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新王国的盛衰和后期埃及

新王国的兴起和对外扩张希克索斯人在埃及的统治,激起埃及各阶层的反抗。在希克索斯人统治比较薄弱的上埃及,形成了抵抗外族、争取独立的中心。底比斯第十七王朝法老卡莫苏当政时期,依靠广大人民的支持开展了反希克索斯人的斗争。雅赫摩斯一世(约公元前 1570~前 1546 年)继承卡莫苏的事业,据说还联合了爱琴海上的克里特人,南北夹攻收复阿瓦里斯, 彻底打败希克索斯人,并胜利地将侵略者赶出埃及的国土。雅赫摩斯一世创立第十八王朝(约公元前 1567~前 1320 年),以底比斯为都城,从此埃及历史进入了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 1567~前 1085 年)①。

重新统一的法老政权,是在长期的军事斗争中产生的。法老手中掌握着

① 有的历史家认为,希克索斯人的“牧人王朝”或“外邦王朝”亦包括第十七王朝,与底比斯埃及人的第十七王朝平行。

① 新王国包括第十八王朝、第十九王朝(约公元前 1320~前 1200 年)和第二十王朝(约公元前 1200~前1085 年)。

装备精良的军队(重装、轻装步兵之外又有战车兵),并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批新的军事贵族。法老依靠这套军事力量,不仅打败外族侵略者,使国土重归统一,而且还利用它来发动频繁的对外侵略战争。

新王国统一和安定的环境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而要求获得更多的原料和奴隶并不断扩大对外贸易,以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这是十八王朝法老更大规模地发动对外战争的重要原因。新王国的对外战争,早在雅赫摩斯一世驱逐希克索斯人的时候就开始了。雅赫摩斯在巴勒斯坦境内围攻希克索斯人的一个据点达三年之久,终于攻占了它。但十八王朝的最大征服者是吐特摩斯三世(约公元前 1504~前 1450 年),他不但侵略努比亚和利比亚,更主要的是对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用兵。他在“年代记”里曾详细记录他攻打巴勒斯坦北部一个设防城市米吉多的经过。在位达半个多世纪的吐特摩斯三世先后出兵亚洲有 17 次之多,最远达到幼发拉底河西岸,叙利亚北部的埃勃拉城②亦遭其兵锋。他掠夺的财物、奴隶、大小牲畜不计其数。像潮水般涌入埃及的战利品首先充实法老的国库,供给王室无度的挥霍。法老为了感谢阿蒙神的恩典,对阿蒙神庙慷慨捐赠,仅一次就送给该神庙战俘奴隶一千五百多名。另外还分出相当的数额赏赐给权贵、军官和士兵。吐特摩斯三世的军事扩张政策,使埃及的版图达到空前规模:南部达尼罗河第四瀑布,北部邻小亚细亚。由于埃及势力强大,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的统治者都不得不向法老纳贡。吐特摩斯三世所创立的这一强国大体上持续了两个世纪,这个时期也被称作古埃及的“帝国时期”。

新王国经济的繁荣新王国时期冶金工艺又有进步,青铜工具已普遍应用。过去冶炼金属只靠人用管子吹风,现在使用一种皮革制造的脚踏风箱, 显著提高了工效。从吐特摩斯三世时期某宰相的墓画上看到,阿蒙神庙的大手工作坊,包括各类工匠达 150 人之多。值得注意的是用青铜和铜制造的各类工具和武器,不论其品种或质量,远非中王国时期所能比拟。例如某一铸造作坊有 12 名工匠,制出斧、锯、锄、小刀、锤、剑、短刀、战斧、矛、箭,以及其他祭神用的器皿,并发现铸有“六合金青铜”的字样。另外,从法老吐坦卡蒙陵墓中出土的金棺等华贵物件,以及装饰品,如金线编成的项链、镶有各种宝石的金耳环等,都说明这一时期的工艺技巧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①其他如纺织部门,这时出现了一种立式织布机,比从前的平式织布机又有改进,纺纱工同时可照管两枚悬式纺锭。烧制玻璃的作坊能造出精美的彩色玻璃器皿。从底比斯坟墓的壁画上看到一只行驶在尼罗河上的相当华丽的帆船,表明造船业又有新的发展。大约在第十八王朝后期埃及人已从小

