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帝国时代的罗马文化

帝国时代的罗马文化鲜明地反映了帝国的政治经济特征。领土广袤、包

① 钟斯:《古代世界的衰落》(The Decline of Ancient World),第 26 章,伦敦,1975。

①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版,第 1 卷,第 766 页。

罗万象的罗马帝国,使得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特别是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彼此影响,相互结合,其中以希腊文化的影响为最大,东方文化的影响也很明显。帝国时代的罗马文化就是在当时的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基础上,吸收各地区的文化成果而形成的。在自然科学方面各种应用科学和综合性研究的成就比较突出。在文学艺术方面,歌颂皇权、炫耀国威、粉饰盛世的作品占有重要地位。哲学领域中神学哲学和迷信活动的流行则明显地反映出奴隶社会的思想危机。

自然科学 罗马的自然科学知识,是在总结罗马和意大利人多少世纪来的生产经验和吸收地中海诸民族的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罗马人的科学中比较突出的是农艺、军事、测量、建筑、水利、医疗等应用科学,而对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则远逊于古典时代和公元 3 世纪以后的希腊。这是罗马科学后来衰落的原因之一。

罗马农艺学的成就较大,帝国时代,继公元前 2~前 1 世纪的农学家加图和瓦罗之后,又出现了科路美拉(公元 1 世纪)。科路美拉是归化的西班牙人,在西班牙和意大利拥有庄园。他对农学和畜牧学进行了辛勤的研究, 在旅行各地、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写成《农业论》(12 卷)。其中不仅涉及农牧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论述了社会经济关系。科路美拉的著作对中世纪的庄园管理有过重要影响。

随着罗马帝国的军事扩张,在军事技术、地理测绘和工程技术方面均有发展。公元 1 世纪初,博学多闻的斯特拉波用希腊文写了一部地理学。同时, 罗马军人在东征西讨之中,商人在长途贩运之中所积累起来的地理知识,也为奥古斯都时期编绘地图提供了素材。罗马的医学是在希腊医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公元 14 年,罗马建立了第一所公立的希腊医校。名医塞尔苏斯

用拉丁文写了一部内外科医学论著,影响及于文艺复兴时代。公元 1 世纪中叶的一位植物学家兼军医第奥斯科理德所著药书,叙述了六百来种植物及其药性。公元 2 世纪出生于帕加马的名医盖伦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及医疗学方面有所发现。

天文学的重要代表是公元 2 世纪亚历山大里亚的天文学家托勒密。托勒密在天文学上有一些贡献,但他的《天文集》(13 卷)集地心说之大成,确立了地心说的体系,谬说流传颇为深远。在物理学方面,弗兰提努(公元 40~ 103 年)在流体力学等方面有所贡献。他曾任罗马水道监察官,督造输水工程。他在实验中发现,水由管口流出时的速度,不但决定于管口大小,而且决定于管口在水面下的深度。

在综合研究方面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老普林尼(公元 23~79 年)所著的

《自然史》(37 卷)。这是当时的一部包罗各科、广博丰富的百科全书,论及天文、地理、动植物、农业、矿物、医学、冶金等各个方面。普林尼学识渊博,经常手不释卷,勤于治学,重视观察自然现象。公元 79 年维苏威火山爆发时,他为了对这种自然现象进行直接观察,不惜冒火山灰雨,深入险

地,不幸被窒息而死。

哲学 帝国时代奴隶主阶级的哲学,总的说来,是随着奴隶社会的没落而衰落下来。共和时期以西塞禄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哲学到帝国时代更加发展,各种各样的唯心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如新斯多葛派、怀疑论派、新柏拉图主义等占了主导地位。这些思潮后来与基督教结合而形成教父神学。与此相对立的则是反映劳动群众要求的唯物论和无神论思想。

公元 2 世纪时,唯物论思想的重要代表是琉善(约 120~200 年)。他出身于幼发拉底河畔的一个贫苦手工业者的家庭,一生穷苦,与下层人民有密切的联系。他的作品有七八十种之多,以对话和讽喻的形式表述他的思想。主要作品有《神的对话》《佩雷格林之死》《悲惨的朱辟特》《渡口》等等。琉善斥奴隶制度为“荒谬”,主张财富公有,人人平等。他贬斥腐朽的斯多葛派和柏拉图派的唯心主义哲学而赞美德谟克里特和伊壁鸠鲁的唯物主义哲学,他批判和嘲笑宗教迷信与利用宗教欺世愚民的骗子。琉善的唯物论和无神论对后世颇有影响。文艺复兴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汲取他的思想, 而天主教神父则把他的书列为禁书加以禁绝。但是,在罗马帝国的社会条件下,琉善的唯物论得不到广泛传播。相反,唯心论盛行于上层社会,基督教流传于下层群众之间。

