

① 通称“大斯奇庇奥”。

① 列宁:《论修改党纲》,《列宁全集》,中文 2 版,第 32 卷,第 355 页。

叙利亚的安条克三世也有很大的领土野心。第二次马其顿战争期间,他乘机侵占小亚细亚一些地盘,还把以弗所(又译爱非斯)定为第二个都城, 并越过赫勒斯滂略取马其顿的色雷斯地区,而这正与罗马向东扩张的势头发生冲突。①罗马人与安条克三世的战争(又称“叙利亚战争”,公元前 192~ 前 190 年),以公元前 190 年在小亚细亚的马格尼西亚一战中安条克失败而结束。和约规定:安条克三世放弃在小亚细亚和色雷斯的属地,12 年内赔款15,000 塔兰特,只保留 10 只舰船。叙利亚王国已失其重要地位。

腓力五世死后,马其顿王百尔修联合色雷斯、伊利里亚等地的统治者, 组成一个广泛的反罗马同盟。罗马人害怕马其顿复兴,公元前 171 年元老院向马其顿宣战,开始了第三次马其顿战争(公元前 171~前 168 年)。公元前 168 年在马其顿南部沿海的皮得纳战役中,罗马将军包路斯彻底打败并俘虏了百尔修(后死于罗马狱中)。结果,马其顿被分割为四个“自治区”, 彼此孤立,不得往来,事实上已成为罗马的属地。罗马对参加马其顿同盟的各希腊城邦施以残酷报复,仅伊庇鲁斯一地就有几十座城市遭受洗劫,15 万居民被卖为奴隶。罗马的镇压、统治和剥削,在巴尔干半岛引起普遍的反罗马情绪。一个叫安德利斯卡的马其顿平民,自称是百尔修的儿子腓力,领导了这场反罗马的斗争。“伪腓力”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支持,公元前 149 年曾一再打败罗马派来的军队;次年因有叛徒出卖而遭到失败,被俘牺牲。从此,马其顿的“自治”被取消,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不久,希腊又爆发了以阿卡亚同盟为首的反罗马运动。这个同盟为了和罗马作战,向富人征收特别捐税,并将一万多名希腊出生的奴隶编入军队。但是在强大的罗马面前,希腊人的斗争最后失败了。公元前 146 年按罗马元老院的命令,反抗最力的科林斯城被毁,居民被卖为奴。罗马人又新设一个阿卡亚行省,此后希腊长期处于罗马统治之下。

第三次布匿战争和罗马在西班牙的扩张 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后,迦太基在军事政治上已无力和罗马竞争,但在经济上仍有相当潜力。罗马统治者担心迦太基经济上的壮大,会导致它军事上的东山再起,所以总想寻找借口消灭迦太基,①而这种借口是不难找到的。迦太基西邻努米底亚国王马西尼萨时常向迦太基寻衅,罗马一向站在努米底亚一边,实际上对后者是一种鼓励。公元前 150 年马西尼萨进犯迦太基,迦太基被迫进行自卫。罗马声称迦

太基违反公元前 201 年和约中的条款(非经罗马准许不得与别国交战),公然向迦太基宣战。罗马军队在非洲登陆,迦太基忍辱求和,罗马向迦太基提出极为苛刻的条件:交出显贵家族的 300 名儿童作为人质,缴交所有武装和

① 公元前 195 年汉尼拔逃亡到叙利亚,他进言安条克三世组成反罗马大同盟,直捣意大利。安条克没有采纳这一庞大计划,他宁肯联合希腊人(特别是“埃托利亚同盟”)进攻巴尔干半岛。

① 据记载,贵族保守派代表加图每次在元老院发表演说,都以这样一句话作为结语:“我认为迦太基一定要消灭。”

船只,特别是还要铲平迦太基城,其居民迁到距海 15 公里的内地。这种蛮横要求遭到迦太基人的拒绝,第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 149~前 146 年)即迦太基城的保卫战开始。迦太基人奋力保卫祖国,所有金属都铸成武器,妇女剪断头发制作弓弦,甚至释放一批奴隶编入军队。由于迦太基人同仇敌忾,顽强抵抗,罗马军围城两年无所成就。第三年,城内发生饥馑,疠疫流行,居民陷于极端困难,斯奇庇奥·埃米里安努② 率领的罗马军在付出重大代价后攻克了城市。据说,原有 60 万人口的大城迦太基,沦陷后只余下 5 万人。按罗马元老院的命令,迦太基城被彻底毁灭,夷为平地,幸存者卖为奴隶。罗马奴隶主在迦太基的废墟上建立了“阿非利加省”。