② 1964 年以来,考古学家在叙利亚的马尔狄赫丘(TellMardikh)即埃勃拉(Ebla)古城遗址,发掘出宫殿、神庙及王宫档案库,库内保存一万五千多块楔文泥版,系研究西亚古史的宝贵资料。

① 吐坦卡蒙(约公元前 1361~前 1352 年)是十八王朝的一个年轻法老。原名吐坦卡顿。关于他那座有名的陵墓的发掘及所获艺术珍品,详见本章第四节建筑和艺术部分。

亚的赫梯输入了铁,铁的应用较之青铜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但铁器的重要性直到新王国末叶才逐渐显示出来。与手工业相比,农业的进步一般说来较为缓慢。但新王国时期已普遍使用新式的梯形犁和骡马等畜力,特别是由于发明了沙杜夫①,明显地提高了灌溉耕地的效率,从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埃及的商业也出现新的高涨。这时国内的贸易更形活跃,尼罗河上的航运大大促进了上下埃及各地的交换。对外贸易的扩大和交换品类的多样,也是这一时期的特色。努比亚和彭特(红海西南沿岸一带)的金银、象牙、香料,叙利亚的木材,两河流域的织物、油类、马匹以及奴隶,都是埃及人从事交换的对象。新王国时期与爱琴海地区已不断地有着贸易往来,甚至远达希腊半岛,从克里特的诺萨斯的王宫和南希腊的迈锡尼,都发现过新王国的手工业品,包括黄金、象牙制品和陶器等。同时, 在埃及也出土了当时爱琴海诸岛的产品。从埃及墓画可发现有爱琴商人挑着当地产品前来埃及的情景。埃及输出的物品还包括粮食、布匹和衣服。不过这时并没有出现铸币,交换常以金属块充作等价物。对外贸易主要由国家控制,而且这种贸易还经常伴之以军事掠夺。强大的军事帝国成为推进海外贸易的重要因素。

新王国时期的奴隶制度有了更大的发展,这与法老大规模的对外征服是分不开的。第十八王朝诸法老从叙利亚等地掳获的战俘,动辄以几千几万计;这类数字可能有夸大,并且战俘也不一定都变为奴隶(有的可能补充军队),但总可反映出奴隶的来源是广泛的。占有和使用奴隶较之过去更普遍了。除在王室、显贵和寺庙大经济中拥有成千上万的奴隶外,②在属于中等阶层的人们,如中下级官吏、商人、普通祭司和军官等中间,有些人亦能占有几个到几十个奴隶。例如,十八王朝的一个军人因作战有功当上划桨手的头领,当他死的时候已有奴隶 20 名。在战场上捕获俘虏,得胜者常给俘虏加上手铐,脖子上套着绳索,成群结队地赶着走路,有些俘虏还被打上印记。掠夺性的战争也使奴隶市场繁荣起来,十九王朝初年一个法老的墓壁上,雕刻着大批努比亚俘虏在奴隶市场上被拍卖的情景。当然在这种市场上也有其他奴隶来源。奴隶的身价依其不同条件而有别。据载十八王朝末期,有一个女奴隶的卖价相当于 210 克白银(约值四五头母牛的价钱)。在十八王朝的纸草书上,还有出租女奴隶的记载。奴隶从事建筑、拉犁、灌溉、采掘、制砖等劳动。许多有手艺的奴隶,被送到各种手工作坊。由于奴隶遭受沉重的压迫和剥削,逃亡就成为一种常见的斗争形式。正因为有奴隶和其他劳动者

