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希腊城邦的危机

雅典海上霸权 雅典自组成海上同盟之后,逐步加强对同盟国的控制, 使同盟国降至附庸地位。公元前 454 年把同盟贡金增加到 400 塔兰特,并将同盟金库由提洛岛移往雅典,同盟贡金的用途由雅典公民大会决定。公元前449 年希波战争结束,雅典不但不解散海上同盟,反而利用它发展海上霸权,

这种局面到伯里克利时代更加变本加厉。雅典在公元前 443 年将同盟国分成五区,这实际上是纳贡区域。雅典利用同盟国的贡金和其他捐税收入,供应国家开支。雅典的法律、币制和度量衡制也向各盟国强力推行,雅典还向各同盟国派遣监察官和军事移民。这样,雅典不但是海上同盟的领导者,而且是统治者,海上同盟变成了海上霸国。雅典海上霸国的建立,充分暴露了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对外扩张、掠夺的本质。在雅典霸国内部充满着尖锐的矛盾,各同盟国不惧雅典霸权经常掀起反抗斗争。公元前 446 年优卑亚各邦,

公元前 440 年萨摩斯都掀起过武装反抗斗争。虽然这两次反抗斗争均被雅典用武力镇压下去,但此后盟邦反抗还不时发生。

伯里克利当政时期,一方面以武力维持已经建立起来的海上霸国,另方面又竭力扩大这个霸国。公元前 437 年在雅典武力威胁之下,黑海一带的西诺普等城邦加入了海上同盟。在此以前雅典已大肆向西地中海扩张,公元前443 年在意大利半岛南端的图里,建立了殖民地。由于雅典不断向外扩张, 便和另一企图称霸全希腊的斯巴达,发生了日益尖锐的矛盾。

伯罗奔尼撒战争 雅典的对外扩张,不仅引起了雅典霸权控制下的各邦的反抗,而且遭到希腊另一霸国——伯罗奔尼撒同盟的盟主斯巴达的反

对。雅典和斯巴达都企图称霸全希腊,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由于这种矛盾发展的结果,雅典和斯巴达终于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史称伯罗奔尼撒战争。这次战争从公元前 431 年爆发,到公元前 404 年结束,延续了

27 年,席卷了希腊各国。在这次大规模的互相火并的战争中,希腊各国内部和各国之间的矛盾都急剧地尖锐起来。战争结果,加深了城邦危机。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由一系列经济和政治原因引起的。在经济方面,雅典与伯罗奔尼撒同盟中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邦,尤其与科林斯有着尖锐的矛盾。科林斯的商业势力南自亚哥斯延伸到北希腊的伊庇丹努,西经科西拉到南意大利和西西里,东北扩张到卡尔息狄半岛。科林斯利用一支强大的海军,控制了西地中海的商路。希波战后,科林斯进一步向爱琴海北岸扩张商业势力,与雅典争夺海上利益。而雅典一方面不肯放弃在爱琴海上的霸权, 同时还竭力向西地中海扩张,与科林斯竞争。科林斯依靠斯巴达跟雅典斗争,而斯巴达为了维护在伯罗奔尼撒同盟中盟主的地位,争夺希腊霸权,就坚决支持科林斯。在政治方面,雅典的民主政治和斯巴达的贵族政治是两种政权形式的代表。雅典和斯巴达为巩固各自的政治制度,称霸全希腊,都尽力把本国的政治制度向希腊各国推行。在希腊各国政治斗争中,雅典支持民主派,反对贵族政治,反对斯巴达,而斯巴达则支持贵族派,反对民主政治, 反对雅典。

为了争夺中希腊,早在公元前 459 年至公元前 445 年雅典和科林斯、厄齐那、斯巴达就发生过战争。这次战争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序幕,它以双方缔结 30 年和约而结束。这个和约只是暂时的妥协,并未消除敌对双方的根本矛盾,不久双方又大打起来,正式开始了伯罗奔尼撒战争。