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后,罗马取代迦太基控制了西班牙东南沿海地区,广大的西班牙内地则居住着各种自由的强悍部落。由于罗马人的扩张和侵袭, 公元前 197 年和公元前 181 年西班牙人两次掀起反罗马暴动,都被罗马人以

武力和外交手段弹压下去。公元前 154 年西部的卢息塔尼亚人又发动大规模暴动。罗马官员诱骗暴动者放下武器,然后施以残酷杀戮。这时卢息塔尼亚人中间有一牧人叫维里阿萨斯,继续领导暴动,在九年当中使罗马人屡吃败仗,罗马人被迫承认维里阿萨斯为卢息塔尼亚人之王,是“罗马人民之友”; 后来,罗马人阴谋刺杀了他,暴动也随之失败。与此同时,在北部的努曼西亚城也掀起反罗马的暴动。公元前 137 年派去镇压的罗马军被努曼西亚人包围,执政官曼辛纳为解除包围而自作主张订了投降条约。罗马元老院拒不批准条约并将曼辛纳交还努曼西亚人。这位旧日执政官倒绑着手终日伫立在努曼西亚城门外,努曼西亚人不肯接受他,而是要罗马人承认条约。后战事再起,罗马派遣斯奇庇奥·埃米里安努前往,围攻 15 个月,公元前 133 年努曼西亚城陷落,被夷为平地,居民被卖为奴隶。至此,西班牙除了西北部一片地区外已大部分并入罗马版图。

从公元前 3 世纪中期到公元前 2 世纪后期,罗马通过一系列战争,由意大利的统治者扩张成为东起小亚细亚,西抵大西洋岸的地中海世界的霸主。罗马奴隶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过程,就是对各个国家野蛮破坏、对各地居民血腥屠杀的过程。这一政策遭到酷爱独立和自由的各国人民的反抗,他们英勇斗争的事迹将永垂史册。

罗马对行省的统治和剥削 罗马对它吞并的广大地区,设立行省进行统治。①公元前 130 年左右罗马共有九个行省:即西西里、撒丁尼亚(及科西嘉)、山南高卢、西班牙、阿非利加、伊利里亚、马其顿、阿卡亚及亚细亚。

罗马对行省掠夺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在征服过程中,对各地居民的财

② 通称“小斯奇庇奥”。

① “行省”拉丁文 Provincia,原有“委托”之意,即将该地区委托给高级(军事)长官治理。后来委派总督统治。

物实行赤裸裸的洗劫。凡是不能带走的东西,如土地、矿山、港口等,则宣布为罗马的国有财产,由国家经营、转让或出租。罗马向战败国勒索的巨额赔款,如第二次布匿战争后迦太基赔款 10,000 塔兰特,叙利亚战争后安条克三世赔款 15,000 塔兰特等,都充实了它的国库。这些赔款最后自然也全部转嫁到各国劳动人民的头上。罗马侵略军掠夺的人口更是不可胜数,动辄以万千计,甚至在罗马行军中就跟随着一批奴隶贩子,战争是他们发财致富的良机。此外,凡统治行省的大小官吏以及驻在行省镇压人民的军队,也由行省人民担负其供应开支。罗马对行省的征敛通常采用包税制(仿波斯帝国旧制),比如罗马国家征收十分之一的实物税(什一税),包税商人便向罗马当局承包这笔税金,然后从纳税者身上加重征收牟取厚利(居民要忍受双重剥削)。这种敲骨吸髓的包税勾当,多为新兴起的暴发户——骑士阶层所垄断。总揽行省大权的是总督,常由大法官充任,或由其他高级长官退职后竞选担任,任期一年,必要时元老院可延长其任期。因总督在行省中大权独揽,无论多么贪暴在任中均不受人民的控告,所以这一职务便成为搜括致富的绝好门径。包税商和总督彼此勾结,相互为用,就像古代历史家所说的, 他们使行省中的任何权利都有名无实,任何自由都荡然无存。

行省范围内城市的地位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属于自由城市或同盟城市, 享有部分或全部自治权,平时一般免税,战时为罗马国家出军队造舰船。大部分属于依附城市,在行省管辖之下得享有限的处理本身事务的权利,它们要向罗马国家交纳直接税,如在西西里常以实物(包税)形式抽取税金。有的城市还要交纳关税等。罗马国家对行省的统治是专横的,剥削是无孔不入的。因此,它必将引起各行省的反抗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