① 沙杜夫(shadoof),我国古代称“桔槔”,即一种应用杠杆原理的提水工具。《庄子·天运》称这种工具“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办法将尼罗河水由低处送到高处,灌溉农田。有的著作说中王国时已发明了沙杜夫。

② 仅就阿蒙神庙接受赏赐的奴隶数量来说,从十八王朝吐特摩斯三世到二十王朝拉美西斯三世时,据称累计总数已达到八万六千多(“头”)。

经常的逃亡,十九王朝法老与赫梯国王订立的条约中,明文规定彼此有引渡逃亡者的义务。

阿蒙霍特普四世的宗教改革埃及法老长期以来就向底比斯的阿蒙神庙奉献土地、奴隶和金银等大宗财物。新王国时期阿蒙神是埃及的最高神,其地位超过下埃及的拉神。阿蒙祭司的地位也显著提高,他们可以假借神谕干预王位继承和国家政务,阿蒙祭司长有时就担任宰相或其他高级官职。法老和阿蒙祭司在统治和剥削人民方面是相互为用的。自新王国以来,随着历代征服者对阿蒙神庙的赏赐不断增加,阿蒙集团的财势越来越大,他们有时和地方世袭贵族联成一气,对抗以法老为首的中央政权。阿蒙霍特普四世(约公元前 1379~前 1362 年)即位不久,就准备和阿蒙祭司进行一场斗争。法老所依靠的是以中等阶层为核心的新的军事贵族,这批人没有可以夸耀的门第或出身,但他们却为蒙受法老的恩宠而自豪。法老同阿蒙祭司的斗争,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宗教改革的形式。

阿蒙霍特普四世起初采取的是较温和的办法。他想用太阳城的拉神来对抗底比斯的阿蒙神。他在底比斯为拉神建庙,并宣布自己是拉神的最高祭司。阿蒙祭司集团立即表示反对,于是阿蒙霍特普四世便继之以更果断的措施,创立了一个崇拜阿顿的一神教。法老宣布,只容许信奉宇宙间唯一的太阳神阿顿,对阿蒙神和其他地方神的信仰一概取消。阿蒙神庙被封闭,庙产被没收。凡公共场所或神庙墙壁上的“阿蒙”字样全部加以消除。法老下令在底比斯和其他许多地方建立阿顿神庙,并将他的名字中的“阿蒙”换作“阿顿”,起了一个新名字叫“埃赫那顿”,意为“对阿顿有益的人”。法老在底比斯以北约 300 公里的黑尔摩波里斯附近(现今的泰尔·埃尔·阿玛尔纳) 另建新都,取名“阿赫塔顿”,意为“阿顿光辉照耀之地”。这个新都包括王宫、阿顿神庙、大臣贵族邸宅和行政机构等,规模相当宏大而壮丽。如此之大举迁都,充分表明法老实行宗教改革并与旧势力决裂的态度是坚决的。阿顿神已成为埃及最高的、独一无二的精神主宰,赋予它的形象便是光辉普照的一轮红日(圆盘)——万有之源,万邦之主;这一时期创作的赞颂阿顿神的《阿顿颂诗》①,在阿玛尔纳曾完好地被发掘出来。

埃赫那顿的宗教改革,本质上是埃及统治阶级内部世俗贵族和祭司贵族之间的斗争,但同时,它也反映了以法老为首的中央集权同以阿蒙祭司为首

(可能还联合各地世袭贵族)的地方分权的斗争。阿蒙神庙是埃及社会中一股巨大的保守势力,并且在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的领域里享有传统的特权,因此,对阿蒙神庙的打击,其影响不能不超出宗教的范围。埃赫那顿在位期间宗教改革获得暂时的成功,但这种一神教的改革尝试终于还是失败了。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改革是由少数人强制推行的,并没有为人民群众带来实际利益,因此也没有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另方面,阿蒙祭司