战争以公元前 431 年 3 月斯巴达同盟者底比斯袭击雅典的同盟者普拉提

亚开始的。同年 5 月斯巴达军侵入阿提卡,大肆蹂躏破坏。雅典则出动舰队

封锁伯罗奔尼撒沿岸,并把本国农村居民移到雅典城内。公元前 430 年雅典城内发生鼠疫,加之饥馑,死亡相继,人口减少四分之一。由于农村遭受破坏和鼠疫流行,引起了雅典公民对当政的伯里克利的不满,伯里克利一度被迫下台。其后虽重新当选将军,但不久即死于鼠疫。

伯里克利死后,雅典发生了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激烈斗争。主战派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商人和手工业主,他们希望战胜海外竞争者;另一部分是依靠国家供给而生活的公民,他们希望扩大军事殖民地,增加国库收入。主战派的首领是制革作坊主克里昂。主和派主体是占有土地的农民,以大奴隶主尼西亚为首领。公元前 427 年克里昂当选为首席将军,执行继续战争政策, 派军队攻占美塞尼亚沿海城市派罗斯,企图煽动希洛人暴动。

自从战争开始后,雅典军费开支浩大。为了应付这方面的开支,雅典把同盟国的贡金从 600 塔兰特提高到 1000 塔兰特,这一措施大大恶化了雅典

与同盟国的关系。公元前 428 年同盟国米提林那掀起反雅典暴动,雅典残酷地镇压了暴动。战争加剧了各国内部的政治斗争。每一个城邦不管是加入了

雅典海上同盟,还是伯罗奔尼撒同盟,贵族派通常是站在斯巴达一边,而民主派则通常站在雅典一边。一些城邦发生过民主派和贵族派的斗争。米提林那的反雅典暴动就是和贵族派反对民主派的斗争交织在一起的。公元前 427 年,科西拉岛发生了贵族派与民主派的斗争,双方在街头上展开血战。为了壮大力量,两派都答应给奴隶以自由,换取他们的帮助。结果大部分奴隶归附了民主派,民主派在雅典的援助下取得了最后胜利。

雅典占领派罗斯,煽起了希洛人的暴动。斯巴达为了摆脱这种威胁,力图把雅典军队引出伯罗奔尼撒半岛,于是发动了对爱琴海北岸的进攻,鼓动那里的雅典同盟国反抗雅典,公元前 422 年斯巴达军占领安菲玻里。雅典在希腊东北地区的盟国都叛离雅典,倒向斯巴达。为了挽救危局,克里昂亲率大军至安菲玻里。公元前 422 年雅典军与斯巴达军发生激烈战斗,结果雅典惨败,克里昂阵亡。军事失利后,雅典主和派占了优势,与斯巴达举行了和平谈判。公元前 421 年双方缔结为期 50 年的和约,史称尼西亚和约(以缔结和约的雅典将军尼西亚而得名)。和约规定:双方退出占领地;如果希洛人发生暴动,雅典必须援助斯巴达。

尼西亚和约并未解决敌对双方的根本矛盾,双方仍然保持着占据的领土。和约签定后一年,雅典主战派首领亚西比得当选为将军。他当政后提出征服西西里、意大利和迦太基的冒险计划。公元前 415 年,亚西比得以他自己和尼西亚为统帅,发动了对西西里的远征,拥护尼西亚和约的主和派反对远征西西里。当远征舰队出发前夕,雅典街头的黑尔美斯神石像被捣毁。亚西比得的政敌说这是亚西比得干的,告发他犯了渎神罪。亚西比得率舰队抵西西里后,雅典召亚西比得回国受审。亚西比得在回国途中,逃往斯巴达。这时雅典在西西里的舰队由尼西亚指挥。开始时,雅典取得一些胜利,但终因指挥失算,劳师远征,充当战舰挠夫的奴隶大批逃亡,使雅典军队几乎尽遭歼灭,残存者被卖为奴隶。