新斯多葛主义在帝国时期盛行一时。它抛弃了早期斯多葛派的唯物论因素,而蜕化成为一种单纯的宗教伦理思想。其主要代表是尼禄的老师辛尼加

(公元前 4~公元 65 年)。他宣扬:“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 命运牵着走”,鼓吹宿命论和禁欲主义。而他本人却既不安分也不禁欲,而是贪得无厌,奢侈腐化。他口里是让人安贫乐道的说教,实际干的是在尼禄面前阿谀奉承,从而领得金钱、田庄、花园等大宗赏赐。随着罗马帝国社会危机的来临,新斯多葛派的思想更加暗淡。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拚命鼓吹为义务而义务,这种思想在皇帝马可·奥里略的著作《沉思录》中最为明显。他们把伊壁鸠鲁主义变成了悲观厌世哲学,倡导“一切都归消灭”的思想。

与新斯多葛派盛行的同时,各种神秘主义思潮也在泛滥。公元 1 世纪亚历山大里亚人斐罗根据柏拉图的“理念”思想,建立了逻各斯这一观念,并说逻各斯是神的最初启示和创造力,号召人们要克服物质的罪恶,向神忏悔求教。到 2 世纪以后,迷信活动充斥社会,各种术士、卜人、占星家、预言家、巫师等人物在罗马繁衍开来。3 世纪危机后,新柏拉图主义集中代表了当时的神秘主义思潮。普罗提诺(204~270 年)和普罗克洛(410~485 年) 是新柏拉图主义的主要代表。他们认为神是世界本原,是绝对无限的存在, 并且是不可认识的。还认为人的肉体是罪恶的根源,人如要得到神的启示便须摆脱肉体,使灵魂出壳,方能与神交往,获得真知。这种神秘论哲学在教父学中发展为粗鄙的神学理论。

史学 帝国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史家和卷帙浩繁的历史著作。

李维(公元前 59~公元 17 年)是屋大维时代著名的文人和史家,出生

于意大利,与屋大维过从甚密,曾任屋大维的孙子克劳狄的老师。其名著《罗马建城以来史》(简称《罗马史》)叙述自公元前 754 年至公元前 9 年的罗

马史,全书 142 卷,但只有 36 卷左右残卷传世。他写史的目的,是追述昔日罗马建国的艰辛和光荣,指出当世道德低落、耽于享乐等弊病,以激发人们怀古痛今、纠正时弊的爱国热忱,因此,书中充满了道德说教、复古主张、爱国思想和对共和制度的赞扬。他的著作文字流畅,辞章典雅,叙事描画, 栩栩如生,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而且旁征博引资料丰富。但李维的历史观则是唯心主义的,他把罗马的衰落归因于道德沦丧,把罗马的兴盛归功于个别英雄。

稍晚于李维的另一位著名史家是塔西佗(约公元 55~120 年)。据其思想经历推断,大约出身于贵族。公元 88 年曾任司法官,97 年任执政官,又于 113 年左右出任亚细亚总督。在政治思想上,他是共和思想的最后代表人物。其作品传世者共有五部:《演说家对话录》《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历史》和《编年史》。《日耳曼尼亚志》,是关于日耳曼诸部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情况的比较详细的记录。《历史》,共 12 卷,主要叙述韦帕芗(公元 69~79 年)、第度(公元 79~81 年)和图密善(公元81~96 年)统治时期的历史。《编年史》,共 18 卷,起于公元 14 年,止于

公元 68 年。书中充分表现出他对于共和制的怀念和对帝制的憎恶,这种倾向虽不免偏颇,但深刻地暴露了罗马专制政治的黑暗。同时,文字精采而富有诗情画意。因此,塔西陀的著作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与塔西佗差不多同时的普鲁塔克(公元 46~126 年)也颇负盛名。他生于中希腊的克罗尼亚,曾周游各地,博学多闻,据说曾做过图拉真和哈德良的老师,受到图拉真的恩宠而被授以执政官职位。他的名著是《希腊罗马名人传》(又称《传记集》),包括 50 篇传记,大部分是两人合传。普鲁塔克十分注重伦理道德,所以他的传记着重于通过人物评述发挥他的伦理思想,因而详于个人情节,略于社会背景,而且夹叙夹议。《传记集》取材宏富,但有欠严谨,有时罗列传闻之词、谈助之资、遗闻轶事,而未加审别。在历史观方面,表现出明显的英雄史观。然而,由于《传记集》记述不少史实,保存了不少已散失的史料,仍不失为一部重要著作。