① 《阿顿颂诗》的内容见本章第四节文学部分。

集团和一切保守分子的反抗力量相当强大,他们的势力根深蒂固,他们的关系盘根错节。反抗宗教改革的事件发生了,反对者曾组织暗杀法老的未遂政变。阿蒙祭司无时不在蓄积力量,准备恢复其固有的地位。埃赫那顿的继承者吐坦卡顿在位时,这个年幼的法老终与阿蒙祭司妥协,还都底比斯,并改名“吐坦卡蒙”,意为“阿蒙的化身”。后又经过一次动乱,将军哈列姆黑布取得王位(约公元前 1348~前 1320 年)。他完全恢复了旧日的信仰,发还阿蒙神庙从前被没收的土地财产,并大肆诋毁埃赫那顿的改革,将所有“阿顿”字样一律消除,就像宗教改革时期对待“阿蒙”一样。至此,宗教改革归于失败,但埃赫那顿作为最早的一位一神教的改革者的声誉,仍保留于埃及史册。

哈列姆黑布企图巩固日益衰落的军事帝国,曾发动对西亚和努比亚的战争。但并无多大成就,他死后第十八王朝也随之告终。

与赫梯争霸和新王国的衰亡 新王国从第十九王朝开始,国内经常处在动荡不安之中,对外政策也由进攻逐渐转为防守。不过,塞提一世统治期间(约公元前 1318~前 1304 年)仍几度侵入西亚,他攻占推罗,进军叙利亚,掳获大批战利品,竭力保持十八王朝的疆界。但这时强悍善战的赫梯人正占据着小亚细亚的广大地区,他们虎视眈眈地望着南邻叙利亚,并不断向前推进。埃及和赫梯的军队剑拔弩张地对峙着,它们为了争夺叙利亚地区的统治权并进而树立在西亚的霸权,正准备着一场大战。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约公元前 1304~前 1237 年)即位不久,赫梯的势力已严重地威胁着埃及的既得利益。拉美西斯二世调集约三万军队,除埃及人还有外国的雇佣兵,开赴奥伦特河畔的要塞卡叠什。赫梯国王牟瓦塔尔率军迎战。赫梯人引诱埃及军队进入设伏地区,然后以大量战车兵猛攻埃及军队,后者溃败,法老险些被俘,幸亏援军及时赶来,搭救了法老,也挡住了赫梯人的追击。法老损失许多兵力和辎重返回埃及,准备再战。在阿蒙神庙废墟的墙壁上至今还保留着卡叠什战役的记载,在这里描述法老如何胜利杀敌。同样在赫梯人的编年史中,也自称是这次战役的胜利者。若干年后拉美西斯二世又出兵叙利亚,终于取得对赫梯的胜利。约公元前 1259 年,法老与赫梯国王(哈吐西里三世) 缔结和约。① 和约的全文在埃及神庙的墙壁上和赫梯的档案库里均被发现, 这是历史上保留下来的最早的条约文书。双方规定确立和平,互不侵犯,并结成军事同盟以对付共同的敌人。还规定,任何一方都不许接纳对方的逃亡者,彼此保证互有引渡逃亡者的义务。但条约并未划定各自的势力范围和疆界,事实上订约之后叙利亚北部仍在赫梯王国的控制之下。

拉美西斯二世死后,埃及的国势更加削弱。巴勒斯坦地区发生暴动,埃及本土也遭到利比亚人的袭击。第十九王朝末年爆发了以叙利亚籍奴隶伊尔

① 按不同计年方法,一说缔结和约在公元前 1296 年。

苏为首的起义。伊尔苏夺得政权并号称法老,后遭镇压失败。②第二十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三世统治期间(约公元前 1198~前 1166 年),底比斯建造坟墓的工匠因饥饿而向贪暴的官吏展开斗争;他们罢工反抗,高呼“我们饿肚子”,统治者不得不发给他们 50 袋粮食。奴隶和穷人的不断斗争,反映了埃及社会深刻的阶级矛盾。第二十王朝统治时,阿蒙神庙的土地、财物更是多得惊人了。从《哈里斯纸草书》中看到这时底比斯的阿蒙神庙已拥有整个国家可耕土地的十分之一,有大小牲畜四十二万余只,奴隶八万六千余人(以“头”计)以及其他大量财富。①其他如黑利奥波里斯、孟斐斯等地的庙产, 为数亦相当可观。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这就是新王国末期埃及社会的一般情景。