西西里远征失败后,公元前 413 年雅典动用最后一笔储备金,建造 150 艘三列桨战舰,但在陆上却无法挽救劣势。斯巴达按亚西比得的献策,占领了离雅典二十几里的狄西里亚,切断了阿提卡半岛与优卑亚岛的联系,使雅典国家的经济生活陷于瘫痪。由于斯巴达大军压境,雅典两万多名手工业奴隶乘机逃亡,给雅典经济带来了又一严重打击。公元前 412 年斯巴达为彻底消灭雅典海军,竟和波斯结盟,以承认波斯对小亚细亚各希腊城邦的统治为交换条件,取得波斯金钱援助,用以建造舰队。雅典处境的恶化,促使雅典海上同盟彻底解体,所有小亚细亚的希腊城市和几乎所有的海岛都脱离了同盟,这给雅典的打击更为沉重。同盟解体后,同盟贡赋停止,极大加深了雅典的财政危机。

公元前 411 年雅典贵族寡头发动政变,推翻民主政权,建立贵族政权, 实行大规模逮捕、屠杀和没收财产的政策,并准备与斯巴达媾和。贵族寡头的统治引起雅典海军的不满,驻防萨摩斯岛的海军,召回已被斯巴达遗弃而

逃亡波斯的亚西比得,展开反对贵族寡头统治的斗争。亚西比得在阿卑多斯和塞西卡斯连续击败斯巴达海军,雅典民主派的声势为之一振。于公元前 408

年,推翻贵族寡头统治,恢复民主制度。公元前 408 年,雅典海军收复了拜占庭,重新打通到黑海地区的航路,使黑海地区的粮食得以输入雅典。雅典力量虽有恢复,但实际上内部矛盾重重,元气大伤。公元前 406 年,亚西比得率领的海军败于爱非斯海湾的诺丁姆海角。亚西比得因不满雅典公民的谴责,又一次背叛雅典,逃往小亚细亚,后为波斯刺杀。雅典为挽救危局,尽搜残存的资金,又建造战舰 110 艘。公元前 406 年在列斯堡之南的阿吉纽西岛附近虽击败了斯巴达海军;但次年,两军大战于伊哥斯波塔米时,雅典大败,至此雅典实力丧失殆尽。公元前 404 年斯巴达将领来山得率海军封锁雅典,断其粮道,陆军也逼近雅典。雅典被迫投降,接受斯巴达的苛刻条件: 一、取消雅典海上同盟;二、拆毁一切防御工事;三、除 12 艘警备舰外, 全部舰队移交斯巴达;四、雅典参加伯罗奔尼撒同盟,废除民主政治。至此长达 27 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以雅典失败而告终。雅典的失败,首要原因在于雅典所依靠的是以高压手段维持的不平等的海上同盟,战争期间同盟国的反抗,严重地削弱了雅典。其次是由于雅典国内矛盾重重,一方要战,一方要和,不仅影响士气,而且相互倾轧。这些矛盾较之对手斯巴达严重得多、复杂得多。又加后期将领指挥无方,终于导致投降。

雅典投降后,在斯巴达将领来山得支持下,建立起以克立替阿斯为首的30 寡头统治,公民权仅限于 30 寡头指定的 3000 个公民享有。民主派分子或

遭杀戮,或被驱逐。公元前 403 年流亡在底比斯的雅典民主派以塞拉息布洛为首攻入雅典,击毙克立替阿斯。此时,来山得由于斯巴达惧其权势日增, 已被调回国,因而雅典得以恢复民主政治,但并未摆脱斯巴达的控制,它在希腊国家中已不具有昔日那样的重要地位了。

希腊城邦的危机 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后,希腊各城邦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财产集中的趋势,由此而引发了城邦经济基础的破坏,公民集体的瓦解以及雇佣兵制度的流行,这些都表明了城邦制度危机的发生。