帝国早期杰出的历史学家阿庇安(约 95~165 年)是希腊人,曾任皇帝金库检查官和埃及总督等要职,所著《罗马史》共 24 卷(完整留存的只有

11 卷),记述从罗马建国至图拉真统治时期的历史。全书按地域、行省、民族、事件分卷叙述,对历次重大战争有详尽记载,书中内战史部分尤为重要。阿庇安的著作反映了罗马统治阶级对外侵略扩张的种种血腥暴行和各地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揭露了罗马社会的深刻矛盾,记载了像斯巴达克起义那样的奴隶反抗斗争,特别是考察了罗马内战的物质基础。因此,《罗马史》至今不失为有重要价值的历史著作。

法学 帝国时代罗马的法学研究和法典编纂的工作比较昌盛。这是专制

政治强化、社会关系复杂和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在专制政治下,皇帝的命令成了法律,而庞杂的命令需要加以整理;特别是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遭到威胁时,更有必要以固定的形式制定反映奴隶主阶级意志的现行法。贸易的发达,财产关系的复杂以及商业契约的增多,也要求在法律上予以保证和调整。1 世纪著名法学家拉比奥和卡皮托对罗马法进行了整理、分类和注释工作。2 世纪法学家盖约著有《法学阶梯》(私法与诉讼的简明教本)。公元 3 世纪,法学家们编成了《格列哥里安法典》与《赫尔摩格尼安法典》。前者包括 2 世纪至 3 世纪末的皇帝敕令,后者包括这以后若干年的法令。438 年

提奥多西二世颁布了第一个正式的法典——《提奥多西法典》,包括 4 世纪

初以来的皇帝法令,共 16 卷。后来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终于在前述基础上编成了《民法大全》(又称《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法对后世欧美各国的法律有很大影响。

文学与艺术 奥古斯都时代被称为罗马文艺的“黄金时代”,当时可谓诗文并茂,而诗歌尤盛。屋大维恩宠诗人,诗人则为元首、皇帝歌功颂德, 粉饰升平。著名诗人有维吉尔(公元前 70~前 19 年),贺拉西(公元前 65~ 前 8 年)、奥维德(公元前 43~公元 17 年)。维吉尔生于意大利的小农之家,体验到小农破产之苦和自然景色之美。他的作品——牧歌十首,田园诗四卷,生动地描画出意大利的田舍风光和农民的生活情景。后来受到屋大维的优待,过着安恬尊荣的生活。他在史诗《伊尼阿特》中赞颂罗马,把屋大维理想化为罗马的模范人物和特洛伊战争中神话英雄伊尼阿斯的后裔。贺拉西是继维吉尔之后最著名的诗人。他的《颂歌》堪称抒情诗的榜样,赞美诗人和爱情,也歌颂奥古斯都的人格及其生平事业。他的《讽嘲集》和《书简集》则是教谕诗的范本。奥维德擅长爱情诗,他的《变形记》用希腊和罗马的神话题材,巧妙地穿插恋爱故事。由于一些作品违背了屋大维恢复古老习俗的意图,他被放逐至黑海沿岸,在流放中写了《悲歌》和《本都来书》, 充满对祖国和亲人的怀念之情。古罗马文学的风格,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文学有一定的影响。

到了帝国后期,奴隶主耽于庸俗享乐,史诗和抒情诗日渐让位于讽刺诗。但由于日益加剧的政治迫害。使作家们只能注意各种神话题材和遥远的往事。到安敦尼王朝时,只有充满了赞扬“圣明”君主和罗马“德政”的颂词,再也没有更好的作品问世了。

罗马的建筑艺术在帝国时期获得空前发展。屋大维自称把泥砖的罗马换成了大理石的罗马。罗马城堪称壮丽宏伟,有 30 道城门,城内有神庙 420 座、9 个大剧场、5 个普通剧场、2 个圆形剧场、16 所公共浴场,以及许多宫殿、凯旋门、纪功柱等等。

著名的哥罗塞姆大圆形剧场,建于公元 69~89 年,是韦帕芗和第度为纪念他们对犹太起义的胜利而修建的,可容 5 万观众,有三层拱门,每层 80

个,下层是通路,第二、三层是照明窗。剧场中心的舞台周长 524 米。有许

多供办公、仓储、圈兽、角斗士居住用的地下室。舞台可以灌水成湖表演海战场面,为此备有专门的起重装置可以吊起整个战船。罗马的许多建筑以优美的雕刻艺术加以装璜。图拉真纪功柱上,刻有 2500 人的浮雕,逼真地描

绘出远征达西亚的情景。马可·奥里略纪功柱高达 30 米,也饰以连环浮雕, 表现出生动的战争场面。罗马宏伟雄壮的建筑及其艺术装饰对后世艺术有较大的影响。