阿蒙祭司经济实力的膨胀,要求在政治上取得更大的权力——取法老而代之。约公元前 1085 年,底比斯的阿蒙祭司长赫里霍尔终于夺得政权,建立第二十一王朝,从而结束了新王国时期。

后期埃及后期埃及的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包括第二十一到二十六王朝(约公元前 1085~前 525 年)。它的政治史的变迁简括如下。第二十一南北两王朝统治时期,埃及国势更加衰微。约公元前 945 年有个埃及化了的利比亚人塞桑克取得政权,建立第二

十二王朝,即所谓“利比亚王朝”,经第二十三王朝,到约公元前 715 年第

二十四王朝止共统治埃及两百余年。约公元前 730 年,南方的努比亚国王皮安希入主埃及,以纳巴达为都城创第二十五王朝(一度与北方的二十四王朝并存),也叫“努比亚王朝”或“埃塞俄比亚王朝”。公元前 7 世纪中期,

亚述帝国征服并统治埃及约 20 年。随后三角洲塞易斯的统治者普萨美提克

(约公元前 664~前 609 年)率军驱逐亚述占领者,统一埃及国土,建第二十六王朝,开创所谓埃及“复兴”时期。①“塞易斯王朝”延续到公元前 525 年,亡于波斯。

这一阶段的历史长达五个多世纪,政治舞台尽管风云起伏,经济上的发展仍是很显著的。自公元前 1000 年左右起,铁器的使用在埃及逐渐普遍起来。考古学家在埃及发现不少这一时期的铁制器具,如斧头、小刀、凿子、锄头、刮削器和箭头等。在底比斯曾发现铁制头盔和武器工匠所用的全套工具。青铜工具也不断进步,工艺技巧也有明显的提高。此时,埃及的纺织品、陶瓷器以及金银装饰品等,大宗输往西亚各地和爱琴海一带。希腊和腓尼基商人争相到埃及来做生意。公元前 7~前 6 世纪,希腊商人在埃及广泛殖民,

② 第二十王朝前期(公元前 12 世纪)保留下来的《哈里斯纸草书》记载了这次起义,以及当时埃及社会混乱动荡的情况。

① 据《哈里斯纸草书》,底比斯阿蒙神庙的资产和年收入的记录如下: A.资产目录 B 年收入

① 第二十六王朝,存在于约公元前 664~前 525 年。该王朝建立于普萨美提克驱逐亚述人之前。

三角洲西部的诺克拉梯斯(米利都人所建)成为有名的希腊殖民城市。为了发展海外贸易,公元前 600 年左右,法老尼科曾下令在尼罗河与红海之间开凿一条运河(因“神谕”不利,未竣工)。据说他还建造大船,雇用腓尼基水手,环绕非洲航行一周。由于商品交换的需要,从第二十二王朝开始用银条充作等价物,并带有“铸造”、“精炼”之类的印记,这是铸币的萌芽。伴随高利贷业的发展,农民丧失土地、穷人沦为债务奴隶的,大有增加。农民的土地不仅被富者收买,也往往被权贵们强夺,从而古老的农村公社又遭到进一步的破坏。据说,第二十四王朝法老勃克霍里斯(公元前 8 世纪后半期)曾进行改革,为了保持纳税和服役的自由民数量,法老禁止将无力还债的埃及人变为奴隶,这正可说明当时债务问题的严重。但土地抵押和买卖之风已不可遏止,事实上法老禁止债务奴役的法令未必能产生多大的效果。第二十六王朝留下来的纸草书表明,当时出卖自身为奴的现象是比较多的;卖身的人一经订了这种契约,便“永久”丧失了自由,甚至连同儿女的自由。由此可见社会和阶级矛盾之一斑。

