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包括苏美尔人、埃兰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迦勒底人和波斯人等所创造的文化。它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楔形文字 古代两河流域最大的文化成就之一是楔形文字的发明。早在

第四节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 - 图1第四节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 - 图2第四节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 - 图3第四节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 - 图4第四节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 - 图5乌鲁克文化期(公元前 3500~前 3100 年),苏美尔人就创造了图画式的文字。这种文字是建立在象形原则基础上的,一符一义。如第四节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 - 图6(头), (太阳) (水)等。后来为了表现较复杂、抽象的概念,便把两个或三个象形字结合起来,创造了合体字,有的是根据意义来组合的(会意),有的是音与义的组合(形声)。还有一些字俨然是指事字,如在第四节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 - 图7(头)的基础上, 加上两画或三画就成了“口”字 第四节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 - 图8。除此以外,还有几种(引申)造字法, 如“估努”(gunu)造字法,即在某一象形字的基础上附加一些平行画以创造新字的方法,如在第四节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 - 图9基础上产生 ,在 基础上产生 。

苏美尔人用粘土制成的半干的泥板作为书写材料,主要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骨棒或木棒当笔。书写好后,任其自然风干,有的用火烘干。由于落笔处印痕较为深宽,提笔处较为细狭,形状很像木楔,故称之为楔形文字。楔形的象形字大概形成于公元前 3000 年。

苏美尔语里同音字很多,这种语言现象在文字中的反映就是同音异义

第四节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 - 图10第四节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 - 图11第四节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 - 图12(亦异形)字的大量存在,这可谓是楔形文字的一大特点。另一特点是一字多义多音,如犁字 除表示“犁”外,还有“耕耘”、“耕作者”的意思, 这后二者显然是前者意义的引申。为了消除一字多义在文字使用上可能造成的混淆,人们发明了“限定符号”。这种符号本身不读音,它的功能只在于为读者(不是听者)提示它限定的字的意义。如 前加限定符 gi ,表示该字此处为“犁”;如果前面加上 lú,表示该字此处为“耕作者”。同音假借字也出现很早,但这类例子不多,常被引用的例子之一是 ti“箭”。苏美尔语里的“箭”与“生命”同音,因此“生命”也用“箭”字来表示,不再造新字表示“生命”,是为同音假借。一字多义是以字(形)为出发点引申出相关的意义,而同音假借是以音为出发点把多义归于一字。这后者在文字的发展上无疑是一大飞跃。

早期的苏美尔文字都是表意字,或按西方人的说法是表词字

(wortschrift)。到了讲塞姆语的阿卡德人那里,苏美尔的表意字发生了质的变化:除一部分字兼作表意字外,所有的字都变成了音节符号。阿卡德人还给许多音节符号增添了新的音值。从此以后,楔形文字具备了可以准确或比较准确地表达语言的功能。

楔形文字后来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所接受,并作了一些增补, 使之能够记录所有复杂的语言。以后埃兰人、赫梯人、胡里特人、米丹尼人、乌拉尔图人都结合各自语言的需要,对这种文字略予改变而加以使用。公元前二千年代中期,楔形文字成了国际外交上使用的文字体系。腓尼基人在创造他们的字母文字时也曾采用了楔形文字的一部分因素。乌伽里特人和古波斯人还创造了用楔形符号书写的字母。

作为音节的楔形符号数目虽不到 600 个,但每个符号最少也有一两个字义,平均代表四五个音节,加以塞姆语语法规则复杂,学习起来,困难很大。公元前 75 年,楔形文字最终退出历史舞台,逐渐被人遗忘了。19 世纪初,

德国学者格罗铁芬开始解读楔形文字,取得一定成就。19 世纪中叶,楔形文字终被解读,诞生了亚述学。亚述学是研究两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使用楔形文字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历史和文化的学科。亚述学的诞生,打开了西亚历史上许多奥秘的大门。