在希腊,从公元前 5 世纪末期,土地买卖开始流行。有的富者趁战乱中

农民破产的机会,兼并了他们的土地。在雅典有一富者竟占有 3600 普勒特

拉的土地(约合 780 英亩)。手工业作坊也出现了相对集中的现象。动产集中也很严重,在战争中大发横财的富者除从事土地投机活动外,还从事粮食、工业原料的投机活动。亚里斯多德曾提到有一铁商垄断生铁,获利达 50 塔兰特之多。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因为贸易关系的破坏,一些依靠外地输入粮食的城邦粮食供应尤其不足,粮食投机商乘机大肆活动。公元前 4 世纪雅典的诉讼演说家吕西阿斯在揭露粮食投机商时指出:“他们的利益与别人的正相反,由于一些不幸的消息传到城市来,他们便以高价出售其粮食,这时他们得利最多。”与投机业相伴随,高利贷业及金融业也更加发展。这一切加剧了财产分化,促进了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公民的大批破产引起了

公民兵制度的瓦解。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主要出路有二:一是变为游民无产者,在城市里靠政府接济过活(但当时政府的接济已不能经常办理);二是当雇佣兵,有的是到别的城邦当雇佣兵,有的甚至到波斯去当雇佣兵。这一时期公民集体的瓦解,在思想领域中也有反映,具体表现为关心个人私利胜于关心公民集体利益。雅典著名的演说家德谟斯梯尼在公元前 349 年发表

的演说中,把公元前 5 世纪雅典公民中的领袖人物和群众对待国家事务以及彼此之间关系的态度,与他发表演说时的相应情况作对比时指出:从前,著名人物的私人住宅并不比邻居好多少。他们担任公职时,不是关心个人发财,而是关心增加国家的财富。公民勇于管事,参加征战。而现在,情况大变。失去了金钱和同盟者的广大公民软弱无力,一切事务听凭政治家处理, 成了奴仆和某种附庸。

经济落后的斯巴达也出现了剧烈的财产分化。斯巴达在打败雅典后,获得的大量金银财富都落入了个别将领手中,领导战争的来山得拥有私产竟达2000 塔兰特。斯巴达的土地国有制也趋于瓦解,公元前 400 年法律允许份地

转让,丧失份地者被剥夺公民权。公元前 4 世纪上半叶拥有完全份地的人减

少到 1500 人,到公元前 4 世纪下半叶,只有 1000 人了。公民的破产影响了

兵源,公元前 480 年斯巴达能提供 8000 名重装兵,到公元前 371 年减少到

只有 1500 名到 2000 名。

财产的严重分化,引起了贫者反对富者的激烈斗争,许多城邦都爆发了贫民的起义,有时奴隶也参加了起义队伍。公元前 401 年,在北非的殖民城

邦西林尼,贫民掀起斗争,杀死 500 富人。逃亡富人反攻,镇压了贫民暴动。

公元前 398 年斯巴达的破产公民基那东号召斯巴达被压迫群众,包括希洛

人、皮里阿西人和破产公民掀起暴动,因事泄被镇压。公元前 392 年科林斯发生了贫民起义,一些富人跑进神庙负隅顽抗,贫民不顾宗教戒律,奋勇攻进神庙,杀掉了这批富人。公元前 370 年亚哥斯贫民发动起义,起义群众用棍棒击杀富人一千二百多,没收和分配了他们的财产。这时,希腊各个城邦贫富之间的斗争都很激烈,正像哲学家柏拉图所说:“每个城邦,不管它多么小,都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穷人的城邦,一个是富人的城邦”。“穷人聚在城里,身怀白刃,有的负债累累,有的颠连无告,有的兼有此两种不幸而充满愤恨,打算对付夺去他们财产的人——他们在打算起义。”

贫民反对富者的斗争反映了自由民内部的矛盾,在斗争中贫民要求将财产在自由民内部重新分配,他们并未要求彻底改变社会制度。尽管如此,这种自由民内部的斗争,也是有重大意义。它说明城邦制度已经衰落,城邦范围内的国家机器不能担负起镇压贫民和奴隶反抗的任务。