第二阶段:包括第二十七到三十一王朝(公元前 525~前 332 年),这时埃及已沦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所以它的政治史以波斯统治者的占领和奴役,与埃及人民反占领和奴役的斗争为主要内容。

公元前 525 年,波斯国王冈比西斯征服埃及,给自己加上法老头衔,开

始了马涅托所称埃及历史上的第二十七王朝或波斯王朝(公元前 525~前 404 年)。据希罗多德记载,冈比西斯对埃及施行高压政策,并且是一个相当疯狂的人物,他的所作所为引起埃及人的强烈反抗。冈比西斯占据底比斯后派出两支远征军,一支远征埃塞俄比亚,遭到失败。另一支到西瓦绿洲去,据说是要毁灭那里的阿蒙神庙,这支军队迷了路,给铺天盖地的大风沙埋葬了。①冈比西斯在归国途中暴卒。大流士一世镇压了国内一次大暴动,夺取波斯王位。这时埃及人也展开反波斯的斗争。大流士于公元前 518 年来到埃及。他没有采取冈比西斯对埃及的政策,而是表示容忍埃及的宗教信仰和古老传统,并鼓励发展经济。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和影响,大流士下令完成法老尼科时代开凿的运河。这条运河经由下埃及的尼罗河支流布巴斯提斯通达红海,对沟通地中海与红海地区的联系起了作用。波斯帝国每年向埃及征收 700 塔兰特白银的贡赋,另外还勒索大量谷物,供应波斯驻军,这对埃及人民是一项沉重的负担。

波斯征服者在埃及占有大片地产,控制埃及的重要经济部门。有些国有土地,作为份地分给雇佣兵,充作他们服役的报酬。波斯的贵族和富商强占和收买土地,在埃及建立自己的农庄,农庄里有成批的奴隶从事劳动。有些农庄主常居住在城市或外地,这种“不在地主”通常委派代理人为之经营。埃及本地的权贵和祭司们,多仰承波斯征服者的鼻息,他们共同压榨埃及的

① 近年考古学家在距大西瓦绿洲不远处,发现数以千具计的遗骸,有的学者推测,可能就是这批军队。

劳动人民。

波斯统治埃及时期,埃及人民反抗波斯征服者的事件不绝如缕。波斯人在国际事务中遭到任何失败和挫折,都会成为埃及人发动起义的有利时机。在希波战争中马拉松战役(公元前 490 年)波斯遭到失败后,公元前 486 年埃及三角洲地区爆发了反波斯的起义,后被薛西斯(大流士一世之子)镇压下去。公元前 460 年阿塔薛西斯继承王位,这时埃及、利比亚地区又掀起暴动,其领导者是两个王公:伊纳罗司和阿米尔塔伊俄斯。伊纳罗司得到雅典的援助,大败波斯军队。伊纳罗司死后,他的助手阿米尔塔伊俄斯坚持战斗, 狠狠地打击了波斯的统治势力。希罗多德说:“没有人比伊纳罗司和阿米尔塔伊俄斯给波斯人以更大的损害了”。

由于埃及人的不断反抗,公元前 404 年他们曾摆脱波斯统治而取得独立。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这三个王朝(公元前 404~前 343 年)是埃及人建立的王朝。第三十王朝法老涅克塔内布二世在位时,波斯王又对埃及发动进攻,法老失败,埃及又沦于波斯统治之下。

第三十一王朝是在埃及重建统治的波斯王朝(公元前 343~前 332 年)。在它短暂的统治期间,三角洲地区又发生了以卡巴沙为首的起义。卡巴沙一度在孟斐斯称王。正当埃及人民前仆后继向波斯入侵者进行斗争之际,公元前 332 年马其顿亚历山大率军占领埃及,结束了波斯对埃及的统治,又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马其顿·希腊统治埃及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