天文学 两河流域人民在农业生产中,为了准确地掌握农时,就要求正确地掌握四时运行的规律,精确地测定年、月的长度,这就决定了天文学产生和发展的道路。古代巴比伦人很注意天文观测,而巴比伦天气晴朗,也有利于观测。观象台一般安置在七级寺塔(吉库拉塔)的顶部平台上。占星祭司从观象台高处观测天体的运行。世世代代的天文观测积累了许多天文资料。巴比伦每一所庙宇都设有图书馆,收藏着天文学和占星术的文献。就现今所知最早的准确记录是关于金星出没的记录。

古巴比伦时期,人们已经能够把五大行星(火、水、木、金、土)和恒星区别开来,并将肉眼能够看到的星辰划分为星座,以后又从星座中划分出黄道十二宫,即 12 个顺着太阳在天空视运动轨道的星座,如狮子座、双子座、巨蟹座等①。这些名称直到现在仍为欧洲天文学界所使用。巴比伦人对五大行星的运行轨道观测得相当准确。他们测定的太阴月

持续时间为29日12时44分3 1 秒,这比现代天文学家测定的数据只多三分

3

之一秒。巴比伦人通过长期观测,熟悉了星体运行的周期,发现月球每过 18

年零 11 日又回到其原来相对于太阳的位置,根据这个周期,他们能够事先计算出太阳和月亮的相对位置,因而也就有可能预测日、月蚀。巴比伦天文学的另一个突出成就是当时一些星象家已经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

巴比伦人将天文学的知识运用到制定历法和计时方面。他们根据对月亮盈亏规律的观测,制定了太阴历。一年分为 12 个月,6 个月每月 30 天,另 6

个月每月 29 天,全年共 354 天。这同地球绕太阳一周运行的时间差 11 天 5

时 48 分 46 秒,他们就用闰月来补足。到公元前 6 世纪后期,先后有了 8 年

3 闰和 27 年 10 闰的规定。在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时期,人们还根据月相周期变化把一个月分为四周,每周七天(七曜日),分别用日、月、火、水、木、金、土七个星神的名称②来命名。按他们的说法,这七个星神各主管一天(太阳神主管星期日,其他各星神依次主管其余的六天)。这就是现在通行的七日一星期(星期即星的日期)制度的来历。

巴比伦人按黄道十二宫将一昼夜划分 12 等分,每一等分为 30 分钟,360 分钟为一昼夜。他们还发明了测定时间的日晷和水钟。

巴比伦的天文学对后世欧洲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著名的希

① 黄道十二宫:白羊、天蝎、双子、巨蟹、天秤、狮子、宝瓶、双鱼、人马、金牛、室女、摩羯。

② 太阳神沙玛什,月神辛,火星神涅尔伽(战神),水星神纳布(智慧神),木星神马都克(战神、众神之王),金星神伊什塔尔(植物及丰收神、爱情神),土星神尼努尔达(胜利神)。

腊天文学家希帕卡斯的理论多是承袭古巴比伦人的成果。但古巴比伦天文学还不能摆脱宗教观点的束缚,由于天文学与占星术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天文知识和巫术观念也密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

数学 天文学的发展必须有数学的基础。兴修水利、丈量土地、测量容积、修建城市和制造器皿等等也需要数学知识。因此,古巴比伦在数学方面得到很大的发展。巴比伦人曾采用十进位和六十进位的双重记数法。他们用六十进位法计算时间和圆周,例如将圆周分为 360 度,这个方法至今还在世界各国通用。他们还开始推行数字位置的原则,同一数字在数的联系中所占位置不同,其值亦不同。位置值原则使他们能用较少的数码来书写巨大的数目,这在数学上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巴比伦数学家不仅掌握了算术四则和分数的演算,而且是代数学的奠基者,他们能求出平方根与立方根,能解出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式。在巴比伦的碑石中曾发现过乘法表、平方表和立方表。在几何学方面,他们已能运用商高定理(勾 2+股 2=弦 2)。为了计算不规则形状的田地面积,他们把它分成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许多块,分别计算,然后得出总和。巴比伦人还推算出圆周率为 3(埃及数学家求出π为 3.16),并且在立体几何学上解决了像测量截顶角锥体体积等问题。