公元前 4 世纪前期希腊各邦的争霸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斯巴达获得了全希腊的霸权,原属雅典的盟邦,现在大部分成了斯巴达的隶属者。斯巴达为摆脱内部危机,对这些隶属者不仅征收繁重的赋税,而且强迫它们实行寡头政治。斯巴达的高压政策,引起各国强烈不满,均伺机反抗。公元前 399

年至公元前 394 年,斯巴达企图进一步控制小亚细亚各希腊城邦,与波斯发生战争。就在这次战争期间,希腊各邦掀起了反斯巴达的斗争。雅典、亚哥斯、科林斯、底比斯等城邦结成反斯巴达同盟,并取得波斯的支持。因这次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在科林斯地峡,故称科林斯战争(公元前 395~前 387 年)。公元前 394 年波斯舰队在雅典将领科农指挥下,大败斯巴达海军于克尼达斯海角,从此斯巴达丧失了海上霸权。

公元前 387 年,在波斯压力下,希腊各国在波斯首都苏撒签订和约(因斯巴达使者之名而称为安太尔西达和约)。和约规定小亚细亚沿岸各希腊城市及塞浦路斯岛均属波斯;在希腊除伯罗奔尼撒同盟外,不得再有其他同盟,科林斯战争应立即停止。斯巴达以出卖小亚细亚希腊城市为条件,苟延了它的霸权,但这个和约事实上是使希腊屈服于波斯。斯巴达的霸权徒有虚名,斯巴达国内存在着社会危机,统治不巩固,因此对外也是软弱无力的。安太尔西达和约订立后,斯巴达又在希腊各国推行寡头政治。底比斯本

是彼阿提亚同盟的首要城邦,根据和约规定,这个同盟应解散,但底比斯不肯服从。斯巴达为解散彼阿提亚同盟,于公元前 382 年占领底比斯城,并建

立起寡头政权。公元前 379 年冬流亡于雅典的底比斯民主派以佩洛庇达为首领,攻入底比斯,赶走斯巴达军队,重建民主政权,恢复彼阿提亚同盟。底比斯在重建民主政权后,日益强盛。公元前 371 年斯巴达召集全希腊各国举行会议,决定各邦独立自治,仅保持伯罗奔尼撒同盟。会议中底比斯代表要求保持彼阿提亚同盟,双方争执未决乃诉诸武力,斯巴达侵入彼阿提亚。公元前 371 年两国大战于留克特拉,斯巴达大败,由是底比斯成为希腊最强大

的国家。公元前 370 年底比斯进军伯罗奔尼撒,攻占了美塞尼亚和阿卡地亚。

公元前 368 年阿卡地亚以麦加波尔为中心组成联盟,至此伯罗奔尼撒同盟宣

告解体。底比斯的强大引起雅典的妒嫉,它又和斯巴达结盟。公元前 362 年门丁尼亚之役,底比斯虽然打败了雅典和斯巴达的联军,但不久底比斯也衰弱下去。底比斯的霸权仅仅维持了十年(公元前 371 年至公元前 362 年)。

早在科林斯战争期间雅典势力又渐兴起,公元前 378 年许多城邦又和雅

典结成第二次海上同盟,加盟者共有 70 个城邦,各邦都实行自治。到斯巴达和底比斯都衰落下去之后,雅典为摆脱危机,企图恢复海上霸权,加强对同盟国的勒索和压迫。这又引起了同盟国对雅典的反抗,爆发同盟战争(公元前 357 年至公元前 355 年)。雅典战败,第二次雅典海上同盟又告解体。

公元前 4 世纪上半叶,希腊各国之间的战争,同盟的不时形成,又不时解体,这是当时城邦危机的外在反映。在斗争中各个城邦都衰落了,终于变成马其顿征服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