文学两河流域的上古人民在文化的黎明期创造出许多灿烂而优美的文学作品,其中以吉尔伽美什史诗最为出色。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主人公吉尔伽美什是苏美尔人乌鲁克城的一个国王。他和他的密友巨人恩奇都为人民清除了许多祸害,建立了许多功勋,如打死害人的沙漠上的狮子,战胜抢走伊什塔尔女神的柏树林的妖怪洪巴巴等等。这些神话式的传说反映了上古劳动人民和大自然斗争的艰苦历程。后来由于吉尔伽美什触怒了神,因而神决定夺去其密友恩奇都的生命以打击他。当恩奇都死后,吉尔伽美什在悲痛之余,为了寻求永生的秘密,决心去找自己的祖先乌特那匹什提(即苏美尔的赛苏陀罗),因为神在凡人中间只给他以永生。吉尔伽美什克服了一路上遇到的重重困难,不顾神和人们的劝阻,终于到达了幸福岛,在那里找到了乌特那匹什提。祖先殷切地接待了他,但指出想获得永生是不可能的。这时, 乌特那匹什提向吉尔伽美什讲述了洪水的故事。在故事中说:诸神决定毁灭人类,由于他得到了神的启示,事先造起一艘大船,因而在一次毁灭人类的洪水中得救。从此神赐给他以永生。史诗中的这一洪水故事后来为犹太人所吸取,改编成《旧约全书》中的挪亚方舟的故事。

吉尔伽美什由于长途跋涉的疲劳,听着故事就睡着了。最后乌特那匹什提怜恤自己的后代,给他指出了取得“返老还童”仙草的方法。吉尔伽美什从海底取得了永生的仙草,但不幸在归途中洗澡时,他放在岸上的仙草却被一条蛇偷吃了。结果,吉尔伽美什还是毫无成果地回到了故乡。这部史诗以独特的形式反映了人们力求知道大自然的规律、生死秘密的愿望。这部作品产生于遥远的苏美尔时代,以后经历代人民口头相传、加工锤炼,至古巴比

伦时期始编定。

在两河流域的文学作品中,也有一些反映阶级矛盾、寓意深刻的优秀作品。其中较为卓著的有《咏受难的诚实人的诗》和 《主人与奴隶的对话》。

在《咏受难的诚实人的诗》中,作者叙述了一个诚实人对神和国王的虔诚与敬畏故事。尽管他竭力做着神和国王所喜欢的事,但他仍然不断地遭受着极端痛苦的折磨,最后他不得不对神的公正表示怀疑。他说:

我向神哀号,但他却不理睬,

向女神诉求,但她却连头都不屑一抬。

这首哲学诗深刻地吐露了当时那些遭受苦难的人们的心情,表现了对神、对宗教的某些怀疑。这种怀疑无疑地是当时阶级矛盾日益加深的反映。在《主人与奴隶的对话》中,则描写了主人和奴隶就 12 个问题进行的

对话。对话的寓意尚有不同的解释,但最后一段的对话是较为明显的。绝望的主人对奴隶说:“现在怎样办才好呢?”奴隶以高傲而带着嘲弄的口吻回答:“折断你和我的脖颈,把它们抛到河里去,那就好了。”主人愤怒地说: “我要杀你,让你先死。”奴隶反过来警告他道:“讲老实话,我的主人, 我死后你也活不到三天。”这段对话隐约地反映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也揭示了在奴隶制下没有奴隶,主人就无法生存的哲理。

两河流域的文化,除上述一些成就外,在建筑、造型艺术、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以及医学等方面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是古代人类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曾给邻近许多国家以很大影响。小亚、叙利亚、乌拉尔图、古波斯等各族人民除了接受楔形文字以外,还吸取了古代两河流域人民的科学艺术知识和一些典章制度。例如,希伯来人采用了古代两河流域的神话故事,后来影响到基督教文学的发展。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报道说:希腊人从巴比伦人那里袭用了日钟、日晷和分一日为 12 部分的办法。希腊哲学家和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

巴比伦住过 12 年,并在那里研究天文学、数学和音乐。古代两河流域在筑路筑城技术,攻城器具,拱门、圆顶穹窿建筑结构等方面的成就,后来传到罗马及阿拉伯国家。古代两河流域文化的某些因素直到现在还保留在世界各国的文化宝库中。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成就应当给以充分肯定,但不能由此把巴比伦文化说成是全世界文化发展的唯一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